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荒原上的普罗米修斯(一个青年艺术... 下一主题:在烟雾中快乐并痛苦
 [2851楼]  作者:零落晨星  发表时间: 2007/08/06 00:55 

随着太阳高度角的缓缓增大
先民的身体便慢慢的缩短了;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阳光直射程度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先民们的“身体”是最短的。此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变小,先民们的“身体”又开始变长、变长、变长,日落时分,又一次“神龙见首不见尾”了。
 [2852楼]  作者:日月星舞  发表时间: 2007/08/06 00:56 

日落西方,先民们所看到的另一个自己
突然消失不见了。同时,由于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在阳光沐浴下的先民,其身体上被阳光正面照到的部分,成了一个阳面,就显得比较明亮,背着日光的部分便成了阴面,就显得比较灰暗。
 [2853楼]  作者:晴空落英  发表时间: 2007/08/06 00:56 

如果站立的方位不变
上午是属于阳面明亮的部分,下午却成了阴面灰暗的部分。这些稀奇古怪的变化,又会使先民们感到高兴或者恐惧呢?这是天地开辟后才出现的神奇呀,“身体”真是“一日九变”啊!果然是“盘古生活在天地已经开辟后的世界里,一天之内,身体多次发生着变化”哩。
 [2854楼]  作者:静夜微阑  发表时间: 2007/08/06 00:59 

盘古的肉体真身
是不是就是“龙首”呢?“身体”被阳光照耀所产生的那个影子,是不是就是所谓的“蛇身”呢?受到光的照射,人在地面上的那个影子,与蛇的身体一样,一般都是长长的,而且都是紧贴地面的。
 [2855楼]  作者:零落晨星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00 

这样的“龙首”与“蛇身”
结合起来,便是“龙首蛇身”了。
 [2856楼]  作者:静夜微阑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01 

通过先民们代代口传所流传下来的
不可胜数的历史人物,那些“无知”的先民,称他们是“龙首蛇身”或“人面蛇身”的,这难道真是荒唐到了极点的、绝对不可能是事实的神话吗?      
 [2857楼]  作者:零落晨星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02 

先民们的身子受到了阳光的照射
看到地面上奇怪地出现了另一个自己(影子),但在当时,他们实在是不能料到,自己的后代,智商竟是如此的超凡入圣,居然聪明到能发明出“影子”一词,来称呼这个会不断变化的奇形怪物。
 [2858楼]  作者:静夜微阑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03 

在没有“影子”这一特定词汇的情况下
先民们只好用“蛇身”来形容、来称呼被我们后人叫做“人影”的东西,这难道还不够形象、不够准确、不够聪明吗?所幸运的是,中华民族的先民,还好智商不是太高。
 [2859楼]  作者:零落晨星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03 

如果当时就聪明到像我们当代人
或者大大地超过了我们当代人,甚至比爱因斯坦的大脑还要发达,早已懂得使用“影子”一词,而影子一词的含义,或者就是连“影子”的词汇,假如都已在历史上失传了,我们就真的搞不懂这“影子”所指到底为何物了!
 [2860楼]  作者:帮一把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26 

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西游记》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清代学者 张书绅  
 [2861楼]  作者:帮一把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30 

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

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

 [2862楼]  作者:帮一把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31 

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

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2863楼]  作者:帮一把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32 

《西游记》其想像新奇

《西游记》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2864楼]  作者:世尊湿婆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32 

回复:《诗话》中猴行者
的出现为我们正确认识孙悟空的形象提供了可能。
 [2865楼]  作者:帮一把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33 

老少咸宜

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

 [2866楼]  作者:日月星舞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33 

此书的副作用极小

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

 [2867楼]  作者:世尊湿婆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33 

回复:本来学术界关于孙悟空形象渊源一直有争议
有“国统说”、“进口说”、“混血说”、“佛典说”等等,真可谓众说纷纭。
 [2868楼]  作者:世尊湿婆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34 

回复:这几种说法
大都抓住了孙悟空形象的某些侧面或外在特征,自有其启发意义,但他们往往忽略了孙悟空形象的历史渊源,《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白,我们可从孙悟空直接上溯到猴行者,探其本源。
 [2869楼]  作者:世尊湿婆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35 

回复:从《诗话》中的猴行者
到《西游记杂剧》里的通天大圣、《西游记平话》中的孙行者,再到百回本中的孙悟空实是一脉相承的。
 [2870楼]  作者:奎师那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35 

回复:猴行者从根本上说是《诗话》作者
‘杂取种种’,最后‘合成一个’的文学形象。
 [2871楼]  作者:世尊湿婆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35 

是个带有浓重中国仙道气味的刚皈依佛教的东土魔怪
 [2872楼]  作者:日月星舞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36 

此书的副作用极小

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
--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 艾登

 [2873楼]  作者:哈奴曼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36 

这从猴行者在《诗话》中的言行可以领会
 [2874楼]  作者:世尊湿婆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37 

回复:他自称是来自
“花果山紫云洞”的“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曾经九度见黄河清”,“偷过王母蟠桃”,这些特征明显带有本土道教中魔怪的意味。
 [2875楼]  作者:文殊天尊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38 

回复:只是因为话本作为寺院俗讲的性质
宣扬佛法无边,所以才会在佛法的感召下,自愿佐助法师西天取经。
 [2876楼]  作者:梵天大神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40 

回复:到了杂剧中的孙行者
则又增添了许多市民气味,显得流里流气,当然比之猴行者倒也生动了许多。
 [2877楼]  作者:一代天骄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40 

《西游记》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法国大百科全书》

※※※※※※

欢迎光临: 一代天骄
 [2878楼]  作者:日月星舞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41 

似庄而谐的神魔小说
 [2879楼]  作者:世尊湿婆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41 

回复:至于平话中的行者
法力神通又远非前两者所能比拟,距离百回本中的“斗战胜佛”是越来越近了。
 [2880楼]  作者:世尊湿婆  发表时间: 2007/08/06 01:42 

回复:沿着这样一条发展线索
我们才能对孙悟空这一特殊艺术形象的渊源作出合理的解释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32908987998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