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浓烈的作品。它所描写的人物并不是按照现实生活中原来人的样子加以描写、刻划的,而是经过高度的艺术夸张,使之具有很高的幻想色彩和理想成分 |
《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浓烈的作品。它所描写的人物并不是按照现实生活中原来人的样子加以描写、刻划的,而是经过高度的艺术夸张,使之具有很高的幻想色彩和理想成分 |
这是唐僧一贯作派,可以体谅,人家也是人嘛,他要是能像孙悟空一个筋斗到灵山,那也就没有《西游记》了。 |
首先是人妖不分。多少次行者苦苦告诫,是妖魔变化算计他,无奈牛心古怪的唐僧就是不听,一味的讲慈悲,充滥好人。 |
。《西游记》中的人物虽然是奇特的,夸张的,但并不使人感到荒诞 |
结果不仅自己受苦,还把行者搞得心力交瘁,叫读者也跟着着急,只好骂他笨蛋。 |
由于作者创造了一个生动的神话世界,所以读者对这些神奇的夸张,好象是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可估,不像有些作品中的人物神秘主义色彩非常严重,--使读者感到莫名其妙,难以置信 |
看上去非常荒唐的情节处理,但仔细回味却又感到非常合情合理,真实可信,达到了幻日美的辨证统一 |
吴承恩在林写孙悟空的奇特变化时,总是把人的思想感情、猴子的外部特征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在具体描写时做到真与幻的完美统一 |
第十四回,悟空打杀劫路强盗,他大加痛斥:“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 |
第二十七回,行者打杀 |
你听听,他责备悟空并不仅仅在于乱杀无辜,着眼点在于:你连累了我可怎么办?这种自我中心的处世原则可惜、可厌! |
出于这种心理,对于不听话的孙悟空,他便不时拿出领导的款儿来,不断“勒掯”。对他实施肉体、精神双重折磨。 |
紧箍咒颠倒念有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坚强如大圣,也不得不滚地哀求:“师父莫念了!”肉体上的折磨不算,还要在精神上压迫他,这对行者是最大的打击。 |
唐僧是无能的领导。对忠心耿耿的行者,动辄“猴头”、“泼猴”不离口,可对常嚷散火的猪八戒却多方袒护。 |
行者戳穿了八戒的谎言,他还打掩护说八戒是“愚拙之人也,他会编什么谎?”要么就说:“虽是心性患顽,却只是一味懞直”,“料他以后再不敢了”大概这就是唐僧“武大郎开店”式的领导艺术吧。 |
作者安排这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细节,并非单纯为了诙谐、有趣,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刻划人物。 |
悟空有本事,不服管,要加以压制,八戒愚笨,但顺从,要加以维护,甚至奖励,这个老和尚! |
不过想一想也是,如果唐僧百伶百俐,四众一心,西天路上岂不是少了许多波折,《西游记》的可读性恐怕也要大大减弱。 |
魔三戏唐三藏”和“二心搅乱大乾坤”这两回有寓意的情节难以展开,后文的精彩篇目也就没了着落。 |
唐僧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叫人看着来气,但他也有明显的优点,否则悟空将他一棒打杀算了,至少叫妖精把他嚼吃了,非礼了,不去救他,不就完了么,还取什么经? |
唐僧是肉体凡夫不假,但他能抱定取经的信念不动摇,精神可嘉。面对无数次美色的诱惑,能够向柳下惠学习,守身如玉实在不容易。 |
“脂粉不施犹自美”的莫贾氏;“眉如翠羽,肌似羊脂”的女儿国主;“温香软玉”“春意无边”的蝎子精;“团团粉面若银盆,朱唇一似樱桃滑”的半截观音;“青姿妆翡翠,丹脸赛胭脂”的杏花仙,向他频送秋波,他都能够诚心诚意,不为所动,着实令人佩服! |
另外他的脑子虽然慢点儿,但还没笨到家。虽然有时耳软心活,听信八戒的谗言,但吃过大亏之后,还能够接受教训,也会向悟空变相赔礼说,“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 |
对于猪八戒也不再曲意维护,甚至责骂有加,在金平府,八戒因贪嘴不愿上路,唐僧一反常态,竟然骂道,“镶糟的夯货!莫胡说!快早起来,再若强嘴,教悟空拿金箍棒打你!”搞得猪八戒倒一时有点接受不了,自己嘟囔:“师父今番变了,常时疼我、爱我、念我愚夯护我,哥要打时他又劝解;今日怎么发狠转教打么?”看,唐僧经过西天众妖又蒸又煮,又捆又吊,也能分别忠奸贤愚了。真是可喜的进步!说西行取经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不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