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荒原上的普罗米修斯(一个青年艺术... 下一主题:在烟雾中快乐并痛苦
 [1621楼]  作者:英雄公主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20 

如果没有这广大的神通
天宫无法闹,妖魔无法除,“英雄谱”和“创业史”都无从创造出来。
 [1622楼]  作者:梵天大神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21 

所以
他是一个猴、人、神三者融洽的艺术典型,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神话英雄。
 [1623楼]  作者:英雄公主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21 

在取经路上
悟空与妖魔的斗争,不仅凭的是神通,还凭借着“心比比干多一窍”的机警和聪明。
 [1624楼]  作者:世尊湿婆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22 

无论妖魔如何伪装
都逃不过悟空的火眼金睛,比如:白骨精变成女子、老妪、老翁,三戏唐三藏,都被悟空一一识破。
 [1625楼]  作者:英雄公主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23 

对付最厉害的妖怪时
他有一个巧妙的办法,就是钻进妖怪的肚子里去,在里面“跌四平、踢飞脚,竖蜻蜓、打秋千”,疼得妖怪满地打滚,满口求饶。
 [1626楼]  作者:梵天大神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24 

等他决定钻出来时
知道妖精乘机要咬,便机警地先用金箍棒探路,反叫它迸碎了门牙,使它无能为力,俯首就缚。
 [1627楼]  作者:英雄公主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24 

有时为了迷惑妖怪
他善于变化角色:从孙行者到者行孙、行者孙。
 [1628楼]  作者:哈奴曼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25 

以假为真
把妖怪愚弄得不知所以。既而取得了妖怪的宝贝,降服了妖怪。
 [1629楼]  作者:英雄公主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25 

这些
都活脱脱地展现了悟空的机警和聪明。
 [1630楼]  作者:哈奴曼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26 

悟空的这些性格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天真烂漫的少年人的性格特点,反映了被压迫者勇于反抗的造反精神和劳动人民要铲除世上一切恶势力的美好理想和强烈愿望
 [1631楼]  作者:英雄公主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26 

因此
这个形象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1632楼]  作者:阿修罗女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30 

纵观历来《西游记》
的学术研究,大体着眼于五个领域:作者的考证、西游故事的衍变、人物形象的分析、版本流变的考订和思想主旨的探究,相形之下思想主旨探究话题的争议最为复杂。
 [1633楼]  作者:阿修罗女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30 

纵观历来《西游记》
的学术研究,大体着眼于五个领域:作者的考证、西游故事的衍变、人物形象的分析、版本流变的考订和思想主旨的探究,相形之下思想主旨探究话题的争议最为复杂。
 [1634楼]  作者:世尊湿婆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30 

《西游记》
到底说的是什么?历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1635楼]  作者:阿修罗女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31 

从清代尤侗
张书绅诸人的“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到近代鲁迅的游戏说、胡适的滑稽小说论,再到近几年金丹学主旨说、心性说的出现,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1636楼]  作者:世尊湿婆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31 

基于对《西游记》
成书过程文化背景、时代特征的考查以及文本内容的辨析,我认为《西游记》亦是对明代阳明心学的一种解读。
 [1637楼]  作者:世尊湿婆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33 

作者问题
版本问题是《西游记》研究的基础性问题,时至今日这两个问题的争议依然存在。
 [1638楼]  作者:阿修罗女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34 

这种界定不明
的状况给学术研究带来了许多不便。
 [1639楼]  作者:阿修罗女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34 

但作者的缺席
并不意味着对作品的解读阐释就可以随心所欲了。
 [1640楼]  作者:世尊湿婆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35 

在失去创作主体
这一考察维度的情况下,研究的聚焦点似乎只能集中于文本本身。
 [1641楼]  作者:阿修罗女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36 

着眼于学术发展史
明代心学的发展与百回本《西游记》的成书都有一个动态历程。
 [1642楼]  作者:奎师那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37 

“心学”
作为儒学的一支,与程朱理学并为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两大支系,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孟子的心性之论,发展至南宋的陆九渊、杨简已初具规模,而后延至明代陈献章、娄谅等人,最后到王阳明完成了系统性定型,王阳明卒后又经其后学将阳明心学发扬光大为一代之显学,主导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思潮,其影响力渗透到文学、政治、哲学诸多领域,成为塑造明中晚期士人文化心态的直接源头,研究中晚明社会的人文风貌、文化现象,阳明心学无疑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1643楼]  作者:阿修罗女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37 

明代中后期
阳明心学于思想界的席卷之势也正是百回本《西游记》成书过程的文化思潮背景。
 [1644楼]  作者:阿修罗女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38 

而就百回本《西游记》
成书时所处的的文学背景来看,正是雅俗并立的局面。
 [1645楼]  作者:阿修罗女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38 

就雅文学而言
明代中叶前后七子、吴中四杰、唐宋派等文学团体纷起,各类文学运动迭兴,著名文士各领风骚;另一方面,俗文学的兴起又强烈地冲激着文坛:传奇、词话、歌谣以及诸类民间文学异彩纷呈。
 [1646楼]  作者:奎师那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40 

《西游记》
作为我国神魔小说发展的高峰,从初期的《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到后来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杂剧”、“西游平话”诸类文学形式,在漫长的世代累积型创作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
 [1647楼]  作者:阿修罗女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40 

就其内容来看
《西游记》无外乎写人画妖、论佛道神,内容虽然光怪陆离,但总体上看来还是体现出一种趋于凡性的倾向,书中的仙佛妖魔有喜有悲,有恶有善,无不趋于人性化,写出了世事百态、人情风貌,表现出浓郁的现实生活情趣。
 [1648楼]  作者:奎师那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41 

作为百回本《西游记》

最早的刊本金陵世堂德本(华阳洞天主人校,陈元之序)是在万历二十年(1592)刊出的,据考证,《西游记》的问世则应在嘉靖后期至万历初年之间,而这时正是阳明心学发展的鼎盛时期,“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其教大行,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无复几人矣”

 [1649楼]  作者:阿修罗女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42 

,这主要得力于
有众多的阳明心学后学为其推波助澜可以说当时阳明心学的推广正在如火如荼之际。
 [1650楼]  作者:哈奴曼  发表时间: 2007/08/03 03:43 

无形间

这二者的发展在时间上呈现出同步性,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巧合在学界中也引发了某些学人对《西游记》创作主体的大胆设想,有人就认为百回本《西游记》的写定者正是心学后学李春芳。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3243751525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