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说法 反映上界的如来预见到了度众生的需要 |
观音访僧 找到取经的和尚唐僧,一路收下三徒一马,事先安排好一支取经队伍以后,观音对唐僧讲:“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
小乘佛法只能使自己本身超脱 不能度别人,它没有超度众生的目的和能力,应予否定。 |
大乘佛法 的三藏真经能度鬼出地狱,能度人脱离苦海,它有普渡众生的目标和能力,应为此而奋斗。 |
观音对唐太宗也重申了这一观点 “你那法师(唐僧)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
取经究竟是什么样的事业? 为什么值得这师徒四人外加龙马不辞万死地以毕生的精力为之奋斗? |
取经 不以“小我”的脱苦(小乘教义)为宗旨,而是以“大我”的“普渡众生”(大乘教义)为宗旨的事业。 |
提倡只有“众生”脱苦 “小我”(孙悟空、唐僧等个人)才得以脱苦成佛。 |
通过如来、观音 这两位取经发起人的反复交代与说明,贬了小乘教义,褒了大乘教义,以取大乘教的“法三藏”为取经的唯一目标。 |
实际上 是否定了为“小我”的利益奋斗的事业,肯定了为“大我”利益奋斗的事业。 |
取经 实际上是在佛教“普渡众生”口号中寄寓了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 |
《西游记》 第一部分(一至七回)与第三部分(十三至一百回)的关系如何? |
这两部分 正是以“取经——普渡众生”与否为分界线,表现了人物性格、思想内容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两个阶段。 |
第一部分为孙悟空在花果山时期 他过着“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拘束”的生活。 |
这个猴子王国 是代表自由、美好生活的乌托邦,似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但更富有进取精神,更充满朝气。 |
孙悟空 从“学爬学走”到“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有一个活泼的童年。 |
稍长后 为猴属找到了水帘洞福地,自己却离乡背井不惜远涉重洋寻师学道练本领。 |
学成以后 与天宫斗,“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为的是保卫花果山的利益,反抗阎罗的威胁和天宫的武装干涉。 |
大闹天宫 反映了对自由的向往,歌颂了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战斗的反抗精神和强大的战斗力,揭露批判了从天宫到地府的统治者的昏庸和无能。 |
但是 必须指出的是,花果山时期孙悟空的事业,是为自己、为自己生活的花果山和自己周围“人们”的利益而战,这是正义的,其战斗也是异常光辉的,但毕竟是小范围的、局部性的 |
他的头脑中 还没有“众生”的观念,没有“普天下”的观念,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目标。 |
早期佛教 小乘教派与后起的大乘教派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小乘(小车)只求“自我解脱”,大乘(大车,能运载许多人)不但能“自我解脱”,更重要的是“救度一切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