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荒原上的普罗米修斯(一个青年艺术... 下一主题:在烟雾中快乐并痛苦
 [4651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4 

他是一位虔诚本分的僧人,自然要有僧人的立场,这是他的教徒身份所决定的。

 [4652楼]  作者:恒温37度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5 

他和孙悟空的根本矛盾也就在于此

 [4653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5 

我们同情孙悟空,是因为我们和他一样,也是站在俗世的立场。

 [4654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5 

我我们可以不赞成唐僧的观念和做法,但应该有一种理解、同情的态度,尊重其选择。

 [4655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5 

毕竟社会是多元的,即使是在封建专制时代,在宗教信仰的问题上,个人也是有着相当的自由度的。
     

 [4656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6 

也许唐僧的宽容和善良在那个实用功利的时代里甚至是当下,显得有些迂腐可笑。

 [4657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6 

但也必须承认,这一切都来自他虔诚的信仰和理念,而不是为博取名声、荣誉所进行的表演秀,其宽容和善良发自内心,并不存在伪善和做作。

 [4658楼]  作者:恒温37度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6 

对发自本心的信仰和理念,我们有理由保持一份敬意。

 [4659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7 

唐僧的人格也许存在着一些缺陷,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位僧人身上还是有不少闪光点的。

 [4660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7 

比如作品多次展现了其坚强、执着的一面,其取经立场是无可动摇的,多次的诱惑和苦难也未能改变。

 [4661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7 

尽管西天取经路上生病时偶尔也会产生一点思乡的念头,但这是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

 [4662楼]  作者:恒温37度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8 

恰恰是这些细节,凸现了唐僧人性中美好、善良的一面,虽然这并不符合佛家对一位僧人的严格要求。
     

 [4663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8 

在美色的诱惑面前,唐僧也许显得有些笨拙,但取经的信念并没有因此而产生丝毫的改变

 [4664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8 

在妖邪的洞穴,他固然表现得过于脓包,但对西天的向往没有在恐惧中消退。

 [4665楼]  作者:恒温37度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8 

确实,以欺骗的手段让其戴上紧箍咒之举,显得不够光明磊落

 [4666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9 

和孙悟空多次发生冲突,屡屡以念紧箍咒相要挟;对猪八戒也不乏偏袒之处。

 [4667楼]  作者:恒温37度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9 

但细究起来,责任也并不全在唐僧一方,孙悟空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过错,其急噪和冲动之举往往成为矛盾激化的重要因素。
     

 [4668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8:59 

需要说明的是,不少读者只记住了唐僧念紧箍咒的场面,却忽视了他更多的时候不念紧箍咒。

 [4669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9:01 

西天取经路上,唐僧念紧箍咒的次数确实是有限的,而且多是事出有因,大多是在处理妖魔的方式上产生分歧,属于立场冲突,并非个人恩怨。

 [4670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9:01 

随着相互间沟通和增加和了解的深入,师徒二人逐渐建立了较为信任的关系。

 [4671楼]  作者:恒温37度  发表时间: 2007/08/07 09:02 

显然,只看到两人的冲突,不看到两人间的友爱和信任,也是不够全面的。
     

 [4672楼]  作者:恒温37度  发表时间: 2007/08/07 09:03 

读者对唐僧这一人物形象的误解和反感,除观念立场之外,也与小说的描写技法有关。
 [4673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9:03 

中国通俗小说受民间文学影响甚大,在塑造人物时,往往采用较为夸饰的脸谱化手法,好人极力写其好,坏人则极力写其恶。
 [4674楼]  作者:恒温37度  发表时间: 2007/08/07 09:04 

分寸常常失当,一旦超过必要的限度,就形成人物形象的失真。

 [4675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9:04 

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一书评述《三国演义》时,就曾十分精辟地指出这一点:"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4676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9:04 

《三国演义》如此,《水浒传》也是如此。这两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刘备、宋江不也是像唐僧一样,写得十分脓包、虚伪、不讨读者的喜欢吗

 [4677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9:05 

《西游记》一书也不例外,作者本想极力写出唐僧的慈悲和善良来,但写过了头,反倒失真

 [4678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9:05 

结果人物形象显得迂腐和虚伪、面目可憎。

 [4679楼]  作者:恒温37度  发表时间: 2007/08/07 09:05 

显然这与作者的主观意图是相违背的。

 [4680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09:05 

在这个问题上,也许当代的作家们还能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222781181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