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荒原上的普罗米修斯(一个青年艺术... 下一主题:在烟雾中快乐并痛苦
 [2491楼]  作者:离月出走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38 

回复:还可以联想到《金瓶梅》
还可以联想到《金瓶梅》,其中陈敬济曾流落到道观当道士,而小说结尾时西门庆的儿子孝哥在永福寺出家为僧,也是类似的构思。
 [2492楼]  作者:离月出走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38 

回复:还可以联想到《金瓶梅》
还可以联想到《金瓶梅》,其中陈敬济曾流落到道观当道士,而小说结尾时西门庆的儿子孝哥在永福寺出家为僧,也是类似的构思。
 [2493楼]  作者:离月出走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38 

回复: 孙悟空大闹天宫,获得“齐天大圣”的封号
 孙悟空大闹天宫,获得“齐天大圣”的封号,这是孙悟空自己想出来,强迫玉帝册封的。
 [2494楼]  作者:离月出走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38 

 孙悟空大闹天宫,获得“齐天大圣”的封号
 [2495楼]  作者:如其所是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39 

回复:曹雪芹更进一层,给贾宝玉“遮天大王”这一隐喻性称号
曹雪芹更进一层,给贾宝玉“遮天大王”这一隐喻性称号,将天压倒,当然比与天并列的“齐天大圣”具有更强烈的逆反意味。
 [2496楼]  作者:如其所是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40 

回复:遮天大王来源于齐天大圣也是十分明显的
遮天大王来源于齐天大圣也是十分明显的。
 [2497楼]  作者:如其所是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40 

回复:孙悟空虽然从菩提祖师处
孙悟空虽然从菩提祖师处学得长生不老之术和筋斗云等本事,但并没有获得终极的解脱,反而开始了他“混世魔王”的逆反历程。
 [2498楼]  作者:如其所是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40 

回复:经过西天取经八十一难的磨炼
经过西天取经八十一难的磨炼,似乎“得成正果金身”了,但获得的却是“斗战胜佛”的封号,这其实隐喻了孙悟空的逆反精神是不灭的,并没有被佛教空无的宗旨所化解。
 [2499楼]  作者:如其所是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41 

回复:孙悟空在小说中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孙悟空在小说中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儿咒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作弄他人。”
 [2500楼]  作者:如其所是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41 

回复:这里面的象征意味是一目了然的
这里面的象征意味是一目了然的。
 [2501楼]  作者:如其所是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42 

回复:那么,贾宝玉最后的归宿是什么?
那么,贾宝玉最后的归宿是什么?
 [2502楼]  作者:如其所是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42 

回复:在《石头记》中
在《石头记》中,道即是情,情即是道,道是玄妙的外衣,情才是真实的内核。
 [2503楼]  作者:如其所是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43 

石头记》全用一个“情”字作‘无限菩提法’,与佛道所谓‘色空’观念存在本质区别。‘
 [2504楼]  作者:如其所是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43 

回复:‘证情’是对儒佛道三教的一个反动和叛逆
‘证情’是对儒佛道三教的一个反动和叛逆。……
 [2505楼]  作者:诗人思想家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44 

回复:以“情不情’论定
贾宝玉以“情不情’论定,他最终‘复还本质’回到赤瑕宫作神瑛侍者,他脖颈上的那块通灵玉也归到了青埂(情根)峰
 [2506楼]  作者:诗人思想家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44 

石头’所记‘大旨谈情’也
 [2507楼]  作者:诗人思想家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44 

石头’所记‘大旨谈情’也
 [2508楼]  作者:诗人思想家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46 

这正和孙悟空最后的封号“斗战胜佛”具有相近的内涵意思。
全书便可戛然而止,何用还记挂‘情’榜?‘情’指看待事物人生的态度,好比人生观,不是狭义俗文。”贾宝玉最后名登“情榜”,其考评也就是“本质定位”乃“情不情”,也就是所谓“意淫”,这正和孙悟空最后的封号“斗战胜佛”具有相近的内涵意思。
 [2509楼]  作者:诗人思想家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46 

回复:这两部中国最伟大的古典小说透露了它们在艺术构思、美学精神和价值意向方面的微妙联系
  从孙悟空的“齐天大圣”到贾宝玉的“遮天大王”,《西游记》和《红楼梦》这两部中国最伟大的古典小说透露了它们在艺术构思、美学精神和价值意向方面的微妙联系。
 [2510楼]  作者:诗人思想家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47 

回复:吴承恩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性敏多慧,博极群书,复善谐剧,著杂记数种,名震一时,嘉靖甲辰岁贡生,后官长兴县丞,隆庆初归山阳,万历初卒(约1510——1580)。
 [2511楼]  作者:诗人思想家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47 

《西游记》全书次第,与扬志和作四十一回本殆相等。前七回为孙悟空得道至被降故事,当杨本之前九回
 [2512楼]  作者:诗人思想家  发表时间: 2007/08/05 16:48 

第八回记释迦造经之事,与佛经言阿难结集不合
 [2513楼]  作者:帝俊  发表时间: 2007/08/05 17:10 

对于《西游记》
的研究、解读,从世德堂百回本问世之日起,几乎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关于作者、关于主旨、关于成书,一直是见仁见智、众说纷法。
 [2514楼]  作者:阿修罗女  发表时间: 2007/08/05 17:11 

从晚唐五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元代的《西游记平话》、《西游记杂剧》,到明中叶百回本的出现,《西游记》的创作由民间说话的朴拙、稚嫩,渐次向文人化过渡,终于达到了艺术创作的一个巅峰,成为神魔小说创作的典范。
 [2515楼]  作者:难近母  发表时间: 2007/08/05 17:12 

走近“猴哥儿”
用自己的眼光去追寻、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味
 [2516楼]  作者:女娲大神  发表时间: 2007/08/05 17:12 

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
《西游记》都堪称名实相副的“奇书”。
 [2517楼]  作者:世尊湿婆  发表时间: 2007/08/05 17:13 

其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
造型独特的神魔形象,大大满足了人们好奇尚异的审美需求。
 [2518楼]  作者:文殊天尊  发表时间: 2007/08/05 17:14 

作家笔下
祥云缭绕的贝阙摇宫、十洲三岛,引人遐思;奇言异行的猴哥儿、八戒,令人耳目一新;呼风唤雨、上天入地的法术变幻,叫人莫测高深
 [2519楼]  作者:女娲大神  发表时间: 2007/08/05 17:14 

古今中外
无数读者莫不在这“童年的天真”中沉醉!
 [2520楼]  作者:文殊天尊  发表时间: 2007/08/05 17:16 

迄今为止
我们所发现的不同版本《西游记》,明代的也好,清代的也好,要么署朱鼎臣编辑,要么署华阳洞天主人校,要么署丘处机撰,要么干脆不署作者姓名,偏偏没有一本注明“吴承恩”三字。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3593740463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