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其过于懦弱迂腐,胆小怕事,动不动就掉眼泪,缺少男子汉大丈夫所应有的那种阳刚、豪爽之气 |
嫌其过于懦弱迂腐,胆小怕事,动不动就掉眼泪,缺少男子汉大丈夫所应有的那种阳刚、豪爽之气 |
嫌其人妖不分,丧失原则,关键时刻总是与降妖除怪的孙悟空作对,偏袒贪婪自私的猪八戒。 |
如果仅仅是文学欣赏的话,这种看法倒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
但倘若我们要探求作者著书本意、深入理解作品的话,问题就来了:作者本人也像读者这样不喜欢唐僧吗? |
如果真是如此,他为什么要让一个懦弱无能的愚氓来承担如此重大的取经重任,而且还让他统辖几位武功高强的徒弟? |
不可否认,作品中也有针对唐僧的不敬之辞,但为什么在更多的时候作者又对其夸不绝口? |
如此一位不讨人喜欢的人物,为什么天上地府、仙界佛门的神仙都如此心甘情愿地帮助他,心高气盛、恃才傲物的孙悟空之外,连观音菩萨、太白李金星也跟着忙得不亦乐乎? |
为什么这位人妖不分的糊涂僧人最后修成了正果,而且排名还在孙悟空之前? |
有了这些疑点,我们不能不继续追问下去:是不是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与作品的客观接受效果之间出现了偏差,是不是作品的表达与读者的理解之间出现了歧异? |
在西天取经过程中,无论是身为护法、勇往直前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还是专门拦路打劫、惹事生非的各路妖魔,个个长得奇形怪状,面目狰狞,无论是武功,还是法术,都能来上几手,说起来皆非等闲之辈。 |
特别唐僧的几位徒弟,不管是齐天大圣、天蓬元帅还是卷帘大将、西海龙太子,人人都有一个值得炫耀的出身和一段传奇故事。 |
尽管他们道行不一,法术各异,但即使是其中的本事平平者,其本领也非一般俗人所能望其项背。 |
可偏偏就在这个神通广大、各有绝活的神仙、妖怪堆里,安置了这么一位手无缚鸡之力、文质彬彬的僧人 |
还是一位需要大家马前马后、围着忙乎的核心人物,这也许就是佛家所说的命中注定的缘分吧。 |
这种极不协调、反差很大的人物设计和配置不仅为增加了全书的戏剧效果,同时还是小说展开故事的一个基本前提。 |
否则,如果唐僧也像电视剧《西游记后传》中所描写的那样,武艺高强,腾云驾雾,三五个妖怪近不了身,取经变成小事一桩,小说自然也就写不下去了。 |
有了这个基本前提,也许我们能对这位僧人的无能和懦弱多了一分理解和同情。 |
有这么一帮上天入地、法力无边的仙佛神怪整天围在身边,再威猛的凡人也会显得无比低能,何况唐僧远称不上威猛神勇,不过是一位文弱善良的僧人,他的长处在文而不在武,我们不能从武的一面来苛求他。 |
从作品的实际描写来看,佛祖如来第二高徒的光荣出身并没有给这位不断陷入人生困境的苦行僧人带来任何实惠。 |
因为是肉眼凡胎,自然也就无从知道自己前生的显赫地位,听别人谈起,也像是在听一个古老的传奇故事,似乎跟自己并没有太大关系。 |
毕竟曾经拥有的种种法术和神通都留在了灵山,远水解不了近渴,依然要面对现实的种种麻烦和苦恼。 |
最后还要历尽十四年的艰辛,才能恢复那已经变得陌生的神仙生活。 |
为一点上课不用心听讲之类的细小过失,竟然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人生代价,由此可见佛门戒律的严苛。 |
不过细究起来,这似乎也不大符合佛家常讲的慈悲情怀,也许是佛界对层次不同的僧人有宽松不一的要求吧。 |
到底里面隐藏着什么玄机,只有那位高高在上、神妙莫测的如来心里才最清楚。 |
除了对佛教的诚信与对经典的烂熟外,这位苦命的僧人似乎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