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奇的是将虎力大仙的道童变成一个小和尚。当那个傻乎乎的“小和尚”敲着木鱼、口宣佛号走出柜子的时候,不仅三个妖怪、国王皇后以及文武大臣们惊叹,读者也不得不为这灵心慧思所折服,难怪批点者一再感叹:“何物文人,奇幻至此!” |
最奇的是将虎力大仙的道童变成一个小和尚。当那个傻乎乎的“小和尚”敲着木鱼、口宣佛号走出柜子的时候,不仅三个妖怪、国王皇后以及文武大臣们惊叹,读者也不得不为这灵心慧思所折服,难怪批点者一再感叹:“何物文人,奇幻至此!” |
类似的情形实在太多了,什么唐僧忽然被妖怪变成了老虎,白马忽然之间又恢复了龙身,居然与妖魔一场恶斗 |
《西游记》妙就妙在这种奇幻的文字随处可见,有人曾经说过“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 |
尽管《西游记》作者的奇情异想处处出人意表,但却并不给人以虚假的感觉,这得益于他说假如真的创造力,真正做到了“酌奇而不失真”。 |
正如一位评论者所说:“其所述神仙鬼怪,变幻奇诡,光怪陆离,殊出于见见闻闻之外,伯益所不能穷,夷坚所不能志,能于山经海录中别树一帜,一若宇宙间自有此种异事……” |
尽管笔下都是些耳目之外的奇人奇事,但由于这一切都根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就有了所谓的“幻中之真”,正是这一点真实,为《西游记》赢得了广大读者。 |
《西游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不一样,对后三部书而言,题材本身要求创作者写出“人情物理”,体现出笔下社会生活的真实性、合理性。 |
而《西游记》在这一点上显然要求更高,因为它是神魔题材,极易流于荒诞不稽。 |
但《西游记》作者成功地克服了题材本身带来的难点,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
一位批点者总结出了《西游记》的成功妙诀:“《西游》妙处只是说假如真,令人解颐。” |
由此看来,《西游记》创作的成功和《三国》、《水浒》等现实题材作品没什么两样,都在于合理的艺术虚构、鲜活的人物形象塑造。 |
对于《西游记》的人物而言,有人曾经说过:“《西游》一记怪诞不经,读者皆知其谬。 |
然据其所载,师弟四人各一性情,各一动止,试摘其一言一事,遂使暗中摹索,亦知出自何人,则正以为幻中有真,乃为传神阿堵……” |
这就是说,作家充分注意到了人物性格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每一个人的语言、行为都是高度统一的。 |
另外,他对自己的名声看得很重(所以最忌讳别人叫他“弼马温”)。 |
每每在敌人肚子里捣鬼,却从不肯下杀手,只怕坏了自己的名头,颇有些江湖豪侠的风度。猪八戒则沉浸在自己的动物本能之中无力自拔,除了食物和女人几乎没有别的追求。 |
还忒喜欢打落水狗:毒敌山的蝎子精已经死在地上,他却来了精神,“一顿钉钯,捣作一团烂酱”。 |
在朱紫国,孙悟空将打死的妖精摔在阶下,他跑上去就筑了一钯,大叫道:“此乃老猪之功。” |
沙和尚的特点是老实忠厚,不多言不多语,默默地做自己该做的工作,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但对取经事业出奇地执著。 |
唐僧是出了名的心慈面软,偏偏又固执己见。因为有了这样的性格基调,往往在同一件事情面前师徒四人反应各不相同。 |
作者正是这样抓住了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写起来个个不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记》的创作充分注意到了细节的真实,使全书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
象《西游记》这样洋洋洒洒的长篇巨制,充分表现了作者驾驭题材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