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先生已指出,二郎神与玉帝的关系特殊,玉帝对他实际上心存戒备,只是在普天神将均非孙悟空对手,又有观音力荐的情况下,才无奈调这支人马效力; |
萨先生已指出,二郎神与玉帝的关系特殊,玉帝对他实际上心存戒备,只是在普天神将均非孙悟空对手,又有观音力荐的情况下,才无奈调这支人马效力; |
漫长的取经行程固然十分辛苦,但也不是没有收获,沿途所见奇景奇观,所闻奇人奇事,一个整天守在家里的人无论如何是想象不来的。 |
旨意上原说“成功之后,高升重赏”,但事后却只有重赏没有高升,轻描淡写打发了事。 |
孙悟空三闹天宫时,玉帝便宁可自低身份向西天佛主请兵,也不肯去调二郎神的人马。 |
盖因其身份特殊,防其功劳太高也。而二郎神也比较自爱,对天宫从来是“听调不听宣”——调是调他带兵勤王,属特殊情况,他责无旁贷;宣是宣他入朝瑾见,属例行公事,他应回避。这样一来,二郎神尽管有盖世神功,便也只有在灌江口打猎为戏了。 |
通过沿途各地风土人情的描写和展示,可见作者心目中的世界景象,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
西天路上,唐僧师徒经过了许多国家,仅牒文上盖印的就有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西梁女国、祭赛国、朱紫国、狮驼国、比丘国、灭法国等国家,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如凤仙郡、玉华州、金平府等。 |
明代的宗法规定,皇帝的长子为太子,其各兄弟自幼封王,稍长后便当去自己的封地生活,只可享乐但不得与闻朝政。 |
加上那些虽没有倒换关文,但从中经过的国家,如哈咪国、乌斯藏国、天竺国等。 |
清人入关之后,总结明代亡国的原因,将这一制度视为明代亡国的原因之一, |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离家三里远,乡风便存在差异,更不用不同的国家之间了。 |
据说康熙曾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明朝宗法,使皇家骨肉分离,众王尸位素餐,毫无作为,以至于国事紧要时竟无人能援手相帮,远不如大清制度能使皇家兄弟齐心协力。 |
"按照唐僧的这一说法,取经沿途经过这么多国家,其风土人情自然也应该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让人大开眼界的了。 |
或许基于这一认识,清初不设太子(康熙朝时立时废,态度暧昧),大有让诸皇子中原逐鹿,使捷足者先登的意思。 |
清人的这一制度,让他们避开了明代宗室王软弱无能的结果,但也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麻烦: |
康熙朝参与党争的皇子有十多人,时间长达二十多年,祸害延至雍正朝,直弄的非死即伤;雍正帝为了不给自己选定的继承人遗祸,不得不处死了暗中使劲争位的名为三子实为长子的弘时。有清一代,皇位的传承远不如明代稳定 |
按说地域相差如此之大,每个国家的自然风物和文化景观都应该有所不同,最为明显的莫过于语言了。 |
两相比较,两代制度各有千秋,正暗合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一哲学命题。 |
明代的封国制其实也是血泪的结晶。按礼法,明太祖朱元璋的继承人应是长子,出于治国能力的考虑,太祖曾想传位于四子朱棣,但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太祖后来似乎也认识到了礼法制度稳定的重要性,同意传位长子(因长子早逝,实际即位者为长孙,帝号建文)。 |
别说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就是同一个国家乃至同一个地区,人们所操的语言也往往不尽相同。 |
然而仅仅是传位于朱棣这一想法,便已留下祸根,太祖死后,朱棣起兵夺位,征战四年,终于从侄儿手中夺来皇位,史书称此为“靖难”,盖为朱棣掩饰也, |
比如在中国的南方,方言众多,甚至隔一座山、跨一条河,都会有不同的方言。 |
但是有趣的很,在《西游记》作者的笔下,早在唐代,人类就已进入大同社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