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荒原上的普罗米修斯(一个青年艺术... 下一主题:在烟雾中快乐并痛苦
 [5071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2 

孙悟空不仅没有化为灰烬,反而炼出火眼金睛。
 [5072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2 

这还不算,临走前还一脚把八卦炉踢翻,差点砸了老先生的吃饭家伙。
 [5073楼]  作者:廿一行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2 

至魏晋时期,重消淡而轻礼法,滑稽笑话一类“盛相驱扇”,几无顾忌。
 [5074楼]  作者:恒温37度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2 

有了这层恩怨,太上老君对孙悟空的恼恨程度只会加深,而不可能减少。
   
 [5075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2 

更让太上老君恼火的还远不止这些。
   
 [5076楼]  作者:廿一行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3 

《笑林》、《唐语林》、《绝倒录》等。这些都给了吴承恩丰盈的艺术滋养。
 [5077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3 

大闹天宫,一个刚刚出道的野猴竟然将天庭搅得七零八落。
 [5078楼]  作者:廿一行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3 

另一方面,《西游记》成书过程中各阶段的文本形态,从初具故事雏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直至元、明有关杂剧,象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杨景贤《西游记》杂剧,无名氏《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等,更是直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情节结构与叙事话语。
 [5079楼]  作者:恒温37度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3 

太上老君鞍前马后,忙乎了半天,又是金刚琢,又是八卦炉,结果孙悟空不但毫发未伤,反而功力大增。
 [5080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3 

最后玉皇大帝只得厚着脸皮派人到灵山搬取救兵。
 [5081楼]  作者:廿一行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3 

[猪云]将洒来,我和姐姐饮数杯.你丈夫姓朱,我也姓朱.你是好花一朵,伴我槁木两株。
 [5082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3 

人家如来出场后,不慌不忙,谈笑间,就将孙悟空牢牢压在五指山下。
 [5083楼]  作者:廿一行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4 

毫无疑问,吴承恩正是承继了上述文学的传统,并融入本人的心智才力,将其发扬光大,推陈出新。
 [5084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4 

两位教主手段的高下,判然分明。
 [5085楼]  作者:廿一行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4 

时代氛围的濡染与刺激。
 [5086楼]  作者:恒温37度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4 

天庭虽然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太上老君的脸上显然是挂不住的。
 [5087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4 

一场战斗下来,财物损失不说,还出尽洋相,今后还怎么和人家佛教竞争?
   
 [5088楼]  作者:廿一行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4 

吴承恩所处的时代是谓明代中叶嘉靖、万历年间。
 [5089楼]  作者:廿一行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5 

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污浊淤道,奸诈遍野,以致他本人发出“近世之风,余不忍详言之也”的浩叹。
 [5090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5 

也正是为此,太上老君对孙悟空的态度一直很不友好,大闹天宫期间如此,西天取经路上也是如此。
 [5091楼]  作者:廿一行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5 

吴承恩的愤世嫉俗一面由此可初见端倪。这个时代(特别是明世宗嘉靖朝)、宗教信仰遍及全国,而皇帝及朝廷多以崇道抑佛的态度衡度道、佛二教。
 [5092楼]  作者:廿一行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5 

嘉靖帝就十分宠幸道士陶仲文、邵元节之流。吴承恩非常痛恨这种朝政昏昧现象,于是便有了《西游记》中的大肆贬道扬佛的诸多情节。
 [5093楼]  作者:廿一行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6 

小说中的玉帝、车迟国王、比丘国王尊道教、祈长生的一系列描写、实乃暗含讽谕明世宗的微旨。
 [5094楼]  作者:廿一行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6 

正如作家本人在《禹鼎志》序里所言:“不专纪鬼,明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5095楼]  作者:廿一行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6 

可以说《西游记》很多切合现世的描写都隐藏着批判现实的机锋。
 [5096楼]  作者:廿一行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6 

而这,正是现实的世风给予创作者刺激的结果。
 [5097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7 

别说像太白金星那样不时为唐僧通风报信,太上老君根本做不到,能不给取经队伍制造麻烦,就已经很不错了。
   
 [5098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7 

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路上所遇到的妖魔中,有些直接与太上老君有关,比如平顶山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就是他手下两位看炉的童子。
 [5099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7 

虽然太上老君将责任全都推给观音,声称"不干我事,不可错怪了人",但追究起来,他也是负有责任的。
 [5100楼]  作者:廿一行  发表时间: 2007/08/07 13:17 

至于它的诙谐情境与幽默形式,这种悦人风格的形成除作者本人“善谐剧”的个性特点以及吸收传统因素外,时代的文学风尚是另一重要原因。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33367800712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