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荒原上的普罗米修斯(一个青年艺术... 下一主题:在烟雾中快乐并痛苦
 [151楼]  作者:帝俊  发表时间: 2007/07/27 02:55 

孙悟空具有
无拘无束、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和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乖戾多变的性格特征
 [152楼]  作者:哈奴曼  发表时间: 2007/07/27 02:56 

心猿
也寄寓着孙悟空对道心、圣心、佛心的追求历程
 [153楼]  作者:哈奴曼  发表时间: 2007/07/27 02:57 

孙悟空在西去途中所遇到的妖魔鬼怪
实际上与他是同类同“心”
 [154楼]  作者:哈奴曼  发表时间: 2007/07/27 02:57 

妖魔鬼怪即是他“心中贼”的外象
他一个个的除妖灭怪,象征着他在消灭自己的心中之贼,他在把一路上的孽障皆去掉以后,便达到了儒家所追求的“内圣”的精神境界,修成了佛教正果,成为了“斗战胜佛”
 [155楼]  作者:奎师那  发表时间: 2007/07/27 02:58 

同时也实现了道教
“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超脱生死,位列仙班的目的
 [156楼]  作者:哈奴曼  发表时间: 2007/07/27 02:59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样的历程就是孙悟空从知善知恶到为善止恶的一种体认过程
 [157楼]  作者:帝俊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00 

王阳明说:“良知即天理
体认者,实有诸己之谓也,非若世之想象讲说者之为也。”所谓实有诸己,即是通过自身的体察与践履,使道德意识成为主体的内在自觉的品性
 [158楼]  作者:哈奴曼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01 

夫道必体而后见,非已见道而后加体道之功也
道必学而明,非外讲学而复有所谓明道之事也
 [159楼]  作者:奎师那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01 

是啊,通过实践来体认,道是很难被认知的
即使对事物的是非价值判断标准了然于心,但并不能融合于内在德性,成为主体真实的存在
 [160楼]  作者:哈奴曼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03 

〈西游记〉小说中描写的批判对象都有着极大的贪欲
为了满足一己之欲,不顾天理,甚至破坏天理,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
 [161楼]  作者:帝俊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04 

这些批判对象从人到妖到仙
几乎充塞着人间、荒野,乃至幽冥与天堂
 [162楼]  作者:哈奴曼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04 

观音院的方丈、黑风山的黑熊精爱财
黄风怪、白骨精、金角、银角、师陀国三怪等,都想吃唐僧肉,白毛老鼠精、玉兔精等,则贪图色欲
 [163楼]  作者:奎师那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05 

孙悟空斗它们,实际上是斗自己
斗自己的心中之贼
 [164楼]  作者:哈奴曼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05 

比如第十七回中
孙悟空探知是黑风山的熊黑精盗走了袈裟而告知三藏后,三藏道:“我闻得古人云:‘熊与猩猩相类’,都是兽类,他却怎么成精
 [165楼]  作者:帝俊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06 

行者笑道
‘老孙是兽类,见做了齐天大圣,与他何异?大抵世间之物,凡有九窍者,皆可以修行成仙
 [166楼]  作者:哈奴曼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07 

这些妖魔鬼怪
无论是属类、外形还是品性与孙悟空没有多少的差异
 [167楼]  作者:奎师那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07 

因此说,它们的出现
在某种意义上即是孙悟空心中之贼的不断显示
 [168楼]  作者:哈奴曼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08 

孙悟空每战胜它们一个
心中的人欲就少了一分,而天理就多了一分
 [169楼]  作者:哈奴曼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09 

真假孙悟空一回中
故事中的悟空代表性之善,代表良知,假悟空代表恶,代表邪念
 [170楼]  作者:哈奴曼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10 

真悟空始终与假悟空战斗
说明他在正心养性的过程中一心要超越自我
 [171楼]  作者:帝俊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11 

假悟空最后在真悟空到处寻神辨别的努力之下
露出了假相,并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说明了孙悟空与心中之贼作了彻底的清算,此后,内心里充满的是纯真之善,达到了内圣的境界
 [172楼]  作者:奎师那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12 

《西游记》是对心学的解读的观点
几乎在《西游记》问世之初就已经产生了。现存最早之刊本金陵世德堂本陈元之《序》云:“…故魔以心生,亦以心摄。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此其书直寓言者哉
 [173楼]  作者:帝俊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13 

比陈元之稍晚的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指出
《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
 [174楼]  作者:奎师那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13 

这一观点得到了鲁迅先生一定程度的认同
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假欲勉求大旨,则谢肇淛之‘《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数语,已足尽之
 [175楼]  作者:帝俊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14 

明末李卓吾评百回本《西游记》
所署幔亭过客袁于令之《题词》云:“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皆魔……摧挫之极,而心性不惊,此《西游记》之所以作也
 [176楼]  作者:奎师那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15 

袁于令和李卓吾观点契合
也认为此书旨在阐发修养心性,战胜自我心中魔障之理
 [177楼]  作者:帝俊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16 

徐朔方先生曾指出
其评语用意之一就在于阐明《西游记》的宗旨,即从人的内心与外界的交感,来探讨人生处世,并结合社会现实,寻求解脱
 [178楼]  作者:奎师那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16 

清王韬序《新说《西游记》图像》称
所历三灾八难,无非外魔,其足以召外魔者由于六贼,其足以制六贼者一心而已。一切魔劫由心生,即由心灭。此其全书之大旨也
 [179楼]  作者:帝俊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17 

刘远达先生提出《西游记》
是一部用心学来指导人们修心的书”“是王守仁‘心学’的艺术化,是‘破心中贼’的政治小说
 [180楼]  作者:奎师那  发表时间: 2007/07/27 03:18 

朱恒夫博士
于刘远达先生提出此说17年后,又从文学角度指出:“孙悟空修性成功的事例亦表现了王阳明人人皆可成圣的心学思想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0843482017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