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9楼]:
“t'本来就不是对t的否定” 你不是说时间不存在么? |
[1829楼]:
“t'本来就不是对t的否定” 你不是说时间不存在么? |
1831楼,t与t'都不是天然存在的,与“t'本来就不是对t的否定”没有冲突。 |
[1832楼]: 你的思维是不是建立在“没有时钟就没有时间”基础上的?你是不是认识不到时间是物质的延续性的表现? |
[1832楼]:
在你看来,什么才是天然存在? 物质存在,物质表现出的性质就存在。 |
把步行人运动所需物理量时间t和两地钟表的示数差t'=Ax+t相混淆,就是相对论在混淆概念! |
1833-1835楼,老王,你的理念和思维逻辑都有问题,我给你讲一下基本的推理逻辑。
已知A、B是C的充分必要条件。则在此前提下,有以下推理逻辑和结论: 1、没有A一定没有C。 2、有A不一定有C。 3、没有B一定没有C。 4、有B不一定有C。 5、有C一定有A。 6、有C一定有B。 假设A是某个被计量对象,B是某计量约定,C是相应于A、B的计量结果,你可以按上述推理逻辑理解一下。比如,你可以用C证明A,也必须注意只有A没有B一定不会有C。 |
步行人从天安门钟表的0时刻出发,他此后每迈出一步或每走出一米路程都伴随着两地钟的示数增长,你不敢承认么?
初态是:天安门的钟0时刻,他还没迈步,木樨地的钟此时是-3600时刻。他走完第一个5/6米,天安门的钟1秒时刻,木樨地的钟-3599时刻……他迈完最后一步是终态:天安门的钟3600时刻,木樨地的钟0时刻。他到达木樨地时,每个钟都走完3600秒。 你可以说步行人到达木樨地时木樨地钟表的终态时刻和从天安门出发时天安门钟表的初态时刻的示数差是0,但是不能说步行人走过3公里没有用时间。 因为公式明确表示出:两地钟的示数差t'=-1.2x+t=-1.2*3000+3600=0,这里步行人经过的物理时间t就是3600秒! |
[1828楼]:
你的意思是:在天安门的步行人不用迈步就到木樨地了。 |
从天安门到木樨地这3000米,按1米一个刻度画在地面上,就是一把大尺子、就是一个直线的刻度盘。人在上面行走,就是在爬格子,人就是钟表的表针。人在地面行走,就是在数时间的数! |
有一种电机,它的转子是能转动的,转子带动表针就可以在刻度盘上转动,它就能计时。你不知道还有一种电机,叫直线电机,它的“转子”会沿直线(如轨道)运动吧?如果轨道上刻上刻度,“转子”带动表针,它一样是可以计时的时钟。
在你看来,只有转动的可以计时,而直线运动的,不能计时。 |
钟表的表针在表盘上转、步行人在天安门到木樨地这个大尺子上行走、步行人携带的钟表也在转动,这些都是运动对比物在动。你就意识不到人在尺子上运动也相当于钟表的表针在刻度盘上运动,能计时吗? |
站在木樨地的钟表前,木樨地时钟在-3600秒时刻,是步行人从天安门出发的时刻。步行人到达木樨地,木樨地的时钟才指向0时刻! |
“打个比方,A说可以用苹果手机打电话,B说扯淡。因为B对‘苹果’概念的理解是固定的,在他的头脑中只要看到“苹果”两字就固定对应到常说的水果,所以无论A如果解释都是无效的,在B面前A永远解释不清‘苹果手机’。”
你这才是混淆概念!苹果手机是指苹果商标的手机,并不是指吃的苹果。这里是相对论使用现有的物理概念加以歪曲后还依旧使用原来的概念。罪过不在我,而是在混淆物理概念的相对论约定。 |
老王,正如在B面前A永远解释不清“苹果手机”,由于你先入为主、理念僵化、对应关系固定,这里有很多东西无法让你清楚。能够改变这一局面的就是你自己,你需要开化理念、分清理念、努力理顺不同约定下对应关系的变化。 |
时间是物质存在所表现出的性质,没有物质就没有时间,这你是承认的吧?
有物质存在就有时间存在。把时间量化为秒,不过是用物质运动的周期对其进行量化、约定。并不是说未加量化时它就不存在。量化、约定的对象必须先存在。被量化、约定的物理量是物质的性质、属性、相互作用规律,不能因它们不是实物(没有一个物理量是实物)就狭隘地说它们不存在。不存在的对象是不能成为量化对象的。 |
[1837楼]:
从逻辑上讲,时间、质量、长度都是物理量A,B是量化规则,C是量化结果。 没有B就没有C,但是物理量A总存在! |
有物质存在,就有物质的性质、属性、规律存在。它们就是这里客观存在的A。去量化它们、去搞计量规则是人的行为B,C是人和物共同努力下的计量结果。
如果不存在量化对象物理量A,光有B这种行为是出不来C的! |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和地球自转要365圈多,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比较,它不因人类发现自然数后才有。 |
长度是物理量A。B是量化规则,比如是用成年人的平均脚长还是用米原器,C是量化结果,是用英尺或米、英里或公里表示的长度。 |
这就是说,如果不存在物理量时间A,就没办法B凭空对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进行量化,也不可能会有量化结果C。 |
老王,我再与你重复一边。目前而言,人们对物理量概念的认识存在混淆,一方面人们把对事物属性的量化结果理解为物理量,另一方面把事物的属性理解为物理量。而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说的物理量都是第一种情形,或者说多数情况下,人们所说的物理量是指“数字+计量单位”的组合。比如,速度=运行距离/运行时间,这个表达式中的物理量就是指量化结果的数理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属性A等于属性B除以属性C。
因此,从使用频度考虑,物理量应理解为对事物(或事物属性)的量化结果,而不要理解为事物属性。 另外,从字面来看,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物理量中的“量”都具有“数量”的意思,也是”数字+计量单位”。所以,从字面来理解,也应该将物理量理解为对事物(或事物属性)的量化结果,而不是事物属性。 以你老王的固执,你可能坚持把物理量理解为事物的属性。且不说这样做会为物理教材和日常生活的陈述带来多大的麻烦,你本人的理解也很容易一塌糊涂。按照你固执的理解,我前述ABC的逻辑关系亦然成立,所不同的是,在计量举例上,A是事物(或事物的属性),B是计量约定,C是计量结果,AB是C的充要条件,C(包括1米、1秒、1克等所有计量结果)都是人造品、不是天然存在的。 |
所以,步行人从天安门出发的时刻和木樨地钟表的-3600秒时刻是同时,也是同状态。如果你们想使用你们附加了线性增长的负值误差的算法,你们的“同时”只能叫“异地不同时钟表显示出的同刻度”,可简称“同刻度”。这样,你们就不能混淆视听了,我也就不批评了。物理概念不能随便歪曲、扭曲。 |
我在[1843楼]说过“站在木樨地的钟表前,木樨地时钟在-3600秒时刻,是步行人从天安门出发的时刻。步行人到达木樨地,木樨地的时钟才指向0时刻!”
这就是说,不管一个观察者是站在天安门还是站在木樨地,还是随步行人同行,它看到的步行人都是一步步接近终点的。每一步都有时间间隔。站在木樨地终点的观察者,会看到步行人距离终点还有5/3米时,钟表显示值为-2秒、还差5/6米时,钟表显示值为-1秒。由此,观察者自然会算出步行人从天安门刚要出发时,木樨地的时钟应该是-3600秒!步行人出发时刻和木樨地钟表显示-3600秒的时刻就是物理同时。 |
[1853楼]:
所有的混淆都是相对论带来的。物理量是指事物的属性,一点错儿都没有。你量化不量化它们,它们都是物理量。宋协刚是人,不管他几岁了,他都是人。这些道理不明白吗? |
1855楼,假设起点有两个时钟A1、B1,两钟显示的时钟读数始终相同,终点有两个时钟A2、B2,两钟显示的时间始终相差3600秒(A1与A2、B1与B2对应了两种不同的对钟约定)。再假设你随身携带一个时钟C,假设在起止点你的时钟读数分别与A1、A2相同(如果不同就成了第三种不同对钟约定结果)。
已知当你从起点出发时A1读数是0秒,当你到达终点时A2读数是3600秒。 由以上前提可得:在起点B1的读数为0秒、C钟读数为0秒,在终点B2读数为0秒、C钟读数为3600秒;相应你在终点和起点,A2、A1的两个时钟读数差为3600秒,C钟两个读数差为3600秒,B2、B1的两个时钟读数差是0秒。 请问,以上推论结果是否是真实的?相互间有没有矛盾? |
1856楼,你这是自以为在讲道理,其实则是糊涂和犟。 |
[1859楼]:
客观存在的物质具有的属性就是物理量,它们的存在与你计量无关!谁糊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