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中新网10月18日电 北京时间16日晚... 下一主题:请那位版主把朱顶余先生(541218)...
[楼主]  [1591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8/03/07 12:04 

1585-1588楼,你的关键问题还是理解,围绕理解我大致给讲一下。

人类通过语言、文字、数字对世界进行描述,这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文明的关键所在,而描述的本质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或约定给被描述对象(或编码对象)进行“编码”。

一般而言,我们要求编码要避免多义性,即在一定的规则下,编码与被描述对象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于是,给出一个被描述对象,人们可以按照约定给出一个编码,反过来,给你一个编码,你会知道对应的描述对象是什么,人们就可以通过编码进行信息交流和研讨问题。

通常而言,人们会用共同的编码约定进行编码和交流,如此,当张三给出一个编码时,李四会知道对应的编码对象,从而实现沟通和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对编码和编码对象之间的关系固定,甚至将编码和编码对象混同。在编码规则或约定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固定或混同不会带来争议。

然而,在编码规则或约定改变的情况下,如果你无法相应改变编码和编码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仍然坚持用原来的对应关系分析问题理解问题,那就属于理念僵化,你将无法接受新约定下的描述和结论,你的理解将是乱套的,你会觉得全是错误,也不可能在新约定下进行交流和沟通。

这就是前面为什么说你的头脑只能容下一点、你的理念是僵化的原理,也是你无论如何都不能理解相对论、不能理解同时相对性的原因所在。

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会发现,年纪越大理念越容易僵化,这也是很多重大理论突破都是科学家在年轻时做出来的重要原因。因此,以你的年龄,即使你很聪明,想改变僵化的理念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如果你还想研讨时空问题、还想进行学术交流,你必须试图改变。否则,在不符合你理念的规则约定下,你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和理解,你听不懂也不服气。
 [1592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7 12:26 

[1589楼]:
事情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在我的例子中,你可以用你的约定把步行人的运动时间计为0,却不能把运动钟被人耳听到的音频的频率计为无穷大。你怎么解决?地面人在1个小时内听到的音频次数是3600次,又有已知条件5/6米/次。你怎么使用人耳听到的声音次数和5/6米/次钟表的运动,计算人的速度、声音的频率?
 [1593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7 12:26 

[1589楼]:
事情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在我的例子中,你可以用你的约定把步行人的运动时间计为0,却不能把运动钟被人耳听到的音频的频率计为无穷大。你怎么解决?地面人在1个小时内听到的音频次数是3600次,又有已知条件5/6米/次。你怎么使用人耳听到的声音次数和5/6米/次钟表的运动,计算人的速度、声音的频率?
 [1594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7 12:28 

顾头不顾腚是不行的,要让约定照顾到身边发生的一切物理现象,才能说这个约定正确。
[楼主]  [1595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8/03/07 17:31 

1592楼,你还是在用已经形成理念看问题,当约定改变后,频率概念也会相应改变,不再是你原来理解的那种对应关系。

其实,我说的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必须有非常非常开放的理念才能接受和理解。

你记住一点,只要是能实现的都是成立的。至于三公里对钟的例子,由于会出现果事件发生时间小于因事件发生时间(注意这不是错误),与我们通常形成的理念相差甚远,确实难以转变理念和进行理解,实际运用中我们不会选择使用这样的对钟约定,即使相对论也会避开这样的约定选择。
 [1596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7 17:37 

[1595楼]:
频率概念怎么改变了?它不再是单位时间内的次数了吗?它不是1、2、3、4、5、6、7中7的频率最高,1的频率最低了吗?
 [1597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7 17:44 

步行人每走5/6米,发出一声喊、或者报数“一、二……三千六”,代替随身钟。地面上如何对待这些声响?

当你们把步行人当个死人对待时,你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但是我这里的步行人是活的,他可以发出任何形式的信息表明他的位置,用拐杖敲击地面也可。
 [1598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7 17:50 

你在地面任何地点,收集全这些信息(共3600个),都需要当地时钟1小时时间,而不是0秒就收集齐了。
 [1599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7 18:03 

再比如,从天安门到木樨地共3000米,把它等分3600份,每份的长度是5/6米。我从天安门到木樨地,每隔5/6米就放置一个铃儿。步行人每走过一个铃儿就敲一下,这样他走到木樨地总共敲出3500次。
[楼主]  [1600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8/03/07 21:47 

1596-1599楼,不论你敲多少次、报多少数,在该例中两地的计时差都是0,是前者能证明后者不成立呢,还是后者能证明前者不成立?你的头脑真就如此死水一潭?
 [1601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7 21:51 

[1600]老宋:
“不论你敲多少次、报多少数,在该例中两地的计时差都是0,是前者能证明后者不成立呢,还是后者能证明前者不成立?你的头脑真就如此死水一潭?”


这话要我问你才是。敲了3600次,次和次之间有没有间隔?这个间隔叫什么?
 [1602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7 21:53 

这个间隔是否在地面上凭人耳区分不开?
 [1603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7 21:58 

我告诉你,观察者无论是步行人自己,还是地面上的静止观察者,听完这3600响,都要用不少于一个小时的时间。
[楼主]  [1604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8/03/07 21:58 

请记住,你报3600个数是可实现的,计时差0也是可实现,两者之间不存在一个结论成立则另一个结论不成立的对立关系。如果说有“矛盾”,那么这个“矛盾”的根源来自于你的内心世界,是你的理念僵化、认识狭隘造成的!
 [1605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7 22:03 

[1604楼]:
你作为一个地面观察者怎么计算人耳听到这3600次的声响用了多长时间?
 [1606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7 23:30 
 [1607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7 23:30 

现在就让你充当一个相对论的观察者,我问你:
1、你每听到一声响,是不是步行人走出了5/6米?
2、人走完3000米,你是不是听到了3600个声响?
3、听完这3600个声响,你用了多久?
 [1608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8 08:26 

同样,如果步行人从天安门向东走3公里,比如到到永安里,则x取负值-1.2*(-3000)+t=7200,也解得t=3600。
 [1609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8 08:26 

如果你跟随步行人走动,总不停地更换不同时区的钟来看新时刻,你虽然能取得0时刻差,但是你听到的声音还是一顿一顿的,中间有不为零的间隔。你解释不清两次声响之间的间隔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对发出的声响频率(单位时间敲击的次数)失去了数学描述能力,即步行人每走5/6米敲击一次和每走5/6毫米敲击一次的频率无法用式子表示出来,但是你的耳朵听却能听出频率增大为原来的1000倍!

为什么人的听觉器官及大脑能感受到不同的频率,而你却用数学描述不出来呢?这就是两地(实则是无数地区)钟的线性误差完全掩盖了线性增长的时间。从天安门到木樨地之间可以想象有无数个时区,你每到一处看当地时钟都是在更换时区。这和用北京时刻和纽约时刻之差直接计算飞机速度一样,是错误行为。听觉器官和大脑并不是按相对论那样长的。

这个例子里钟表的线性误差是Er=Ax,这里的x是位移,A是钟表误差系数,A=-3600秒/3000米=-1.2秒/米

所以,随步行人前进的观察者读取到的数,实际上是Ax+t=1.2x+t=0。步行人到达终点时,x=3000米,-1.2*3000+t=0s是读到的结果,实际上就是含有误差的。此时的t=1.2*3000=3600秒。

认清了这种约定的本质就是用误差参与物理量就什么都明白了。
 [1610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8 08:26 

不管你用天安门的钟表测量你听完3600次声响的时间,还是用木樨地的钟表测量你听完3600次声响的时间,在不考虑声音传播时间的情况下,你都要听上1小时。

假如说,观察者你要跟着步行者走,随时看当地的钟,就是你随时在更换不同时区的钟表,这样虽然你能得到读数差总是0,但这时你和步行者相对静止了。这种情况不是相对论的情况。即使你跟随着步行人走,你也一样会听到周期的声响,相邻两声之间有间隔。

假如这时步行者不仅边走边敲,还附加左右摇摆,则他在地面上会走出周期性的正弦波的轨迹。这个波形可以表达为y=Asinωt,这个t如果代入的总是t=0,则无法形容他的摇摆。
 [1611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8 08:26 

不管你用天安门的钟表测量你听完3600次声响的时间,还是用木樨地的钟表测量你听完3600次声响的时间,在不考虑声音传播时间的情况下,你都要听上1小时。

假如说,观察者你要跟着步行者走,随时看当地的钟,就是你随时在更换不同时区的钟表,这样虽然你能得到读数差总是0,但这时你和步行者相对静止了。这种情况不是相对论的情况。即使你跟随着步行人走,你也一样会听到周期的声响,相邻两声之间有间隔。

假如这时步行者不仅边走边敲,还附加左右摇摆,则他在地面上会走出周期性的正弦波的轨迹。这个波形可以表达为y=Asinωt,这个t如果代入的总是t=0,则无法形容他的摇摆。
 [1612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8 08:26 

作为另一个例子:一根长杆,有3公里长,两个人扛着这根杆,杆头到达木樨地时杆尾刚好到达天安门。杆头到达天安门时,把天安门的钟表清零、杆头到达木樨地时,把木樨地的钟表清零。这就完成了你那种对钟。然后我们看杆尾到达情况:杆尾到达天安门时,钟表刚好走出1小时,时刻为天安门时间1点钟;杆尾到达木樨地时,钟表刚好走出1小时,时刻为木樨地时间1点钟。用同一个时钟测量杆头、杆尾的经过时间都是1小时。这个1小时和听到3600个声响的总时间是完全对应的,没有任何冲突。而采用异地钟表测量到杆尾的经过时刻都是1,两钟表显示的时刻差为1-1=0。注意到我这里用的是“两钟表显示的时刻差”而不是时间差。“两钟表显示的时刻差”并不是物理时间差,而是含有两钟表固有误差的时间差。最为本质的是,这两个钟表采用的不是一个时区的时刻。不能直接相减后就当作物理量使用,否则就会成为相对论的时间。
 [1613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8 08:26 

你守在木樨地终点钟的旁边,听到第一声声响时,你知道步行人已经走出了第一个5/6米,不考虑声音的传播时间,你看到身边钟的时刻是-3599秒。等步行人来到你面前时,你也刚好听到第3600个声响,此时身边的钟刚好是0。你可以判断出人走了1小时。也就是说在你的终点钟为-3600秒的时刻,是人从天安门出发的时刻,而不是人到达终点的时刻。
 [1614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8 08:26 

假如你在终点木樨地,守着一个终点时钟,你听到第一声响的时候(不考虑声波传输时间或电信号的传播时间),你看到的时间一定是-3599秒,你听到第3600个声响的时候,步行人已来到你面前,刚好你旁边的钟也指向0时刻。那么步行人走过这3公里总用时是1小时。至于天安门那个地方的起点钟的时刻,你是无法利用的。
[楼主]  [1615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8/03/08 08:26 

1601楼,在所说约定下,次与次的时间间隔计量为0。请注意,你不要总是拿着已形成的理念和认识思考该约定下的结论,在该约定下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真实的,你不能理解接受是你个人的问题。
 [1616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8 08:26 

如果不考虑声音的传播速度,则任何观察者听完这3600响,都需要1小时。
[楼主]  [1617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8/03/08 08:34 

1607楼,1、2是。第3个问题,在原约定下,计时1小时,新约定下计时为0。

即,在原约定下,走3000米计时3600秒;在新约定下,走3000米计时为0秒。这两个不同约定下的结论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是等效的。问题只在于,你只能接受和理解前者,而不能接受和理解后者。
[楼主]  [1618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8/03/08 08:59 
[楼主]  [1619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8/03/08 09:42 

1608-1614楼,全部都是基于原约定下的理念理解新约定下的结论。再次强调“理念和思维逻辑要与约定配套”,如果你不具有这种辨别能力,可把新约定下的结论翻译为你熟悉约定下的结论(在可互相翻译的前提下),如果翻译后的结论是成立的,则新约定下那个你不能理解和接受的结论也是正确的。

还有你对误差的理解有误,这里不涉及误差问题。
 [1620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3/08 10:25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9733405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