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与思中心行合一 禅宗、海德格尔则又强调彻悟之后重返大地的安居,在诗与思中心行合一 |
在诗与思中心行合一 禅宗、海德格尔则又强调彻悟之后重返大地的安居,在诗与思中心行合一 |
怀着一颗神圣和悲壮之心投入永恒轮回这大化的圣洁游戏 尼采则以无畏地对抗、改造污浊尘世的精神践行永恒轮回的神圣使命,怀着一颗神圣和悲壮之心投入永恒轮回这大化的圣洁游戏 |
孔子践行天命之喜悦心境 然而由于尼采对强力意志与永恒轮回的矛盾心理,使他的践行天命的悲剧美学与孔子践行天命之喜悦心境(“仁者无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仍显隔了一层。 |
超人以强力意志去战斗、创造、毁灭,归属于永恒轮回的大化 尼采的矛盾之处在于难以真正从根本上调和强力意志与永恒轮回二者的关系。一方面,永恒轮回赋予超人神圣的使命,另一方面,超人以强力意志去战斗、创造、毁灭,归属于永恒轮回的大化。 |
永恒轮回的神圣召唤 而在尼采那里,内心虽然时时感受到永恒轮回的神圣召唤,但这种召唤总是以无法预定、突如其来的方式像闪电一样击中存在者,从而唤起存在者创造与毁灭的强力意志,唤起存在者内在的冲动和涌迫。 |
回复:存在者从“无意义的永恒轮回”出发 就不可避免地兼具了崇高精神和某种盲动性。 |
由于缺乏像中国一样的践行和领悟大道的指导方法与途径 由于缺乏像中国一样的践行和领悟大道的指导方法与途径,就很容易在追寻神圣目的的道路上陷入方法论的迷途,从而在现实的碰壁中强烈地感觉到孤独的痛苦和人生的悲壮性。 |
尼采哲学在本体论上趋近老庄, 尼采哲学在本体论上趋近老庄,一切都归入永恒轮回之大化,无所谓善恶礼义,一切皆是自然之力的生成扩散生灭演变。 |
在老庄那里,大道是有理可循的,可以通达和彻悟的 然而,永恒轮回不过是大道运行方式的显现。在老庄那里,大道是有理可循的,可以通达和彻悟的; |
尼采哲学在实践论上却又趋近孔子,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悲剧精神迎接永恒轮回的大毁灭大创造。 |
不过,孔子从大易出发, 不过,孔子从大易出发,能够以喜悦之心“志于道,据于道,依于仁,游于艺”。 |
以酒神的悲剧精神自迷于艺 尼采在践行永恒轮回的使命时缺乏方法论的盲动性却常常使其陷入痛苦矛盾的悲壮情味中,终于以酒神的悲剧精神自迷于艺。 |
海德格尔何以说尼采根本没有认识到虚无主义的本质? 海德格尔何以说尼采根本没有认识到虚无主义的本质?海德格尔所处的时代已与尼采不同,到海德格尔的时代,束缚、控制人的已不是尼采时代的种种超感官偶像,“上帝已死”、诸神遁离、神性消陨,人的本质反更被物质、科技、金钱诸类低级偶像所异化,所驯服,所迷惑,所戕害。 |
在尼采之前的时代, 人虽然一味离开自我,外求于神明偶像,毕竟仍然追寻着某种神性 |
到海德格尔时代, 到海德格尔时代,人彻底摧毁了一切神性信仰(包括尼采信仰的永恒轮回),反而外迷于物欲崇拜、社会规训、庸俗的无所事事。 |
人不但没有回返自身的存在, 反倒从外求神明的神圣信仰阶段跌落到执迷人欲的动物性阶段。 |
由于海德格尔所肩负的历史性使命不同 由于海德格尔所肩负的历史性使命不同,使他特别地以澄明遮蔽、道说神圣、筑造诗意栖居为己任 |
大道、神圣者的朗照、天命、存在 由于他对东西方思想的特殊融合和联结,使得他特别地强调大道、神圣者的朗照、天命、存在 |
通过一种中道的方式联结人和天空、大地、诸神 海德格尔希望通过一种中道的方式联结人和天空、大地、诸神,使其在四重性的交融为一中互成本质。 |
人通过诗与思, 即能解脱尘世的诸多束缚、遮蔽、迷误,通达大道,又能回返大地,筑造生命的诗意栖居。 |
回复:体用不二,知行合一 与此同时,技术、物质作为一种揭示的天命,作为一种历史性的命运,并不被全然抛弃和否定,而是要用之而不执着于其中,体用不二,知行合一。 |
是一种人之本性。 形而上学也并不被彻底地废除毁弃,因为他仍是一个阶段,是探询道路上的路标,是一种人之本性。 |
追寻思乃是为了不执迷于形而上学 追寻思乃是为了不执迷于形而上学,却并非彻底否定形而上学在现世中的一切功用。 |
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此类似于“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之境界,类似禅宗的彻底去执着。 |
所谓"身在庙堂之上,心在山林之中"
内心生活上具超越性的追求,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挫折时,也会产生出世之想,尽管这种出世未必是隐遁山林、追求来世,而多分为即世间而出世。就是这情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