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社区文学社区游戏中心西陆现代城论坛申请论坛导航西陆空间帮助中心
[楼主]  [42楼]  作者:菜九段001  发表时间: 2015/06/16 15:49

“三十三间楼”见证

“三十三间楼”伫立在历史的时空里。访问“三十三间楼”,一定要具有历史的魂魄。
从明朝开始,在徐州西北四十公里远的地方就坐落着一座远近闻名的城镇——敬安镇(县志亦有“静安”之称)。如果在时间隧道里回游,回游到清咸丰九年(1859),敬安镇的百姓为了抵御“捻乱”,经过半年的辛劳,便修筑起一道具有六座城门(南门、北门、大西门、小西门、大东门、小东门)的城墙。城周近四公里,城墙高约六、七米,城楼是留有拱券大门的两层建筑。此时,“三十三间楼”还没有站起来,楼基处是一片青砖瓦舍。
如果改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去敬安镇,相聚五、六里远,在土黄色的城墙上,你就可以看到“三十三间楼”的楼尖儿。“三十三间楼”实际上是一座底层十一间的三层楼房。青砖青瓦,木门木窗,在一片平房与二层楼房之间,大有鹤立鸡群之势。此时,“三十三间楼”楼主朱玉贤将军刚刚从奉军的陆军中将、将军府将军的任上解甲归田。以他二十多顷田的家底,盖这座敬安镇第一楼当然不是难事。“三十三间楼”下,是他的商店与酒坊。于经商务农外,将军多有奇异之举。
其一,夏日再热,决不打赤膊。乡亲传言,此因将军有四个乳房之故也。
其二,兴之所至,总喜以肥猪、肥鸡待客,将军每餐可食猪肉、鸡肉五、六斤。食后数日,可不再进食,惟饮茶而已。据将军自言,此习惯乃战争时养成也。
如果你在公元1938年初春去敬安镇,“三十三间楼”下的街道上,一定集合了一支二千多人的队伍。朱玉贤将军身披戎装,骑在一匹枣红马上;他临危受命,请缨杀敌,正要率领他的“苏鲁抗日游击队”奔赴山东滕县、峄县的“徐州会战”战场,参与抗日杀敌。
再过三个月,你重去敬安镇,日本人的膏药旗已经插在“三十三间楼”的顶端。而朱玉贤将军的抗日游击队正活动在微山湖以西的铜山县、丰县、沛县一带,坚持抗战杀敌。“三十三间楼”低着头,思念主人。
到了公元1939年秋天,从“三十三间楼”西望,三、四里路处正在进行一场扫荡与反扫荡的战斗。朱玉贤将军率队突围,身负重伤,倒在一片烟叶地里。“三十三间楼”看到了,爱莫能助。
将军牺牲了,士兵披麻戴孝,“三十三间楼”欲哭无声。
但是,“三十三间楼”也没有忘记:将军安葬日,抗日军民洋鼓洋号大送殡,从敬安镇的城墙边走过;而日军士兵一排溜站在城墙上,肃立致意。
公元1945年8月,“三十三间楼”上的太阳旗倒了。将军的儿子朱宪典捧着父亲的照片,重回“三十三间楼”。照片上,将军若有所思。
后来,“三十三间楼”在“土改”中被分给多户贫苦人家。穷人不守业。你拆墙,我卖砖,“三十三间楼”悄然毁弃。
到我世纪之交再寻故地时,“三十三间楼”所在地已经楼房林立。
为抗日作出牺牲,将军却没有“烈士”的哀荣,因而他也无力为自己留下一砖一瓦的遗产。
问街坊老者,所幸他们还记得“三十三间楼”,还记得敬安出了个抗日的将军。当然他们也记得,“文革”乱起,“造反派”扒开了将军的陵墓,撬棺抛尸。
那是一个什么世道呢?
历史无语,百姓无语……连“三十三间楼”都不愿再见证悲凉!
——刊《彭城晚报》
出自田秉锷《江湖心雨》


“银箱子”劫案

“银箱子”劫案,发生在民国元年(1912)秋。地点,在铜山县唐沟西北的师楼村。“银箱子”的主人,名叫李香岭,当时家住铜山县郑集南三公里远的前鹿楼村。“银箱子”被劫,李家小少爷亦同时为劫匪劫持。为了赎票,李家变卖田产,倾力以赴,因此家道中落,“状元门第”遂失去华彩。
“银箱子”的故事,向上可以追溯到状元李蟠。
李蟠,彭城李氏始迁祖“七公”十一世孙。李蟠生李杜,李杜生八子。八子分居,其中次子文煜娶郑集南二公里后鹿楼村的卜姓女为妻,故婚后即在距后鹿楼村约一公里的前鹿楼村安家定居。分家时,李文煜分得田地十顷,这在铜山县郑集一带,也算是家大业大的财主了。
李文煜一族在前鹿楼村落地生根,繁衍壮大,百年不衰。渐渐地,“银箱子”的传闻波及四乡。人们都说,前鹿楼村状元李家,有一只“银箱子”,其中锁着珍宝无数。甚至郑集的大财主郭家(盛源)三兄弟,虽然拥有六十顷良田,亦自愧抵不上李家的一只“银箱子”。而李家人,则对“银箱子”传闻一直三缄其口。
从李文煜的第十三世,传到李香岭的第十八世,前鹿楼村的状元李家一直富甲一方。突然间,大清朝灭亡了,中华民国建立了,新旧之交,地方上颇不安宁。“小乱进城,大乱下乡”,为了避乱,李香岭在徐州城内买了房舍。当年秋收一罢,李香岭便让“大领”督促着套了几辆大车(四轮太平车),载着全家老小向徐州城进发。
前鹿楼村距徐州城二十三公里,太平车慢慢悠悠,算来也是一天的路程。因为出门晚了一些,走出十余里,到师楼村时,日已至午。师楼村是李香岭的岳父家,亲戚礼道的,自然要小憩一番。师家是大户,招待女婿一家又分外热情。待吃罢饭,日已西斜。“不要走了!天黑前怕赶不到城里了。”岳父岳母及舅姨们一起挽留。住就住吧,又不是外人!
这师家大院,高墙深宅,包了铁皮铜钉的大门只要一插上,连一只老鼠也钻不进来。
李香岭安顿好一家老小十几口人,突然想起老宅中还有一些东西未取,于是带了五个庄丁,一人一马一枪,向前鹿楼村驰去。因为妻儿老小都在岳父家,他很放心;所以当夜他便住在老宅未赶回师楼。
这一夜,出事了。
半夜时分,一点动静也没有,可师家的大门却突然敞开了。十几个拿枪拿刀的蒙面人闯进来。
不许动!不许叫!快快交出“银箱子”!保你们全家平安无事!
在听到动静的那一刻,李香岭的夫人几乎是本能地想到了“银箱子”。于是随手一扔,将“银箱子”扔进窗外的草丛。待听到劫匪点名要“银箱子”,李夫人改变了初衷。人命关天,金银何用?在黑暗中,她让家人找回了“银箱子”。
“银箱子”到手,劫匪们又改变了主意:“还是请小少爷随我们走一趟吧!”
“小少爷”,即李香岭的儿子李瑞恒,时年六岁。
昏灯下,没有人搭言。劫匪则催着快快交人。情急中,一个佣人将自己的孩子推给劫匪。一个劫匪摸了摸那孩子的头,便把孩子推回。并连连说:“不是!不是!这个不是!”看来,劫匪对“小少爷”是早有了解了。
这一夜,李家的“银箱子”和“命根子”同时遭劫。
天明,李香岭赶回,见人财两空,悔恨不已。
“银箱子”只是一只木箱子,边角镶了银片,故称。至于里面藏着什么,连李家后人也说不清楚。最能说清的是那帮劫匪,可如今,他们早已灰飞烟灭。
“银箱子”或许还在人间!
为了赎回幼子,李香岭卖了二顷地。
1926年春,李瑞恒二十岁,新婚才几天,即以“考大学”为名,远赴南昌,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之起义军辗转于赣、闽、粤三省,并牺牲于广东潮州城外。李瑞恒是徐州地区为了共产主义运动牺牲的第一个人。
(作者按:李瑞恒走后十月,其“遗腹子”李新出生。李瑞恒妻陈氏,为铜山县黄集陈楼富家女。李瑞恒牺牲的消息,长期不为陈氏与李新知悉,年复一年,他们望夫归、望父归。共和国时代,李家划为“地主”。田地被分,陈氏与李新被作为“地主分子”批斗,以致流离失所……)
(刊《徐州日报》)
出自田秉锷《江湖心雨》

风雨明祖陵

仲夏的雨,不寒不温,发生于久旱之后,真是好雨呢。因为我们要借自宁返徐的顺路,去看看“明祖陵”,所以面对如丝如缕的细雨,不能不心生一份疏离。山环水绕的古城盱眙,如今裹在若隐若现的神秘里,作有意留客之状。
看来,只好作风雨之游了。面包车上路,出山口,过淮河,北行再东折,去盱眙城约十余公里,雨雾中已经遥遥望见石人、石兽的顶端从一片松柏上挺出。那一定是明祖陵喽!
十年前,读清人孙承泽的《天府广记》,便略知明太祖朱元璋为祖父、曾祖、高祖在泗州城北十里筑有“祖陵”,且规模之大,不让南京之“孝陵”及北京“十三陵”中任何一陵。即便崇祯八年高迎祥、张献忠攻破凤阳,焚烧明“皇陵”(明太祖朱元璋父母之陵墓),灾变都没有延续到这“明祖陵”来。历史的报复,或许是有其分寸的。
车饶了一个弯,缓缓停下。我凭窗而眺,一丝怅惘泛上心头。天低云合,田畴苍莽,哪儿有“万岁山”的巍峨?哪儿有“九岗十八洼”的幽深?“龙脉”与“王气”,被明代朝臣、方士说得神乎其神,不消六百年,何以都化解在一马平川的单调里了呢!?
待到下了车,一脚踏上这片曽被洪泽湖水淹没三百年、而今又被雨水润湿的土地,我的怅惘又被莫名的幸运感所取代。天翻地覆,沧海桑田,设若没有生生灭灭的王朝更迭,大明的社稷依然姓“朱”,今天又岂容我辈小民在此喧哗?又设若没有黄河夺淮、清初地震,“明祖陵”因祸得福在水下躲了三百年,在人为的破坏后,我们能否看到重见天日的石人石兽还又当别论呢!
今天,明祖陵的皇家威严荡然不存。高峰期,三百二十三户的守陵人不再世袭,一千名守陵兵不再值卫,九百多顷祭田早已联产承包……历史遗迹的湮灭,换取了时代进步,我又何必怀抱太浓的历史惋惜呢!
踏着泥泞,我们一行人走向巨石雕像群。自北向南,二十一对石像相向而立。依次点数,为太监二对、武馆二对、文臣二对、侍从一对、石马二对、马官二对、华表二对、狮子六对、麒麟二对。人在石像下,自感渺小,自知卑微。我突然对瞬间与永恒的对立有了一丝感悟。同行的朋友一再赞叹石像的高大(连基座,约有四米高,八、九吨重),而石像却一例默然不语,它们决意要用恒久的沉默来思念往昔的峥嵘吧?
三、四架相机,举起又放下。朋友们要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我不敢与石像合影。在青石的冷峻衬托下,小人物的奴性面目还如何掩饰?冠华还是拉我一起与石像合影,而且刻意选了一位文官。我真的不知道,古往今来文人的节气还有多少残留。
雨小了,还下。北望是明祖陵的主体,即玄宫遗址。如今,只是一个今人为了拟真而草草堆起的“土馒头”。水火无情呀,凤阳的皇陵,毁于火;此地的祖陵,没于水;水火交攻,是否有点天不我佑的警示?
陪着解说的,是明祖陵文管所的一位小姐。借着她的指点,我们得以在这千亩陵园里作一次六百年的精神回游。
幸亏朱初一聪明,他偷听了两个道人的密语,又拔下发芽的柳枝,才得以在这风水宝地安下“亿万年閟宫”,让孙子有幸做了皇帝。
又幸亏朱贵记忆力好。朱元璋十几年找不到祖坟的位置,是朱贵献图细说,才让朱元璋的太子诸王们结束了“临河凭吊”的虚仪。
当然,还要向宋朝的保义大夫杨浚、大理寺评事杨楠致谢。他们的墓,原在“杨家墩”,为了顾全大局,他们的灵柩“迁居”黄茅里,而让朱家独占“杨家墩”的好风水。
明祖陵的没而复现,偶然中自有必然。当康熙十九年(1680)明祖陵与毗邻的泗州城在地震与洪水双重灾变中沉入洪泽湖时,昔日的威严只是转变了一种存在方式。每到洪泽湖的枯水期,附近居民总能看到明祖陵的墓顶和石像的头颅。因而,百姓俗称这片地方为“大墓头”、“大马圩”。
1963年。,春旱极重,明祖陵的全部地面遗存都在水退后显现出来。巧的是,江苏省文物普查队为了追寻古徐国的遗址来到此地。于是,沉沦水下三百年的明祖陵再展旧容有了可能。
临别,我向明祖陵周边四望,那条二千七百多米的环形大堤,将洪水拒之堤外。人力与自然,达成默契,所以,明祖陵的今天,是人民创造的。
雨,润物无声。石人石兽在我的视线里,隐入苍莽……
(2000年刊《团结报》)
出自田秉锷《江湖心雨》


菜九段001916007-28 10:20
  小雅无尘 373003-18 14:44
  菜九段001 377603-18 14:58
  小雅无尘 368403-18 20:18
  菜九段001 368803-19 09:00
  菜九段001 364803-19 09:36
  菜九段001 362703-19 09:36
  菜九段001 357603-19 11:50
  菜九段001 361803-19 12:12
  菜九段001 361703-19 14:02
  菜九段001 341303-20 08:43
  菜九段001 334803-21 09:06
  菜九段001 307003-23 09:33
  菜九段001 306403-23 11:09
  菜九段001 305503-23 14:42
  菜九段001 285903-24 13:23
  菜九段001 287703-25 09:09
  菜九段001 261203-26 13:10
  菜九段001 201403-31 18:43
  菜九段001 177504-01 15:13
  菜九段001 173304-02 13:31
  菜九段001 163004-03 11:01
  菜九段001 166104-07 10:02
  菜九段001 161504-08 12:15
  菜九段001 158204-13 09:25
  菜九段001 163904-16 09:01
  菜九段001 162604-17 16:30
  菜九段001 159904-23 08:44
  菜九段001 157404-24 11:57
  菜九段001 157104-27 12:40
  菜九段001 160605-06 12:21
  菜九段001 156505-12 12:48
  菜九段001 159605-13 08:59
  菜九段001 154005-22 09:14
  菜九段001 163705-25 09:45
  菜九段001 158605-27 12:56
  菜九段001 160405-29 11:08
  菜九段001 155706-03 06:02
  菜九段001 160906-09 04:48
  菜九段001 155606-15 12:10
  菜九段001 159206-16 15:49
  菜九段001 159906-16 15:49
  菜九段001 157407-01 10:52
  菜九段001 156007-15 14:23
  菜九段001 153607-15 16:12
  菜九段001 164707-28 10:20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069545030593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