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社区文学社区游戏中心西陆现代城论坛申请论坛导航西陆空间帮助中心
[楼主]  [31楼]  作者:菜九段001  发表时间: 2015/05/06 12:21

徐泗如有待 千秋曜魁星
——李蟠生平简述
有人说,李蟠是徐州千年科举史上唯一的“状元”。这话自有其文化背景,但不甚准确。鉴于徐州的第一位“状元”邵世矩所依托的“齐”朝过于短命、且有“傀儡政权”之嫌,所以邵世矩“第一状元”的文化定位不为大众熟悉。邵氏事略,见《沛县志》、《徐州府志》及《徐州廉吏》诸书。此为题外话,先予说明,当无碍于后人对邵世矩与李蟠的评价。
一、李蟠的“籍贯”
李蟠(1655—1728),字仙李,号根庵,又号莱溪,清江南彭城县人,为彭城望族李氏之十一世孙。
鉴于“彭城县”于李蟠逝世后的第五年、即雍正十一年(1733)改为“铜山县”,故李蟠又可称为“铜山人”。复因李蟠故里之程子院村于1953年徐州区划调整时划归丰县,所以,当代复有“丰县人”之说。而据李鸿民先生《家世说源》载:“(彭城李氏)徐州一支究系何时迁来?史无记载,据推断,当在五世至八世之间。”若以“五世”算,是为李蟠曾祖之曾祖;即以“八世”算,亦为李蟠之曾祖。依照户籍“落地生根”之原则,说李蟠为“彭城人”或“铜山人”较宜;但这又不妨碍说李蟠“祖籍”于丰县。
二、李蟠的功名之路
李蟠虽“状元及第”,但因有“己卯科场案”牢狱之灾,而宦途中辍,大功未成,故生平事迹不见载于“国史”。有载,也只是关于李蟠考中状元及己卯顺天科考案的点滴资料,如《清史稿•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载:
──(康熙三十六年)秋七月癸未,群臣请上皇太后徽号,三上,不允。乙未,以朔漠平定,遣官祭告郊庙、陵寝、先师。赐李蟠等一百五十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晋封大将军伯费扬古一等公,参赞以下各授世职。辛丑,免旗兵借帑。乙巳,遣官赉外藩四十九旗兵。丁未,上巡幸塞外。
如《清史稿• 卷一百八• 志八十三•选举三》载:
──康熙三十八年(1699),帝以北闱取士不公,命集内廷覆试。列三等以上者许会试,四等黜之。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御史鹿祐劾顺天闱考试不公,正考官修撰李蟠遣戍,副主考编修姜宸英牵连下吏,未置对,死狱中。宸英浙江名士,善属古文,举朝知其无罪,莫不叹惜。
如《清实录•圣祖实录》卷五载:
——康熙三十八己卯(1699),皇帝在八月辛未(初六),任命翰林院修撰李蟠为顺天乡试正考官,翰林院编修姜宸英为副考官。十一月丁酉(初三),“江南道御史鹿祐,疏参顺天乡试正副考官修撰李蟠、编修姜宸英等,以宾兴论秀之典,为纵恣行私之地。实为有玷清班,请立赐罢斥”。 康熙帝谕大学士等曰:“顺天乡试,所中式者,童稚甚多,物论腾沸,大殊往昔。考试系国家大典,所当严饬,以示警戒。御史鹿祐,题参可嘉。著九卿詹事科道会同,将李蟠等严加议处。”。三十九庚辰(1700)正月辛酉(二十七日),“覆试顺天己卯科中式举人”,次日,康熙帝复谕大学士等曰:“昨览覆试之卷,今科乡试,诚不允当。派出监考阅卷诸臣,亦甚懦弱。诸臣不拟题启奏,反强请朕命题。又谓所学疏浅,其试卷亦屡请朕定其优劣。朕不允行,仍令诸臣较阅。诸臣倘怀顾忌,不分满州、汉军及南北卷,总合一处,定其次序。朕以为宜按项定其差等。况诸臣俱系制艺出身之人,而寥寥数卷,反不能较阅耶?朕于诸事,惟期合宜耳。虽宗室大臣之子,岂肯徇情?诸臣有何畏忌?即令乡会试科场,俱遣官考试,朕何尝主试?此试卷,朕亦大略阅过。尔等持出,传谕九卿科道,齐集详阅具奏”。二月乙丑(初一),奏事主事存柱,捧出康熙三十八年中式举覆试文卷,传谕大学士等日:“此科中式举人,因有情弊,为人指参。朕亦闻外议纷纭,故行覆试,以验其实。朕亲命题,特命皇子、重臣、侍卫,严加监试。朕初谓必有不能终卷者,及阅各卷,俱能在文,尚属可矜。至于落第者,在外怨谤,势所必有,焉能杜绝?诸生试卷,著学士布泰赍回,将朕此意,传谕九卿,即于九卿前启封。照所定等第,缮写进呈。”又命中书班第,复传谕曰:“朕弃时文已久,览今文体,较前稍变。诸生试卷,朕一一观其大略。诸臣所拟等第俱当。三等以上者,皆可观。有在三等,朕拔置二等者;亦有在四等,朕拔置三等者;四等果属不堪,著令黜革。三等以上者,仍令其会试’”
史载不详,这是后人漠然于李蟠生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好在地方史志、李氏家谱及私人著述等对李蟠生平事迹尚有记述。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刊行、即由余家谟修、王嘉诜纂的七十六卷本《铜山县志》,该书卷五十《人物》中,依次载有李向阳、李弇、李蟠、李杜、李光璧祖孙五代生平事略。该志所录《旧志•圭美堂偶然集序》收录蒋攸銛《修撰李公传》,是为所能见较早之李蟠传略。再如清同治本《徐州府志》卷八之《选举表》载有李向阳、李蟠科举记录。该志卷二十二《人物传》载有李蟠事略。而最大量的资料是来于《李氏祖谱》和李蟠的《偶然集》。综合这一系列的资料,我以为王顼龄《根庵七十诞辰序》、蒋攸銛《修撰李公传》、孙运锦《根庵公传》是理清李蟠生平最重要的史料文案。
据《根庵七十诞辰序》载,“幼年梦神人受一金盒,启之有状头之祥。读书一目数行,过辄成诵,操管滚滚数千言,刻烛立就,而气昌理正,法备词腴,直追唐宋诸名家手笔。试必冠军,入词场文坫,与海内诸名士角艺,靡旌帜,破壁垒,决不肯作第二人也。”
据《修撰李公传》载,李蟠“幼歧嶷,读书十行俱下,为文洋洋数千言,下笔不加点。康熙二十九年举人,三十六年成进士。制策问军政、吏治、河防诸事,蟠条对剀切,治河策尤称上意,遂擢为一甲第一人,授修撰,入国史馆,纂修《一统志》。会暹罗来朝,赐蟠一品服,命充馆伴。蟠宣扬德意,音出如洪钟;使臣额手,庆得识天朝第一人物。”
据《根庵公传》载,“公幼歧嶷,读书十行俱下,为文洋洋数千言,下笔不加点。弱冠补博士子弟。慕东南山水之胜,买棹渡江,遍历吴山、天目、钱塘、镜湖,三阅月而归,文亦奇横。康熙庚午举于乡,丁丑成进士。制策问军政、吏治、河防等事,公条对剀切详明,其治河一策,尤称圣意,遂擢为一甲第一人。胪唱时,上为破颜,为得人喜,且以徐方濒河,公徐人,睿鉴故不爽也。时,殿试展期孟秋,方酿雨,郁蒸殊甚,公体胖不支,执笔莫能下。薄暮得雨,燃烛握管,漏下三商,殿上人寥寥,监视王公大臣趣公,公仰视曰:‘皇上以国计民生策士,亦欲多士以嘉谟入告尔,诸公不使尽一日所长耶?’雨后风大作,殿高敞,烛不能燃,监视官命从人以毡幄公案。既得高第,诸公乃啧啧叹公伟度。”
孙氏《根庵公传》的可贵之处在有两点,一是记述了东南游历对李蟠视野拓展的意义,二是描绘了李蟠殿试的具体情节。东南游历事详见李蟠《与吴丰玉书》,殿试后情节则详见李蟠《报母家书》。
综合历史资料,后人能够粗线条地勾画出李蟠的生命轨迹:
——因祖上数代皆以耕读传家,其父李弇、其祖李向阳又为科举入仕,所以李蟠自幼即受到正规而良好的六艺、五经之教。
——李蟠自幼聪明过人,读书一目十行,为文洋洋洒洒。
——李蟠的读书道路亦有曲折。“少自放弃,不事诗书,饮酒纵博无虚日;忽一旦,买棹走武林,由淮抵扬,涉长江,遍历嘉苏,登吴山、天目之巅,渡钱塘、望海门、泊西湖者,三阅月,耳目为之转换,心胸为之荡涤,魂魄骨髓为之沐浴而剔濯,恍惚若有所得,亟怀之而归。归,辄键户,不复出,常凝坐一室,前所阅历,觉时时在侧。每夜探书,见夫纵横排宕、波涛万顷者,则江声在吾户牖也;见夫奇壁插天、嵯峨万状者,则名岳起吾方寸也;见夫含英咀华、秾纤毕具,青黄紫绿,炫目移情者,则为鸟语花香,供吾清玩也;见夫锦绣绮縠,粉米鱼虫,辉煌焜耀,异珍罗列者,则崇楼峻阁、市井庐廛,列吾几席也。如是者三年,无时而非曩所游者,无地而非曩所游者,私心常恐人知,有来分吾好者,而世人固不知也。”此李蟠夫子自道,当真实可靠。无浪子回头及顿然醒悟之经历,定无后来之金榜题名。
——李蟠于康熙十三年(1674)为“生员”(秀才),康熙二十九年(1690)中举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中进士一甲一名(状元)。其年龄分别为二十岁、三十六岁、四十三岁。这证明李蟠是大器晚成的。
——李蟠的成才,除父、祖之教外,“母教”的作用不可或缺。其母董氏,“家世江都,后以军功移镇辽东,遂入籍于广宁;及外祖问羲公复籍江都,举天启甲子孝廉,历任前礼部仪制主事,与先王父为同榜,因缔姻焉。”董氏淑惠,“夙娴《内则》,动必合经……躬操家政,内外肃然……抚幼叔三人,幼姑三人,提携保抱,护爱备至。”教育李蟠,“尤义方有训,俨若严师。每呼蟠而诏之曰:汝家累业诗书,汝祖、汝父有隐德,汝生之辰,青麟应兆,后世有弗昌,昌必在汝,汝其勉之。”当李蟠高中状元时,其母反生隐忧道:“吾儿志大而疏,今邀荣逾分,恐贻陨越忧。”后李蟠被谪,其母反而安慰道:“安遇顺时,闭门悔罪,诚可回天,必有还期,当为母子如初。”“诚可回天”,让老人家说对了。可惜,老人已走。
——李蟠独占鳌头之荣耀,后人虽可想见,但总归朦胧。其《报母家书》因系私家信函,故描述最为详尽而真切:“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三日殿试,七月十七日胪传……十七日黎明,天子升太和殿,王公大臣朝贺毕,新进士百五十九人倶跪丹墀阶下,听后胪传……殿上方高唱,第一甲第一名某人:如是者三还,不敢应……内大臣方于众人丛中,拉起,领向丹墀跪下,对天颜不过咫尺矣……传旨,状元押榜出中门……簪花披锦,饮酒上马,鼓乐前导,伞盖旌旗,簇拥载道……大堂下马,谢恩饮宴,居中,南面坐……次日,赐恩荣宴于礼部……第四日,召至午门,赐晶顶金座朝帽一顶,锦地蟒花袍一件,银带缨络、汗巾、合包、佩刀、朝靴、锦袜……五日,状元率进士上谢恩表。旁午,天子御保和殿召见,问里居、世系、年庚,一一启奏……六日,上翰林院任……八月初二日,状元率诸进士行释菜礼。一人独立丹墀,鸣赞唱……”邀此恩荣,李蟠虽感惶恐,但是他依然清醒:“读书之愿虽完,立身之事方始,不敢博名高,不敢务骤进,多读书,近正人,无贻羞于祖父,无贻累于子孙而已。”
三、李蟠的短暂仕途
丁丑科擢一甲第一人后,李蟠被清王朝授于“翰林院修撰”,入国史馆,纂修《一统志》。至于传记所载“暹罗来朝,赐蟠一品服,命充馆伴”事,乃临时安排。赐一品服,而非一品官。
考“翰林院修撰”,乃“翰林院”常设中级官职。远在周朝,即设此职,其名为“外史下士”。后周改称“著作中士”,至唐朝,称“史馆修撰”;至金代,始称“翰林修撰”。元朝,称“翰林国史院修撰”。明代则直呼“修撰”。清代因之,惟多少无定员。虽然官秩仅为“从六品”,但限定要“授第一甲第一名”,即非“状元”不授。
出任翰林院修撰一年,李蟠的主要精力放在编辑《一统志》上。《一统志》为记载全国舆地之总志,元朝始有此名。元有官修《大元大一统志》,为继承唐《元和郡县志》与宋《元丰九域志》等总括性的全国舆地志书而作,今此书已佚。明有官修《大明一统志》。清有官修《大清一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等,李蟠参修之《一统志》即《大清一统志》。
康熙三十八己卯(1699),康熙皇帝在八月辛未(初六),任命翰林院修撰李蟠为顺天乡试正考官,翰林院编修姜宸英为副考官。这种安排,亦为清朝惯例。顺天乡试考场设于京城,故主考官,总是由上一年的新科状元担任。
依制,顺天乡试共考三场,八月九日首场,十二日二场,十五日三场。考卷改毕,依次择优录取,并于九月五日放榜。顺天乡试发榜后,物议沸腾,落第考生揭文于市,斥责正考官李蟠、副主考姜宸英瞻顾情面,纳贿徇私,所取皆朝臣及官家子弟。更有人指责李蟠投靠内监鲍三老,品行不端,贪财如命,考试前后收受贿银一万多两。并编一歌谣讥讽为:“老姜全无辣味,小李大有甜头。”
揭文一出,京城哗然。当年十一月丁酉(初三日),江南道御史鹿祐上疏康熙皇帝,弹劾顺天乡试正副考官李蟠、姜宸英:“以宾兴论秀之典,为纵恣行私之地,实为有玷清班,请立赐罢斥。”见疏,康熙帝大怒,即告谕大学士等:“顺天乡试,中式者童稚甚多,物议腾沸,大殊往昔。考试系国家大典,所当严饬以警戒。御史鹿祐题参可嘉。”同时传旨:“着九卿詹事、科道会同,将李蟠等严加议处。”
接旨,九卿等部门不敢怠慢,于十一月十四日上奏康熙帝,提出将李蟠、姜宸英撤职查办。康熙皇帝开始虽严厉批评了顺天乡试,但对九卿等提出的处理意见却又有所保留,遂传旨说:“此科考试,不公已极。且闻代倩之人,亦复混入。科场大典,岂容如此!此案若照议完结,仍不知警,著将所中举人通行集内廷复试。如有拖故不到者,即行黜革。其考官等处分,候复试后具奏。”
依康熙谕旨,将顺天乡试已取举人,齐集内廷,由皇帝亲自命题复试。正式复试,于康熙三十九年庚辰(1700)正月辛酉(二十七日)举行。此前,康熙帝传旨:“朕亲自命题,特命皇子、重臣、侍卫严加监视。”为保持公正,还增派诸多朝臣参与其事。复试次日,康熙帝谕大学士等曰:“此试卷,朕亦大略阅过。尔等持出,传谕九卿科道,齐集详阅具奏。”遵旨,参与之大臣对复试考卷,先拟出等第,最后送康熙皇帝钦定。康熙皇帝看后,大致同意,并作了适当调整。他说:“诸臣所拟等第俱当,三等以上者,皆可观。有在三等,朕拔置二等者;亦有在四等,朕拔置三等者;四等果属不堪者,著令黜革。三等以上者,仍令其会试。”其实,“四等”为预想之“等”,考毕,并无“四等”。 复试结束,真相已清楚,康熙帝态度亦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从告谕大学士之旨可获印证:“朕初谓必有不能终卷者。及阅各卷,俱能成文,尚属可矜。至于落第者在外怨谤,势所必有,焉能杜绝!”
复试之榜于康熙三十九年二月一日公布。与揭文攻击的“纳贿营私、逢迎权要”相反,李蟠与姜宸英在顺天府乡试中录取的人员中,意无一黜落者!至于揭文攻击李蟠有万两白银之贿,亦查无实据,纯属诬陷。
鹿祐上疏后,李蟠、姜宸英实际上已被刑部隔离起来。从康熙三十八年九月中旬起,李蟠进入了他生命中最难熬的七个月。
“天子察其冤,不即于下理,命章京一人监守司寇外署,十日一更,最后得王君达卿。”但毕竟皇帝有言在先,说“其考官处分,俟复试后具奏”,并要“严加议处”。为维护最高权力的信义形象,康熙皇帝还是决定将李蟠流放沈阳尚阳堡三年。当年三月,李蟠踏上流放辽东之路。
四、归隐林下
春去春又来。康熙四十二年(1703)初春,李蟠平反赐还。当年夏秋之交,山东遭大水之灾,清廷派钦差大臣穆和伦指挥分三路人马,进入灾区赈济。李蟠奉命赴蒙阴协助救灾。是年冬,李蟠回彭城,自此,他就开始了长达二十五年的隐居生活。
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第五次南巡。就是这一次南巡,让天子与天子门生见到了最后一面。二月初九日,康熙在皇太子允礽、皇十三子允祥等扈从下离开京城,第二天在张家湾登舟南行。十七日到天津,二十二日进入山东境内。因为乘船而进,视察河工,所以未去济南,未登泰山,而是沿运河经临清、聊城、济宁、徐州,直达黄、运交口之清河县。然后到扬州、苏州、淞江、杭州。因为路经徐州,所以康熙帝想到了李蟠。圣心眷顾,这才有了李蟠的御舟见驾。君臣说了什么,史无记载。惟孙运锦《根庵公传》有几句含糊其词的虚语:“乙酉南巡,公迎圣驾河干,侍卫引登御舟,复蒙温谕。受圣明特达之知,而投闲终老,则天也。”
对于李蟠的隐居生活,诸家皆语焉不详。
蒋攸銛《修撰李公传》谓:“归居林下,时以著述自娱。”
孙运锦《根庵公传》谓:“公既归,居林下者数十载,惟与二三耆旧相酬唱;当事有造访者,率谢之,弗报。”此“当事者”,指当政者。一脱宦海,即绝宦游,由此也可以看出李蟠的做人原则。其实,李蟠对“当事者”并非一概排斥。所谓贤者交、不贤者避而已。从李蟠仅存诗文看,他与徐州知州姜焯即关系密切。
五、永存的文化影响
李蟠考上了状元,博取了最高的功名,却没有在仕途上出将入相,名垂国史。这是不可否认的人生遗憾。
问题的另一面是,李蟠高中状元已经完成了他作为读书人的最高使命。完成了学业积累,完成了人格磨练,而且赢得了社会对他的认可。即此一点,便起到了激励徐州后生的楷模作用。状元不能永存,状元精神、状元影响则是永存的。
从“仕宦”的价值标准看,李蟠的后半生交了白卷。从“艺术”的价值标准看,李蟠的后半生则交了一份高分卷。
这有他的诗、他的文、他的字等加以证明。
一篇《廷对制策》,它所包含的治吏、治民、治水的智慧,不但三百年前有用,而且三百年后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组《徐州十景诗》、一组《白燕诗》,即可以视为两曲心灵的长歌。诗心悠悠,孰与高翔?
李蟠考中了状元,“学而优则仕”的路,并未走通。所以,李蟠还是平民。他的诗,他的文,他的书法,他的交游,他的希望与伤感,他的关注与同情,都还是“民间”的。因而,李蟠在江湖,不在庙堂;他属于百姓,不属于官僚;他的精神与中国文化史上的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处在一个等高线上。如果读一读李蟠的《山东人食树皮殆尽》、《流民叹》,其中包含的人道主义关怀,真是与《诗》、《骚》之魂遥相呼应的。
李蟠的诗文,还记录了他那个时代的徐州世情与风物。今人展读,抚今追昔,历史即在不断的阅读中变得鲜活而生动。

2011年5月31日于徐州
出自田秉锷《江湖心雨》


一篇诬告大字报
──己卯顺天乡试“揭文”简析

“文革”中的“大字报”,害人不少。其实,“大字报”古已有之。导致徐州状元李蟠壮志难酬的那篇《揭文》(亦称《揭帖》),即是一篇害人的“大字报”。此《揭文》原载于萧奭《永宪录》,后被民国人收入《古今笔记精华》卷一“史谭”,题为《清康熙己卯顺天乡试之狱》;后又被商衍鎏收入《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之中。
不同的是,萧奭《永宪录》直录《揭文》而相信《揭文》,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则论证《揭文》之“伪”、而为李蟠、姜宸英作“无罪”之辩。
一、商衍鎏断言《揭文》为“怨谤蜚语”
商氏指出:“揭文出于怨口,非尽可凭。”又曰:“揭文之诋毁过当,不尽实情。”最后,商氏总结道:“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乡试,御史鹿祐劾顺天乡试闱考试不公,正考官修撰李蟠遣戍、副考官姜宸英下狱,圣祖命集内廷亲命题复试,令皇子重臣侍卫严加监视,各卷具能成文,三等以上者皆可观,始知实为落第士子怨谤蜚语之所致;令列三等以上者许会试,四等果属不堪者黜之。”
二、蒋攸铦判定《揭文》为“不得志者乃为蜚语”
己卯乡试事件发生八十多年后,江苏巡抚中蒋攸铦在《李蟠传》写道:“三十八年主顺天乡试,鄂尔泰、史贻直、励杜訥诸名臣咸出其门,而不得志者乃为蜚语中蟠。事闻,复试殿庭,无一黜落者,得解。”
三、孙运锦揭露鹿祐借《揭文》参劾李蟠出于私心
清道光举人、铜山名士孙运锦撰《根庵公传》,谓:“是科,中州某公官御史,以子属公,公弗能徇其情,遂首先发难。”此“某公”,即江南道御史鹿祐。走李蟠门径,不通,即翻脸不认人,倒打一耙,反诬李蟠、姜宸英“以宾兴论秀之典,为纵恣行私之地,实为有玷清班,请立赐罢斥。”
四、内廷复试成绩证明《揭文》乃望空编织
据蒋攸铦《李蟠传》与孙运锦《根庵公传》载,“复试殿庭,无一黜落者,得解。”因而“三等以上者皆可观”是真实的;而“四等果属不堪者黜之”则为假设之词。复试既“无一黜落者”,即证明李蟠与姜宸英取士惟才是举,出以公心,《揭文》所谓“顺天大主考李蟠、姜宸英等,绝灭天理,全昧人心,上不思特简之恩,下不念寒士之苦,白镪熏心,炎威眩目”等,皆为诬蔑之语。
五、《揭文》充满人身攻击
《揭文》攻击的对象一是“中堂四五家”、“部院数十人”的朝中大吏,二是李蟠与姜宸英。关于李蟠的出身,《揭文》谓“数世长随”,即祖、父皆为仆役。此乃信口雌黄。李蟠祖父李向阳为明朝天启举人,授金山卫教授;父李弇为南明选贡,入清不仕。又谓“投身鲍氏”,即李蟠中状元后投内监鲍三老门下。此亦无中生有。攻击姜宸英则谓“八旬老子,拔置清班”;“不赴亲丧,早已窥其短行”。 姜宸英于康熙三十六年中丁丑科探花时,年届七十。呼为“八旬老子”,硬加十岁,在人年龄上做文章,可谓极端无聊。至于责其“不赴亲丧”,更为污词。姜宸英为人重孝,某年,姜宸英游学客居中州,忽有一梦,梦中自己吃一颗大梨,味道甘美。他正思留于母亲吃,可梦醒了。为此,他作《梦梨诗》寄给弟弟。正巧,其母亦在这天生病想吃梨子而不得。看到弟弟的复信后,姜宸英毅然归家,待候老母。故《揭文》以不孝攻姜宸英,可谓无的放矢。
六、《揭文》的炮制反映了官场权力之争
清初乡试每于八月举行,“初九日首场,十二日二场,十五日三场”。放榜日期,则“大省于九月五日前,中小省于八月终,后应试人众试卷增加,考官校阅不及,每以限迫逾期。”倘若顺天乡试九月五日发榜,其《揭文》必出于九月五日以后。而御史鹿祐之弹劾上于康熙三十八年十一月丁酉(初三日),此距发榜不到五十日。因而,可以肯定,《揭文》的出笼必然在旬月之间。舞弊皆为暗箱操作,《揭文》作者却在一千五百余字的短文里揭发了保和殿大学士王煕、武英殿大学士李天馥各贿赂三千、工部尚书熊一潇、左都御史蒋宏道各贿赂白银万两、年羹尧潜通一万、胡承谟半万、李景年八千、史贻直、潘维震二人因乃父为主考而高中、韩孝基、张三弟因若翁现居礼部而过关……揭发对象,二、三十人,皆罪案确凿,即朝廷彻查,也不能如此即快有详。惟其信誓旦旦,才露出了瞎编的尾巴。《揭文》最后,竟以“或刺之于国门,或杀之于车下”相威胁,更现出了文化流氓的嘴脸。竟读《揭文》,即知非乡野文人所为。作文者,必熟悉官场,洞悉派系,这才能拉一批,打一批,以便扰乱视听,浑水摸鱼。因而,《揭文》的出笼是官场矛盾借科举事件而进行的一种较量。
七、从己卯乡试得人之盛看《揭文》作者“全昧人心”
《揭文》骂李蟠、姜宸英等“绝灭天理,全昧人心”。从己卯乡试得人之盛看,则清初乡试之得人,几乎无过于此次者。据蒋攸铦《李蟠传》载:“三十八年主顺天乡试,鄂尔泰、史贻直、励杜讷诸名臣咸出其门。”上列三人,两人为相,一人为尚书。据孙运锦《根庵公传》载,“己卯主顺天乡试,得人极盛:蒋虞山、鄂西林、史溧阳三相,励公廷仪等八尚书,赵侯赤鼎元、熊涤斋、徐坛长诸名宿,咸出其门。”大才既已入选,落榜者终未见后来居上,这也证明己卯顺天乡试的录取工作是公正的。
八、从处理之轻知康熙皇帝并未真信《揭文》蜚语
清初处理科考舞弊案极重。若《揭文》述实,不要说李蟠、姜宸英无活路,即相关行贿大僚亦万难活命。案发后,朝野震动,康熙传谕:“顺天乡试,所中式者,童稚甚多,物论腾沸,大殊往昔,考试系国家大典,所当严饬,以示警戒,御史鹿祐题参可嘉,着九卿、詹事、科道会同,将李蟠严加议处。”接旨后,九卿、詹事、科道必不敢怠慢。而“议处”未出,内廷复试已毕。康熙皇帝复传谕:“试卷即于九卿前启封,照所定等第,缮写进呈。三等以上者仍令会试,四等果属不堪,著令黜革。原主考官李蟠遣戍。”这道圣旨下得很怪,因为复试成绩并未出来。如果皆为“三等以上”,则录取公道,李蟠无罪;如果皆为“四等不堪”,则录取不公,李蟠大罪。事在两可之间,康熙皇帝为何不经九卿、詹事、科道提出“议处”方案、便乾纲独断,责令将“原主考官李蟠遣戍”呢?结论只有一个:康熙皇帝见查无实据,知《揭文》为蜚语,又不能不有所表示,故从轻发落,“遣戍”了之。
九、从李蟠迎驾看君臣情义未了
康熙四十二年春,李蟠平反昭雪,从辽阳归彭城。是年夏,即奉命赴蒙阴救灾。事毕,复回彭城。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南巡,过徐州,于舟中接见李蟠。此一破格接见,表示康熙皇帝对李蟠圣眷未歇,起码康熙皇帝未将李蟠视为“罪人”。此时,上距《揭文》诬告仅五年。舟中迎驾后,李蟠不再出仕,或君臣已经达成默契。臣不愿给君添乱,君不愿强臣之难。如此而已。
总之,《揭文》毁了李蟠的政治前程,而不能毁灭他的生命与人格。
(此文置《揭文》前,配一风景图)


附:康熙己卯顺天乡试《揭文》
朝廷科目,原以网罗实学,振拔真才,非为主考纳贿营私、逢迎权要之具。况圣天子加意文教,严饬吏治。凡属在官,自宜洗涤肺肠,以应明诏。不意顺天大主考李蟠、姜宸英等,绝灭天理,全昧人心,上不思特简之恩,下不念寒士之苦,白镪熏心,炎威眩目!中堂四五家尽列前茅,部院数十人悉居高第,若王、李以相公之势,犹供现物三千;熊、蒋以致仕之儿,直献囊金满万。史贻直、潘维震因乃父皆为主考,遂交易而得售;韩孝基、张三弟以若翁现居礼部,恐磨勘而全收。年羹尧携湖抚资囊潜通一万,朱世衍舁督学秽蓄直达寝门。励廷仪则畏宗亲要路,兼受苞苴;收严密乃修同谱私情,不嫌乳臭。总是老师分上,且期囊槖之取盈,故舍其姪而独取其婿;更恐言路关头,必欲逢迎之尽致,遂因其弟而并及其兄。尤可丒者,宛平之门馆,私人亦不敢违其嘱讬;所可奇者,总督之长班,贱役致无弗尽其收罗。费士龙以居停关说,半现半赊;蒋廷锡馈学道遗赀,如携如取。王守烈凴虞山一饯,数月前先结狐群;廖赓萤恃相国专房,百名外续居狗尾。张融许魁选而得羲经之殿,嫌其少也;姚观以同乡而兼姻娅之亲,岂为文乎!三场代笔,魏嘉谟遂占高魁;午夜夤缘,刘师恕俨居首选。胡承谟之半万,均係徽商;李景年之八千,专为废籍。编修岂能荫姪?知借力于家兄;僉事诚为有儿,亦贻谋于乃祖。超熊诏因王以通李,数倍于王;徐陈基献靳以媚姜,名先于靳。二贺父子异籍,且大神通;两黄兄弟连名,若合左劵。魏龙巨万,洵是魁才!吴李多赀,果为首选!借藏身为活计,徐用锡之阴谋;讬假馆以夤缘,谢绪宏之狡术。胡天不吊,任与独少佳儿;黄物有灵,叔璈岂真难弟!不阅文而专阅价,满汉之巨室欢腾;变多读而务多藏,南北之孤寒气尽。取人如此,公论谓何?况夫数世长随,擢居鼎贵;八旬老子,拔置清班。朝廷待彼不为薄矣,二君设心何其谬哉!独不念天听若雷,神目如电,严虞惇抚床而嘱,何偏直受命之辰;黄梦龄馈参为名,何必在赴宴之后?龙门未启,题目可以喧传?蕊榜未悬,元魁何由预报?售关节于杀妻之凶犯,岂谓知人?寄耳目于舐痔之怀来,宁云择侣?呜呼噫嘻!投身鲍氏,固已薄其为人;不赴亲丧,早已窥其短行。身辱者心必丧,孝亏者忠必衰。似此败检,贻玷清流,以御魑魅,未足蔽其厥辜;肆诸市朝,庶少伸夫公道。吾辈进退不苟,死生惟命,务请尚方之剑,斩彼元凶!当路风闻既确,目击又真,何惜弹劾之章,达诸天听!不然,苟白简之迟迟,致群情之汹汹,一旦有义士者挺身而起,或刺之于国门,或杀之于车下,四方闻之,恐笑士大夫之无人也!

出自田秉锷《江湖心雨》


菜九段001916007-28 10:20
  小雅无尘 373003-18 14:44
  菜九段001 377603-18 14:58
  小雅无尘 368403-18 20:18
  菜九段001 368803-19 09:00
  菜九段001 364803-19 09:36
  菜九段001 362703-19 09:36
  菜九段001 357603-19 11:50
  菜九段001 361803-19 12:12
  菜九段001 361703-19 14:02
  菜九段001 341303-20 08:43
  菜九段001 334803-21 09:06
  菜九段001 307003-23 09:33
  菜九段001 306403-23 11:09
  菜九段001 305503-23 14:42
  菜九段001 285903-24 13:23
  菜九段001 287703-25 09:09
  菜九段001 261203-26 13:10
  菜九段001 201403-31 18:43
  菜九段001 177504-01 15:13
  菜九段001 173304-02 13:31
  菜九段001 163004-03 11:01
  菜九段001 166104-07 10:02
  菜九段001 161504-08 12:15
  菜九段001 158204-13 09:25
  菜九段001 163904-16 09:01
  菜九段001 162604-17 16:30
  菜九段001 159904-23 08:44
  菜九段001 157404-24 11:57
  菜九段001 157104-27 12:40
  菜九段001 160605-06 12:21
  菜九段001 156505-12 12:48
  菜九段001 159605-13 08:59
  菜九段001 154005-22 09:14
  菜九段001 163705-25 09:45
  菜九段001 158605-27 12:56
  菜九段001 160405-29 11:08
  菜九段001 155706-03 06:02
  菜九段001 160906-09 04:48
  菜九段001 155606-15 12:10
  菜九段001 159206-16 15:49
  菜九段001 159906-16 15:49
  菜九段001 157407-01 10:52
  菜九段001 156007-15 14:23
  菜九段001 153607-15 16:12
  菜九段001 164707-28 10:20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07036113739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