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社区文学社区游戏中心西陆现代城论坛申请论坛导航西陆空间帮助中心
[楼主]  [29楼]  作者:菜九段001  发表时间: 2015/04/24 11:57

东 方 有 绿 林
———中国树文化演绎
田秉锷
两年前的那个春天,从编辑部的斗室里眺望绿意殆尽的十里长街,便向朋友浪言,要写一篇《树祭》,祭奠故乡古城的八千法国梧桐被一声号令而突告消亡。
《树祭》终于没写。意外地连缀了18万文字,名之为《树的东方情韵》。
东方的人,站在东方的大树下。绿风吹过,树不静,人何以静? 风从八面来,中国人谓之“八风”。“八风吹不倒东方树”,黄陵的古柏,孔庙的老桧,定林寺的银杏,还有阿里山的那株五千年红桧,手拉手,肩并肩,傲然为中华伟丈夫。
风,落荒而逃。树,立地生根。一 动 一静,都 是 无 言 之 教! 生 命 就 是 在 这 大 树
下站立起来的呀,所以,倚树而思,树在梦中,人在梦中……
1.永恒的家园
不论从人类历史进化,还是现实生存的角度衡量,“森林家园”的认识都是可以接受的。
人类生存,不可无树。
《韩非子•五蠹》曾经追溯:“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 众,人民不 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王天下”说得太满。一人构巢,众人效仿,普及了“家”,也 普 及 了 安 全。如 果依照西方人的进化论,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而类人猿又是林间攀援能手和树上搭窝的行家,“有巢氏”之发明,实在是早有先例。但基本的事实不 可 否 认:树,是 人 类 的 生 存 依 托。正 如 《淮 南 子•说 林 训》所言:“榛巢者处林茂,安也。”
发明了房屋,竖起了篱笆,人不再巢居南枝;但 有 村 必 有 树,有 家 必 有 树,亦 成惯势。皇家园林,那是最阔气、最神圣的“森林家园”。清初的几位帝王,如康熙、雍正,不习居大内皇宫,而多居南苑、西苑,也许是出自恋草恋树的自然情结。官绅士子的私家园林,将“森林家园”再加美学剪裁,绿树环合,曲径通幽,其遗韵垂延至今不衰。疏 村 农 家,塘 边 柳,门前 槐,枣 树 石 榴 院内 栽 的 格 局,反 射 了遥 远 的 森 林记忆。

相反的例证是,毁了树,也便没了家。陕西省 榆 林 城 外,清 代 中 期 还 是 莽 莽 林海。榆林人砍树了! 林毁沙来,人对树无情,天(自然)对人也无义,于是,榆林城百年三迁。较近的例子是金沙江流域大肆伐木,山体裸露,泥 沙 涌 江,使长 江 的 携 沙量年达24亿吨,高出黄河8亿吨!
我们的家园不再安全!
2.一个哲学对象
树存在先于人存在,树存在构成人存在的依托。当 人 类 对 树 的 依 托 进 化 到 具备思维能力,树遂演变成一个沉静的哲学对象。在从生到死的生命流变中,人以树为参照系,自审升沉荣辱,终于沉淀了相关性、对比性思维。树给予人的生命暗示,构成人类智慧的一环。
庄子在他留给世 人 的 书里,有 许 多 因 树 而 发 的 感 慨,后 人 多 不 介 意。 姑 引 数语,以醒众识: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剪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庄子•人间世》)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庄子•山木》)
“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相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口。”
(《庄子•天运》)
“木与木相摩则燃……水中有火,乃焚大槐,利害相摩,生火甚多。”
(《庄子•外物》)
最有兴味的,是庄子由树因“材”而伐,及雁因“不材”被杀,提出应处“材与不材之间”的命题。这个“居间”的选择,对后世“一分为二”的哲学也有补充作用。由惠施的疑难(有大樗而不知用),庄子指出“大”与“小”的辩证关系;由曲辕栎社之木百围无用,庄子提出“散木”与“散人”的连带关系;由冥录、大椿的长寿,庄子又分析了 “大年”与“小年”的相对差异……
庄子以人的自然自在,体验了树的自然自在。在“自然”的“大场”中,人的思维永远畅行在双行道上。
绕树三匝,哲人有思。有心人不唯庄子!
当老子说:“十围之木始于把,百仞之台始于下”、“玉在 山 而 草 木 润,珠 生 渊 而岸不枯”、“木生虫,还相食;人生事,还相贼”时,他是个不 折 不 扣 的 智 者。尤 其,他看透了“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 弱,其 死 也 枯 槁。故 坚 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的玄机,这让后世多少迷惘者惭愧!
孔子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此话,“形而 上”的 意 味 很 淡,却 是 真 切的人树相感。
孟子倡“性善”,很少有人注意,这“性善”之说,原来也是由杞 柳 之 性 生 发 开 来的睿智!
真是不胜枚举呀!
万勿忘记的,是管仲的名言:“一年之计,莫 如 树 谷;十 年 之 计,莫 如 树 木;终 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这话后来缩略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植物栽培到人才培养,这一 哲 学 飞 跃,形 成 了最有中国风采的历史奇观。所谓“教育为本”,所谓“百年大计”,盖发乎兹。
关于人才的正、负称谓,如栋梁之材、松柏之材、楷模之材、椒桂之材等,及樗栎之材、桑雍之材、枳荆之材、榛芜之材等,皆缘乎树。
有一个哲学的“元概念”,叫“本”(或“根”),是中国哲人绕树而思的核心。树有 “本”(根),故生,故长。由哲学意义的“本”(根)生发了万物万事。如《尚书•虞 夏书》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论”,及汉代以后历代帝王坚持的“农本论”,可以概言为中国政治哲学的两大支柱。
“寻根”之说,“莫忘本”之教,都是眼前的近例。
一个“本”,作为精神财富,可载千车万船而不尽。深入潜言,非短文之任也!
总之,树以自己的生命过程,屡屡给生活的 人 提 供 哲 学 启 示。荣 辱 生 死,尽 在树上;树是人的无言之师,终于它又异化为一碣无字碑。
3.智慧花,智慧果
将哲学命题“泛化”,树就是一个智慧命题。
中国人“读树”,很认真;日读日进,变为聪明。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观察比较,中国古人明白了环境造就树, 也造就人。“螳 螂 捕 蝉,黄 雀 在 后。”则 是 中 国 人 深 入 林 间 的 生 命 群 落 而 悟 到 的 机 遇与危机。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惊异于林间的复杂,又反思了人世的复杂。
“树倒猢狲散。”这是铁的自然定律,也是铁的社会定律。
“背靠大树好乘凉”与“背靠大树有柴烧”,都诱导孤独的人追 求 互 依 互 存。走出了孤独,同时也丢失了傲岸!
“树大招风”,让多少中国人适可而止啊!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则让中国人乐于享受福祉,又乐于承袭义务。
“铁树开花”,锤炼忍性;“枯木发芽”,酝酿希望;“松柏后凋”,勉 励 守 节;“桃 李争春”,更惜年华;“桑榆”落日,老人借以自励;“梧楸”早谢,才子自叹命薄;“椒”焚 “桂”折,仁人 怀 志;“柳”暗“花”明,征 夫 欢 颜;“移 花 接 木”,机 巧 之 心 生;“刨 根 问底”,求知之志坚……睹“象”而取“义”,见微而知著,中国人由林间小径,步入“东方智慧”的大原野。
孔子设教席于“杏坛”,即杏树之下;教学生,后世谓“树桃李”,因 而 有“桃 李 满天下”之喻。直觉里,中国人又将“人”当成“树”加以“栽培”了!
有一则故事载于《韩非子•五蠹》,国人多知,是为“守株待兔”。那宋国人的迂腐是不晓变通,而这则故事的哲学隐喻又总是被人们忽略。故事 中 有 三 个 矛 盾 方面:人、兔、树,二动一静。如果人追兔逃,树作 障碍物,或可发挥作用;当宋人守株而待时,那哲学格局已经是一动一静(人树合一,成静止态);失却动态的因素,便是一个消极因子。
宋国人是没有希望了,读这则故事的人则因这哲学启示而聪明!
树木天天向上长,人才意识“天天向上”吗?
树是自然之子,我们也是。伴着这最含蓄的教授,我们一天天长高长大!
中国人的大智慧还与一个大槐树下的美梦相关。故事见 唐 李 公 佐《南 柯 太 守传》。淳于棼一梦享尽30年繁华,这“相对论”的冷峻让多少热肠人淡泊名利啊!
4.国树与国魂
从“巢”中走下,中国先民便开始了钻燧取火,于是“燧 人 氏”出。钻 燧,基 本 的方法是以木钻钻木盘。木质软硬不同,帝王们据“礼”而定四季“改火”之 制。古 人所谓“日暮汉宫传蜡烛,香烟飞入五侯家”,即“改火”相燃的盛典。树 木 焚 身,烛 照了人类文明。鲁班出世,发明了各种木工用具,百树之危,自兹而甚。树被砍倒,为舟、为桥、为车、为轿、为塔、为楼、为各式各样的家具。
石器时代后,有一个“木器时代”。这时代,到 今 天 都 没 有 结 束。树 之 为 用,浸润了中国人自古垂今的日常生活。
有人探寻,哪种树最大限度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呢? 众说不一。选“国树”很难。
有人推崇桑树。农桑乃立国之本,“男耕女织”的“织”即 是 栽 桑、养 蚕、抽 丝 的必然。中国,被西方人称为“丝国”,一条“丝绸之路”横贯亚欧,谁 又 能 否 定? 桑 与桑文化的内核是“生 存”。黄帝 之 妻 嫘 祖 被 中 国 百 姓 尊 为 “蚕 神”,所 以 后 世 的“桑
林”,作为环境,充分女性化了! 纺织,也是女性事业。《诗经》之诗,多把桑树当“爱情树”表现。当皇帝们分 工 抓 农 业(搞“亲 耕”)时,皇 后 们 自 然 分 工 抓 蚕 桑(搞“亲桑”)。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种桑五十树”,一直是反复下达的官方指标。
有人推崇茶树。开 门七 件 事,“茶”为 其 一。茶 原 产 中 国。 发 现 了 茶 树,种 植
之,采掇之,揉制之,品茗之,终于普及为一种东方生活方式。汉代王褒写有《茶僮》一则,证明西汉饮茶已盛;唐人陆羽著有《茶经》,此后,续者蜂起,饮 茶 上 升 到 遵 经雅事。不论作药用,作解渴用,作待客用,作祭祀用,作 婚 嫁 用,茶 都 潜 移 默化 着 一种生活共势;何况,茶之外还有茶具、茶诗、茶歌、茶画的点缀!
桑也罢,茶也罢,别的树也罢,都是中国人栽培的,又反过来规范了中国人的生存。这一来一往,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又从精神到 物 质 的 双 向飞 跃。由 此 显 见,中国人早已将他们的“天人合一”扩大为拥抱万物! 这生命性的体认,得之于树。

5.半是佳话,半是神化

树木崇拜,自古存在。夏、商、周三代,祭后土(土地神)而立“社”;立“社”则 植一树,称“社树”。“社树”,是社神的外在形象,故可谓社神的生命树。这崇拜,树为表,土为里。《淮南子•齐俗训》曰:“有虞氏社用土,夏后氏社用松,殷人社用石,周人社用栗。”《论语•八 佾》则 谓“殷 人 以 柏”。 汉 兴,高 祖 刘 邦 立 社,植“枌 榆”(白榆);这是因为他生于沛县丰邑枌榆乡。以故乡树为社树,这算特例了。 社树之外,受中国人崇拜的树还有扶桑,那 是 太 阳 树、光 明 树;不 死 树,那 是 长寿木;桃树,可以杀鬼避邪。秦始皇、汉武帝都有封松之举,这助长了树木崇拜。“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有时,树木之变,被中国的五行家们赋予了神秘之喻。
草妖木妖,屡屡见诸正史的“五行志”。说起“五行”,金、木、水、火、土,“木”居其一。
“木”,“五行之始”,是董仲 舒 提 出 的。这不 是 他 一 人 的 主 张。《孔 子 家 语•五 帝》
云:“太皞配木。”太皞为五帝之首,故五帝从“木德”起。“五行”由“木”始,还 因 为:
“木居东方,而主春气”,“东方者,木农之本”,“木者,君 之 官 也。夫 木 者,农 也。农
者,民也。”(《春秋繁露》)这解释颇驳杂,以我之识:“木”,乃五行中唯一有生命的因素;以“木”为始,便有了运作的力点和杠杆。
“五行说”泛滥天下,有了种种树故事和树神话。倘若收集这类故事成一轶,百万言也容纳不下啊! 这是树文化中最有传奇色彩的成份!
“神话”,当然是人创造的,只是创造力变了形。未加变形的,是人的种树、爱树 “佳话”。黄陵古柏,5000多 岁 了,传 为黄帝 手 植;孔 庙 老 桧,近3000岁 了,传 为 孔子手植。晋祠周柏,传为周朝晋侯手植;庐山黄龙寺银杏,则是晋代高僧昙铣手植。
单从上举四树而论,植 树 者 便 有 帝 王、侯 柏、教 育 家、僧 人。 无 贵 无 贱,皆 好 树 也!
这是中国的树文化传统!
当我“以诗证史”的时候,发现杜甫、李白、韩愈、柳宗元、刘禹锡 、白居易、司马光、欧阳修、苏轼、苏舜钦、陆游、林逋……等诗人都 有 爱 树 载 树 佳 话 存 于 诗 词。较出名的,是晋代陶潜,以“五柳先生”自喻;唐代王维,其辋川山庄,还 留 着 他 的 手 植老杏。
行文至此,我感到树文化的佳话正在被中国当代 人 刷 新。唐锡 阳 教 授 和 他 的美国妻子马霞,倾力于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保护,为 此,马 霞以 身 殉 职。东北有一个林业工人马永顺,1933年开始伐木,一生伐树3.6万棵。退休后,他在妻子启发下认识到伐木是“造罪”,于是连年植树,将功补过。至今,马 永 顺 栽 树4万棵,林业局特立“马永顺碑”以记之。
神话写在天上,佳话写在地上。天地之间,生长着东方人、东方树。文化,禁绝了浮泛后,留下创造力和创造美。
(刊《东文化》1997年第4期出自田秉锷《江湖心雨》



菜九段001916007-28 10:20
  小雅无尘 373003-18 14:44
  菜九段001 377603-18 14:58
  小雅无尘 368403-18 20:18
  菜九段001 368803-19 09:00
  菜九段001 364803-19 09:36
  菜九段001 362703-19 09:36
  菜九段001 357603-19 11:50
  菜九段001 361803-19 12:12
  菜九段001 361703-19 14:02
  菜九段001 341303-20 08:43
  菜九段001 334803-21 09:06
  菜九段001 307003-23 09:33
  菜九段001 306403-23 11:09
  菜九段001 305503-23 14:42
  菜九段001 285903-24 13:23
  菜九段001 287703-25 09:09
  菜九段001 261203-26 13:10
  菜九段001 201403-31 18:43
  菜九段001 177504-01 15:13
  菜九段001 173304-02 13:31
  菜九段001 163004-03 11:01
  菜九段001 166104-07 10:02
  菜九段001 161504-08 12:15
  菜九段001 158204-13 09:25
  菜九段001 163904-16 09:01
  菜九段001 162604-17 16:30
  菜九段001 159904-23 08:44
  菜九段001 157404-24 11:57
  菜九段001 157104-27 12:40
  菜九段001 160605-06 12:21
  菜九段001 156505-12 12:48
  菜九段001 159605-13 08:59
  菜九段001 154005-22 09:14
  菜九段001 163705-25 09:45
  菜九段001 158605-27 12:56
  菜九段001 160405-29 11:08
  菜九段001 155706-03 06:02
  菜九段001 160906-09 04:48
  菜九段001 155606-15 12:10
  菜九段001 159206-16 15:49
  菜九段001 159906-16 15:49
  菜九段001 157407-01 10:52
  菜九段001 156007-15 14:23
  菜九段001 153607-15 16:12
  菜九段001 164707-28 10:20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071440935134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