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方 有 绿 林
———中国树文化演绎 田秉锷 两年前的那个春天,从编辑部的斗室里眺望绿意殆尽的十里长街,便向朋友浪言,要写一篇《树祭》,祭奠故乡古城的八千法国梧桐被一声号令而突告消亡。 《树祭》终于没写。意外地连缀了18万文字,名之为《树的东方情韵》。 东方的人,站在东方的大树下。绿风吹过,树不静,人何以静? 风从八面来,中国人谓之“八风”。“八风吹不倒东方树”,黄陵的古柏,孔庙的老桧,定林寺的银杏,还有阿里山的那株五千年红桧,手拉手,肩并肩,傲然为中华伟丈夫。 风,落荒而逃。树,立地生根。一 动 一静,都 是 无 言 之 教! 生 命 就 是 在 这 大 树 下站立起来的呀,所以,倚树而思,树在梦中,人在梦中…… 1.永恒的家园 不论从人类历史进化,还是现实生存的角度衡量,“森林家园”的认识都是可以接受的。 人类生存,不可无树。 《韩非子•五蠹》曾经追溯:“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 众,人民不 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王天下”说得太满。一人构巢,众人效仿,普及了“家”,也 普 及 了 安 全。如 果依照西方人的进化论,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而类人猿又是林间攀援能手和树上搭窝的行家,“有巢氏”之发明,实在是早有先例。但基本的事实不 可 否 认:树,是 人 类 的 生 存 依 托。正 如 《淮 南 子•说 林 训》所言:“榛巢者处林茂,安也。” 发明了房屋,竖起了篱笆,人不再巢居南枝;但 有 村 必 有 树,有 家 必 有 树,亦 成惯势。皇家园林,那是最阔气、最神圣的“森林家园”。清初的几位帝王,如康熙、雍正,不习居大内皇宫,而多居南苑、西苑,也许是出自恋草恋树的自然情结。官绅士子的私家园林,将“森林家园”再加美学剪裁,绿树环合,曲径通幽,其遗韵垂延至今不衰。疏 村 农 家,塘 边 柳,门前 槐,枣 树 石 榴 院内 栽 的 格 局,反 射 了遥 远 的 森 林记忆。 相反的例证是,毁了树,也便没了家。陕西省 榆 林 城 外,清 代 中 期 还 是 莽 莽 林海。榆林人砍树了! 林毁沙来,人对树无情,天(自然)对人也无义,于是,榆林城百年三迁。较近的例子是金沙江流域大肆伐木,山体裸露,泥 沙 涌 江,使长 江 的 携 沙量年达24亿吨,高出黄河8亿吨! 我们的家园不再安全! 2.一个哲学对象 树存在先于人存在,树存在构成人存在的依托。当 人 类 对 树 的 依 托 进 化 到 具备思维能力,树遂演变成一个沉静的哲学对象。在从生到死的生命流变中,人以树为参照系,自审升沉荣辱,终于沉淀了相关性、对比性思维。树给予人的生命暗示,构成人类智慧的一环。 庄子在他留给世 人 的 书里,有 许 多 因 树 而 发 的 感 慨,后 人 多 不 介 意。 姑 引 数语,以醒众识: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剪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庄子•人间世》)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庄子•山木》) “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相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口。” (《庄子•天运》) “木与木相摩则燃……水中有火,乃焚大槐,利害相摩,生火甚多。” (《庄子•外物》) 最有兴味的,是庄子由树因“材”而伐,及雁因“不材”被杀,提出应处“材与不材之间”的命题。这个“居间”的选择,对后世“一分为二”的哲学也有补充作用。由惠施的疑难(有大樗而不知用),庄子指出“大”与“小”的辩证关系;由曲辕栎社之木百围无用,庄子提出“散木”与“散人”的连带关系;由冥录、大椿的长寿,庄子又分析了 “大年”与“小年”的相对差异…… 庄子以人的自然自在,体验了树的自然自在。在“自然”的“大场”中,人的思维永远畅行在双行道上。 绕树三匝,哲人有思。有心人不唯庄子! 当老子说:“十围之木始于把,百仞之台始于下”、“玉在 山 而 草 木 润,珠 生 渊 而岸不枯”、“木生虫,还相食;人生事,还相贼”时,他是个不 折 不 扣 的 智 者。尤 其,他看透了“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 弱,其 死 也 枯 槁。故 坚 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的玄机,这让后世多少迷惘者惭愧! 孔子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此话,“形而 上”的 意 味 很 淡,却 是 真 切的人树相感。 孟子倡“性善”,很少有人注意,这“性善”之说,原来也是由杞 柳 之 性 生 发 开 来的睿智! 真是不胜枚举呀! 万勿忘记的,是管仲的名言:“一年之计,莫 如 树 谷;十 年 之 计,莫 如 树 木;终 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这话后来缩略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植物栽培到人才培养,这一 哲 学 飞 跃,形 成 了最有中国风采的历史奇观。所谓“教育为本”,所谓“百年大计”,盖发乎兹。 关于人才的正、负称谓,如栋梁之材、松柏之材、楷模之材、椒桂之材等,及樗栎之材、桑雍之材、枳荆之材、榛芜之材等,皆缘乎树。 有一个哲学的“元概念”,叫“本”(或“根”),是中国哲人绕树而思的核心。树有 “本”(根),故生,故长。由哲学意义的“本”(根)生发了万物万事。如《尚书•虞 夏书》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论”,及汉代以后历代帝王坚持的“农本论”,可以概言为中国政治哲学的两大支柱。 “寻根”之说,“莫忘本”之教,都是眼前的近例。 一个“本”,作为精神财富,可载千车万船而不尽。深入潜言,非短文之任也! 总之,树以自己的生命过程,屡屡给生活的 人 提 供 哲 学 启 示。荣 辱 生 死,尽 在树上;树是人的无言之师,终于它又异化为一碣无字碑。 3.智慧花,智慧果 将哲学命题“泛化”,树就是一个智慧命题。 中国人“读树”,很认真;日读日进,变为聪明。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观察比较,中国古人明白了环境造就树, 也造就人。“螳 螂 捕 蝉,黄 雀 在 后。”则 是 中 国 人 深 入 林 间 的 生 命 群 落 而 悟 到 的 机 遇与危机。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惊异于林间的复杂,又反思了人世的复杂。 “树倒猢狲散。”这是铁的自然定律,也是铁的社会定律。 “背靠大树好乘凉”与“背靠大树有柴烧”,都诱导孤独的人追 求 互 依 互 存。走出了孤独,同时也丢失了傲岸! “树大招风”,让多少中国人适可而止啊!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则让中国人乐于享受福祉,又乐于承袭义务。 “铁树开花”,锤炼忍性;“枯木发芽”,酝酿希望;“松柏后凋”,勉 励 守 节;“桃 李争春”,更惜年华;“桑榆”落日,老人借以自励;“梧楸”早谢,才子自叹命薄;“椒”焚 “桂”折,仁人 怀 志;“柳”暗“花”明,征 夫 欢 颜;“移 花 接 木”,机 巧 之 心 生;“刨 根 问底”,求知之志坚……睹“象”而取“义”,见微而知著,中国人由林间小径,步入“东方智慧”的大原野。 孔子设教席于“杏坛”,即杏树之下;教学生,后世谓“树桃李”,因 而 有“桃 李 满天下”之喻。直觉里,中国人又将“人”当成“树”加以“栽培”了! 有一则故事载于《韩非子•五蠹》,国人多知,是为“守株待兔”。那宋国人的迂腐是不晓变通,而这则故事的哲学隐喻又总是被人们忽略。故事 中 有 三 个 矛 盾 方面:人、兔、树,二动一静。如果人追兔逃,树作 障碍物,或可发挥作用;当宋人守株而待时,那哲学格局已经是一动一静(人树合一,成静止态);失却动态的因素,便是一个消极因子。 宋国人是没有希望了,读这则故事的人则因这哲学启示而聪明! 树木天天向上长,人才意识“天天向上”吗? 树是自然之子,我们也是。伴着这最含蓄的教授,我们一天天长高长大! 中国人的大智慧还与一个大槐树下的美梦相关。故事见 唐 李 公 佐《南 柯 太 守传》。淳于棼一梦享尽30年繁华,这“相对论”的冷峻让多少热肠人淡泊名利啊! 4.国树与国魂 从“巢”中走下,中国先民便开始了钻燧取火,于是“燧 人 氏”出。钻 燧,基 本 的方法是以木钻钻木盘。木质软硬不同,帝王们据“礼”而定四季“改火”之 制。古 人所谓“日暮汉宫传蜡烛,香烟飞入五侯家”,即“改火”相燃的盛典。树 木 焚 身,烛 照了人类文明。鲁班出世,发明了各种木工用具,百树之危,自兹而甚。树被砍倒,为舟、为桥、为车、为轿、为塔、为楼、为各式各样的家具。 石器时代后,有一个“木器时代”。这时代,到 今 天 都 没 有 结 束。树 之 为 用,浸润了中国人自古垂今的日常生活。 有人探寻,哪种树最大限度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呢? 众说不一。选“国树”很难。 有人推崇桑树。农桑乃立国之本,“男耕女织”的“织”即 是 栽 桑、养 蚕、抽 丝 的必然。中国,被西方人称为“丝国”,一条“丝绸之路”横贯亚欧,谁 又 能 否 定? 桑 与桑文化的内核是“生 存”。黄帝 之 妻 嫘 祖 被 中 国 百 姓 尊 为 “蚕 神”,所 以 后 世 的“桑 林”,作为环境,充分女性化了! 纺织,也是女性事业。《诗经》之诗,多把桑树当“爱情树”表现。当皇帝们分 工 抓 农 业(搞“亲 耕”)时,皇 后 们 自 然 分 工 抓 蚕 桑(搞“亲桑”)。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种桑五十树”,一直是反复下达的官方指标。 有人推崇茶树。开 门七 件 事,“茶”为 其 一。茶 原 产 中 国。 发 现 了 茶 树,种 植 之,采掇之,揉制之,品茗之,终于普及为一种东方生活方式。汉代王褒写有《茶僮》一则,证明西汉饮茶已盛;唐人陆羽著有《茶经》,此后,续者蜂起,饮 茶 上 升 到 遵 经雅事。不论作药用,作解渴用,作待客用,作祭祀用,作 婚 嫁 用,茶 都 潜 移 默化 着 一种生活共势;何况,茶之外还有茶具、茶诗、茶歌、茶画的点缀! 桑也罢,茶也罢,别的树也罢,都是中国人栽培的,又反过来规范了中国人的生存。这一来一往,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又从精神到 物 质 的 双 向飞 跃。由 此 显 见,中国人早已将他们的“天人合一”扩大为拥抱万物! 这生命性的体认,得之于树。 5.半是佳话,半是神化 树木崇拜,自古存在。夏、商、周三代,祭后土(土地神)而立“社”;立“社”则 植一树,称“社树”。“社树”,是社神的外在形象,故可谓社神的生命树。这崇拜,树为表,土为里。《淮南子•齐俗训》曰:“有虞氏社用土,夏后氏社用松,殷人社用石,周人社用栗。”《论语•八 佾》则 谓“殷 人 以 柏”。 汉 兴,高 祖 刘 邦 立 社,植“枌 榆”(白榆);这是因为他生于沛县丰邑枌榆乡。以故乡树为社树,这算特例了。 社树之外,受中国人崇拜的树还有扶桑,那 是 太 阳 树、光 明 树;不 死 树,那 是 长寿木;桃树,可以杀鬼避邪。秦始皇、汉武帝都有封松之举,这助长了树木崇拜。“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有时,树木之变,被中国的五行家们赋予了神秘之喻。 草妖木妖,屡屡见诸正史的“五行志”。说起“五行”,金、木、水、火、土,“木”居其一。 “木”,“五行之始”,是董仲 舒 提 出 的。这不 是 他 一 人 的 主 张。《孔 子 家 语•五 帝》 云:“太皞配木。”太皞为五帝之首,故五帝从“木德”起。“五行”由“木”始,还 因 为: “木居东方,而主春气”,“东方者,木农之本”,“木者,君 之 官 也。夫 木 者,农 也。农 者,民也。”(《春秋繁露》)这解释颇驳杂,以我之识:“木”,乃五行中唯一有生命的因素;以“木”为始,便有了运作的力点和杠杆。 “五行说”泛滥天下,有了种种树故事和树神话。倘若收集这类故事成一轶,百万言也容纳不下啊! 这是树文化中最有传奇色彩的成份! “神话”,当然是人创造的,只是创造力变了形。未加变形的,是人的种树、爱树 “佳话”。黄陵古柏,5000多 岁 了,传 为黄帝 手 植;孔 庙 老 桧,近3000岁 了,传 为 孔子手植。晋祠周柏,传为周朝晋侯手植;庐山黄龙寺银杏,则是晋代高僧昙铣手植。 单从上举四树而论,植 树 者 便 有 帝 王、侯 柏、教 育 家、僧 人。 无 贵 无 贱,皆 好 树 也! 这是中国的树文化传统! 当我“以诗证史”的时候,发现杜甫、李白、韩愈、柳宗元、刘禹锡 、白居易、司马光、欧阳修、苏轼、苏舜钦、陆游、林逋……等诗人都 有 爱 树 载 树 佳 话 存 于 诗 词。较出名的,是晋代陶潜,以“五柳先生”自喻;唐代王维,其辋川山庄,还 留 着 他 的 手 植老杏。 行文至此,我感到树文化的佳话正在被中国当代 人 刷 新。唐锡 阳 教 授 和 他 的美国妻子马霞,倾力于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保护,为 此,马 霞以 身 殉 职。东北有一个林业工人马永顺,1933年开始伐木,一生伐树3.6万棵。退休后,他在妻子启发下认识到伐木是“造罪”,于是连年植树,将功补过。至今,马 永 顺 栽 树4万棵,林业局特立“马永顺碑”以记之。 神话写在天上,佳话写在地上。天地之间,生长着东方人、东方树。文化,禁绝了浮泛后,留下创造力和创造美。 (刊《东文化》1997年第4期出自田秉锷《江湖心雨》 |
菜九段001 | 9160 | 07-28 10:20 | |||
---|---|---|---|---|---|
读了此文[2楼] | 小雅无尘 | 3730 | 03-18 14:44 | ||
菜九段001 | 3776 | 03-18 14:58 | |||
看到了学识与心血![4楼] | 小雅无尘 | 3684 | 03-18 20:18 | ||
菜九段001 | 3688 | 03-19 09:00 | |||
嘤 鸣 友 声 满 江 湖[6楼] | 菜九段001 | 3648 | 03-19 09:36 | ||
菜九段001 | 3627 | 03-19 09:36 | |||
菜九段001 | 3576 | 03-19 11:50 | |||
菜九段001 | 3618 | 03-19 12:12 | |||
徜徉于奸雄与英雄之间[10楼] | 菜九段001 | 3617 | 03-19 14:02 | ||
一 路 花 雨 是 平 生[11楼] | 菜九段001 | 3413 | 03-20 08:43 | ||
孤舟横海照月华[12楼] | 菜九段001 | 3348 | 03-21 09:06 | ||
菜九段001 | 3070 | 03-23 09:33 | |||
生命,如果可以穿越的[14楼] | 菜九段001 | 3064 | 03-23 11:09 | ||
太 虚 幻 境 谁 逍 遥[15楼] | 菜九段001 | 3055 | 03-23 14:42 | ||
沛 泽 剑 气 开 紫 云[16楼] | 菜九段001 | 2859 | 03-24 13:23 | ||
吟 诗 好 似 成 仙 骨[17楼] | 菜九段001 | 2877 | 03-25 09:09 | ||
《乡 风》发 刊 辞[18楼] | 菜九段001 | 2612 | 03-26 13:10 | ||
聆听永恒的人民话语[19楼] | 菜九段001 | 2014 | 03-31 18:43 | ||
领异黄淮墨牡丹[20楼] | 菜九段001 | 1775 | 04-01 15:13 | ||
浩 然 与 溟 涬 同 科[21楼] | 菜九段001 | 1733 | 04-02 13:31 | ||
第二编 夏云唤雨——赋铭[22楼] | 菜九段001 | 1630 | 04-03 11:01 | ||
回复:一个人的江湖(田秉锷先生文字集)[23楼] | 菜九段001 | 1661 | 04-07 10:02 | ||
圣旨博物馆建成碑记[24楼] | 菜九段001 | 1615 | 04-08 12:15 | ||
第三编 秋月思雨——随想[25楼] | 菜九段001 | 1582 | 04-13 09:25 | ||
“宽容滞后”与东方智慧的自我消解[26楼] | 菜九段001 | 1639 | 04-16 09:01 | ||
哭 泣 创 造人 格 尊 严[27楼] | 菜九段001 | 1626 | 04-17 16:30 | ||
怀念“流失的国土”[28楼] | 菜九段001 | 1599 | 04-23 08:44 | ||
东 方 有 绿 林[29楼] | 菜九段001 | 1574 | 04-24 11:57 | ||
梦 寻 勺 圃[30楼] | 菜九段001 | 1571 | 04-27 12:40 | ||
徐泗如有待 千秋曜魁星[31楼] | 菜九段001 | 1606 | 05-06 12:21 | ||
刘邦给我们留下一面“五星”红旗[32楼] | 菜九段001 | 1565 | 05-12 12:48 | ||
男 性 的 尴 尬[33楼] | 菜九段001 | 1596 | 05-13 08:59 | ||
摇落深知宋玉悲[34楼] | 菜九段001 | 1540 | 05-22 09:14 | ||
历 史 惰 性 的实 证 形 态[35楼] | 菜九段001 | 1637 | 05-25 09:45 | ||
北京立了圣人像[36楼] | 菜九段001 | 1586 | 05-27 12:56 | ||
第四编 冬雪梦雨——片扎[37楼] | 菜九段001 | 1604 | 05-29 11:08 | ||
时 间 恋:东 方 长 梦 的 残 局[38楼] | 菜九段001 | 1557 | 06-03 06:02 | ||
中 国 古 代“公 车 族”[39楼] | 菜九段001 | 1609 | 06-09 04:48 | ||
又 见 流 萤[40楼] | 菜九段001 | 1556 | 06-15 12:10 | ||
“三十三间楼”见证[41楼] | 菜九段001 | 1592 | 06-16 15:49 | ||
“三十三间楼”见证[42楼] | 菜九段001 | 1599 | 06-16 15:49 | ||
卡拉麦里野马[43楼] | 菜九段001 | 1574 | 07-01 10:52 | ||
徐州山西会馆碑刻解密[44楼] | 菜九段001 | 1560 | 07-15 14:23 | ||
八年《守湖州》 清名满界首[45楼] | 菜九段001 | 1536 | 07-15 16:12 | ||
菜九段001 | 1647 | 07-28 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