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社区文学社区游戏中心西陆现代城论坛申请论坛导航西陆空间帮助中心
[楼主]  [26楼]  作者:菜九段001  发表时间: 2015/04/16 09:01

“宽容滞后”与东方智慧的自我消解
——展读《明史》的文化反思
一、周而复始的“杀人游戏”
本文之论题,闪烁于心,已历十载。
当日,为撰写《金瓶梅与中国文化》一书,临时抱佛脚,我补读明代史料。楔入点,是雒于仁的《四箴疏》。所谓“四箴”,与《金瓶梅》卷首的《四贪词》,正好内容一致,互成观照。一个小小的七品京官(大理寺评事),竟然直斥万历皇帝犯了酒、色、财、气这“四贪”之病,还要献“四箴”以匡正之,可谓胆大包天!
这可气坏了27岁的青年天子。大年初一,他便召来阁臣申时行等,一面自辩并无“四贪”之病,一面责令阁臣将雒于仁“置之重典”。龙颜一怒,岂等儿戏?这“重典”的常规,大都是钢刀一挥,人头落地,而且遗臭万年,让你永不得翻身。实际的处置,让我大吃一惊:雒于仁死罪免了,活罪不免,“斥为民”,将不再有利用“言论自由”而大放“毒草”的权利。
不论史书、史家的评判如何,我对万历皇帝自兹却有了一份好印象。酒、色、财、气四病, 他当然是赖不掉的;但一念向善,慎于杀戮,却与他的先辈帝王稍有不同。我曾设想,若让雒于仁将《四箴书》献给明太祖朱元璋,或明成祖朱棣,或明武宗朱厚照,或明世宗朱厚熜呢?掉脑袋的可能性在十之八九矣!
在补读明史的日子里,我一直放不下对帝王们维护君权的思考。“君权”,在帝制时代,就是“国权”。权力一旦上升到国家层次,它就获得了最为充分的行使理由。国家,就是一个人,就是那个头戴皇冠的人。一个人,无限膨胀;万万人,无限缩小。生命的价值,在相逆的流变中,越发不可同日而语。终于,帝王升腾为“龙”,臣民堕落为“虫”。“龙”的另一种称谓,叫“虎”。臣子们都忧心忡忡:“伴君如伴虎”。“虎”是能吃人的,所以有一种吃人哲学便产生了,曰:“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你若不想被“虎”吃,只有一种选择,即不去伴“虎”,不去做“虎”的臣。但这也不行,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你还是逃不脱,你还得去做“王臣”。
在“君权”的俯视之下,是没有“民权”的。
这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百姓的梦想之一,便是能逃到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可见,“皇帝”并不是一个让人信任的角色。
实际的情况常是:臣子们因为还没有“忠”(“傻”)到“想死”、“爱死”、“找死”的地步,所以不妨一面高喊“武战死,文谏死”,一面生着法儿绕过死亡,高官厚禄,寿终正寝。如此,在绝对的“君权”与绝对的臣服之间,始终进行着一种生死较量。万历皇帝的可爱,是因为他并未得到“帝王术”的“真传”,对臣下的不恭(含着百分之百忠诚)仅仅发一通脾气,小示惩戒而已。
漫游明史的飘逝岁月,大量的感性史料涌入我的视野;我甚至嗅到浓烈的血腥,神秘地漫过历史的荒原,引燃后来人的恐怖,又激发后来人的思索。
朱元璋从刀丛剑棘中走来,他见惯了流血。虽然马皇后以菩萨心肠奉劝“惟以不杀人为本”,但朱元璋每于皇位上稍感不适,即大开杀戒,洪武十三年胡惟庸一案,洪武二十六年蓝玉一案,共诛戮臣子在两万以上。平时因言致诛、因疑见杀者,比比皆是也。
他的儿子朱棣,从侄儿手中抢得玉玺,也是“杀”字当头,绝少恻隐。建文四年,燕兵破南京,虽未屠城,而建文宫中之宫人、女官、内官诛戮几尽。方孝孺不为其用,灭“十族”,死者873人!
“大明”王朝一开张,天下便弥漾着肃杀的阴氛。一直到万历上台,“杀人游戏”几乎是不间断地在庙堂与江湖之间搬演。
诛戮,则出威严;诛戮,则成安定;诛戮后稍加安抚与追谥,则又最易于博取仁君与圣主的美名。在“杀”与“谥”的轮番轰击下,不少怀抱精忠报国之梦的士大夫,甚至不惜以颈血涂抹青史,去换取英名永垂。
结果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帝王的借“杀”以立威,与臣子们的借“死”以显名,竟然平衡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宦海蜃景!看来,“忠”也罢,“傻”也罢,怕也罢,不怕也罢,毕竟是有人迎着死亡大踏步走向一个慷慨的终结了!
这是帝王的“杀人游戏”培养出来的?还是“杀人游戏”的第二步工程诱导出来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但在心灵深处,还是惊叹于这“游戏”于“诛身”之外,又有那么强烈的“诛心”效能,以至于许许多多的华夏英才在被剥夺了第一精魄之后,还要感恩于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二、名垂青史的“精神诱骗”
由明万历皇帝一件不顺心的小事,我借机走进明史;绕了一个圈子,匆匆走出,身上早吓出冷汗淋漓。还是隔岸观火好!还是清谈历史好!又麻木地生活了许多岁月,当我即将踏上21世纪的台阶,突然感到自己对两千多年间中国封建帝王的“杀人游戏”的思考,竟然没有结论。
历史云帆高挂,消逝于海天之角,它并不期待后来人的结论。历史,以历史行程为结论。
而我重新开始历史的漫游,完全是书生意气使然。因为,读史而生的忧患,一直萦绕心头:为什么“杀人游戏”成为“帝王术”的精髓?为什么牺牲了那么多的生命仍然唤不起对生命的珍重?为什么血色淡去人们总习惯遗忘曾经的历史?为什么无补于生命的旌表竟能抚慰最惨绝的精神创痛?
既然读史,允许我再一次借历史作证。
前文提及永乐皇帝南京杀方孝孺事,原因极简单——不为我用也。平民遇到这类事,多用“选择术”,工具不合手,再换一件,决然不会一不合用,便加毁弃。皇帝不行,不为君用,等于欺君,罪当诛焉。诛有不当,亦不认账,这叫“杀无赦”。终永乐之世,方孝孺诸案不得翻旋。
朱棣死,其子朱高熾即位,是谓“仁宗”。“仁宗”确实有仁义恻隐之心,八月即位,十一月即赦建文帝“奸党族属”,“并放还家,给还田产”。但这次赦免,是有严格政策尺度的,“奸党”还是“奸党”,“奸党”已受显戮,存下的只有遗属;“可宥为民”者,原本无罪啊!这种留着“尾巴”的平反,已经让受难者感激涕零了。岁月抚平创痛,好像当年什么也没发生。此时,只有皇恩浩荡。
方孝孺呢?铁铉呢?黄子澄呢?齐泰呢?能够笑慰九泉吗?活人满足了,于是便机会主义地替死人颂扬皇恩,一切抹平,皆大欢喜。此时,上距建文诸臣死难,二十有二年。
由此,我总结成一个政治公式:“前皇诛罪,后帝赦过”。再剖论一下,则是:“前皇树威,后帝立德”;或“前皇量刑,后帝布礼”;或干脆说,“前皇赊账,后帝还钱”……
特别具有悲剧性的是建文帝朱允炆。他以“皇太孙”身份入承大统本来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诏命,合法又合情,却偏偏被叔叔抢了皇冠。有明一代,建文帝无追谥;直到清乾隆元年,才由灭掉了明朝的清朝皇帝,给他追谥曰“恭闵惠皇帝”。此时上距建文帝逊国334年!这是一种难以打破的政治纪录。它显示,迟到的春天,有限的生命是等不来的。宽容,总是迟于事变。“宽容滞后”如果“滞后”太久,则纯然是一种安慰(对后人)、一种象征(对政治)。行文至此,我忽然想起了建文帝那个最小的儿子。父亲蒙难,他仅两岁。留下一命,拘于禁内,一禁54年。当这个“建庶人”(无名)被释放而出居凤阳时,竟不识牛、羊为何物!亦何悲哉!!
就是那个给“建庶人”创造新生活的明英宗,复辟当月(天顺元年春正月)即将少保、兵部尚书于谦斩于东市(同难者还有大学士王文及太监多人)。明知于谦卫国有功,还要诛杀无赦,盖出于杀一儆百也。杀而又悔,悔又不救,直到他的儿子朱见深即位,才给于谦平反冤案。杀戮与平反,间隔八年。于谦之子于冕,即在父案平反后,由谪戍之地回到家乡,领到原有田产,且袭封“千户”之职。于冕心里,一定是充满第二次解放的欣悦!
竖翻史书,“宽容”虽然“滞后”,魅力却足以粉饰前衍、再布新恩。前皇杀人,叫“臣罪当诛”;后帝昭雪,叫“吾皇圣明”。总之,皇帝永远有理。如果说每一次龙颜大怒都是“罪臣”们在“自蹈死地”,那么每一次迟到的追认或追谥都在“向前看”的鼓励下,引发新的效忠。几乎没有人叩问:设若当日便不滥杀无辜,何必今日旧案重提?劫后余生,后来人似乎不敢再作任何一点常识性的计较。苍天有眼啊,皇天有眼!善恶有报啊,苦尽甘来!思想一旦通达、驯顺到这宿命的自慰,接下来必然是山呼万岁、万万岁了!
让我还以于谦为例,再说皇恩无涯。
明宪宗朱见深给于谦平反,仅是复其官职。这意在显示:英宗杀于谦错了,恢复其原有名号即算“摆平”。
到了明孝宗朱祐樘(英宗之孙,宪宗之子)登基,不满一年,他便加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
又过了102年,在万历十八年,明神宗感到谥于谦“肃愍”不能体现褒扬之意,又改谥“忠肃”。
于谦对此,一无所知。他生命的最后印象是京师苦寒,阴霾翳天。
于冕对此,亦一无所知。在应天府尹的位子上致仕时,他或许以无子而伤怀。
只有杭州、河南、山西的于谦祠里,香火不绝。这是中国老百姓于朝廷的虚幻褒扬之外,用他们的怀念回应历史的吁求。
历史进展到这一步,朝廷的政治功德基本上圆满了。血色淡入忘川的逝波,英名写在木制的牌位上,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讨个说法,说法有了。讨个公道,公道有了。实实在在的生命上,似乎就是为了兑换成史册上一段盖棺定论的文字。生命的实在性,与文化的缥缈性,就这样借一片血色混化为历史的完美!
三、搬石砸足的自我惩罚
迟到的“宽容”,是一种无补于事实的精神安慰。后于事变,后于历史,后于播种与收割,在地净场光之后,说许多不关丰欠的空话;这就使“宽容”的“落实政策”因失落特殊的对象而变得无的放矢。
见怪不怪的是,中国的历史典籍上充满了这种“后发”之势的“宽容”之论。我们姑且称这种源于史家史笔的“宽容”叫做“历史宽容”。经过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一盆浑水终于澄清,所以史书上给许多曾被他们时代误解、误杀、误贬的人恢复名誉。如秦人杀商鞅,罪名曰“反”;秦人杀韩非,罪名曰“不为秦”,经司马迁依史核定,皆为不实之词。这种借助文化反思,在岁月演进中生发的“历史宽容”不在本文议论之范畴,故而就此打住。
我关注的,是导源于皇权的宽严反复。“严”,是权力的“严”,“严”到“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或大辟,或车裂,或凌迟,或夷族;“宽”,是权力的“宽”,“宽”到平反昭雪,官复原职,甚至再追加诸多光彩的头衔。前文,我称这种宽严反复为“杀与谥的轮番轰炸”,历史这么演下来,观众都习以为常了。看杀人,你可以落泪,为好人被杀而落泪;看昭雪,你又落泪,为皇上圣明而落泪。感人的戏文,总是成功的戏文,作为历史悲喜剧的总编剧与总导演,皇权在高高的皇座上微笑:百姓真是傻种!
其实,权力们才是愚昧的。在封建帝制结束了一百年的今天,一个书生的文化反思,相信比一群皇帝高明百倍千倍。
假若明太祖不杀叶伯巨,而且十分重视他上疏中的三点批评(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速),相信燕王靖难取代建文帝的皇家悲剧就不会发生。
假若明成祖不杀方孝孺,所谓“建文奸党”原本就不存在,也就没有必要因为皇家内部矛盾而再兴文狱、再禁“诽谤”。永乐大帝可以集中精力干更多的好事。
假若明英宗不杀于谦,而且予以重用,边庭之患可以稍解;石亨的谋反,曹吉祥的谋反,就不至两次酿成刀兵之乱。
假若明世宗不杀夏言,不杀曾铣,不杀沈铄,不杀杨继盛……则奸臣严嵩、严世蕃乱政乱国之祸则得以遏制,嘉靖之世必不至使大明王朝由盛而衰也。
假若明熹宗不杀万燝、杨涟、左光斗等人(狱中加害也),宦官魏忠贤专权必受约束,“东林党”连及的“党人”之灾,以及天下书院之毁,都不可能导致大明王朝元气大伤。
“宽容”,对于忠臣的宽容,对于持不同政治见解忠臣的宽容,是封建皇权一直处置不好的一个难题。难在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你只要让我“难堪”,我就让你“难活”,于是出现了“逆龙鳞”的种种因谏(言)致祸的牺牲。这都是政治权力太热衷于“热处理”造成的血腥之案。“热处理”不能永远热下去,此后,便是“冷处理”;“冷处理”的任务是给因言、因文、因诗致祸的忠贞之士平反冤假错案。上文,我于闪烁之间,已经触及到“生命价值”这一“人道”命题,点到即止,不再详述;毕竟,在今天,这一命题已经“常识化”。我想侧重阐明的是:即便一点儿也不衡量生命的价值,单从“政权”的“利益”这个商业化的命题上加以衡量,用“热处理”对政治(文化)异己加以消灭,则害莫大焉。
我所摘引的明代史料已经显示:当政治的、文化的宽容失去了“现代性”(或“现时性”),一律以政治(文化)惩罚取代政治(文化)谅解,首先是主流政治、主流文化自己打碎了一面可以自照的镜子;或者说,在政治踌躇满志对不同(异己)见解或理论实施闪击时,它自己失去了即时改正错误的机会。连一个农夫,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时当春夏,可以补种,不去补种;秋风秋霜里,悔言欠收,又有何用?
“宽容滞后”,在“后时性”的特征充分体现时,反射到政治(政权)主体,这仅仅是一种自慰性的低诉——骗了别人,再去骗自己。
重复着的、一代又一代的追谥(从夏言到杨涟,都被一再追谥),几乎变成了一种政治仪式。为自己博取宽容之名,必牺牲父祖之清望也。倘若透视其中的心灵隐密,我以为并不是良心发现,并不是灵智开启,它或许就是一点标新立异的权变。
谁也没有认错,明英宗不必替明成祖认错,明庄烈帝亦不必替明熹宗认错。只是时过境迁,当事人已死,后人感到没有必要为前人的欠账偿付利息,才将旧债券一把撕掉,换上一张不再欠账、两讫两平的凭证……
正如人死不能复生,历史不因后发的“平反昭雪”而改变,一切既成的危害也不因为对历史有了一纸“决议”或新的统一口径的“共识”而自动消失。终于有一天,人们看到,中国的专制皇权崩溃了,它是在不断强化着对臣民的愚弄时,愚弄了自己,在不断强化着对臣民的惩罚时,惩罚了自己。
四、走出“消解”的文化期待
为了减少枝蔓,我尽力利用自己补读明史的印象性资料,来论证在政治的宽严相济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如何左右逢源的。
说实话,我喜欢明史中的人与事。有时,会感到明朝人离我们很近。明朝人的可爱与可憎都是那样鲜明如绘。
明世宗嘉靖年间,出了个奸臣严嵩,很有名,现在已可见详论严氏父子的专著,但我更喜欢那一群不知死活、屡屡上谏天子的愚臣。嘉靖三年七月十五日,为了皇帝的亲生母亲蒋氏的册文,即要不要删去“圣母章圣皇太后”前的“本生”二字,220名朝臣跪伏左顺门,高呼请愿,哭声震阙。嘉靖帝(时年18岁)大怒,四品以上夺俸,五品以下廷杖。一阵乱棍打过,17人竟毙于杖下。
这是一个象征性的开始。有悍君,自有强臣,终嘉靖之世,“言官”言事,非言官亦言事,杨最、杨爵、沈炼、杨继盛 皆以谏言杀身,但海瑞仍然抬棺上疏。因为诛戮是“热处理”的,反而在“火线”上成全了一大批不怕死、只认理的男子汉。
到了明熹宗时代,情况已有不同。一个目不识丁的太监头儿,影响着少心缺肺的皇帝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那么多进士及第的朝廷命官,如崔呈秀、田呈、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等,却成为助纣为虐的“五虎”(另有武臣为“五彪”)。李鲁生、李蕃、李恒茂这“三李”,为魏忠贤倡立“生祠”,丧尽了士人气节。淫威之下,必有鹰犬,士人的分化让人怀疑圣人之徒也会蜕变。
做“诤臣”与做“媚臣”,历史上都不乏其人。这要看“智慧”往哪儿用。或看怀抱的是什么“智慧”。当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有二十四大罪时,他早已看到“左右既畏而不敢言,外廷又皆观望而不敢言”,还是坚持了他的“激扬讽议”,不计生灭。上列崔呈秀辈,则“智慧”误用矣!
进一步,死;退一步,生。在生与死的背景下,选择进退,英雄与懦夫自然分为二拨。本文标题我已将“宽容滞后”与“东方智慧”的“自我消解”联系在一起,现在看来并非过虑。中国读书人的聪明,既可能因为“威胁”而扭曲,也可因“利诱”而扭曲,信乎也哉!
因为在“事变”的“现实”状态,政治保持着它的惩创的势能,所以“智慧”蜷曲着,沉默不语;在“事变”的“追叙”状态,政治(文化)宽容已经姗姗来迟,所以“智慧”复苏,高谈阔论。这让我尤其对一切“马后炮”式的文化哲理抱着警戒。由此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大都是在历史走过后,由宽容的政治所允许的中和之音。依照这中和之音的音阶,我们可以吟歌任何历史阶段的悲欢;但是,只要另一个“事变”进入它倒计时的“现实”状态,这“宽容滞后”所允许的歌曲,还是休止为好。于是,我在行文接近尾声时,才较为自信地断言:只有“现实”的政治(文化)宽容,才是有价值的;“滞后”的“宽容”,仅仅是一种“后历史的智慧”;作为“精神”,它不能变成“物质”。
如果希望一种伟大的智慧不在文化的寒暖中自我消解,我们只有选择“宽容”。“宽容”当然不是放纵“毒草”。在一种思想的“群落”里,我们共同承受阳光,我们共同抗御狂风。
乞求“宽容”显然是没有出息的。我们不乞求,只是预测天气转暖的疾缓,播下五谷的种子。
出自田秉锷《江湖心雨》


菜九段001916007-28 10:20
  小雅无尘 373003-18 14:44
  菜九段001 377603-18 14:58
  小雅无尘 368403-18 20:18
  菜九段001 368803-19 09:00
  菜九段001 364803-19 09:36
  菜九段001 362703-19 09:36
  菜九段001 357603-19 11:50
  菜九段001 361803-19 12:12
  菜九段001 361703-19 14:02
  菜九段001 341303-20 08:43
  菜九段001 334803-21 09:06
  菜九段001 307003-23 09:33
  菜九段001 306403-23 11:09
  菜九段001 305503-23 14:42
  菜九段001 285903-24 13:23
  菜九段001 287703-25 09:09
  菜九段001 261203-26 13:10
  菜九段001 201403-31 18:43
  菜九段001 177504-01 15:13
  菜九段001 173304-02 13:31
  菜九段001 163004-03 11:01
  菜九段001 166104-07 10:02
  菜九段001 161504-08 12:15
  菜九段001 158204-13 09:25
  菜九段001 163904-16 09:01
  菜九段001 162604-17 16:30
  菜九段001 159904-23 08:44
  菜九段001 157404-24 11:57
  菜九段001 157104-27 12:40
  菜九段001 160605-06 12:21
  菜九段001 156505-12 12:48
  菜九段001 159605-13 08:59
  菜九段001 154005-22 09:14
  菜九段001 163705-25 09:45
  菜九段001 158605-27 12:56
  菜九段001 160405-29 11:08
  菜九段001 155706-03 06:02
  菜九段001 160906-09 04:48
  菜九段001 155606-15 12:10
  菜九段001 159206-16 15:49
  菜九段001 159906-16 15:49
  菜九段001 157407-01 10:52
  菜九段001 156007-15 14:23
  菜九段001 153607-15 16:12
  菜九段001 164707-28 10:20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067235231399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