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先生:您好!
对Xo的定义,唐的《粒子物理实验方法》与谢的《粒子探测器与数据获取》应是一样的,唐:14页9行“Xo称为辐射长度,用克/cm2为单位。”……可见辐射长度是电子在介质中辐射损失使能量减低到原初能量的1/e的介质长度。谢:314页:用辐射长度Xo来度量物质层的厚度比较方便,辐射长度是高能电子由于辆致辐射损失能量达到原来的1/e时穿过的物质层平均厚度。唐179页上表中XO应为X,14页上倒8行中X应为XO,如对我式(5)没有异议。也就是说对谢314页公式(10.2)没有异议,因为唐XO公式在14页(1.1.6)式和谢不同,但计算结果应接近。说明电子穿过铅0.5cm左右深以后原能量已降到原来的1/e,即0.37倍左右。这与余先生的计算结果是矛盾的,与我们实验在铅后面没有探测到电子和光子也是矛盾的。按谢的315页t=x/xo是可以照余先生的算法的,t无量纲、X是cm,XO是g/cm2怎么计算?我同意余先生的说法《粒。。。。。。》一书较粗糙,有一定问题。例如315页(10.8)式当E=7.4Mev时tmax<o,公式不可运用,但此书主要服务高能,很多公式都用了Monte-Carlo方法模拟计算,应可作为参考.但在谢315页上对t专门作了说明t=x/xo是以辐射长度为单位的物质层深度.我认为这里应为t是以辐射长度为单位的物质层深度。这样计算不会产生矛盾。我曾与上海和营口的一些朋友电话和通信讨论了上述问题。
先生帖中X o=0.56cm,应改为X=0.56cm。根据对X和Xo的定义,决不能混淆。X在两书中都定义为长度单位(cm)的介质层厚度。t、tmax不是无量纲纯量,而是以Xo作为单位的物理量,也就是说电子穿过了多少个辐射长度。见唐《粒子物理实验方法》178页第2行,t最大(以Xo为单位),谢《粒子探测器与数据获取》第315页倒8行。我文中式(5)是经验公式,根据谢《粒子探测器与数据获取》第314页式(10.2》,不管左边或右边都代表Xo。单位都是g.cm-2。唐的《粒子物理实验方法》14页式(1.1.16)和谢的式不同,但计量结果应很接近。其单位也是g.cm-2。两书没有矛盾。因为可直接查表唐15页,谢315页,结果是一样的。我用的是较低能粒子,因此选择右边经验公式,数值略低些,没大问题,问题的关键是余先生用了公式t=X/Xo,谢的315页确是这样写的,但这公式不妥。如这样1、t、X、XO所定义的单位有矛盾,并且这句话t=x/xo是以辐射长度为单位的物质深度,自我矛盾的。2、理论上如x=xot计算结果与辐射长度和按指数规律衰减明显矛盾。3、不符合实验事实。实验时我们连通电流计接地发现进入铅台体的电荷数与通地的电荷数相同,说明没有电子穿过铅台体。是否妥当请批评。刘先生请告诉我通信地址我可把这些公式的资料复印件寄给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