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495楼】说:
(1)温度测量不是不可克服的问题,如果真的想做实验,事先要做很周密的设计,而且不能期望一次就取得成功,还需要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就拿这个贝托奇式的实验来说,为了与可接受的测温精度匹配,可以采取的改进方法很多,譬如选择高熔点的金属钨替代铅(后者熔点太低)以适当延长辐照时间、增大束流电子通量、提高吸收体温度等等。这种探索性的实验不是像什么工程项目那样要按着既定的程式循规蹈矩地搞可行性论证,关键是要有巧妙的构思,最好是提出前人没有想到的思路,你如果能提出这种东西,比搞那种纸上谈兵的理论研究招人看,自然有人会帮着你论证甚至实施的。 (2)你说“电子在铅中7.3MeV不可能发生韧致辐射而必须要要达到7.4MeV以上”——这是一个错误命题,我在前面的帖子里已经说过了:7.4MeV是铅中的临界能量,亦即电离能损和辐射能损相等时的能量值,不是小于7.4MeV就不能发生韧致辐射,理论上任何能量下都可能发生这种辐射,只不过能量越低发生的几率越小。这些东西早有详尽的实验数据,也绘成了曲线图,属于很成熟的知识。另外,高能电子射入金属损耗能量的过程,有多种机制在起作用,韧致辐射效应只是其中一种,这里的细节问题很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楚。那个夜郎自大的XXX,凭着他1+2=3的“基础知识”,非要在这个问题上插嘴哇啦哇啦,是可笑又可怜的。 (3)“即使准确符合"洛因子"公式也决不能说符合相对论”,这话我同意。今天时间太晚,不多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