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先生:您好!
不是感情用事,我说了多少次除非人家在铅后面探测到电子或光子,我才会重复做实验.我们已经做了比用X片更先进的技术难道不行?您怪我这么说吗.提建议完全可以,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您说了不回答又不好.实验不会有结果这是我预料的必然结果.也是整个民科的结果.用不着说讽刺话. |
余先生:您好!
不是感情用事,我说了多少次除非人家在铅后面探测到电子或光子,我才会重复做实验.我们已经做了比用X片更先进的技术难道不行?您怪我这么说吗.提建议完全可以,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您说了不回答又不好.实验不会有结果这是我预料的必然结果.也是整个民科的结果.用不着说讽刺话. |
对【453楼】说: 季先生,想不到您有这么深的误解,我真的感到很失望。 |
余老师:
我觉得季灏实验是可信的。一方面它并不足以否定质速关系,另一方面,却也提出了这样一个可能性:能量子能否通过降低自旋而加快平动的速度。譬如式子: x2-c2t2=x'2-c2t'2 左边是静系的光,对静系为c;右边为动系的光,对动系为c,对静系为c+v。右边的光射向静系,就会有红移。 而在动系观察这束从静系发来的光,也会有红移。 所以,物体提速,不但有吸收能量子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将自身某一部分能量转变为前进的速度,这样就不必增加质量而提速了。 |
对【455楼】说: 季先生,啥也别说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再来它一次加长实验,到时候“一揭两瞪眼”,如果还是这个结果,相对论顷刻瓦解。 |
对【456楼】说: 对不起,周先生,我只对10MeV入射电子在1cm厚铅板下到底有没有X射线辐射感兴趣,关于您的理论解释,恕难做答。 |
迈克耳逊发明了迈克耳逊干涉仪,迈克耳逊本人可以在地面上做测量是否有以太风的实验,莫雷也可以在地面做测量是否有以太风的实验。
季灏先生做测量运动电子是否有相对论所称的质增的实验,是季先生花钱,用国家科研单位的设备,科研单位的专业人员做的,实验结果是没有发现质增数据,我相信、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分析方法比我们这些纸上谈兵的看书郎中可靠!不然的话,还要分什么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呢?有人不服,谁也不会干涉你自己花钱去重做此类型的实验,在这里喋喋不休的横挑鼻子竖挑眼有什么用呢?当事人上百次耐心的向你们讲解了他的实验是可靠的。难道你们还要当事人感谢你们的这种无理纠缠吗? 曾云海 |
俺们只是在讨论用那么点生活费做全人类的实验吃得消吗!至于季老先生和余老婆婆,俺们全没说三道四,确实是这样的! |
俺是说余老婆婆的。
曾云海 |
曾先生:您好!
说实在话,两台加速器上做实验都没有收费用,但人情是很难论价的.谁想做加速器的实验,上海北京都可以做,费用一般民用的几千元.科学院不能收费用,但很不容易让您做,上次本来讲好在中科院加速器的引出线上做,后来吴先生网上公开了,人家怕就没有让做.所以一拖二年,很遗憾.不然结果可能还要好.但即使做一千次同样结果的实验,相对论也不会这么顷刻瓦解,因为范良藻教授说过没有了相对论他们吃什么,意指相对论的那些专家. |
季先生,您好!
谢谢您的关怀指引,我现在还没有做您那个类型的实验的打算(不是个人出不起几千元,就是几万元也是出得起的),因为我一是从否定光速不变假设和否定速度相加定律上、在理论上否定质增,二是断定加速器不能将带电粒子加速到光速、不是相对论的质增原因、而是其作用力即电磁力是以光速传递的原因。我的那些分析是与您的实验相辅相成的,但您的实验意义大得多,即使诺贝尔奖也是注重实验物理的。 我的论文中是有两个小实验需要做,如果以后时机成熟,可能需要您帮忙指引。 曾云海 |
季先生,用1cm厚的铅板做这种实验即使做一千次也说服不了人,如果用10cm的铅板做出同样结果就会立刻让范良藻教授说的那些人换饭碗!顺便提醒您注意,这个网上鱼龙混杂,如果您为了一时之快接受某种人的廉价吹捧,无异于饮鸩止渴,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的与一些网络垃圾为伍,更是自毁面容,这只能让您蒙羞、让全体民科蒙羞! |
余婆婆就是这么个人,你自己按自己的方案做实验不就得了,你就那么肯定你是龙而不是鱼?
曾云海 |
余先生:您好!
请不要说鱼龙混杂,其实这个场所很好,比北大物理争鸣好1000倍,.水平高低是有有一点,大家互相体谅.不要把自已看得过高,实验我只做一次,我即使用1米长,您还是不会相信的.因为您认为贝托奇的实验天天有人在做,我很奇怪,他用了比1.2cm的薄的铝板的实验您很相信.我并不希望您相信我的实验,没有关系.但还是有好多人相信的.反正都不是裁判. |
对【450楼】说: “吾爱吾友、吾更爱真理”,爱真理是为了更好地爱护友。但是,我觉得在这个加厚的问题上不怪季先生有反感,关键是实验的可行性问题,我不明白的是现代温度测定技术到底能精确到多少?如果真需要10cm厚的铅台就至少要1kg的铅配套,否则没有10cm2以上的面积限止簇射从侧面的能量损失是不可思议的,也就是说每升高1℃的温度至少要吸收130焦耳的能量,需要注入多少电子束流和多高的温度测量精度允许做这样的实验吗?我们不仅要按16MeV与12MeV的能量差进行设计,同时必须顾全到可能只有2.5与2.4MeV能量差甚至更低可能性的出现。此外,实验必须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进行,设计几个组别至少要重复采集有上百个数据点用于统计分析,如果这样的实验几千元能做成,那么花钱比免费做效果会更好。 ※※※※※※ 相对论误导科学走斜路,是非曲折待历史见证;引力场以太旧貌焕新颜,定海神柱将扭转乾坤。.................... 想当初时空迷思闯科海,荣辱以乐可生命当歌;看如今闲庭信步攀高峰,重构宇宙再平展时空。 |
季先生在前面曾多次说了,在铅版后面没有发现射出的电子,所以认为没有加厚的必要。
曾云海 |
对【467楼】说: 岳泉,讨论这么久,别人糊涂,你应该看清楚了,温度测量等实验技术问题根本就不是事情的本质,至于花钱多少之类更摆不上台面!本质问题是什么?是1cm厚的铅板根本不能吸收10MeV加速器束流电子的全部能量!电子可以沉积这块铅板中,但是它有相当一部分能量通过各种转换机制最终以X射线的形式流失掉!说穿了吧,这些东西其实只是很普通的物理常识,用不着引经据典,我随便百度了一下,在“X射线机”词条下复制一句话给你看看:“用电子加速器的办法可以产生穿透100mm以上的钢板的射线”,100mm以上的钢板是个什么概念?它大约相当于33mm铅板!这就是所谓“经验事实”,你不妨再查查看。 |
对【466楼】说: 季先生:您好! (2)我一直把您引为可以真正讨论实质性问题的朋友,看来我是自作多情了,想不到我实事求是的评议,竟然被您说成“不要把自已看得过高”,用您的话说,那就是——“让我说什么才好呢”? (3)您认为“这个场所很好,比北大物理争鸣好1000倍”,那您就在这里玩好了,听一听廉价的吹捧、跟谈得来的人“互相体谅”也是一种享受。但不要忘记,“裁判”总是有的。 我们的对话应该结束了,再见! |
完全吸收之下,只怕连牛顿这一关也过不了:不同能量电子轰击,温度却没变化(后面几档) |
对【470楼】说: 余老师: 我觉得您如果能够按自己的设想重新做一下这个实验是很有意义的。做好后最好邀请季灏先生看一下。季灏先生的实验如果没有其他人的重复证明,即使正确,也难引起主流科学界的关注。这个实验有可能比吴健雄的实验还要重要。 |
对【469楼】说: 我关心的是测量精度的可靠性问题,而你怀疑的是铅台根本就没截住这些能量,我们没有实质矛盾。我的这些话意思你应该明白,他已经表明他不会再重复做这个实验了,如果我觉得有必要而且完全可行,说不定哪天我自己就掏钱去做这实验,因为我也很希望能获得一个新的质增公式。 在百度我搜到的原话是﹕“100Kv 或300Kv的电压加到X射线管字上,产生的射线可以穿透5--50mm的钢板。而用电子加速器的办法可以产生穿透100mm以上的钢板的射线”,说明不同能量电子产生的X射线穿透能力差异很大。我的问题仍然是﹕如果要截住穿透100mm钢板的射线,用10cm厚的铅板就至少要用3.65kg的铅台,这样的实验能实施吗? ※※※※※※ 相对论误导科学走斜路,是非曲折待历史见证;引力场以太旧貌焕新颜,定海神柱将扭转乾坤。.................... 想当初时空迷思闯科海,荣辱以乐可生命当歌;看如今闲庭信步攀高峰,重构宇宙再平展时空。 |
射线可以穿透多少是一回事,实验精度希望95%吸收是另一回事,不要等同,只要不影响结果的正确性,实验没有必要滴水不漏,希望二位不要因为小小的误会而分道! |
对【470楼】说: 余老师: 我还有搞不懂的是: 如果能量通过X漏掉了,那么是不是应该能量越大,测出的热越小?总之还是要重新做一下。薄的后面放一张胶片看看是否感光就行了。 |
各位关心过此贴的朋友们,你们好!
不做加长试验和不做铅后面放X胶片,是因为加速器专家已做过精确探测光和电子的辅助试验,再要求他们做会使他们笑话.余先生一方面说很多人做贝托齐试验,一方面又说贝托齐试验不精确,十分矛盾.他是不是民科,如果是,还看不起民科,真让人看不懂. |
对【471楼】说: 起初我也是到这里看热闹,看着看着就卷进了来了,说真话得罪人,我很后悔。 |
对【476楼】说: 季先生,您好像没有仔细看我的帖子,我何时说过很多人做贝托奇实验这种话?当初看了您寄来的贝氏论文以后我就在电话中对这个实验表示了怀疑,这您应该记得。 |
余先生:您好!
您 说 贝托奇实验已被大量加速器实验证明,什么意思?我要求您举一个例子,能否? |
余先生:您好!
您 说 贝托奇实验已被大量加速器实验证明,什么意思?我要求您举一个例子,能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