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53楼】说: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08/03/29 13:28 [加为好友][发送消息][个人空间] 回复 修改 来源 删除 更优美的计算托马斯进动的方法是:采用相对论性量子力学波动方程,参见高等量子力学教材.哪个真叫荡气回肠.
各位都是在宏观领域研究相对论. 其实何止托马斯进动,原子物理与高能物理中,氢原子精细结构,超精细结构,兰姆移动,电子反常磁矩,实验与理论有的有小数点后11位符合. 托马斯进动还不算什么. |
============================================ 请看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相对论者们一直都是在自慰啊﹕ 在朱正元实验以前,约1932-1934年间,谢玉铭与W.V.豪斯顿(Houston)合作曾研究过氢光谱巴耳末系的精细结构,他们以实验测定了精细结构常数α。结果发现,实验光谱线间距要小于相对论性理论计算值,其差异超出实验误差的可能范围,要解释这种差异,需要将理论计算的α值从1/137改为1/139.9。要作出这么大的修改,在当时是难以令人接受的。对此,谢玉铭及其合作者大胆提出,产生这个差异的根源可能是理论计算中忽略了电子和辐射场之间的相互作用。15年后,W.E.兰姆(Lamb)等人以微波共振法证实了谢玉铭及其合作者的提议的正确性。这个提议也是1947-1948年间关于重整化理论的主要发展方向。
1937-1938年间,豪斯顿指导朱正元再做实验,他们以液态空气冷却放电管的空心阴极,用干涉仪测量该管所发射的电离氦的λ4686谱线的精细结构,具体测定组线间的相对强度和位置。其结果是,实验值与理论预言大致符合,再一次证实谢玉铭提议的正确性。朱正元等人的实验有其特色,如采用电离氦为研究对象,电离氦的谱线的精细结构与氢或氘的同样重要,但人们对它的研究却相对地少些;实验中用Fabry-Perot干涉仪代替通常所用的衍射光栅,大大提高了实验精度;为克服谱序重叠的困难,使用不同间距的干涉波片,可能使由此引起的误差达到最小。朱正元的博士论文从实验目的、方法、测量手段、理论计算与结果的论`证等一系列工作看,是当时流行科学观下的一篇优秀博士论文。
※※※※※※ 相对论误导科学走斜路,是非曲折待历史见证;引力场以太旧貌焕新颜,定海神柱将扭转乾坤。.................... 想当初时空迷思闯科海,荣辱以乐生命也当歌;看如今闲庭信步攀高峰,宇宙重构时空再平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