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潘建伟与梅晓春打擂谁造假(摘要) 下一主题:欧洲有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由于发表...
 [301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  发表时间: 2013/01/30 09:59 

对【300楼】说:

1楼中的后面版本(刚才已经删除前面部分版本,现在被小精灵审核,后面版本在2楼中比较清楚)。

或者请直接看2楼。

 

虽然简单,但是理论创新往往从基本知识开始。

 [302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  发表时间: 2013/01/30 10:05 

对【301楼】说:
1楼已经正常显示,可以仅仅看1楼了。
 [303楼]  作者:今正日  发表时间: 2013/01/30 12:41 

对【181楼】说:
[181楼]  作者:余本鲲 发表时间: 2013/01/21 15:44  [加为好友发送消息个人空间回复修改来源删除

 

另外,我不知道你对季灏实验熟悉到什么程度,你知道他那个磁场径迹半径是怎么测出来的吗?我是问过他的,他告诉我,他并没有使用径迹探测器,只是在他的磁铁周边围了一圈X胶片,经过辐照后,通过胶片上感光斑点的位置间接推算电子束流的磁场径迹半径。这样一来问题就多了(时间关系不细说,你可以考虑),

 

 

余先生,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有空的话请详细解说。

 [304楼]  作者:xilu234  发表时间: 2013/01/30 17:53 

我在今天发了一篇新博文:关于“批判”相对论的看法

欢迎大家阅读and评论
 [305楼]  作者:xilu234  发表时间: 2013/01/30 17:54 

对【304楼】说:
http://blog.ifeng.com/2421080.html>
[楼主]  [306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3/01/30 18:08 

对【304楼】说:

刚看了张老师的文章,说的不错,我们是为寻求真理而来,不是先入为主地接受或批判某个理论,正因为如此,在做理论探讨之前或探讨过程之中舍弃成见尤为重要。但是据我所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非常、非常艰难的一步。

~无忧仙人

 [307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3/01/30 20:03 

对【299楼】说:

小家伙,我老朽,警告你,我的学生潘琳琳(近50岁)曾担任北大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主任兼博导,现常驻夏威夷从事专题研究,比你有能耐,但他从不敢轻慢我的言论……

唯独你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不错,你在学校里 在你的所谓导师牵着鼻子食儿不知其味地多呆了几年,但那些东西并没有变成你的知识体系  你只不过是识记性地多了解一些,但你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它  所以被你遗忘了  你等于什么也没有学  如果你不坚持自学和专研你自己所爱好的课题,可能你已经一无所有了  你现在所拥有的东西 就是你所朝思暮想的课题  别的 譬如 你在学校所学的那些东西早已模糊不清了 

只有是你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虽然步了前人的后尘,但却属于你刻骨铭心的真知识

 

 

譬如 老朽运用“变分法”处理了热力学体系 严格导出了 鲜为人知 的 “均熵方程”,所以 老朽 对“变分法”的理解和使用技巧 简直胜过 “变分法”的创始人!当然也胜过你的导师对“变分法”的理解深度!

同时 “均熵方程” 揭示了 热力学体系 的客观存在着的 新规律   属于对热力学理论体系的一大贡献。

你没有看不懂!沈建其比你强得多,沈建其 看懂了  沈建其 还与我 用电子邮件和电话进行了详尽的反复的深入质疑、诘难,最后 沈建其 终于 消除了误会  达成共识  ,所以 沈建其 感叹道 与朱顶余先生交流受益匪浅 都是些从导师的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   

为什么沈建其 从我这里受益  为何你没有收益?这就是你的态度问题  也许是你的天赋问题  凡是鄙视 蔑视 仇视 无视 朱顶余者 都是 他的终生遗憾

能得到朱顶余的认可 就有希望   得不到朱顶余的认可 就没有希望  因为朱顶余不仅仅具有判别力更具有公正客观的天良!即使你曾经 陷害过我,只要你今天说对了 做对了 我不会因为你是我的仇人 我就故意贬低、侮辱、亵渎、歪曲你的客观正确!依然会不计前嫌 依然 会热情地歌颂你的进步与正确!这就是鄙人的古怪之处!

 [308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3/01/31 00:22 

在座各位有名望的朋友:
今天来请大家赐教。
我认定:一个单摆在可忽略引力的太空中做匀加速运动时不会摆动,摆球一定被拉到运动的相反方向。
请问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

如果得到肯定答案,等效原理立刻就被否定了。 
谢谢!

 [309楼]  作者:陆道渊247484  发表时间: 2013/01/31 01:42 

复制274楼。
哇,太热闹了,我还是识趣点,先让大家尽兴为宜。
 [310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13/01/31 08:03 

对【305楼】说:
已看博文,同意张老师观点!
 [311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13/01/31 08:30 

对【308楼】说:

答案是肯定的摆动!不知你是否了解“超调”一词,如果了解,就不用我解释,你就能明白为什么会摆动。

我欢迎新来的一些朋友们,但你们确实要增强基本知识,不要水平不高却动不动就起个唬人的题目以最简单的东西反对这个反对那个。 

 [312楼]  作者:季灏  发表时间: 2013/01/31 09:37 

我也看了张教授的博文,同意张教授观点。
 [313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3/01/31 09:51 

对【311楼】说:
我就是学了五年自动控制的出身,从事该行业已经29年了。超调乃系统闭环反馈才可以产生。对于有阻尼且为被动运动的球来说,什么叫超调,增益如何?知道再说,不知道最好不要乱批评。每个人说话都要负责任,白纸黑字写在上面了,就成了历史的记录。为什么有名望的人发言慎重啊,就是没经过深思熟虑的事不敢轻易下断言。至于别人心里明白了什么和没明白什么你是不知道的。

 

 [314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3/01/31 10:39 

对【311楼】说:
实际上,答案是肯定的。一个简单数学公式就可以算出摆球的运动轨迹。以直角坐标x方向做摆幅,y方向为匀加速运动方向。设摆轴A(X1,Y1)点在t=0时,在原点(0,0)。摆球B在第四象限某位置(x2,y2),B到A的距离为摆长。当匀加速时,A点(0,y1)点沿y轴移动,位移为y=0.5at^2。B点跟随A点上升并向y轴靠拢。B点的受力总是在摆长的方向上。这样推导出的一个参数方程,Y轴是B运行的渐近线。这都是中学的知识。
 [315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3/01/31 11:24 

对【311楼】说:
一个只受摆线拉力在加速场中的摆球,和静止在地面上的摆球是不一样的,地面上有个保守力,摆动是动能势能转化的结果。太空那个球呢?显然是没这个转化的。总有一些人(也包括已故的爱因斯坦先生)整天惯性力挂在嘴边上,认为就是等效重力,就是概念模糊。惯性力乃是加速物体对施力者的反作用力,和分析加速物体的状态没有关系。
 [316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3/01/31 11:31 

一个单摆,在地面上可以以稳定的频率摆动,在加速场中则不能,因此单摆在静止地面和在太空匀加速运动时,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等效原理在我这个摆上不成立。
 [317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13/01/31 11:39 

对【313楼】说:

你既然是学控制出身的那就好。摆只要不在平衡位置,系统加速时它就要向平衡位置运动,等真正到达平衡位置时,它却有了速度,借助惯性,它必然超过平衡位置,这就类似于“超调”,然后,它又有了回到平衡位置的趋势,速度变小,直到再次向平衡位置运动,从而再超过,再回调 ,等等。由于不存在阻力或很小,摆动必然继续。

顺告一下,本人也是学控制出身。

希望你能听进忠告,好好加强基础知识。 

 

 [318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3/01/31 11:58 

对【317楼】说:
在加速场中没有平衡位置,因为B点位置向上移动了。你那个是在地面上看的,球的重力势能被转化成动能了。拿到太空就没重力了,还这么看就是有问题了。在地球上,使球加速摆向平衡位置的力是摆线的拉力和重力的合成,在太空中,拉力和谁合成?摆球任何偏离运动方向的趋势都会被摆线拉回到运动方向的直线上。趋势都不允许,还能出现位移吗?在地面上,摆线的力是和摆球的运动相互垂直的,因此不做功,球也不损失能量,可以持续摆动下去。在加速中,摆球运动轨迹的切线和拉力在任何时刻都不垂直,所有摆动方向的动能都被抵消没了。球在任何时刻的速度方向都是和拉力方向一致的。因此球在和y轴重合时,其速度方向只有向上。原来在第四象限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力,不管作用点在何处,都不会整体跑到二、三象限去。

来这里的人都是搞物理的,物理老师也不在少数,大家帮我看看哪里还有缺陷。基础知识大家都知道,但同样是对力学作用的理解,就得看深刻不深刻了。我既然拿摆来说事,我难道不知道摆会来回摆动吗?!还是那句话,只要这个摆不等效,就在力学上否定了等效原理。

事实上,爱因斯坦先生就是把注意力都放在垂直方向的等效上了,比如电梯等等,忽略了水平方向运动带来的问题。而我恰恰就是钻的这个空子。

 [319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13/01/31 13:34 

对【275楼】说:

我的两种翻译,只有一种是贝托齐认可的。另一种翻译只是因为我对with的把握不准而导致的猜测性翻译。

至于哪种被贝托齐认可,要有他人来判断。

但无论如何,你提供的翻译,绝对不对,甚至可以说是错误。我的两种翻译,无论我对with的如何把握不准,都比你的翻译更靠近贝托齐原意。

 

你几次问“贝托齐有两种意思”,请不要在这点上浪费你的时间。

 [320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13/01/31 14:00 

对【283楼】说:

1,实验数据与具有极限速度的爱因斯坦关系一致,2,或者实验数据与爱因斯坦关系在极限速度预言上是一致的。看来沈先生有的第二种翻译意思不可取。那么沈先生批评我的错了。我没有诬陷贝托齐。
=============

SHEN RE: 季先生,请不要歪曲他人和我的意见。我的两种翻译,肯定有一种是最好的(符合贝托齐本意),另一种不太好。但都比你提供的翻译,更靠近贝托齐本意。最根本一点就是,你的翻译中,“完全”两字在贝托齐英文是不存在的,“及”也不存在。你就凭着“完全”两字,在那里喊“国籍”论的。

 

 

总之,贝托齐根本没有强调什么“精确验证相对论”。他在正文不敢说“一致”,但在文章结尾说了“一致”,但他的这些话都是在有牛顿力学曲线作陪衬、且强调“极限速度”这一现象时说的。贝托齐实验本身误差在10-20%(用其测量电子飞行时间的仪器的延迟时间有几个纳秒),如何能说“完全验证”或“完全一致”呢???贝托齐没有说,是你自己强加给贝托齐的。还敢说你的翻译与我的第一种翻译没有区别???

 

 [321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13/01/31 14:20 

对【320楼】说:

另外,张操先生虽然支持我的第一种翻译。但是,我认为,第二种翻译,可能更对,读起来也有这种感觉(当然,这可能只是我的体会)。最主要的是,客观评论,第二种翻译更符合贝托齐实验事实。第一种翻译,说“一致”,其实不太一致(但在极限意义上是一致的),贝托齐也只敢在结尾中这样来一个笼统的“空炮”,在正文中绝对不敢说“一致”。即使说“一致”,他也要拿牛顿力学曲线来垫背,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必要提到、画出牛顿力学曲线(这牛顿力学曲线纯属于多余、太多余)。贝托齐用心有点良苦。他也知道自己的实验有10-20%误差,越接近光速,10%-20%的速度误差,有可能导致一两倍的能量误差。这越接近光速,数据越难摆出来,但是体现的“极限”意义却更大。前者是一个瑕疵(不值得发表),后者是一个优点(值得发表)。这也反映贝托齐的矛盾心理。如何组织语言?很是一个问题。贝托齐结尾中的这段话,很是煞费苦心。

季先生倒好,“完全一致”四字,倒完全将贝托齐的“煞费苦心”抹煞掉了。好比“楚汉战争”,原本刘邦、项羽之间战争摧枯拉朽,后人的演绎,实际表现出来却是刘邦与几个女人、项羽与虞姬之间的风花雪夜了。

 [322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13/01/31 14:29 

最符合贝托齐实验事实的话在贝托齐摘要:

The measurements show the existence of a limiting speed in accord with the results of special relativity.

意思是:测量显示了符合狭义相对论结果的极限速度的存在。摘要中没有提到“爱因斯坦关系”。
要是“与爱因斯坦关系完全一致”,贝托齐肯定会在摘要中大书特书。
 [323楼]  作者:季灏  发表时间: 2013/01/31 14:55 

你说:另外,张操先生虽然支持我的第一种翻译。但是,我认为,第二种翻译,可能更对,那么你的意思张操先生的翻译错了?但是我告诉你,我请教了几个物理专家,他们的翻译和张教授的一样。你说这是高中水平的,难道这些专家都没有高中水平?
 [324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13/01/31 16:27 

对【323楼】说:

我的两种翻译,无论哪一种对,都无所谓(是“好”与“较好”之分而已),无论如何,都比你提供的翻译更接近贝托齐原意。

即使高中英文,也会有分歧。但这种分歧,绝对不是你的“完全一致”与张操先生之间的分歧。

 

结合贝托齐实验,第二种翻译更符合贝托齐实验事实。第一种翻译(with的用法),更符合大众化习惯。

 

两种翻译之间,其实也体现了贝托齐的矛盾心理(关于矛盾心理,上面帖子已经说)。

 

而你的翻译,“完全一致”,是游离于贝托齐文章意思和贝托齐实验事实之外的,这翻译,原本离题百里,但是经过你的刻意重视、添油加醋(加了“完全”一致),并把它当作是贝托齐“罪状”,并由此喊出了“国籍”论,则成为了“离题万里”。而我根据贝托齐实验误差、贝托齐写作方法(拿牛顿力学曲线作为陪衬)、对照其摘要,是在还原贝托齐真实本意,而你呢,是扰乱其本意。

 [325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13/01/31 16:41 

我们看一篇文章,应该从大处着眼,理解其全文要旨,而非其中一句话,或者一句被曲解了或者翻译错误的话。
这个翻译问题,季先生也是受害者。我该说的,已经说得够多了。

我倒关心的是,季先生曾说的“你查了资料没有?还有1963年中国2Mev能量的电子是怎么测量测量的?你知道吗”是怎么一回事??

另外,唐书11页有关电子在金属内的穿透深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与我查找的有什么不同吗???

在这两点上,季先生是不是也是受害者呢??还是曲解者??
 [326楼]  作者:余本鲲  发表时间: 2013/01/31 22:01 

对【304楼】说:

同意张教授的观点,“在学术上对相对论有不同看法,应该提倡讨论。可是不要讲‘批判’,也最好不要讲‘反相’。”“任何一个物理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对于相对论中有些不合理的部分,我们需要挑战和超越。”

今天看到一个中国人讲《时间简史》的视频http://www.tudou.com/listplay/7-ofgDi77U8/5sjkNp3Pqk8.html?bid=03&pid=02&resourceId=98884663_03_05_02>,希望张教授也做一个PK时间简史的视频发布。

 [327楼]  作者:xilu234  发表时间: 2013/02/01 07:50 

对【326楼】说:
谢谢余先生的建议。

 

其实,201212月上海科教制片厂已经与我合作了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科教短片:探秘时间旅行

并且已经在2012128日中午于上海纪实频道《科技2012》播出。

这是一部很专业、很生动的短片(我不需要向上海科教制片厂支付费用)。

在短片中,我PK霍金先生的关于时间机器的几个论点。

 我已经向上海科教制片厂提出:如何才能让公众在网上看到,他们回复说,他们正在建立网上平台。
 [328楼]  作者:季灏  发表时间: 2013/02/01 08:05 

你说:结合贝托齐实验,第二种翻译更符合贝托齐实验事实。看来只有你一个人正确了。张教授,余先生的翻译都错了。连这么一个简单的高中问题都说不清楚。我们其他问题还有讨论的必要吗?
 [329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3/02/01 09:25 

我最烦的是那些动不动先说人家基础知识不够的人,当你把道理说给他后,就再也不见动静了。
[楼主]  [330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3/02/01 09:58 

对【329楼】说:

我刚开始也是觉得加速的情况跟重力作用下的情况没有区别,它们应该都构成单摆,所以根本就没有认真读你的解释;但是今天又把你的贴子读了一遍之后,突然觉得就应该是这么回事。然后我又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发现——哈哈,这不是从小时候就熟悉、就一直在玩的游戏吗?

论坛看来还是人多智慧多呀:-),一不小心,等效原理又死了一回:-)

~无忧仙人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466380596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