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评说马英卓《用惯性力学三定律解力学习题》一文由于我不知道" 当代物理世界_物理论文集"网站是一个可以自由下载的论文网站(原先我以为其是一个论文集子,网站是编辑部网站,不对外下载论文),这大概是因为以前我买过一本《当代物理世界》的科普书故而造成错觉。所以,找这篇论文有点辛苦(这篇论文在http://www.telshp.com/ch/web/windex.htm>)。在百度上搜索"马英卓 用惯性力学三定律解力学习题当代物理世界_物理论文集"或"马英卓 当代物理世界_物理论文集"或"用惯性力学三定律解力学习题 当代物理世界_物理论文集",虽然可以搜索到大量该文信息,但看来似乎无一个能直接指向该网站及该论文。须要单独搜索"当代物理世界_物理论文集",进入该论文网站,然后在右下角点击"更多论文",仔细翻网页才能找到该论文。如今找到了,发现这篇论文中的例题其实我在八九年前看到过。当时以为,似乎看不出"简化"在哪里,因为由于m1,m2的加速度相等,m1,m2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不必用"隔离法"),所以立即可得a=f/(m1+m2),从而两物体间的接触力F=m2*a,该传统方法步骤与马先生的方法步骤其实是一样多的,所以看不出马先生的方法简便(或易理解在哪里);马先生的方法或许只是一种解题思路,一种理解问题的方法,而无什么概念革新之处。 现在再仔细推敲,我仍旧看不出其新意和必要性在哪里。可能是马先生所举例题太简单了,所以其优点体现不出来。 不过我有一个看法,马先生的"广义惯性力"的命名也许不妥当。根据传统牛顿力学,所谓惯性力,乃是因为"站错了"参考系而导致观察到了一个"无源"力(虚拟的力),即站在非惯性系的观察者看到一个自由的物体有了加速度,该观察者把该加速度的来源称作是"惯性力"。马先生这里也使用了"惯性力"(但带了"广义"两字),那么测量该广义惯性力的观察者是不是应该站在一个非惯性系中呢?m1或者m2的确可以作为这样的非惯性系。但是,缺少一个自由的被观察的物体。因此,在该问题中,似乎不需要"惯性力"概念的(难道是地面观察者被当作是那个自由的被观察的物体?由m1或m2上的观察者来观察地面上的观察者受到了"惯性力"?可以这么做,但这样似乎是绕了一个圈子,反而使得问题变复杂)。马先生提到的是"广义惯性力",该概念与传统概念"惯性力"有什么继承和发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惯性"体现在哪里?"广义"体现在哪里?我看不出来。 马先生说"外力f的反作用力就是两物体的广义惯性力","m2的广义惯性力(也是接触力)",我难以理解,这样的"广义惯性力"如何算是传统概念"惯性力"的"广义化"。我不否定马先生的这种解题方法(作为一种思路或经验规则,可以存在),但其概念,我难以理解,认为使用"广义惯性力",不妥当。 其次,一个小问题:马先生提到"物体在受真正的外力(合外力不为零的外力,抛开外力性质的重力)时,物体内部就会有压强梯度(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其空间不是各向同性)"。 这里,"其空间不是各向同性"应该改为"其空间不均匀"。"各向异性"与"不均匀"是两个不同概念,其数学表述是:不均匀,意味着物理量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各向异性,意味着物理量需要用张量来描述。"物体内部就会有压强梯度"显然说的是空间坐标的函数,而非张量。如果是应力,则才需要张量描述(即对x方向有作用力,在y, z方向上也有压强体现,这才是各向异性)。 以上只是一个看法,对事不对人。部分看法八九年前就有,只是未叙述。马先生不要把此也当做诽谤。 J Q SHEN 201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