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转帖)无偏二极管不是“永动机” 下一主题:为什么基础理论研究被冷落
 [151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4/02/24 15:59 

[楼主] [150楼] 作者:jiuguang

公式是不是适用取决于年代不成?如果你不管公式适合的情形,非要在牛顿力学的所有坐标系使用Δx=kLλ/d来分析实验结论,那谁也挡不住,但是,你一定会得到一个与牛顿力学推论相矛盾的结论,不知道你是想证明相对论不成立呢还是要证明牛顿力学不成立?
 [152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4/02/24 16:02 

[楼主] [150楼] 作者:jiuguang

公式是不是适用取决于年代不成?如果你不管公式适合的情形,非要在牛顿力学的所有坐标系使用Δx=kLλ/d来分析实验结论,那谁也挡不住,但是,你一定会得到一个与牛顿力学推论相矛盾的结论,不知道你是想证明相对论不成立呢还是要证明牛顿力学不成立?
[楼主]  [153楼]  作者:jiuguang  发表时间: 2014/02/24 20:54 

回复 [151楼] 作者:sxgdyl
公式的正确与否当然与其产生的年代无关。但是有必要知道公式是从何而来,其根据是什么。不能随便拿个公式来,就作为符合相对论的普适公式。这样推导的结果,恐怕是没有说服力的。
最终还是要用实验来证明。假设实验结果是两个方向有不同的波长,则相对论必然要有大的改动,虽然未必一定会如很多人希望的那样 被推翻。但这只是一种假设,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可能性。
在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相互矛盾的地方,必然有一个不成立。并不是搞些什么变换就可以让两种理论都成立的。科学就是科学,不是人为糊弄一下就可以糊弄过去的。
 [154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4/02/25 19:32 

[楼主] [153楼] 作者:jiuguang

Δx=kLλ'/d在相对论下是普适的,用这个表达式在相对论下分析实验结果不会有问题。但是,Δx=kLλ'/d在牛顿力学下不是普适的,你硬说这个表达式在牛顿力学下普适,就等于把一个错误强加给牛顿力学,然后,你用这样一个在牛顿力学的多数坐标系不成立的公式分析实验结论,得到一个矛盾。

你在牛顿力学下整出一个矛盾,为什么非要说成是相对论的错,非要去改动相对论?你就是把相对论改得底朝天,也消除不了你硬塞给牛顿力学的错误。老刘,就算你不想把牛顿力学中的这个问题搞清楚,逻辑关系还是应该讲的。
[楼主]  [155楼]  作者:jiuguang  发表时间: 2014/02/25 22:55 

回复 [154楼] 作者:sxgdyl

没有那么复杂。在相对论中,两个方向的干涉条纹间距是相同的,而牛顿力学中,如果两个方向的光速不同,则干涉条纹间距也不同。
科学要通过实验验证。
公式在相对论下是普适的,但不可能给出两个方向干涉条纹间距不同的结果,如果实验结果是两个方向间距不同,那么相对论就有大问题了。
牛顿力学不是在任何情况下两个方向的光速都不同。只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有两个方向干涉条纹间距不同的情况。精度不够等又使实验验证工作不容易进行。这就是现在遇到的问题。
 [156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4/02/26 10:48 

[楼主] [155楼] 作者:jiuguang

前面我给出了牛顿力学下的公式,根据该公式可知:在牛顿力学下,对于同频率的光,即使两个方向的光速不同,干涉条纹间距也是相同的。

老刘别凭感觉说话、别瞎猜好不好?能不能不把牛顿力学不成立的结论说成是牛顿力学的结论?也不要因为你强加给牛顿力学一个错误,然后说是相对论出了问题。

关于牛顿力学下的公式,除了我说的推导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只不过需要一些技巧,很复杂。希望你亲自去推导一下,只有推导清楚和理解清楚之后,说的话才能靠谱。
 [157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14/02/26 11:24 

老刘、老宋好!

这两天我认真考虑了一下这个问题,双缝干涉实验确实发现不了光的各向异性。

根据传统波动理论推导的干涉条纹宽度Y为:

Y=LP/D                                                          (1)

其中L为双缝到屏的距离,P为波长,D为双缝间距。

当然,上述公式的推导是认为实验设备与波的媒质相对静止时推导的公式。现考虑媒质运动时,干涉条纹宽度是否变化。 

假设光是以太介质波,地面上有向西的以太风,设以太风速为V。为方便起见,从以太系分析,则实验设备有向东的速度V,双缝激发的波长变为:P‘=(1-V/C)P。考虑到在双缝激发波传播的过程中,屏仍在向右运动,当光追上屏时,它走过的距离L’=L/(1-V/C)。

将这里求得的P‘和L‘代入 公式(1),得到的干涉条纹宽度仍不变。

这也就是说,不管以太是否运动,对于相同的双缝干涉仪来说,干涉条纹宽度不变!该实验从原理上讲发现不了光的异性。 

 [158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4/02/26 16:08 

[157楼] 作者:hudemi

黄先生,这种理解思路很是不错。

我刚刚在牛顿力学下做了一个推导(很是复杂),与前面通过相对论推演的结果相比,公式中相差了一个常数。由于从相对论向牛顿力学推演比较简单,相对论推演过来的那个公式不会有错,问题应该是这里的某个推导环节出了问题,只要找出这个错误环节,牛顿力学自己推导的公式一定与相对论推演过来的公式一致。
[楼主]  [159楼]  作者:jiuguang  发表时间: 2014/02/26 16:55 

回复 [156楼] 作者:sxgdyl

相对论之前的波长公式,就是牛顿力学的公式。你给出的公式只是你说是牛顿力学的公式,别人都不这样认为。
并且你给出的公式,破坏了建立公式的基础。这不是牛顿力学的问题,仅仅是你的推导错了。
[楼主]  [160楼]  作者:jiuguang  发表时间: 2014/02/26 21:47 

[157楼] 作者:hudemi

黄先生是否分析了两个相反方向的干涉条纹?结果都是一样的吗?
在这种以太理论中两个方向的光速相同吗?
 [161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14/02/26 22:01 

对【160楼】说:

很明显,另一个方向的分析与之类同!

按传统理论,两个方向的光速当然不一样,但我的分析表明,双缝干涉法无法发现波长的差异。 

[楼主]  [162楼]  作者:jiuguang  发表时间: 2014/02/27 13:03 

回复 [161楼] 作者:hudemi

那按黄先生的理论,两个方向的光速是否一样呢?

双缝干涉生成的干涉条纹的中心亮纹,与两个窄缝形成等腰三角形,两个腰的长度相等。中心亮纹外的第一条亮纹,与两个窄缝构成的三角形的两个长边之差,就是波长的长度。这就是波长公式产生的根据。违背这一点的推导,都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双向波长或双向光速是否相同,直接受同时性规定的影响。是否能测到双向波长的不同,除了技术原因之外,理论上还有这样的问题,即双缝干涉实验中,究竟是哪种同时性规定在起作用。不过这不是人为的规定,而是自然界自身形成的。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和接受的。

 [163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4/02/27 15:40 

[楼主] [159楼] 作者:jiuguang

公式推导必须有理有据,对于错误的公式,不是很多人认为如此就是如此。

Δx=kLλ'/d在相对论之前就有,这是不假,但是牛顿力学推导这个公式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在相对媒介静止的坐标系内进行,在这样的前提下又假设波速各向同性(这就也相当于对钟约定),有了这些前提,Δx=kLλ'/d的推导过程才是合理的。

而牛顿力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现在要推导公式的前提是:媒介相对坐标系是运动的。在这种前提下,原来的推理就不适用了,你继续用这个公式就是错误的。
 [164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4/02/27 15:54 

[楼主] [162楼] 作者:jiuguang

【当然,双向波长或双向光速是否相同,直接受同时性规定的影响。是否能测到双向波长的不同,除了技术原因之外,理论上还有这样的问题,即双缝干涉实验中,究竟是哪种同时性规定在起作用。】————这段话说的非常到位!


【不过这不是人为的规定,而是自然界自身形成的。】————但,这句话就是糊涂的认识。如果自然能“规定”,则人类是没有改变权力的,否则就是违背客观、违背自然。只要是人类可约定、可选择的、可改变的,涉及多选一的,就一定是人为的规定,而不是自然的选择。
 [165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14/02/27 18:10 

对【162楼】说:
按我的理论,两个方向光速当然不一样。
 [166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4/02/27 20:18 

接[158楼],牛顿力学下的直接推导确实不易,我忙活了很长时间还是推导不清楚。但无需怀疑我前面给出的公式,我反复多次检查了相对论到牛顿力学的演化过程,确认所给公式是正确的。
 [167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4/02/27 21:46 

发完166楼,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前面只是把相对论的结果演化到牛顿力学中。据此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可以根据相对论与牛顿力学之间的计量转换关系,把相对论的推导过程转化为牛顿力学中的推导过程,如此应该可以得到牛顿力学下的推理论证。我马上来做这件事情,相信牛顿力学下一定会有推导的方法,且结论一定是我前面用相对论演化过来的公式,在此期间,也请其他网友想想有没有好的证明办法。
 [168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4/02/27 21:46 

发完166楼,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前面只是把相对论的结果演化到牛顿力学中。据此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可以根据相对论与牛顿力学之间的计量转换关系,把相对论的推导过程转化为牛顿力学中的推导过程,如此应该可以得到牛顿力学下的推理论证。我马上来做这件事情,相信牛顿力学下一定会有推导的方法,且结论一定是我前面用相对论演化过来的公式,在此期间,也请其他网友想想有没有好的证明办法。
[楼主]  [169楼]  作者:jiuguang  发表时间: 2014/02/28 01:06 

回复 [164楼] 作者:sxgdyl
“牛顿力学推导这个公式是有前提的”,
这个前提就是我说的,中心亮纹外的第一条亮纹,与两个窄缝构成的三角形的两个长边之差,就是波长的长度。
而你说的前提“那就是在相对媒介静止的坐标系内进行,在这样的前提下又假设波速各向同性(这就也相当于对钟约定),”都是多余的。这些不是公式推导的前提,也不是公式成立的前提,仅仅是你加的所谓前提。
没人说过不是静止介质,就不能用那个公式计算波长了。波速各向异性照样可以用这个公式计算波长。只要符合我说的那种情况,用这个公式计算波长就没问题。
 [170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14/02/28 07:58 

对【169楼】说:

请老刘好好看一下双缝干涉公式的推导,你说的前提根本不是什么前提。

可以参看http://wenku.baidu.com/link?url=6U3Vcux2YojJnPQ4inWyKn6x4CR54L1AY89xZ_k_U83rrl8r5RHyoWTx9BI1IORwm8vcRtlftw3VXlpDjyuuxkuiLB0KWkU2Z3Fj7mfhaKq 

 [171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4/02/28 08:51 

[楼主] [169楼] 作者:jiuguang

老刘,说好听的你这是坚持,但却是一种没有基础的、没有细致研究的坚持。“没人说过不是静止介质,就不能用那个公式计算波长了”,这种话与“很多人相信”或“很多人不信”一样都不是理论研究中的可靠依据。

我说的那些前提都是必须考虑的,也希望你不要忽视细节的分析研究,正是因为有足够的细节性研究我才敢打保票:你的认识是错误的,也有很多相关联的认识误区。

牛顿力学下,在介质“非静止”的坐标系内,干%C
 [172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4/02/28 08:53 

接171楼为显示完的部分:

牛顿力学下,在介质“非静止”的坐标系内,干涉条纹满足什么样的公式,历史上可能没有人认真推导过,也没有我前面给出的公式,但这不能作为证据证明我前面所给公式是错误的。我可以打保票:前面由相对论演化到牛顿力学中的公式是正确的,剩下的就是:如何能把这种演化变成牛顿力学下的证明。
 [173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4/02/28 09:17 

“波速各向异性照样可以用这个公式计算波长”,除非你只想得到一个近似的结论,否则这句话百分之百是错误的。正确的公式是需要推导的,下面可以共同思考推导过程需要考虑的要素。

设牛顿力学下,S系具有光速各向同性,我们在S'系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则公式推导需要考虑的要素或前提有:

1、X轴正方向光速为c-v
2、对于任一方向的光有:(Vx+v)(Vx+v)+VyVy=cc,其中Vx、Vy分别是光在X、Y方向的速度分量。
3、入射光的波长a(假设沿X轴正方向),R1方向的光波长a1�
 [174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4/02/28 09:19 

接173:

3、入射光的波长a(假设沿X轴正方向),R1方向的光波长a1,R2方向的光波长a2。
4、亮纹的条件:R2/a2-R1/a1=K。——注意这一变化!!
5、需要求:干涉条纹间距x、入射波长a、双缝之间的间距d、双缝到干涉屏的距离L之间满足的关系公式。
[楼主]  [175楼]  作者:jiuguang  发表时间: 2014/02/28 13:39 

回复 [171楼] 作者:sxgdyl
索菲实验不就是流动介质中的波长测量吗?只不过测的不是单向波长。
我们也无需考虑任意方向,只考虑一个方向就可以了,虽然向垂直方向偏移了一点,但角度非常小,产生的误差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176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4/02/28 14:12 

[楼主] [175楼] 作者:jiuguang

不要轻易说那是误差、可以忽略不计,你这小小的认识“误差”为你整个认识带来巨大的错误。希望我们能一起努力,多花点时间研究怎么去推导公式,认识对与不对不能靠咬牙坚持,而是靠认真细致地分析。
[楼主]  [177楼]  作者:jiuguang  发表时间: 2014/02/28 14:17 

回复 [170楼] 作者:hudemi

老黄给出的文章就是这样写的
δ = r2 − r1

并在图中表示了出来,一条线截r2,取与r1相等长度。r2的剩余部分,就是波长δ了。
这就是我说的推导波长公式的出发点。因为大家都知道,文章中就没必要再解释了而已。
 [178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4/02/28 16:56 

[楼主] [177楼] 作者:jiuguang

通用的出发点是:r2/λ2- r1/λ1=k,只有λ1=λ2=λ时才可用r2-r1=kλ。我的推导已基本成型,很复杂、更需要一些特殊的处理技巧,整理出来就是一篇小论文。想弄懂这一问题,为什么不亲自去推导?
[楼主]  [179楼]  作者:jiuguang  发表时间: 2014/02/28 22:28 

回复 [178楼] 作者:sxgdyl

看来你放弃你说的前提,假设波速各向同性了?好!
r2/λ2- r1/λ1=k 应该是不对的吧?要知道r1,r2两条直线包含的波长个数是不一样的。

中心亮纹与 r2-r1=λ 所对应的亮纹,都是两束波同相的缘故。与你的那些前提、假设条件等,实际上没多少关系。
 [180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4/03/01 09:13 

[楼主] [179楼] 作者:jiuguang

在牛顿力学下,只有一个坐标系满足波速各向同性,其它坐标系波速各向异性,这是前面我一直告诉你的前提,哪里来的“我放弃前提之说”?而且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在牛顿力学下,r2/λ- r1/λ=k不是普适的,r2/λ2- r1/λ1=k才是普适的,你好好想想。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937179565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