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73楼】说:
建中、久明兄: 我今日乘列车回到太原家中,在列车上手机QQ阅览器看到二位的讨论,可惜不能回复。 我现在必须用亚光子群密集度的调整解释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这个讨论我和建中兄大约是2006年太原见面时就讨论过,我当时就用粒子群密集度的调整解释干涉、衍射现象,可是,梁兄好像没有听懂,直至今天,依然认为我粒子群根本解释不了干涉衍射现象。现在久明也没有看懂“密集度调整”的解释,认为粒子存在“智能”。 对于梁兄的“光矢量”问题,我在2006年就和梁兄说过,因为我们是坚持牛顿空间的光粒子说——意味着,必须用粒子的办法给出光矢量解释,那么,是不是可以用旋转?——其实,这种办法未必好。如果粒子作用前后自旋不变,最终还得用粒子占据空间的办法给出光矢量的实质!——这就是牛顿力学的纲领性和优美性。 现在我同时给二位详细的解答一下,二位可以尽管提出问题。 1)首先,粒子没有“智能”,它在牛顿空间中唯一的本事是服从惯性原理和牛顿力学原理。按照牛顿力学,粒子在不受外力下,必然沿直线原速运动,那么,在受到外力学,必然运动轨迹发生改变。 2)我用了次光源概念。次光源的物理能力就是可以改变粒子的原运动方向。 3)我用了群概念,群概念意味着:群内的每一个粒子都有相对独立性,都服从惯性原理。 4) 那么,次光源对于群中的每一位是不是平等待遇?不是!——这是由于,群的每一个粒子可能打在次光源的不同部位,因此,经过次光源重新发射的群,群的密集度、空间形状会与原来的群形状不同了。——这样的例子我们生活中见得太多了——例如原来的一束平行光穿过凸透镜,我们发现出射的粒子群空间结构、边界发生变化——粒子群散开了——这斌不是什么粒子的智能,完全是粒子遵循牛顿力学原理,受到不同作用力的结果(我前面也阐述过,光粒子的发射方向垂直于光源或次光源表面) 5)二位想一想:如果一个群通过一个比这个群细的狭缝,是不是部分群(中间的粒子)直接通过缝?部分群受到缝壁的反弹(或次级发射)?那么,经过缝壁的次光源作用后,这个群是不是演化为以缝为中心的弧状群(注意:光速常数同时是相对于次光源的,所以,通过缝的群必然是已缝为中心的弧? 6)如果是一个群同时穿过两个平行的缝,是不是出现两组交叉的弧群?请二位想一想:交叉点处粒子群的密集度是不是比不交叉点处的粒子群密集度大二倍? 7)如果接收屏对于粒子群密集度有选择性的吸收、排放,是不是会在屏上出现明暗区? 8)看看上面我给出的明暗解释,一没有用智能,也没有用矢量,我用的仅仅是牛顿力学和粒子的密集度(单位体积内所含粒子的数目)。 9) 二位还需要继续听下去吗?我想:对于衍射就不必说了吧?——一句话,其原理也是次光源对光子群密集度的调整。 10)客观实际中,由于光源原子的排列齐整或光源发射力的周期性,出射的亚光子群呈现规则间隔的队列。那么,在双缝后就会出现类似介质波的两组等间距同心圆弧相交,就会出现明暗条纹——这种现象用以太和粒群波解释可以用一个数学模式——这也正是历史上错认为光本性是以太波动的原因。 11)所以,我一直用牛顿质点群的最简模式解释干涉衍射现象。实在没有办法,可以用亚光子的自旋,但如果作用前后亚光子自旋不变,用自旋必然是白用,我一直建议建中用群的空间结构阐释“光矢量”的物理实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