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冯劲松2009年10月1--4日在成都过... 下一主题:维护民科的形象,集体创造良好的环...
 [181楼]  作者:liangjz  发表时间: 2009/08/22 13:01 

久明:

有两种情况可以导致光强发生变化,一是改变单位面积上的光量子数,二是改变一个光量子中亚光量子的数量.如果只改变单位面积上的光量子数而不改变一个光量子中亚光量子的个数,光量子的能量是不会改变的,这可以通过在光电效应中改变光源的功率得到证明,通常我们在做光电效应实验时也是这么做的.

偏振光的光电效应利用的是光的偏振特性来改变一个光量子中的亚光量子数,通过测量比较偏振前后光电效应中的反向截止电压的变化,证明了同一频率的光子能量发生了变化,我曾用两个偏振片做实验结果光电效应消失了.

偏振片并不具备变频和滤波的功能,光量子通过偏振片后频率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根据E=hv公式,光量子的能量只与光的频率有关,按理反向截止电压这一点应该不变化才符合现代理论,所以我认为E=hv中的v并不是频率而是一个光量子中亚光量子的数量,h是个常量,量纲应该是焦耳,它应该是指能量的最小单位.

光量子中并不存在某一上下振动的物理量如光的振幅,波动是光矢量的方向呈周期螺旋分布的结果,两个方向相同的光矢量的空间间隔就是波长,时间间隔就是周期.

久明你要想说服我不会很容易的,要加油啊,我是有备而来的.
 [182楼]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2 14:10 

建中:
有两种情况可以导致光强发生变化,一是改变单位面积上的光量子数,二是改变一个光量子中亚光量子的数量
===============================================
我已经替你准备了第三中情况,就是改变光子的振幅。

偏振光的光电效应利用的是光的偏振特性来改变一个光量子中的亚光量子数
===============================================
这个理论不是人家共同体认可的,你不能用做论据
你只可以说“用光量子理论解释与实验结果相符”,但不能说实验支持光量子理论,因为用别的理论也能与实验结果相符。

我曾用两个偏振片做实验结果光电效应消失了
===============================================
我的意思是说两个骗振片从平行到垂直做多组对照实验。

偏振片并不具备变频和滤波的功能,光量子通过偏振片后频率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
频率当然不变化,但变化的是波幅,原理是切峰,比你的“光量子数”解释更符合现有理论。
用你的光量子解释,光能透过率约为1/180。
用波幅解释,光能透过率约为1/2。双骗振片的光能透过率越为(cosα)/2,其中α为双偏振片之间的夹角。
以上是理想数据,实际的情况还要看具体骗振片的透光性和起偏效率。

光量子中并不存在某一上下振动的物理量如光的振幅,波动是光矢量的方向呈周期螺旋分布的结果
===============================================
你的光量子模型没有了实验支持,再谈自恰与否都没有意义。

久明你要想说服我不会很容易的
===============================================
我只是指出了你的实验与你的理论没有必然联系,凭这一点任何审稿人都可以枪毙你的论文。我没有想说服你。






 [183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09/08/22 14:39 

我已经替你准备了第三中情况,就是改变光子的振幅。
=================================================
应该是光的交变电磁场的强度在空间的振幅。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譬如紫移的情况下,每一个光子都比它没有紫移时能量大。
 [184楼]  作者:liangjz  发表时间: 2009/08/22 17:07 

久明:

通过多年对波粒二象性的深入思考和不断的自我否定,经历了从最初的能量做周期变化的光量子模型到现在的亚光量子模型,建模之后才设计了偏振光的光电效应实验并预测了实验的结果,是实验证明了亚光子模型而不是用亚光子模型去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其实在我做实验之前,曾征求过有关专家对实验的看法,答复是反向截止电压不会发生变化,如果我当时征求意见的是你的话,你的答案会是什么?

你所说的光的振幅指的是光的强度,是通过改变光源的功率实现的,这样的振幅变化是不会改变反向截止电压大小的,而偏振片改变的是光的偏振状态,通过偏振片的光量子数没有变化但一个光量子中的亚光子数变化了.两种改变光强(振幅)方法的本质是不同的.光电效应实验已经证明光强与光量子的能量没有关系即如果入射光小于逸出功的话,增加光的强度不会发生光电效应.

正是因为现有的理论不能满意地解释光的波粒二象性,才促使我们去寻找新的解释方法,为什么就不能建立新的模型来认识未知的东西?

我想听听亚光子模型哪不合理?
 [185楼]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2 19:16 

[184楼]建中:
虽然你说:"建模之后才设计了偏振光的光电效应实验并预测了实验的结果",但你的预测并没有依据你的"模型"。按你的模型我推断光能量通过率不足1/180,你的实验结果不符合这个推断。
在这里我一直提“光能量通过率”而不是“光通量”或“光强”,他们是有分别的。
你问:“如果我当时征求意见的是你的话,你的答案会是什么?”我只能说“光频率不发生变化”,我从不做没有把握的赌博。

你认为“你所说的光的振幅指的是光的强度”,这是你理解的错误,增加光强度只能增加单位面积的光子数,并不改变频率,而光子能量原本就是用来代表振幅的,这个也不是我的创造,你没有必要怀疑。

正是由于改变光的强度不影响光电效应,频率又不变,我才敢说影响光电效应的是光子的振幅。我已经给你写出了用波幅解释的理想公式,你还让我预测什么?

对波粒二象性的不足当然需要用新的假说去替代,但这个新的假说必须经得起更全面的更严格的实验验证,而不是某一个特例。并且,你的这个实验结果,并没有与用你的理论预测的光能量损失率符合,没有得到任何证明。

一个光子中有多少个光量子?在通过后还剩下多少个光量子,你预测了吗?用你的模型能预测吗?

而我用波幅切峰理论给出了光能量通过率公式,除了偏振片的透光性和起偏效率影响因素外,一定与实验结果相符合。你的模型预测不出这样的公式。

只要你永远不承认错误,就算我没能破坏你的论文是吗?你就流着血不承认受伤我也是没有办法地。

关于你的“亚光子模型”作为一个不能证实的假设,我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并且我认为比起崇安的“亚光子群”要先进些。但这与你设计的实验没有任何关系,即便是你的实验与你的预测符合的很好,但我有同样符合的很好的解释,就把你的实验变成的非充要条件,它就不能用来左证你的理论。




 [186楼]  作者:拉方  发表时间: 2009/08/22 20:37 

普适方程物理意义续:

普适方程物理意义可用下图表示:

普适方程物理意义

1,图中曲线T=0.5U代表万有引力定律,另条曲线代表万有斥力定律。

2,两条曲线交点T=E,就是绕心粒子或天体存在的位置。

3,普适方程可直接用来计算原子的结构,计算天体结构普适方程需要变换,略。

4,单靠万有引力定律,粒子和天体可以在引力曲线的任何位置,因而粒子和天体都无穷多解。

5,只有两条曲线交点才是原子和天体结构的准确唯一解。

 

 [187楼]  作者:拉方  发表时间: 2009/08/22 20:49 

普适方程物理意义再续:

1,普适方程不仅给出宇宙,含微观宇宙——原子结构,唯一稳态准确解。
2,而且给出宇宙生老病死动态生命解。
3,先将普适方程(2)式变换如下:

E < T
E = T
E > T 

当 E > T 时,表示万有斥力大于引力,表示宇宙正在膨胀。例如银河系。
当 E < T 时,表示万有斥力小于引力,表示宇宙正在收缩。
只有当E等于T时才是宇宙的稳态结构,例如太阳系。

所以结论:普适方程可以给出宇宙生老病死动态生命解。
 [188楼]  作者:拉方  发表时间: 2009/08/22 21:12 

普适方程物理意义再续:

物理学家们已经观测到了“宇宙爆炸”——“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
但是物理学家们却不知道宇宙为何爆炸,更不知道爆炸前什么样。

有了普适方程,问题变得十分简单:
1,参见普适方程(3)式,令其中的量子数n等于0 。
2,不难发现,中心天体,或者原子核,的辐射能为0 。

3,于是乎,原子核和中心天体没有了辐射能,因而没有了万有斥力。
4,不难想象:原子中所有和外电子必都自动落到原子核上。
5,于是乎“物理反应”发生了:首先正负电子湮灭释放巨大能量,接着原子和破碎释放天亮能量E=mcc 。
6,这就叫:原子爆炸——物质爆炸——宇宙爆炸

7, 应用“物理反映”可以制造“超级武器”。如果说原子武器的威力是九牛之一毛的话,那么“超级武器”的威力就是一毛之九牛!巨大。
8,采用人工控制,缓慢“物理反应”,连续释放能量,这是超级廉价新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谢谢关注。

 [189楼]  作者:liangjz  发表时间: 2009/08/22 21:38 

[185楼]久明:

自然光通过一偏振片(起偏器)后成为线偏振光,线偏振光并不是说光矢量只在某一个方向上(1/180),这可以用检偏器来证明,当检偏器与起偏器平行时,线偏振光100%通过检偏器,当检偏器与起偏器垂直时,线偏振光不能通过检偏器,注意当检偏器与起偏器之间的夹角从平行到垂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检偏器的光强是由亮逐渐变暗的.经过偏振片后,自然光的光矢量由原来均匀螺旋分布变为不均匀的分布,在光轴方向上的光矢量多,垂直光轴方向上的光矢量几乎为零,从平行光轴到垂直光轴的方向,光矢量由多到少渐变按照公式A1=A0*(1-α/90).


偏振片改变的是光的偏振态,我没听说过波幅切峰理论,偏振与切峰有怎样的关系,能否介绍一下?

<<即便是你的实验与你的预测符合的很好,但我有同样符合的很好的解释,就把你的实验变成的非充要条件,它就不能用来左证你的理论.>>

我想听的就是这句话,希望你能将我的实验变成非充要条件.

 [190楼]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2 22:43 

建中:
正是由于"线偏振光并不是说光矢量只在某一个方向上(1/180)",所以你的光量子模型没有得到实验验证。

你的公式是“A1= A0 * (1-θ/90)”,与你的光量子理论有关系吗?是否有凑数的嫌疑?
我给出的公式对应成你的公式是:“A1= A0 *cosθ”。
我的原话:用波幅解释,光能透过率约为1/2。双骗振片的光能透过率约为(cosα)/2,其中α为双偏振片之间的夹角。
在所谓的波粒二象性理论中,光的能量用来表示波的振幅。“切峰”是我的解释,按切峰的原理我预测出了上述公式,如果双偏振片实验结果反映出我的公式特征,则我的解释优于你的解释。因为你的光量子模型不能预测透过的光量子数。并且你的公式本身也与你的理论无关。
如果实验结果反映出你公式的特点,则我的解释就是错误的。麻烦你用实验验证一下。我这里没有实验条件。


 [191楼]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2 23:11 

建中:
我有一个重要更正:
我仔细推算了一下,如果我的切峰解释成立,那么单一偏振片的光能量透过率为0.785而不是1/2。透过第二个检偏镜片的没有错,是cosα。两个偏振片的综合公式是0.785cosα。(其中0.785就是π/4,如果偏振片的起偏性较差,数值应该比0.785大一些)。
 [192楼]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2 23:29 

建中:
我对你的数据计算了一下:
1.38/1.86=0.742与我的0.785符合的很好。
再多给几组数据吧,特别是双骗振片不同夹角的数据。
将来我要是写论文,就用《梁建中实验的波幅切峰解释》为标题。
 [193楼]  作者:liangjz  发表时间: 2009/08/22 23:59 

久明:

A1= A0 * (1-θ/90)这个公式是根据亚光子模推出的,不是实验得出的,它与马吕斯公式A1= A0 *cosθ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在0度和90度两点上一致.有兴趣的话可以上<ChinaPhysics 当代物理__物理论文集>看到公式的推导.

如果迎着一束自然光的方向看,光矢量在四个象限上的分布是均匀的,通过起片器后,光矢量呈对称分布,1,3象限上的光矢量通过起片器,2,4象限上的光矢量没能通过起片器.按照这个模型,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的光能量为起偏前的1/2.

光的振幅是从机械波借来的概念,用在光子上值得商榷,谁能说清楚是什么东西在做振动,振幅的大小和方向如何定义?光电效应实验已经否定了光量子的能量与光的振幅有关,所以你用切峰不大可能解释得了偏振光的光电效应的?
 [194楼]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3 01:06 

建中:
我已经下载了你的两篇论文,今天没时间细看了.
我已经抛弃了1/2的提法,推算为0.785,有时间我还要仔细推敲.
看起来我的公式与吕斯公式很符合,不知你为什么抛弃了?
"光电效应实验已经否定了光量子的能量与光的振幅有关"的说法没见过,只知道"光电子的发射与光的强度无关,只与频率有关".这里光的强度,应该是"光子数",而我说的波幅应该是"光子能量"
我的推论是:"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的光子能量为起偏前的0.785".那么"自然光通过双偏振片后的光子能量为起偏前的0.785cosα".单偏振片的情况与你的实验符合的很好,你的理论在这里没能符合.双偏振片的数据我没有,希望你给我做几组.
 [195楼]  作者:liangjz  发表时间: 2009/08/23 06:57 

久明:辛苦了.

马吕斯定律是经验公式,是从实践中得出的,公式A1= A0*(1-θ/90)是从亚光子模型推出的.

在现代物理中,波的能量是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光的振幅通常指的就是光的强度,也就是光子数的多少,按照波的观点,光的能量应该与光子数的平方成正比才对,但是光电效应证明光电子的发射与光子数的多少无关,而是与单光子的能量有关,偏振光的光电效应实验将说明单光子的能量也是可以再分的.

你说的振幅是单光子的能量,这与现代物理所说的振幅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容易引起误解.不过我感到我们观点有些趋于一致了.

 [196楼]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3 08:14 

建中:
在你的《从光的偏振探讨光的本性》一文中也存有内伤。你的论文中提到:“调整偏振片的光轴,使自然光中光矢量在I,III象限上的亚光量子全部通过偏振片,则 II,IV象限上的亚光量子全部被偏振片吸收(见图3)”。但你没有交代为什么调整后第I,III象限上的亚光量子能全部通过偏振片,这个说法传统理论中没有,你需要用你的模型进行机制上的交代。

前一段我把主要精力放到里你的模型是否与实验相关上,对自己的切峰解反到没有认真计算,以至出现一些细节上的错误,再此作出明确的检讨.

目前我的计算结果是,单偏振片的光子能量通过率为:2/π,约为0.637。双偏振片的光子能量透过率为0.637cosα。
以上是理想状态。由于每一个偏振片的其偏效率不同,实验操作中还需要乘一个系数。根据你的数据,我反算出你所用的偏振片的起偏效率为0.858(理想的起偏效率为1)。
双偏振片时的光子能量透过率应该为:
A1=A0*0.637*cosα/k1/k2。
其中k1和k2分别是两个偏振片的起偏效率。



 [197楼]  作者:拉方  发表时间: 2009/08/23 09:22 

久明建中讨论挺起劲的。
所谈都是不切实际的猜想,没有参考意义。
什么叫亚光子啊?自娱自乐而已。
光子振幅谁发明的啊?具体描述一下好么?别自娱自乐。
……
自娱自乐不是物理学。
 [198楼]  作者:liangjz  发表时间: 2009/08/23 09:37 

久明:

通过转动检偏器一周,可以发现透过检偏器的光强变化呈两明两暗的变化,结合透过起偏器的光强为入射光强的一半,可以容易地推断出偏振光的分布为1,3和2,4象限对称分布.如果把垂直光子运动方向的平面分成4个象限的话,当然这4个象限的取向与起偏器的光轴相关的,调整偏振片的光轴的目的是使得到的象限的位置是我们所熟悉的位置而以.

现代物理的观点是一个光量子的能量hv是不可以在分了,按照这个观点,当光量子经过偏振片时,要么这个光量子一次通过偏振片,要么根本通不过.我不知道你是如何有光能量通过率这个概念的.
 [199楼]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3 10:49 

通过转动检偏器一周,可以发现透过检偏器的光强变化呈两明两暗的变化
----------------------------------------------------------------
这个没有错,但你的光量子模型并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只有一半的光量子透过了偏振片.

一般的理解是光子震动方向与偏振片的晶格平行时,光子可以通过,垂直时不能通过.那么交叉时呢?
交叉时震动方向可以分为平行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分量,平行方向的振幅为cosα,垂直方向的分量为sinα,只有平行方向的振幅分量可以通过,垂直方向的振幅分量就被吸收了.(其实你的光量子也可以这样解释.)
这样光子能量的通过率就不是1/2了。需要从0到π/2做cosα积分。积分结果是2(设振幅为1,总振幅就是2),在没有偏振片时,全振幅的光能通过量为π(设振幅为1,全面积通过),这样得到单偏振片的光子能量通过率即为2/π。
你的1/2的想法跟我最初的想法一样,是直觉,是主观的。
你应该知道马吕斯的偏振光系数不是1/2,我不知道他的系数是如何得出的,但与我的数值是相符的。
同理检振片的光子能量通过率为cosα,由于只有一个方向不需要积分。这个公式是我推导的,与马吕斯公式也是完全一致的。
你文章中的截止电压比可以用来表达光子能量通过率,1.38/1.86=0.74
理论上这个数值应该是0.637,我说过这与具体偏振片的起偏性有关,从而可计算出你使用的骗振片的起偏效率为0.637/0.742约为0.858。
如果根据你的光量字模型,只有完全与起偏方向平行的光量子才能通过(虽然你试图否认这一点),说你1/180都多了,极限数值是0,根本没有光量子能通过。
用我的公式去解释你的光量子,就不是切峰法了,应该是投影法,(因为你不承认波幅),起码从通过量上还说得过去。用你的方法只能得出1/n(n为一个光子中你的亚光量子个数),不能得出0.637,这与实验不符。
虽然我的公式和数据与马吕斯的完全符合,但也可能是巧合,他的公式是用来计算光强的,我的公式是基于单光子能量来推导的。
我用传统波动说解决了此问题,你的光量子模型在这个问题上就成了非充要的了(并不是说你的的模型不能成立)。
另外你的(1-θ/90)是凑数,推导就不用看了,由于1/2是错的,(1-θ/90)是不可能对的。
如果你用我的公式去套你的模型,应该使你的模型更合理一些,认真考虑一下吧。
 [200楼]  作者:liangjz  发表时间: 2009/08/23 14:47 

久明:

现代物理是把光矢量赋予单个光量子,每个光量子的光矢量只有一个方向.当一束自然光经过偏振片时,与偏振片光轴平行的光矢量的光量子能量无损地完全通过偏振片,而与光轴垂直的光矢量的光量子被吸收,介于平行和垂直的那些光量子又被分解成平行光轴和垂直光轴两部分,平行部分通过偏振片.这样通过偏振片得到的偏振光中将包含不同能量光量子.

我们用这束包含不同能量光量子的偏振光做光电效应实验,显然最大初始动能的光电子是由能量最大能量(无损通过偏振片)的光量子打出来的,我们测到的反向截止电压一定也是能量大的光量子的能量,这个值应该与自然光测到的值一样才对.所以,你的"切峰理论"根本解释不了偏振光的光电效应实验.

在我的光量子模型中,单个亚光量子光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但是在一个光量子中,亚光子光矢量的指向在垂直其运动方向的平面0-360度内呈周期分布,偏振片是有条件(0-90度,180-270度)地让一些亚光量子通过.一个光量子中通过的亚光量子数少了,能量自然小了.

 [201楼]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3 16:07 

建中:
仔细研究你的如下文字:"现代物理是把光矢量赋予单个光量子,每个光量子的光矢量只有一个方向.当一束自然光经过偏振片时,与偏振片光轴平行的光矢量的光量子能量无损地完全通过偏振片,而与光轴垂直的光矢量的光量子被吸收,介于平行和垂直的那些光量子又被分解成平行光轴和垂直光轴两部分,平行部分通过偏振片.这样通过偏振片得到的偏振光中将包含不同能量光量子".我前面建议你用我的公式套你的模型,如果你同意上述文字,那么就是顺理成章的了,白饶了这多圈子。

关于“我们用这束包含不同能量光量子的偏振光做光电效应实验,显然最大初始动能的光电子是由能量最大能量”,你又犯了一个想当然的错误。起作用的是整个光子的能量,不是某个光量子的能量。这是引起你的另一个错误判断“我们测到的反向截止电压一定也是能量大的光量子的能量,这个值应该与自然光测到的值一样才对”的原因。
用我的方法,单个光子的能量减少了,减少的数值与实验相符,怎么就解释不了?
相反,由于你的模型,是在纵向进行子量子化的,亚光量子的能量不能同时起作用,才很难解释实验现象。而前面那句话中表示的是在横向截面上沿360度量子化的,可以套用我的公式。

根据你的模型,偏振片无法“有条件”地选择0.637倍的亚光量子通过。只能有条件的选择1/n之一个亚光量子通过(其中n为一个光子中你的亚光量子个数)。“要么这个光量子一次通过偏振片,要么根本通不过”是你说的,“介于平行和垂直的那些光量子又被分解成平行光轴和垂直光轴两部分,平行部分通过偏振片”也是你说的,这种自相矛盾的东西你也拿出来讨论,你不是就想把我弄晕了吧。
 [202楼]  作者:liangjz  发表时间: 2009/08/23 17:32 

起作用的是整个光子的能量,不是某个光量子的能量
===============================================

久明:你上面这句话中的"整个光子"和"某个光量子"是什么关系?hv是指整个光子的能量?还是指某个光量子的能量?
如果hv是指整个光子的能量,那我们的观点就是一致的,在这里某个光量子就是我所说的亚光量子;如果hv是指某个光量子的能量,那光电效应实验已经证明了光电子的发射与你所说的整个光子的能量无关.
 [203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23 17:45 

对【173楼】说:

建中、久明兄:

我今日乘列车回到太原家中,在列车上手机QQ阅览器看到二位的讨论,可惜不能回复。

我现在必须用亚光子群密集度的调整解释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这个讨论我和建中兄大约是2006年太原见面时就讨论过,我当时就用粒子群密集度的调整解释干涉、衍射现象,可是,梁兄好像没有听懂,直至今天,依然认为我粒子群根本解释不了干涉衍射现象。现在久明也没有看懂“密集度调整”的解释,认为粒子存在“智能”。

对于梁兄的“光矢量”问题,我在2006年就和梁兄说过,因为我们是坚持牛顿空间的光粒子说——意味着,必须用粒子的办法给出光矢量解释,那么,是不是可以用旋转?——其实,这种办法未必好。如果粒子作用前后自旋不变,最终还得用粒子占据空间的办法给出光矢量的实质!——这就是牛顿力学的纲领性和优美性。

现在我同时给二位详细的解答一下,二位可以尽管提出问题。

1)首先,粒子没有“智能”,它在牛顿空间中唯一的本事是服从惯性原理和牛顿力学原理。按照牛顿力学,粒子在不受外力下,必然沿直线原速运动,那么,在受到外力学,必然运动轨迹发生改变。

2)我用了次光源概念。次光源的物理能力就是可以改变粒子的原运动方向。

3)我用了群概念,群概念意味着:群内的每一个粒子都有相对独立性,都服从惯性原理。

4) 那么,次光源对于群中的每一位是不是平等待遇?不是!——这是由于,群的每一个粒子可能打在次光源的不同部位,因此,经过次光源重新发射的群,群的密集度、空间形状会与原来的群形状不同了。——这样的例子我们生活中见得太多了——例如原来的一束平行光穿过凸透镜,我们发现出射的粒子群空间结构、边界发生变化——粒子群散开了——这斌不是什么粒子的智能,完全是粒子遵循牛顿力学原理,受到不同作用力的结果(我前面也阐述过,光粒子的发射方向垂直于光源或次光源表面)

5)二位想一想:如果一个群通过一个比这个群细的狭缝,是不是部分群(中间的粒子)直接通过缝?部分群受到缝壁的反弹(或次级发射)?那么,经过缝壁的次光源作用后,这个群是不是演化为以缝为中心的弧状群(注意:光速常数同时是相对于次光源的,所以,通过缝的群必然是已缝为中心的弧?

6)如果是一个群同时穿过两个平行的缝,是不是出现两组交叉的弧群?请二位想一想:交叉点处粒子群的密集度是不是比不交叉点处的粒子群密集度大二倍?

7)如果接收屏对于粒子群密集度有选择性的吸收、排放,是不是会在屏上出现明暗区?

8)看看上面我给出的明暗解释,一没有用智能,也没有用矢量,我用的仅仅是牛顿力学和粒子的密集度(单位体积内所含粒子的数目)。

9) 二位还需要继续听下去吗?我想:对于衍射就不必说了吧?——一句话,其原理也是次光源对光子群密集度的调整。

10)客观实际中,由于光源原子的排列齐整或光源发射力的周期性,出射的亚光子群呈现规则间隔的队列。那么,在双缝后就会出现类似介质波的两组等间距同心圆弧相交,就会出现明暗条纹——这种现象用以太和粒群波解释可以用一个数学模式——这也正是历史上错认为光本性是以太波动的原因。

11)所以,我一直用牛顿质点群的最简模式解释干涉衍射现象。实在没有办法,可以用亚光子的自旋,但如果作用前后亚光子自旋不变,用自旋必然是白用,我一直建议建中用群的空间结构阐释“光矢量”的物理实质的。

 [204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23 18:02 

久明一直用两个手电光不能碰撞和光的横波性攻击我。
我已经说过:手电光相撞不能观测到有三方面的原因:
1)要考虑光束中亚光子的密集度,碰撞有个几率问题。如果是两个有间隔的亚光子群相撞,肯定不会全部散落——原因久明兄应该学过概率!
2)即使发生碰撞,散光子是没有颜色的,不易察觉,用仪器恐怕也难以观测到!
3)注意空气分子的次光源作用,当然,空气分子也在运动(久明看到这一点),于是存在亚光子的速度合成,碰撞问题就更复杂了——注意:我的是次光源办法,不是以太。

关于横波性问题:我已经用两个垂直偏振片出射的面条状亚光子群不宜观测到给出解释。另外,偏振片缝壁也是次光源,有衍射现象,实质上的实验中要复杂的多,我的“面条”仅仅是最简模式。

通过偏振片的亚光子群的空间结构、密集度和原来的群不同、光子群的空间结构不同,意味着矢量方向和能量分布的变化——梁兄不妨从这个角度解释偏振光的光电效应。
 [205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23 18:50 

对【153楼】说:

会张崇安:
1,电磁波波长和频率是完全确定的,毋庸置疑。一广播电视的电磁波为例:电磁波传播的频率完全是人工控制的,这就是电台的广播频率f,也就是天线里交变电流的频率。f与光速c的比值就是波长。

2,关于光的干涉,已有过论说,这里再简略介绍:

以光在愣边干涉为例:楞边有许许多多量子数为n=1,2,3,4......的原子组成,光子经过楞边时,量子数为1的原子把入射光子推到线条1上,量子数为2的原子把入射光子都推到线条2上,3到3,4 到4......,这就是干涉条文。所以,光的干涉条文中的自然数n,就是原子结构中的量子数。

谢谢关注

==========================

拉芳女士:

光速在测量学上已经保额无数实验检验,就是说,光速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而你在这里没有给出波长的物理实质,仅仅有个数值,这合适吗?你要知道:c=fv,如果f不代表长度,仅仅是一个计算值,那么,光速又有什么物理意义?

我要你解释电磁波的波长,实质上是要你注意波长概念,不要谈粒子时,忘了波的存在。

你的楞边解释似乎有问题:那暗条纹呢?你要注意:两个明条纹可能叠加为暗条纹,那么,暗条纹的量子数是几?

此外,不知你对量子力学的波如何解释?

另外,你认为光子不能再分,没有内部结构吗?单光子的波长频率作何解释?

 [206楼]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3 19:06 

建中:
1、hv是指整个光子的能量。
2、“那光电效应实验已经证明了光电子的发射与你所说的整个光子的能量无关”是错误的说法。光电效应实验证明光电子的发射与光强度无关,只与光频率有关。这里的光强度可以理解为光子数量,不是光子振幅。你的实验发现的应该是相同频率的“光”其“光子能量”不同。
透过偏振片的光能量有所变化,这不是新发现,以往的观点是从“光子数”减少来解释的。你的实验刚好无法用“光子数减少”来解释,这才市新发现。我用光子振幅减少来解释,就是利用已知理论来解决新发现完善已知理论,这个已经作到了,你在局内是不容易接受的。
3、正是你的模型无法从“整个光子能量”的角度来解释,所以才存在“显然最大初始动能的光电子是由能量最大能量的光量子打出来的”这种错误结论。由于“能量最大的光量子”与其偏前的光量子能量相同,这又不符合你的实验,所以你的实验不支持你的模型。

崇安:
1、只要“概率”不为零,你就必须对碰撞作出解释。
2、碰撞概率你没有认真计算,不能用“不易察觉”来掩饰。
3、“交叉点处粒子群的密集度是不是比不交叉点处的粒子群密集度大二倍”?错误,如果有交叉点,“碰”是必然的。

两位老弟,这样谈我真的很累,一方面我需要用你们的观点尽量去理解你们的理论,一方面我还需要用传统的理论去查找你们的理论缺陷,最重要的我还要尽量排除我个人观点的介入。麻烦两位老弟尽量限制讨论范围,不要扩大发散问题。
 [207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23 19:34 

对【206楼】说:

3、"交叉点处粒子群的密集度是不是比不交叉点处的粒子群密集度大二倍"?错误,如果有交叉点,"碰"是必然的。

====================== 

我把点修改为处行不行?或者说交叉的空间某个领域?例如两个手电筒光柱交叉的空间领域,亚光子的密集度是不是比不交叉空间领域大二倍?

你不能说“一定要碰”!因为交叉领域,碰的概率大概1/10(就让这个概率非常大吧),散落的1/10光子没有颜色,如何观测?即使是有1/10打落,还是9/10的填补了空间,密集度还是大了。

 [208楼]  作者:拉方  发表时间: 2009/08/23 21:26 

会张崇安:
看来真的需要注意的恰恰是你,概念模糊得很。

1,光速测量有过很多实验,不错,没有分歧。
2,可是你对光和电磁波不能分开,有严重问题:光和电磁波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3,即便不分开,你也稀里糊涂。

4,再强调一下广播电视电磁波。这种电磁波无论是波长还是频率都是很明确的。广播电视的频率f是人工的,也就是天线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那么,电磁波的波长必为:
λ=c/f
并且是长度单位。这是十分明确的。

5,你的光速表达式:
c=fv
严重有诈。可能是笔误,不应当是低级错误。

6,两个明条文,不会合成一个暗条文。如果两个名条文合成暗条文,那么两个手电筒就是黑的了?!
谬论。
7,我的文字中,没有光子不可再分字样,光只是有内部结构的,世界上是我第一次给出光子内部结构的,你说的冤枉了。

谢谢。
 [209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23 22:46 

对【208楼】说:

2,可是你对光和电磁波不能分开,有严重问题:光和电磁波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

这点上我和你不同,我认为:光和电磁波本质上应该是一回事,都是亚光子群流。

-----------------
3,即便不分开,你也稀里糊涂。

4,再强调一下广播电视电磁波。这种电磁波无论是波长还是频率都是很明确的。广播电视的频率f是人工的,也就是天线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那么,电磁波的波长必为:
λ=c/f
并且是长度单位。这是十分明确的。

5,你的光速表达式:
c=fv
严重有诈。可能是笔误,不应当是低级错误。

===============

是笔误。我一般表述为c=λν。用了你的个f,出错了。

----------------------------

 6,两个明条文,不会合成一个暗条文。如果两个名条文合成暗条文,那么两个手电筒就是黑的了?!

===============

你解释一下:为什么单缝分别开时是两个宽的明条纹,在双缝同开始就出现明暗条纹?

光也有波长频率概念,波长也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因为我用了全站仪测量长度,使用的是光波,距离测的很准,可以搞贯通。

 

 [210楼]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3 22:57 

崇安:
例如两个手电筒光柱交叉的空间领域,亚光子的密集度是不是比不交叉空间领域大二倍?
===============================================================================
如果有五百万支手电筒在空中交叉,那地方会不会挤出一个大石头?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038350105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