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看似细微的区别,其实是重大的区别。没有认识到这些区别,匆忙做答,往往就会出错。 |
这些看似细微的区别,其实是重大的区别。没有认识到这些区别,匆忙做答,往往就会出错。 |
相对论显然没有认识到场是物质体。它以为场总随着运动参考系动,观察者走到哪里,哪里都有相对它的静止场。 |
对【123楼】说: 你说的这个是场论学者的观点,相对论不需要场物质。 牛顿学者认为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要借助介质,但牛顿学者没找到它。场论学者研究后找到了这个介质,就是场物质。相对论学者否定了场物质,认为空间和物质有作用:两物质是通过空间形变来传递相互作用。 |
是的,它认为是空间会扭曲。至于怎么扭曲的,还是不知道。 |
从物理机理上看,空间中物质的碰撞速度越高,每个场物质个体分时占有的空间越大,这里的压力也越大。这是本质。如果说空间越大压力越高,显然不正确,因为若没有物质在其中碰撞,空间只能是低压。 |
下落的雨滴在有频闪的灯光下看是断续的线,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今天我发现,在无频闪的阳光下看下落的水滴也是断续的线。在空气中降落了40米的水滴,在阳光下成了10厘米左右的线段,之后看不见了,过了5厘米又出现了,下落全过程中,总有看不到的地方。 |
对此我认为,一个水滴的下落过程是连续的,而我们的眼睛对其采样,或大脑对其分析是断续的。 |
眼睛上可以感光的细胞很多,我不清楚有多少,但几百万总是有的! |
我看未必!眼底可能存在一个机能器官,把采样来的信息以串行方式传递到大脑,如同摄像头和主CPU的关系。 |
这些细胞反映的信息被机能器官扫描后再编码然后传递出去。 |
水滴的速度我没有测量,起码也有4米/秒的样子吧?按节距150毫米计算,这个频率是25Hz,周期是40毫秒。这个时间刚好和视觉暂留的时间相符合。 |
不同的人对视觉的反应速度有差别,但是我估计人眼对每一个细胞都扫描一遍的时间至少需要10毫秒。 |
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感光细胞如同一个峰值保持器,它保留在这个周期内受到的最高强度的光照信号,一直等待扫描结束,给它一个清零脉冲。 |
比如在20毫秒的采样周期内,19.9毫秒都是暗的,只有0.1毫秒时间有亮信号,它把亮信号记录了下来。 |
如果19.9毫秒都是亮的,有0.1毫秒是暗的,哪怕这0.1毫秒发生在取数据之前,它也不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