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话,由于时间不够充裕,我讨论问题总是要看对方水平,正和是我比较看好的一个,没想到他在回复我的56885帖时大失水准,简直不像是他的回复。 1、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光行差”现象早在相对论产生之前就已被人们发现,对这一现象的解释自然用到了伽利略速度合成,从没有人说它否定伽利略变换,但经过正和一分析,不管以太能不能被拖动,按牛顿理论,光行差现象均不应存在。光行差现象竟成了伽利略变换不成立的证据,岂不怪哉!出现这种现象,正和不检讨自己的推理是否有误,却怀疑几百年来人类(包括相对论者)的智慧,甚至自喜率先发现了这一问题,怪! 2、 姑且不论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否反映了光的本质(我本来就有不同看法),仅从已有理论看,从来就没有人要求一个理论能同时用“粒子的观点”和“波动的观点”加以解释,但到了正和这儿竟然要求能用两种观点同时解释,否则就认为该理论不成立(如他指责的牛顿理论和我提出的光介子假说)。那么我请问正和,你如何用光的波动观点解释光电效应?如果用波动观点能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提出“光子”的假说岂不是多此一举!? 3、 你没有听说过“声行差”就一定没有“声行差”?没有“声行差”就证明“光行差”是彻底的相对论效应?这是什么逻辑! 其它不再多说,对你的回复只提一个具体问题。(黑色部分是正和的原文)。 ———————— 如下图: 恒 星 | | |太空静止以太 地 表 分界面上有观察者A,B,属于太空静止以太系;有观察者a,b,属地表拖动以太系。 A,B钟用太空系的AB中点发出的光信号对准,a,b钟用地表系的ab中点发出的光信号对准。 先在牛顿框架中分析: 由于假定观测光速是光相对于介质的速度c与介质相对于观测者的速度v的矢量线性加,因此A,B的“同时”以及a,b的“同时”在任一参考系中都是无争议的。(没有异议吧?有请提出。) 设星光垂直入射,则A,B看来星光的波前P—Q同时到达A,B; 那么,a,b也会认为P—Q同时到达a,b,即PQ//ab,并继续向下传播,地面观察者会发现光波前平行于地面,也就是垂直入射的(((波前平行于地面,就能说明波是垂直入射的?比如,在流动的水中,传播的波不再是一个正圆球,你能说明其传播方向始终垂直于波前吗?))),没有光行差。 而在狭义相对论框架中分析: 在a,b看来,A,B认为光波前P—Q“同时”到达A,B是有他的道理的,是他的参考系中的“事实”;但是,a,b认为,A,B钟是没有校准的(根据光速不变原理)!a,b以自己的“同时”标准看来,光波前实际上是先到达B,后到达A!也就是说光的入射方向实际上是右上方!!地表观测者会看到这个倾斜的波前P—Q,认为有光行差!!(没有异议吧?有请提出。) 由以上分析可见,以太拖动不是光行差是否存在的关键,关键是观测光速是否可由介质速度与介质光速线性叠加!完全线性叠加时没有光行差!!也就是说光行差现象本身已经否定了伽利略变换!! 即使将地表附层以太去掉,变成没有以太拖动的情形,令ab为地表观测者,分析结果仍然是:有无光行差取决于对同时性的看法,如果同时是绝对的,就没有光行差!如果同时是相对的,则AB认为没光行差而ab认为有光行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