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钟策略的单向光速实验方案 710075 西安市高新一路18号 黄德民
摘要:本文针对单向光速实验受制于"异地校钟"难题的困难局面,提出了基于移钟策略的解决办法和相应的单向光速实验方案,有望对单向光速是否可变做出实质检验。 主题词:单向光速 异地校钟 移钟策略 实验方案 相对论
检验光速是否可变是理论物理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对相对论理论基础的直接检验。单向光速是否可变,一直没有得到实验的真正检验。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单向光速实验离不开校钟,难于克服"异地校钟"难题。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新的光速实验方案,以期对单向光速是否可变做出实验检验。 一、单向光速实验面临的困难 "光速不变"是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围绕它的检验,一直没有停止过,长期以来,人们做了大量实验,但到目前为止,"各种检验光速不变性的实验都只证明了回路光速的不变性,并没有证明单向光速的不变性"[1]。原因在于人们认为单向光速实验离不开校钟,而校钟往往又要用到光信号,这样就出现了难于克服的困难。张元仲先生在《狭义相对论实验基础》一书中写道:"问题是,在不知道光信号的单向速度时,也无法用它进行校准钟,而要想了解光信号的单向速度,又需要用两只事先校准的、位于不同地点的时钟来测量。我们看到,钟的校准(同步)与校钟信号的单向速度是互为前提的" 。"在上述意义上说,如果找不到更为理想的校钟手段,单向光速就是个不可观测量"。这就是单向光速实验的"异地校钟"难题。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单向光速实验的发展。 仔细分析这个"难题",不难发现,之所以出现逻辑循环,原因在于实验所用的校钟信号和待测信号都是光信号。如果不用光信号校钟,就不会出现逻辑循环,上述困难就不存在。所谓的单向光速实验受制于"异地校钟"难题的困难局面,是一种自我思想禁锢的结果。 笔者专门设计过一些检验单向光速是否可变的实验方案,并未受到"异地校钟"难题的制约。如"光斑漂移实验方案",完全不用对钟,有望对单向光速是否各向同性做出检验;又如"光线漂移时间差法实验方案"[2],虽然也要对钟,但对钟光信号和待测光信号不在同一方向(近似垂直),也有效地化解了"异地校钟"难题。再如"基于电光信号对比法的单向光速实验方案",不但不用对钟,还有望对电信号与光信号速度是否存在差异做出检验。此次,我们将专门讨论一种更加普适的方法,使单向光速实验完全避开"异地校钟"难题。 二、移钟策略 大家知道,日常生活中一般不采用光信号法校钟,而是采用"移动校钟法",即让两只钟先在一起对准,然后把其中的一只钟移到所需的位置。但是"移动"对于钟的速率有何影响,我们是不知道的,按照相对论的"动钟变慢"的观点,这种影响肯定是存在的,所以在高精度实验(如光速实验)中,一般不采用移动校钟法校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移动校钟法在光速实验中完全不可用。事实上,只要采取适当的移钟策略,不但可用,还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破解用光信号校钟法带来的"异地校钟"难题。 设有甲、乙两只结构相同的钟,开始时它们都静止在A点,并相互对准。然后将乙钟缓慢地移过一段距离到达B点并再次静止下来,由于"移动"效应,此时A、B两处的时钟将不再同步,设乙钟比甲钟慢了ΔT。现在考虑相反的情况,设开始时两只钟都静止在B点,并相互对准。然后用完全相同的移钟方法(包括路径、距离、速度、加速度等)将乙钟移到A点并再次静止下来。由于"移动",A、B两处的时钟也不再同步。那么,此时乙钟比甲钟慢了多少呢?我们已知,上述两次移钟各种条件都一样,唯一的区别是移动方向不同,一个是从A移向B,一个是从B移向A。大家知道,空间具有各向同性的性质,并不会因为移钟方向不同导致移钟结果不一样。因此,可以肯定,第二次移钟结果仍然是乙钟比甲钟慢了ΔT。即两次移钟导致不同步量是一致的!如果将这种移钟方案应用到单向光速实验中,这种相同的不同步量会在计算时被消去,不会影响到对实验结果的判定。这就是这种移钟方案带来的好处,我们将这种移钟方法称为"二次移钟策略"。 现在来讨论第二种移钟方法。设相距一定距离的A、B两处分别有甲、乙两只结构相同的时钟,事先并未同步,乙钟比甲钟慢了ΔT。然后,以完全对称的方法将两钟对调,即将甲钟缓慢地移到B处,同时,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将乙钟移到A处。正如上面所说的,由于两次移钟各种条件都相同,只是移动方向不同,因空间具有各向同性的性质,不会影响到移钟结果。两次移钟对两钟带来的影响是相同的,即交叉移动后,两钟的快慢情况与以前的情况完全相同,仍是乙钟比甲钟慢了ΔT。这样,就同"二次移钟法"一样,也可为光速实验带来好处,我们将这种移钟策略称为"交叉移钟策略"。 另外一种可以考虑的移钟策略是"中点移钟策略",即在AB两点的中点处将两钟对准,然后对称地将两钟分别移动到A、B两点。由于移钟方法相同及空间的各向同性,原则上这两钟仍是同步的,也可用于单向光速实验。只不过这种对钟法实际操作起来相对困难些,这里不再做详细介绍。 三、基于移钟策略的单向光速实验方案 尽管目前主流理论坚持光速不变的观点,但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对光速不变的观点持怀疑态度,认为是某种物质作用造成了光速不变的假象[3]。并且分析指出,由于地球的自转,地面上的观察者应该能够观察到自西向东的光速小,而自东向西的光速大。 但是,即使这种差异存在,检测也非常困难。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干涉仪达不到这种精度要求,直接进行单向光速实验,又涉及到"异地校钟"难题。所以过去没有人去实施。本文根据前面提出的移钟策略,设计了"基于移钟策略的单向光速实验方案",可有效避开"异地校钟"难题。 具体实验方案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中的实验装置沿东西方向布置。实验时,首先在A点处让甲、乙两钟同步后,将乙钟按预先确立的移钟方案缓慢地移至B处,由西(A)向东(B)发出一个光信号(如图-1上部分),记录相应的发射时刻T发A,在B处用检测仪检测并记录光信号到达的时刻T收B;然后,将整个发射和接收反向。即在B点处让甲、乙两钟同步后,将乙钟按与先前同样的移钟方法缓慢地移到A处(只是移钟方向相反,其它方式完全一样),由东(B)向西(A)发出一个光信号(如图-1下部分),记录发射时刻T发B,在A处用检测仪检测并记录光信号到达的时刻值T收A。很明显,这一过程中采用了前面所说的"二次移钟策略"。 设光线从A到B所用的时间为tAB,从B到A所用的时间为tBA,由于采用"二次移钟法",两次移钟均为乙钟比甲钟慢ΔT。各时刻值满足如下关系式: T收B=T发A +tAB -ΔT (1) T收A=T发B + tBA-ΔT (2) (1)式减(2)式有: tAB -tBA= T收B-T发A + T收A-T发B (3) 很明显,上式中不再包含两钟的不同步量ΔT,这就是"二次移钟策略"带来的好处。左边剩下的全为实验中可以测到的时刻值。 若实测值经计算后出现T收B-T发A + T收A-T发B≈0 则tAB -tBA≈0 说明光线从西向东与从东向西所用的时间相同,即证明了在这两种方向下,光速值相等。 若T收B-T发A + T收A-T发B≠0 则tAB -tBA≠0 说明光线从西向东与从东向西所用的时间不同,即证明在这两种方向下,光速值不相等。从而构成对光速各向同性观点的否定。 上述实验方案若采取"交叉移钟策略"或"中点移钟策略",也能取得类似效果,这里不再展开。 四、对实验结果分析、预测与说明 按照相对论的观点,光速各向同性,上述实验应出现"零结果",但笔者倾向于认为地面光速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相关,因而预测应出现相应的时间差。现在来具体分析、测算一下可能效应。 设光线由东向西传播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C+fV,自西向东传播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C-fV。其中,C为通常意义下的光速,V为实验地点对应的自转速度,f为相关系数(0≦f≦1)。 设光路长为L,则: t光AB=L/(C-fV) t光BA=L/(C+fV) t光AB-t光BA ≈2fLV/C2 (4) 若取L=3000米,V=300米/秒,C≈3╳108米/秒,f =0.5,则 t光AB-t光BA ≈1╳10-11秒 即两次测量所得的TAB与TBA之差约为10-11秒。 现代计量测试技术已达到飞秒(10-15)级,10-11秒的精度应该能够用测量出。如果实验检测到这种时间差的存在,意味着光线沿东西方向和沿西东方向传播其速度是不同的,即证实了单向光速可变,否定了光速不变假设!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验即可在空气中进行,也可使用空芯光纤进行,同时建议尽量在离地面稍高一些的位置进行。 五、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该实验方案完全克服了"异地校钟"难题,有望对地面单向光速是否各向同性做出检验。希望有条件者予以实施,如果实验出现预期的结果,将是对光速不变假设和相对论的重大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元仲著 . 狭义相对论实验基础理论 . 科学出版社,1979 [2] 黄德民 . 检验光速是否可变的实验方案 . 发明与创新,2005年第5期 [3] 黄德民著 . 论物理现象的本质--物质作用论挑战相对论 .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