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康普顿散射实验的纯牛顿力学解释 下一主题:岁差与章动序列,谁想讨论?
基于移钟策略的单向光速实验方案
[楼主]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2008/06/01 19:09
点击:13435次

 

基于移钟策略的单向光速实验方案

710075    西安市高新一路18号    黄德民

 

摘要:本文针对单向光速实验受制于"异地校钟"难题的困难局面,提出了基于移钟策略的解决办法和相应的单向光速实验方案,有望对单向光速是否可变做出实质检验。

主题词:单向光速  异地校钟  移钟策略  实验方案 相对论

 

检验光速是否可变是理论物理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对相对论理论基础的直接检验。单向光速是否可变,一直没有得到实验的真正检验。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单向光速实验离不开校钟,难于克服"异地校钟"难题。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新的光速实验方案,以期对单向光速是否可变做出实验检验。

一、单向光速实验面临的困难

"光速不变"是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围绕它的检验,一直没有停止过,长期以来,人们做了大量实验,但到目前为止,"各种检验光速不变性的实验都只证明了回路光速的不变性,并没有证明单向光速的不变性"[1]。原因在于人们认为单向光速实验离不开校钟,而校钟往往又要用到光信号,这样就出现了难于克服的困难。张元仲先生在《狭义相对论实验基础》一书中写道:"问题是,在不知道光信号的单向速度时,也无法用它进行校准钟,而要想了解光信号的单向速度,又需要用两只事先校准的、位于不同地点的时钟来测量。我们看到,钟的校准(同步)与校钟信号的单向速度是互为前提的" 。"在上述意义上说,如果找不到更为理想的校钟手段,单向光速就是个不可观测量"。这就是单向光速实验的"异地校钟"难题。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单向光速实验的发展。

仔细分析这个"难题",不难发现,之所以出现逻辑循环,原因在于实验所用的校钟信号和待测信号都是光信号。如果不用光信号校钟,就不会出现逻辑循环,上述困难就不存在。所谓的单向光速实验受制于"异地校钟"难题的困难局面,是一种自我思想禁锢的结果。

笔者专门设计过一些检验单向光速是否可变的实验方案,并未受到"异地校钟"难题的制约。如"光斑漂移实验方案",完全不用对钟,有望对单向光速是否各向同性做出检验;又如"光线漂移时间差法实验方案"[2],虽然也要对钟,但对钟光信号和待测光信号不在同一方向(近似垂直),也有效地化解了"异地校钟"难题。再如"基于电光信号对比法的单向光速实验方案",不但不用对钟,还有望对电信号与光信号速度是否存在差异做出检验。此次,我们将专门讨论一种更加普适的方法,使单向光速实验完全避开"异地校钟"难题。

二、移钟策略

大家知道,日常生活中一般不采用光信号法校钟,而是采用"移动校钟法",即让两只钟先在一起对准,然后把其中的一只钟移到所需的位置。但是"移动"对于钟的速率有何影响,我们是不知道的,按照相对论的"动钟变慢"的观点,这种影响肯定是存在的,所以在高精度实验(如光速实验)中,一般不采用移动校钟法校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移动校钟法在光速实验中完全不可用。事实上,只要采取适当的移钟策略,不但可用,还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破解用光信号校钟法带来的"异地校钟"难题。

设有甲、乙两只结构相同的钟,开始时它们都静止在A点,并相互对准。然后将乙钟缓慢地移过一段距离到达B点并再次静止下来,由于"移动"效应,此时A、B两处的时钟将不再同步,设乙钟比甲钟慢了ΔT。现在考虑相反的情况,设开始时两只钟都静止在B点,并相互对准。然后用完全相同的移钟方法(包括路径、距离、速度、加速度等)将乙钟移到A点并再次静止下来。由于"移动",A、B两处的时钟也不再同步。那么,此时乙钟比甲钟慢了多少呢?我们已知,上述两次移钟各种条件都一样,唯一的区别是移动方向不同,一个是从A移向B,一个是从B移向A。大家知道,空间具有各向同性的性质,并不会因为移钟方向不同导致移钟结果不一样。因此,可以肯定,第二次移钟结果仍然是乙钟比甲钟慢了ΔT。即两次移钟导致不同步量是一致的!如果将这种移钟方案应用到单向光速实验中,这种相同的不同步量会在计算时被消去,不会影响到对实验结果的判定。这就是这种移钟方案带来的好处,我们将这种移钟方法称为"二次移钟策略"。

现在来讨论第二种移钟方法。设相距一定距离的A、B两处分别有甲、乙两只结构相同的时钟,事先并未同步,乙钟比甲钟慢了ΔT。然后,以完全对称的方法将两钟对调,即将甲钟缓慢地移到B处,同时,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将乙钟移到A处。正如上面所说的,由于两次移钟各种条件都相同,只是移动方向不同,因空间具有各向同性的性质,不会影响到移钟结果。两次移钟对两钟带来的影响是相同的,即交叉移动后,两钟的快慢情况与以前的情况完全相同,仍是乙钟比甲钟慢了ΔT。这样,就同"二次移钟法"一样,也可为光速实验带来好处,我们将这种移钟策略称为"交叉移钟策略"。

另外一种可以考虑的移钟策略是"中点移钟策略",即在AB两点的中点处将两钟对准,然后对称地将两钟分别移动到A、B两点。由于移钟方法相同及空间的各向同性,原则上这两钟仍是同步的,也可用于单向光速实验。只不过这种对钟法实际操作起来相对困难些,这里不再做详细介绍。

三、基于移钟策略的单向光速实验方案

尽管目前主流理论坚持光速不变的观点,但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对光速不变的观点持怀疑态度,认为是某种物质作用造成了光速不变的假象[3]。并且分析指出,由于地球的自转,地面上的观察者应该能够观察到自西向东的光速小,而自东向西的光速大。

但是,即使这种差异存在,检测也非常困难。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干涉仪达不到这种精度要求,直接进行单向光速实验,又涉及到"异地校钟"难题。所以过去没有人去实施。本文根据前面提出的移钟策略,设计了"基于移钟策略的单向光速实验方案",可有效避开"异地校钟"难题。

具体实验方案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中的实验装置沿东西方向布置。实验时,首先在A点处让甲、乙两钟同步后,将乙钟按预先确立的移钟方案缓慢地移至B处,由西(A)向东(B)发出一个光信号(如图-1上部分),记录相应的发射时刻TA,在B处用检测仪检测并记录光信号到达的时刻TB;然后,将整个发射和接收反向。即在B点处让甲、乙两钟同步后,将乙钟按与先前同样的移钟方法缓慢地移到A处(只是移钟方向相反,其它方式完全一样),由东(B)向西(A)发出一个光信号(如图-1下部分),记录发射时刻TB,在A处用检测仪检测并记录光信号到达的时刻值TA。很明显,这一过程中采用了前面所说的"二次移钟策略"。

设光线从A到B所用的时间为tAB,从B到A所用的时间为tBA,由于采用"二次移钟法",两次移钟均为乙钟比甲钟慢ΔT。各时刻值满足如下关系式:

TB=T+tAB -ΔT                                       (1)

TA=T+ tBA-ΔT                                       (2)

(1)式减(2)式有:

tAB -tBA= TB-TA + TA-TB                         (3)

很明显,上式中不再包含两钟的不同步量ΔT,这就是"二次移钟策略"带来的好处。左边剩下的全为实验中可以测到的时刻值。

若实测值经计算后出现TB-TA + TA-TB≈0

则tAB -tBA≈0

说明光线从西向东与从东向西所用的时间相同,即证明了在这两种方向下,光速值相等。

若TB-TA + TA-TB≠0

则tAB -tBA≠0

说明光线从西向东与从东向西所用的时间不同,即证明在这两种方向下,光速值不相等。从而构成对光速各向同性观点的否定。

上述实验方案若采取"交叉移钟策略"或"中点移钟策略",也能取得类似效果,这里不再展开。

四、对实验结果分析、预测与说明

按照相对论的观点,光速各向同性,上述实验应出现"零结果",但笔者倾向于认为地面光速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相关,因而预测应出现相应的时间差。现在来具体分析、测算一下可能效应。

设光线由东向西传播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C+fV,自西向东传播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C-fV。其中,C为通常意义下的光速,V为实验地点对应的自转速度,f为相关系数(0≦f≦1)。

设光路长为L,则:

tAB=L/(C-fV)

tBA=L/(C+fV)

tAB-tBA ≈2fLV/C2                                     (4)

若取L=3000米,V=300米/秒,C≈3╳108米/秒,f =0.5,则

tAB-tBA ≈1╳10-11

即两次测量所得的TAB与TBA之差约为10-11秒。

现代计量测试技术已达到飞秒(10-15)级,10-11秒的精度应该能够用测量出。如果实验检测到这种时间差的存在,意味着光线沿东西方向和沿西东方向传播其速度是不同的,即证实了单向光速可变,否定了光速不变假设!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验即可在空气中进行,也可使用空芯光纤进行,同时建议尽量在离地面稍高一些的位置进行。

五、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该实验方案完全克服了"异地校钟"难题,有望对地面单向光速是否各向同性做出检验。希望有条件者予以实施,如果实验出现预期的结果,将是对光速不变假设和相对论的重大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元仲著 . 狭义相对论实验基础理论 . 科学出版社,1979

[2]  黄德民 . 检验光速是否可变的实验方案 . 发明与创新,2005年第5期

[3]  黄德民著 . 论物理现象的本质--物质作用论挑战相对论 .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109488-1.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康普顿散射实验的纯牛顿力学解释 下一主题:岁差与章动序列,谁想讨论?
[楼主]  [2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08/06/01 19:15 

此方案曾于今年元月发送给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周渭老师,西北工业大学的杨新铁老师,浙大的沈建其博士,昆明的杨红新先生,现在此发表,供大家讨论.
希望有条件者予以实施,但实验时务请注明实验方案的出处,或与本人联系,共同实施.


黄德民
 [3楼]  作者:酸草莓评论家  发表时间: 2008/06/01 20:18 

光线沿东西方向和沿西东方向传播到达时钟,光线所走距离都是一样的?
[楼主]  [4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08/06/01 21:11 

你所说的这个问题是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的,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和观察者)是在地表参考系,至少从该参考系讲,“光线沿东西方向和沿西东方向传播到达时钟,光线所走距离都是一样的”!!!
如果你不同意,那么请你说说哪个方向光线所走的距离长,哪个距离短?
 [5楼]  作者:酸草莓评论家  发表时间: 2008/06/01 21:39 

该实验所有用的仪器(和观察者)是在地表参考系
----------------------------------------------
那所有用的仪器(和观察者)相对地表参考系动都是静止的,你如何在此地表参考系作出光线由东向西传播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C+fV,自西向东传播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C-fV ?
[楼主]  [6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08/06/01 21:56 

这就与具体的假设相关了,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这种假设,检验究竟是该假设错还是相对论错!
 [7楼]  作者:酸草莓评论家  发表时间: 2008/06/01 22:05 

对【6楼】说:

你那个地表参考系的如何得到C+fV、C-fV都说明不了,你的假设依据?

fV????

 

 

 [8楼]  作者:马国梁  发表时间: 2008/06/01 22:10 

我的《经典相对论》第九章已经系统的讨论过这个问题。请先摘录一段

②如采用双钟计时则只能测出光的标准值,而不可能测出其变化值。这是因为这种方法牵涉到两钟的运行速率必须相同和异地的同时性问题。在同一地点对准的两时钟要分开就必须相对运动,这即改变了它们的速率,从而使指示时刻不再相同。其差值与位移在惯性系绝对运动方向上的分量有关。当位移方向与绝对运动方向一致时,终点钟比起点钟滞后的时间是
d t′= t1′— t2′= us / cc
在有惯性系绝对运动影响的情况下,光传播的时间是 
Δt′= s /(c — u )
再减去终点钟先前滞后的时间,所以该钟实际显示的光传播时间是
Δt = Δt′— dt′= s /(c — u )— us / cc = s / c
可见,两钟实际测出的光传播时间恒定不变,所以算出的光速值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9楼]  作者:吴沂光  发表时间: 2008/06/01 22:19 

要准确理解"各种检验光速不变性的实验都只证明了回路光速的不变性,并没有证明单向光速的不变性"这句话.

这句的正确性是有条件,即在不知相对性原理是否正确的条件下,所有的实验都只证明了回路光速的不变性;若优先肯定相对性原理,则所有的实验都证明了光速不变.


黄先生以相对性原理为前提条件去设计实验,其结果与已有的实验一样,应是光速不变.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表了我著名为"一种非对称性的相对运动力学模型"文章,欢迎各位提出意见 http://www.paper.edu.cn/paper.php?serial_number=200801-828
 [10楼]  作者:angelury  发表时间: 2008/06/01 22:19 

建议你记录下一次实验结果后,再使平台加入强静电压,看看情况如何;静电压会使你所定义的空间相对封闭,因此推算出,此时的光速会增大。

※※※※※※
时空没有改变,因此事物才会感觉到它在改变。
[楼主]  [11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08/06/01 22:27 

对【7楼】说:

本人的假设是“光介子假说”,认为稳态下,光速相对于光介子层是各向同性的,地球的(公转)平动能拖动光介子层,但转动不能带动光介子层,因此地面光速并不各向同性。

在此处讨论的大多数网友都清楚我的观点。在首页的实验方案中,本人并不想过多地宣传我的假说,只想检验地面光速究竟是否各向同性。

[楼主]  [12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08/06/01 22:29 

对【8楼】说:
我知道您是持绝对运动观的,正好该实验也是对您的假说的检验。如果实验测得的光速不同,您是否同意您的假说不成立?
[楼主]  [13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08/06/01 22:34 

对【9楼】说:

本人一直不怀疑相对性原理!

我想即使认同相对性原理,也未必会测出光速不变,这是两回事。

到目前为止,大家都认为会测得相同的时间值,只有本人坚持认为会不同。这样说来,该实验的意义就大了。周渭老师一直的探索具体的实验办法,看来我们一定得做下去。

 [14楼]  作者:吴沂光  发表时间: 2008/06/01 22:34 

黄先生的实验可看成是单向光速实验,但是,若是能肯定相对性原理,单向光速本向就是可测的.这类的实验很多.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表了我著名为"一种非对称性的相对运动力学模型"文章,欢迎各位提出意见 http://www.paper.edu.cn/paper.php?serial_number=200801-828
[楼主]  [15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08/06/01 22:36 

对【10楼】说:
该实验会在较大的空间内实施(3000米长),可能难于按您所说的强电场。
[楼主]  [16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08/06/01 22:39 

对【14楼】说:

没人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看作是一回事,即使相对论也将其当作两条独立的假设。

我不知道在承认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上已做过哪些单向光速实验,若吴先生知道,不妨介绍一下。

 [17楼]  作者:吴沂光  发表时间: 2008/06/01 22:44 

转盘的穆斯保尔效应实验就是一个典型的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上的单向光速实验.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表了我著名为"一种非对称性的相对运动力学模型"文章,欢迎各位提出意见 http://www.paper.edu.cn/paper.php?serial_number=200801-828
[楼主]  [18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08/06/01 22:47 

对【17楼】说:
我记得,“穆斯保尔效应实验”本质上是个频率实验而不是单向光速实验,只是有时被相对论者说成是时间膨胀因子实验。关于频率实验,我的书解释得很清楚,得到的公式与相对论的二阶以内完全一样。
 [19楼]  作者:酸草莓评论家  发表时间: 2008/06/01 22:50 



该实验所有用的仪器(和观察者)是在地表参考系
----------------------------------------------
那所有用的仪器(和观察者)相对地表参考系动都是静止的,你如何在此地表参考系作出光线由东向西传播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C+fV,自西向东传播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C-fV ?

我对此实验的质疑,hudemi 好似未给确切回答吧?
 [20楼]  作者:吴沂光  发表时间: 2008/06/01 23:03 

转盘的穆斯保尔效应实验解释:

 

设从实验室上看来,光源以速度v运动它发出的行列波沿矢线n传播,光速为cn,且n与v的夹角为β实验室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f,而与光源相对静止观察者测得该行列波的频率为f0。根据波数不变定理(一行列波中的波数是与参考系选取无关的量),我们有:       

 f=f0/γ(1+vcosβ/cn)               1    

式中γ横向多普勒效应因子,它由两系的变换式确定。测定横向多普勒效应最直接的方法是把光源旋转体的边缘,而吸收体放在中心。若是地面实验室存在“以太飘移”,(设其在矢线n上的飘移速度为 -V0cosθ),它势必会带来的不垂直,产生一个小偏角,即 cosβ≈- V0cosθ/cn。因此吸收体接收到的频率为:

ff0/γ(1-v V0cosθ/cn2)            2

若优先假定相对性原理是正确的,那么横向多普勒效应因子γ是个不随周期性变化的量。从式(2)中看出, 吸收体的频谱将会随转盘的运动而显周期性变化。1960年,海.息弗、克兰晓等人完成这项实验,在实验时他们作了相反的配置,在预期的百分之几的实验误差范围内和相对论的预言值ff0(1-v2/2c2 )相一致,并且没有发现频谱显周期性变化的现象。随后几十年里,人们又做了许多类似的“单向”光路实验,若以相对性原理为实验分析的前提条件,则最为精确的实验证明了地面上“以太飘移”速度的上限为0.9千米/秒。
[楼主]  [21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08/06/01 23:04 

对【19楼】说:

应该说,我在11楼已经给你作了解释吧!就是:

由于地球的自转,在地面参考系看来,地面上有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关的“光介子风”,相关系数为f,因此东西方向的光速有C+fV和C-fV的区别。

 

[楼主]  [22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08/06/01 23:07 

对【20楼】说:

本人根据光介子假说得到的频率公式也是f≈f0(1-v2/2c2 ),但前提是承认光速可变。因此该类实验只能看着是频移实验而不是光速实验。

 [23楼]  作者:吴沂光  发表时间: 2008/06/01 23:18 

除非你假设地面(惯性系)的"光介子风"静为零,否则一定会得出频谱显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24楼]  作者:余本鲲  发表时间: 2008/06/01 23:57 

黄先生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的预期结果与中日双向时间传递实验中的sagnac效应本质上乃属雷同,表面上看是在检验光速不变原理,实则在于检验相对性原理,或者说在于试图确定光以太、甚至绝对参照系。

另请检查下面的推导是否有误——

(1)式减(2)式有:

tAB -tBA= TB-TA + TA-TB                         (3)

 [25楼]  作者:酸草莓评论家  发表时间: 2008/06/02 00:02 

对【21楼】说:
这么说,光介子风相对地面参考系(地球表面)是有相对速度的,即【地球公转(平动)能带动“以太”,但自转不能带动“以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每一个现象都有一套理论。 
   设计一个方便检验你光介子风理论的实验:
……分光镜分两束光,一束东(西),一束南(北),则东西为C-fV(C+fV);南(北)为c(汗,这不和莫一迈实验一样了?)……证明了光介子风吗?
莫一迈实验就证明了你【光介子风相对地面参考系(地球表面)是有相对速度的】的错误,这个很多大学都可以做。

另,地球公转(平动)能带动“以太”,但自转不能带动“以太”,表明这“以太”和地球也有作用力,而不仅仅影响光子……什么奇怪新物质?
[楼主]  [26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08/06/02 11:34 

对【23楼】说:
若发射源和接收者没有相对运动,是不会产生频移的,这一点我书中作了解释。在地面上,不会发现光的频率的周期性变化。
[楼主]  [27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08/06/02 11:44 

对【24楼】说:

余先生:

确实,我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本质上与中日双向时间传递实验中的sagnac效应一致。但仔细看一下他们的文章就会发现,“中日双向时间传递实验”实际上并未对双向时间差(87纳秒)进行实验或测试,只是他们在理论分析中认为该系统中,应根据SAGNAC效应考虑这两个方向会有这样的一个延迟。而我设计的这个实验是一种真实的检测。

另外,该实验本质上就是检验光速不变原理,并非检验相对性原理,您的理解有误。

至于您所说的(3)式,确实存在符号上的笔误,谢谢提醒!!

[楼主]  [28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08/06/02 12:01 

对【25楼】说:

我的回复在(((    )))中:

======== 

这么说,光介子风相对地面参考系(地球表面)是有相对速度的,即【地球公转(平动)能带动"以太",但自转不能带动"以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每一个现象都有一套理论。 (((只是你对“光介子假说”还不太了解,它能解释历史上的所有光速实验!我所说的“光介子层”象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分布在星体周围(并不是象“以太”一样均匀地分布在宇宙空间),它自然会象大气层一样随地球公转(平动),但它的粘性系数很小,地球的自转并不能带动它。)))
   设计一个方便检验你光介子风理论的实验:
......分光镜分两束光,一束东(西),一束南(北),则东西为C-fV(C+fV);南(北)为c(汗,这不和莫一迈实验一样了?)......证明了光介子风吗?
莫一迈实验就证明了你【光介子风相对地面参考系(地球表面)是有相对速度的】的错误,这个很多大学都可以做。(((迈-莫实验检测的是二阶效应。相对于地球公转速度,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其1/100,若用迈-莫实验原理,要求精度要提高10000倍,仪器很难达到检验地球自转速度的精度,历史上的情况是这样,估计现在的精度也难达到。这些问题我们都考虑过,不是你想象的这么简单!)))

另,地球公转(平动)能带动"以太",但自转不能带动"以太",表明这"以太"和地球也有作用力,而不仅仅影响光子......什么奇怪新物质?(((一点都不奇怪!你想想,为什么地球大气层能随地球一起运动?原因是大气层并不是分布在宇宙空间的,地球只靠引力的束缚就能将大气层带动一起公转。“光介子层”也一样。但地球的引力方向与自转方向垂直,无法作用于光介子层使之随之自转,只能靠光介子间的粘性,但光介子间粘性极小,因此地球地法带动光介子层自转。道理就这样简单!!)))

 

黄德民

 [29楼]  作者:酸草莓评论家  发表时间: 2008/06/02 13:38 

对【28楼】说:

(((迈-莫实验检测的是二阶效应。相对于地球公转速度,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其1/100,若用迈-莫实验原理,要求精度要提高10000倍,仪器很难达到检验地球自转速度的精度,历史上的情况是这样,估计现在的精度也难达到。这些问题我们都考虑过,不是你想象的这么简单!)))

测出不同方向上的速度很难么?那些激光测距仪、测速仪就一斤重不到,靠什么原理干活的?

麦哲伦 LDM300 激光测距仪。该类产品也被称为测距仪,激光测距仪,高精度激光测距仪,手持激光测距仪,手持式激光测距仪,近距离激光测距仪,短距离激光测距仪等。

LDM300以其符合工效学的外形及坚实的按人体功学设计的握把而令人信服。采用这种独特的底座、众多的附加功能和内置式望远镜瞄准器,使您为各种测量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当然,您也可以通过直接按钮,快速方便地调用最常用的计算功能。

无论室内还是室外 -LDM300是您永远可靠的伙伴!

产品特点:
  • 测程0.05m至200m,精度为到±1.5mm - 快速精确地测量长短距离
  • 按人体功学设计的握把 - 握持仪器时手感良好
  • 2倍内置望远镜瞄准器 - 理想适用于远距离测量
  • 拥有自动识别功能的可翻转式底座 - 自边缘或角落起毫无困难的稳定测量
  • 空间计算 - 按动按钮即可获取空间范围、墙壁及天花板面积等数值
  • 间接高度/宽度测量 - 测量难以接近的部位
  • 直接键 - 操作极其简便
性能指标:
范围:
精度:
激光:
面积,体积计算:
勾股定理测量:
最大最小测量:
显示:
测量单位:
防水防尘:
电池:
电池寿命:
产地:
保修期:
0.05米 - 200米
在30米处±1.5毫米
635nm, 3R
可以
可以
可以
45mm x 50mm
公制和英制
IP54
2节AA电池
10,000次测量
进口
二年

?(((一点都不奇怪!你想想,为什么地球大气层能随地球一起运动?原因是大气层并不是分布在宇宙空间的,地球只靠引力的束缚就能将大气层带动一起公转。"光介子层"也一样。但地球的引力方向与自转方向垂直,无法作用于光介子层使之随之自转,只能靠光介子间的粘性,但光介子间粘性极小,因此地球地法带动光介子层自转。道理就这样简单!!)))

---------------------------------

光介子层与大气层一样。呵呵

空气跟随地球自转,靠的是什么?难道靠分子间粘性?【地球的引力方向与自转方向垂直,无法作用于光介子层使之随之自转,只能靠光介子间的粘性,但光介子间粘性极小,因此地球地法带动光介子层自转】

 [30楼]  作者:余本鲲  发表时间: 2008/06/02 15:23 

对【27楼】说:

这类实验的特征是:(1)光源和接收器相对静止,同在一个参考系;(2)想象中的光以太(或如您说的“光介质”等具有一系列动力学性质的未知物质)构成另一个参考系;(3)二系之间相对运动,考察同一个现象——光脉冲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因此,尽管考察的对象是关于光速的,但与考察其它低速运动现象一样,本质上还是对相对性原理的检验(当然兼有对光速问题以及是否存在光以太问题的检验)。

真正用于检验光速不变原理的实验应该是光源和接收器相对运动的实验,尤其是接收器(既观察者)相对地球运动的实验。这时,光源和接收器分属两个参考系,至于“光介质”之类,或者与其中一个静止,或者与二者都有相对运动。这种实验是迄今尚无人问津的领域,因而是值得着力探讨的。我觉得王汝涌教授好像也是持有这种看法,在他写给黄新卫先生的信中看得出来。人们一直期待这方面有新突破,但实际进展并不尽如人意。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980391979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