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建议大家使用“反证法”来理解一... 下一主题:汽车越快越省油?
[楼主]  [481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3/03 13:04 

元素周期表是否有边界?不断扩展会出现奇怪现象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1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 新元素 填满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第七行。如果再发现第119号或120号元素,它们将另起一行,继续扩充化学元素周期表。
  元素是化学物质的最基本构件,一种元素其实是一种只包含一类原子的物质。因此,制造一种新元素就意味着制造一种新原子。
我要说的是: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有边界的。理由是太阳系就只有这么大的能力。铀应该是太阳系最重的自然存在的元素。人造元素也只能填满周期表。没有新元素,照样能够增加新原子。在原子核中增加中子,就增加了新原子。另外,我编制了原子周期表,只有四层,远比元素周期表包含的原子多。要填满我的原子周期表,还早着那。


0


[楼主]  [482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3/11 09:17 

美科学家首次为土星光环"称重":了解年龄起源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2月16日消息,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 土星的光环是由很多次一级光环复合而成的,其主要成分是尘埃颗粒与小冰块 。在对土星B环质量进行的一次测算中,科学家们发现 B环中透明度最差的部分并未如预期的那样质量更大一些。这一点让科学家们感到意外。
  甚至B环整体的质量也低于科学家们预期。尽管B环的一部分区域的物质密度要比临近的另一条光环A环的密度要大10倍,但其质量只比对方多了2~3倍。
  相关结果已经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研期刊《伊卡鲁斯》上。为了理解B环的质量问题,科学家们对所谓“螺旋密度波”进行了分析。这种波的结构模式直接受到光环质量大小的影响,因此对这种波的结构进行测量将让科学家们能够反推出光环的质量,就像给光环“称重”。研究结果发现B环的“表面质量密度”约在每平米40~140克之间。粗略来说,这就像每平米面积上分布有一只香蕉那么重的质量。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国爱达荷大学的马修•赫曼(Matthew Hedman)表示:“目前我们还远未弄清为何相同数量的物质会产生如此不同的透明度差异。这可能与这些颗粒物的大小和分布密度有关,也或许这与光环本身的结构差异存在关联。”
我要说的是: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科学家的“称重”方法可能错了。“螺旋密度波”只是反映了旋臂上现象。旋臂之外,另有规律。“每平米面积上分布有一只香蕉那么重的质量”就形不成光环了。之所以有光环,就是因为没有形成旋聚。应该考虑土星行星系的旋涡力问题。
[楼主]  [483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3/13 09:52 

强子对撞机重造"宇宙汤":早期宇宙更接近液体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2月16日消息,在大爆炸之后的几亿分之一秒内,宇宙中就充满了一种极为滚烫、稠密的“汤”状物质。
  研究人员近日利用日内瓦的大型强子对撞机, 让铅原子以极高的能量、在长达27公里的粒子加速器中相撞。  该实验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早期的宇宙更像是一种液体,而非像一些科学家提出的那样,是滚烫的气体。
  研究人员使用了新的测量方法来研究粒子之间的联结情况,从而精确地测量出了这种液体的黏性。
  “研究结果完全符合流体力学定律,并且说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形态类似于液体。”
“不过,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液体,而且和水不一样的是,它不是由分子组成的,而是由夸克和胶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我要说的是: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中就充满了一种极为滚烫、稠密的“汤”状物质”是对的。但不一定非要在宇宙诞生之初。在现在的银河系中心也有这些物质,只是难以被观察到。不一定就是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夸克还都没有观察到,只是猜测而已。太空物质都完全符合流体力学定律,即使是固体也一样,在旋涡里被旋聚成新的物质。
[楼主]  [484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3/13 09:52 

强子对撞机重造"宇宙汤":早期宇宙更接近液体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2月16日消息,在大爆炸之后的几亿分之一秒内,宇宙中就充满了一种极为滚烫、稠密的“汤”状物质。
  研究人员近日利用日内瓦的大型强子对撞机, 让铅原子以极高的能量、在长达27公里的粒子加速器中相撞。  该实验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早期的宇宙更像是一种液体,而非像一些科学家提出的那样,是滚烫的气体。
  研究人员使用了新的测量方法来研究粒子之间的联结情况,从而精确地测量出了这种液体的黏性。
  “研究结果完全符合流体力学定律,并且说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形态类似于液体。”
“不过,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液体,而且和水不一样的是,它不是由分子组成的,而是由夸克和胶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我要说的是: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中就充满了一种极为滚烫、稠密的“汤”状物质”是对的。但不一定非要在宇宙诞生之初。在现在的银河系中心也有这些物质,只是难以被观察到。不一定就是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夸克还都没有观察到,只是猜测而已。太空物质都完全符合流体力学定律,即使是固体也一样,在旋涡里被旋聚成新的物质。
[楼主]  [485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3/13 09:52 

强子对撞机重造"宇宙汤":早期宇宙更接近液体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2月16日消息,在大爆炸之后的几亿分之一秒内,宇宙中就充满了一种极为滚烫、稠密的“汤”状物质。
  研究人员近日利用日内瓦的大型强子对撞机, 让铅原子以极高的能量、在长达27公里的粒子加速器中相撞。  该实验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早期的宇宙更像是一种液体,而非像一些科学家提出的那样,是滚烫的气体。
  研究人员使用了新的测量方法来研究粒子之间的联结情况,从而精确地测量出了这种液体的黏性。
  “研究结果完全符合流体力学定律,并且说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形态类似于液体。”
“不过,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液体,而且和水不一样的是,它不是由分子组成的,而是由夸克和胶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我要说的是: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中就充满了一种极为滚烫、稠密的“汤”状物质”是对的。但不一定非要在宇宙诞生之初。在现在的银河系中心也有这些物质,只是难以被观察到。不一定就是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夸克还都没有观察到,只是猜测而已。太空物质都完全符合流体力学定律,即使是固体也一样,在旋涡里被旋聚成新的物质。
[楼主]  [486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3/13 09:52 

强子对撞机重造"宇宙汤":早期宇宙更接近液体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2月16日消息,在大爆炸之后的几亿分之一秒内,宇宙中就充满了一种极为滚烫、稠密的“汤”状物质。
  研究人员近日利用日内瓦的大型强子对撞机, 让铅原子以极高的能量、在长达27公里的粒子加速器中相撞。  该实验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早期的宇宙更像是一种液体,而非像一些科学家提出的那样,是滚烫的气体。
  研究人员使用了新的测量方法来研究粒子之间的联结情况,从而精确地测量出了这种液体的黏性。
  “研究结果完全符合流体力学定律,并且说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形态类似于液体。”
“不过,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液体,而且和水不一样的是,它不是由分子组成的,而是由夸克和胶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我要说的是: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中就充满了一种极为滚烫、稠密的“汤”状物质”是对的。但不一定非要在宇宙诞生之初。在现在的银河系中心也有这些物质,只是难以被观察到。不一定就是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夸克还都没有观察到,只是猜测而已。太空物质都完全符合流体力学定律,即使是固体也一样,在旋涡里被旋聚成新的物质。
[楼主]  [487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3/15 09:24 

银河系背后暗藏数百星系 或解开巨引源谜团

  参考消息网报道据西班牙《阿贝赛报》2016年2月10日报道, 一 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在美国《天文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首次在银河系背后发现了隐藏着的 883个星系。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将有助于解释天文学界称之为“巨引源”的神秘力量。巨引源位于距离 地球1.5亿至2.5亿光年远的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中心,它产生的巨大引力把包括银河系在内的几亿光年外的数十万个星系拉向一个空间。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数十万个星系都产生了巨引源,很多都偏离了仅按照宇宙膨胀规则应遵循的方向。因此,一定存在一种极大的力量能够同时吸引这么多的星系。天文学界就是从那时起开始研究所谓的“巨引源”。 我们知道在这片陌生的区域有些非常巨大的星系群,我们称之为星系团或超星系团。整个银河系都在以20万公里的时速飞向这个区域。
我要说的是:天文学家团队的发现是好事。天外有天么!但是,这些天文学家掉入了前辈科学家们无意设下的陷阱。引力是客观存在,但引力不是“万有”的。也就是说当初牛顿不承认的“万有”并不存在。引力不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是物质形成的第一推动力。是引力旋聚成物质,物质当然带有力的特征。有些地方,有的时候,没有物质照样有引力。那就是星系中心。两个星球绕一个质量中心公转,天文学家们叫互相绕转,却不承认绕旋涡中心公转,也不承认绕空间公转。一直固执地认为是某个物质的万有引力拉着两个星球互相绕转。为什么不愿放弃“万有”呢?
银河系飞向这个区域,那是因为有外力的推动,不一定就是银河系吸引了某些物质。也许,银河系与发现的这些星系只是在赛跑,或者叫跟随。不是谁吸引了谁。而使这些星系运动的力应该源于更大的旋涡,而不是更大的星系。如果一直寻找更大的星系,早晚会进入死胡同。
[楼主]  [488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3/17 09:16 

我们如何知道恒星的组成: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2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核物理学家玛利亚路易斯•阿里奥托(Marialuisa Aliotta) 说,关于核聚变所面临的重大困难之一便是如何让两个原子“同意”合并——原子发生合并从而产生核聚变反应的几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太阳内部的环境对于核聚变的发生有着两大重要的是有利条件,能够大大提升核聚变发生的可能性。首先太阳质量巨大,有着巨量的原子,并且 它能够产生足够强大的引力,将位于太阳核心位置的氢原子进行挤压,使其所有原子核相互之间的距离被大大压缩 。
  阿里奥托指出:“在一颗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内部,经由核聚变产生巨大能量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它质量大,其内部的质子数量非常多。 ”
我要说的是:阿里奥托承认,两个原子靠万有引力是不能合并的。核聚变要靠更大的外力。这与我的观点相同。第一个问题是,太阳的巨大质量和巨量的原子怎么聚在一起的?阿里奥托没有说。我说太阳处在一个大旋涡里。第二个问题是,太阳内部数量非常多的质子何来?阿里奥托没有说。我说,处在一个大旋涡里的物质由于速度不同而摩擦生热,产生质子。第三个问题是,太阳内部的压力何来?阿里奥托没有说。我说,大旋涡使物质向中心聚集即有压力。
[楼主]  [489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3/19 10:15 

为什么黑子数量越多,太阳释放出的能量也越多?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西蒙•福斯特(Simon Foster)表示: 太阳黑子数量越 多,太阳释放出的能量也越多。因为我们知道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上相对看上去较暗的区域,它的温度低于周围“这完全反过来了。这非常古怪,你的表面暗斑越多,温度较低的区域越多,但太阳却变得更热了!”
  但科学家们最终还是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在太阳表面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明亮区域,即所谓“光斑”(faculae),它们的数量变化趋势与黑子的数量变化趋势相对应——当黑子数量越多,光斑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加,而它们会释放更多的能量,从而造成太阳整体释放能量的增加。
我要说的是:西蒙•福斯特只解释对了一半。黑子看起来黑,温度低,但周围却温度高。一个黑子系统的温度远高于无黑子区域。因为黑子是喷发系统,就像火山。火山喷完物质后,火山口可能是黑的,但温度依然比没有火山的地方高。
[楼主]  [490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3/19 10:15 

为什么黑子数量越多,太阳释放出的能量也越多?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西蒙•福斯特(Simon Foster)表示: 太阳黑子数量越 多,太阳释放出的能量也越多。因为我们知道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上相对看上去较暗的区域,它的温度低于周围“这完全反过来了。这非常古怪,你的表面暗斑越多,温度较低的区域越多,但太阳却变得更热了!”
  但科学家们最终还是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在太阳表面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明亮区域,即所谓“光斑”(faculae),它们的数量变化趋势与黑子的数量变化趋势相对应——当黑子数量越多,光斑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加,而它们会释放更多的能量,从而造成太阳整体释放能量的增加。
我要说的是:西蒙•福斯特只解释对了一半。黑子看起来黑,温度低,但周围却温度高。一个黑子系统的温度远高于无黑子区域。因为黑子是喷发系统,就像火山。火山喷完物质后,火山口可能是黑的,但温度依然比没有火山的地方高。
[楼主]  [491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3/19 10:15 

为什么黑子数量越多,太阳释放出的能量也越多?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西蒙•福斯特(Simon Foster)表示: 太阳黑子数量越 多,太阳释放出的能量也越多。因为我们知道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上相对看上去较暗的区域,它的温度低于周围“这完全反过来了。这非常古怪,你的表面暗斑越多,温度较低的区域越多,但太阳却变得更热了!”
  但科学家们最终还是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在太阳表面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明亮区域,即所谓“光斑”(faculae),它们的数量变化趋势与黑子的数量变化趋势相对应——当黑子数量越多,光斑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加,而它们会释放更多的能量,从而造成太阳整体释放能量的增加。
我要说的是:西蒙•福斯特只解释对了一半。黑子看起来黑,温度低,但周围却温度高。一个黑子系统的温度远高于无黑子区域。因为黑子是喷发系统,就像火山。火山喷完物质后,火山口可能是黑的,但温度依然比没有火山的地方高。
[楼主]  [492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3/21 08:07 

遥远的黑洞喷流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29日消息, 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研究者“无意间”发现了这次遥远的黑洞喷流,揭示出在大爆炸发生后较早的几十亿年里,宇宙中存在的超大质量黑洞比以往认为的更多,并且具有强烈的喷流活动。
  尽管天文学家并不十分同意喷流会发出X射线的解释,但他们表示,从B3 0727+409喷流而出的电子很可能会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传播数十万光年,形成能够被天文望远镜捕获的X射线频带。
  不过,Stawarz也表示,观测到像B3 0727+409系统这样的喷流并不常见,“如果较亮的X射线喷流能够与非常微弱,或者无法探测到的无线电波并存的话,这意味着宇宙中可能存在着更多这样的喷流,因为我们还没有对它们进行系统的搜寻。”
我要说的是:B3 0727+409系统 的X射线喷流应该是星系中心黑洞壁沿上的物质喷发。喷流证明我的旋涡理论是正确的,而万有引力理论应该去掉万有了。
[楼主]  [493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3/25 09:33 

宇宙另一个"我们"?
2016年01月19日
上世纪50年代,在芝加哥大学工作的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米勒(Stanley Miller)和著名美国化学家哈罗德?尤里(Harold Urey)进行了一项经典实验,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尤里-米勒实验”。
在一个实验容器中充入混合气体,包括水汽、甲烷,氨气和氢气,模拟早期地球大气;并灌入一定量的液态水,模拟地球早期海洋。随后使用电极对大气进行放电,模拟早期地球上频繁发生的闪电。 一周之后,容器内已经出现大量暗色粘稠的化合物。在对这些物质进行分析时,科学家们发现了超过20种不同的氨基酸。
  尤里-米勒实验以及后续的其它实验支持生命的化学起源理论,即生命是从早期地球环境中经由化学作用直接产生的。
“胚种论” 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经由陨石坠落等途径从宇宙其它地方来到地球的。实验也已经证明,在合适情况下,生活在岩石内部的微生物的确有可能在陨石经过地球大气层时幸存下来,而地球今天所有的生命都是这些外来生命进化繁衍的后裔。 陨石中的确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有机物,如在1969年坠落澳大利亚的默奇森陨石中,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超过100种氨基酸。
我要说的是:生命的化学起源速度太慢,“胚种论”生命的地外起源太远。还是我的生命地球起源说更靠谱。在科学界有一个理论,认为一个物种的存在与繁衍必须具有一定的种群规模。如果再加上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要求。反推回去,就可以找到生命的起源。
人类如此,动物的数量应该远远大于人类的数量。同理,生物的数量应该远远大于的数量。生命的物质数量应该远远大于生物的数量。如此多的生命物质来自哪里?用闪电能够快速造出来吗?用地外陨石能够快速运来吗?不能!只能是地球上原来就有。这些生命的物质就在地球上。我认为,就是大量运移到地表的石油天然气、水和其它微量元素。只是,这些生命的物质被一个个旋涡旋聚到一起,形成生命的大螺旋。再在一个个旋涡里旋聚演化。
[楼主]  [494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3/27 10:29 

制造时间机器穿越回过去?它至少要太阳那么重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2月26日消息,  时间旅行令人既兴奋又好奇

如果你于2000年离开地球,于2032年回到地球。你行驶的速度 是光速的95%(约为每秒28.5万公里)。 等你回到地球的时候,你的手表将显示时间是2010年,而不是地球上的2032年,你将比当年留在地球上的人们年轻整整22岁。
  1974年,提普勒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制造一款名叫“提普勒柱体”(Tipler Cylinder)的时间机器的方法。这台时间机器能够让你穿越到过去。
  首先,你需要 买一个巨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有多大呢?大概100公里那么长。它的质量至少得有太阳那么重,但密度非常大,被紧紧地压缩在一起。 然后你需要让它旋转起来,转得越来越快,快到对时间和空间的结构都产生了干扰。 靠近密度如此之大的物体, 可能极为危险,因为它可能会将你拉向它,然后将你活活压扁。 如果你能避免被压扁的厄运,成功靠近旋转中的圆柱体、并跟着它一起转动的话,奇怪的事情便会开始发生了。 随着圆柱体转动的方向转动,逐渐回到过去。时间机器会使时间的运行方向朝着过去坍缩,因此你在机器中转动的时间越长,你就向后退得越远。 如果你在过去待得太久,你可能会不小心破坏父母的第一次约会,甚至毁掉你出生的机会。
多么荒谬的理论,多么荒唐的设想啊!我要说的是:当你于2032年回到地球时,只是你的手表显示时间是2010年,你的年龄仍然得加上32岁。年轻了吗?嗷,显得年轻。提普勒的方法你连第一步都走不出来,还不如做个梦哪。
[楼主]  [495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3/31 11:56 

火星35亿年前发生火山大爆发 致南北极位置移动


香港《明报》网站2016年3月4日报道,英国科学期刊《自然》(Nature)3月2日刊登论文限时,35亿年前火星曾发生火山爆发,令火星的北极和南极位置移动,这解释了火星上干涸的河道和地下冰块为何会出现在不寻常位置,同时解开困扰科学家多年的火星谜团。巴黎第十一大学地质学家布莱形容:“如果地球出现相似的位置变化,巴黎会移动到北极圈 ” 研究称,火山剧变持续了数百万年,使火星的表面倾斜约20至25度。火山爆发流出的熔岩形成了一个坐落于火星赤道、水手峡谷的西边称为塔尔西斯圆顶的高原,其面积为5000平方公里、厚度为12公里。
我要说的是: 首先,火星上的火山在赤道上,说明此处火星壳较薄,或者出现大断层,熔岩能够喷出。但只能形成高原,却没有能力把火星壳推开。有能力把火星壳推开的只有火星行星系大旋涡。也就是说,火星行星系大旋涡可以把火星壳推向两极,使火星变圆。
[楼主]  [496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4/02 09:13 

美科学家精确测量太阳系外星际磁场强度与方向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3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星际边界位于我们太阳系周围的巨型磁场泡泡的最边缘,也被称为日光层。美国西南研究院科学家根据“星际边界探测器”的探测数据对星际边界进行模拟分析与研究精确测量了日光层外的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此项研究主要负责人、美国西南研究院科学家埃里克-泽因斯坦介绍说,“一些太阳风质子到达“日鞘内层”后,会获得一个电子,从而变成中性不带电,并越过太阳风层顶,又被反射飞向太阳,形成了所谓的‘星际边界探测器带’。 一旦进入星际空间,它们又再一次失去电子,并沿着星际磁场周围旋转。
我要说的是:太阳风质子到达“日鞘内层”后,会待在哪里。直到旋涡力将其拉回太阳附近。不需要获得一个电子变成中性 ,也不是被反射飞向太阳。
[楼主]  [497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4/10 09:29 

疑似新粒子是否存在?大型强子对撞机将重启实验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3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去年12月,大型强子对撞机探测器首次发现一种比希格斯玻色子重6倍的粒子,它的重量与750十亿电子伏能量相当。这种粒子的存在用现有的标准模型无法解释,这一重大发现有可能帮助科学家继续发现一整组新型粒子,甚至发现第五种基本力。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理论物理学家约翰-埃利斯教授表示,“如果它真的存在,这将是完全超出标准模型之外的事物,它只是一大组新型粒子的冰山一角。” 大型强子对撞机将于下个月重新实施对撞实验, 最终结果要么证实要么驳斥这种粒子的存在。

[楼主]  [498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4/12 09:46 

广义相对论细节存疑:地球和太阳距离加大

  参考消息网2016年3月20日报道 西班牙《趣味》月刊2015年10月号刊登《对不上的碎片》一文,作者为米格尔•安赫尔•萨巴代尔。
2006年,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研究员詹姆斯•G。威廉斯在对地月距离进行38年的测量后,发现地月之间最远点和最近点之间的差距每年增长6毫米。即使考虑可能导致这种现象的各种因素,例如地球和月亮内部的潮汐摩擦,也无法破解这个谜团。
  文章称,当天文学家确定天文单位(UA)的值时,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JPL研究员厄兰•迈尔斯•斯坦迪什在2004年指出,UA似乎随着时间在增长。同一年,圣彼得堡应用天文学研究所的两位科学家查看了20万多份观察资料,发现看似稳定不变的UA每100年增加15米。2005年俄罗斯科学院科研人员叶连娜•皮季耶娃公布了一份更为详细的分析,内容包括从1913年到2003年的31.7万份记录,结果显示UA距离每一个世纪拉伸7米左右。
90年代末期,一群科学家查看了“先驱者”10号探测器在11年内以及“先驱者”11号探测器在4年内收集到的数据。发现探测器的飞行速度有微弱但是持久的减退:在1998年,10号探测器的距离比预定地点近5.8万公里,11号探测器近了6千公里。与探测器跟我们相距105亿公里的距离比起来,这些差距微不足道,但是飞行器是不应该出现这种偏差的。是什么阻止了“先驱者”探测器的前进呢?
  文章称,奇怪之处不止于此。2008年,JPL的科研人员宣布,他们发现6艘飞往其他星球的飞船在借助地球引力场飞近地球时,其轨道 出现了偏差,令它们的速度比设定速度加大了一点点。 这些奇怪的现象是否说明我们关于引力的理论其中有些说不通呢?
  德国波恩大学教授贝努瓦•法马伊也认为,必须对引力论做一些修改。“暗物质似乎懂得如何与普通物质搭配。无论我们观察什么星系,可见物质的重力和暗物质辐射的比例都是一样的,就像两者商量好了一样。这让人诧异,因为我们原本以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每个星系的特殊历史”。
我要说的是:太阳系远离银河系中心,太阳系旋涡日趋弱化,太阳与八大行星系的距离会越来越大。当然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也会越来越大。至于“先驱者”10号探测器和“先驱者”11号探测器的速度降低,也是它们进入太阳系旋涡边缘后的表现。也就是说,太阳系引力并不是按照万有引力定律无限扩展下去,而是有一个旋涡边界。在边界上引力肯定弱了。出了边界太阳系引力就不起作用了。万有引力定律需要修改。而“万有”需要去掉。
[楼主]  [499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4/12 10:13 

更多文章内容,请登陆《旋涡悠悠》袁玉刚的博客。
[楼主]  [500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4/14 11:53 

天文学家观测7800光年黑洞喷流:能量1000颗恒星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3月21日消息,天文学家们首次捕捉到黑洞在吞噬周遭的一颗恒星时发出的剧烈闪光。
  在2015年6月,距离地球约7800光年之外的天鹅座V404发生爆发,产生明亮的红色闪光,转瞬即逝。这是近几年来目睹的最强烈的黑洞闪光,在将近两周的时间里,这个黑洞附近都显得比平常更加明亮。这个黑洞也是在我们银河系内部被“看到”的首个黑洞。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波沙克•甘地(Poshak Gandhi)博士指出:“(这股喷流)极高的速度表明这一发出红色闪光的区域物质密度非常高。”他说:“ 我们仍然不甚理解这股喷流的形成原因,不过我们认为强烈的磁场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一般的观点,当黑洞大量吞噬来自其周围恒星的物质时,大量落向黑洞内部的物质会在黑洞周围形成快速旋转的吸积盘结构并产生强烈的外向喷流。
不过实际上,这类的喷流的能量都非常高,几乎和1000颗恒星的总功率相当,但其持续的时间非常短,一般不超过你眨眼时间的1/10.
我要说的是:天鹅座V404爆发是星系喷发的正常现象。诚如上面所说“大量落向黑洞内部的物质会在黑洞周围形成快速旋转的吸积盘结构并产生强烈的外向喷流。”这就证明我的黑洞理论是正确的。黑洞不是天体,只是星系中心的一个旋涡洞。黑洞里面没有物质,所以是黑的。洞壁上有物质向外喷发。剖开星系就能够看到一个旋涡洞,在外面是看不到的。第一作者波沙克•甘地(Poshak Gandhi)博士说:“ 我们仍然不甚理解这股喷流的形成原因,不过我们认为强烈的磁场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甚理解这股喷流的形成原因”情有可原,但“我们认为强烈的磁场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则是不可取的。喷流是星系内部物质的喷发,和火山喷发是一个道理。不是“强烈的磁场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是磁场与物质喷发是一个事物的两种表现,共存共亡。
[楼主]  [501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4/18 10:23 

科学家观测最高速类星体喷流:速度达光速1/4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3月23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加拿大约克大学的天文学家们近期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周围观察到超高速“类星体风”,其速度大约相当于光速的1/4,也成为人类在紫外波段观察到的速度最高的喷流。如果折算成飓风风速,那就相当于77级飓风的风速。还发现同一个类星体存在速度慢得多的喷流现象,大约为每小时1.4亿公里。
我要说的是:“类星体风”确实就在黑洞的周围,因为黑洞就是“类星体风”的中心洞。但相对于光速1/4的喷发速度却不是星系物质的引力所能提供的。这是星系大旋涡的功能,一边向里旋进,一边向外喷发。
[楼主]  [502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4/20 09:31 

德国天文学家绘制最新X射线全天巡天图像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3月31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德国天文学家近日绘制了一张全新的、X射线下的星空图片。图片的数据来源于进行全天巡天观测的伦琴卫星(ROSAT)。这张星空地图被称为“2RXS目录”(2RXS catalogue),为天文学家提供了至今范围最深、最为清晰的X射线全天巡天图像。
增长中的黑洞、巨大的星系团、活跃的恒星和处于超行星爆发状态的恒星残余,都会发射出X射线。
我要说的是:高强X射线源集中在相互对应的两侧,是否可以看成宇宙的两极呢?既然有两极,就可以把宇宙看做一个大旋涡。星系就是在大旋涡里形成的。
[楼主]  [503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4/23 09:14 

天文学家发现神秘X行星 或是地球物种大灭绝元凶
参考消息网2016年4月2日报道 西媒称,天文学家迈克尔•布朗今年1月推测称,在太阳系边缘存在一颗遥远的行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X行星或第九大行星。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3月31日报道, 1985年,惠研究员特迈尔与同事约翰•马泰塞一起在英国《自然》周刊上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将地球物种大规模灭绝与X行星的存在联系在了一起。他认为可能正是这颗X行星导致了地球上的周期性物种大规模灭绝。X行星可能每隔约2700万年就会引发彗星雨,而后者则会造成全球物种大灭绝。3种解释:X行星、太阳的"姊妹星"或太阳在其绕银河系转动的轨道上出现的垂直振荡。
我要说的是:每隔约2700万年就会出现彗星雨,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即太阳在其绕银河系转动的轨道上的水平移动,也就是说,太阳系是螺旋状绕轨道前进的,周期是2700万年。当远离银河系中心时,太阳系就会经历大冰期以及彗星雨。X行星未必存在,只是万有引力的误导。
[楼主]  [504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4/26 09:23 

第九大行星存在新证据:质量地球十倍轨道奇异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4月5日消息,  加州理工大学的天文学家迈克?布朗(Mike Brown)前不久发推特称,他已经找到了进一步的证据,能证明该行星的存在。
  这六颗已知的太阳系中最遥远的天体都按照同一个方向排列。要想维持这些天体的排列方式,需要一颗质量是地球10倍的行星,它的轨道偏心率很高,并且和这六颗天体的转动方向相反。
  科学家认为,第九大行星的轨道非常狭长,每绕太阳转动一圈需要1万至2万年之久。它与太阳间的距离平均约为28亿英里(约合45亿公里),比海王星远20倍。质量是冥王星的5000倍,
我要说的是:加州理工大学的天文学家迈克?布朗(Mike Brown)说的依然是推断,不是证据。维持同一个方向排列的六颗天体,不需要一颗质量是地球10倍、转动方向相反、并且轨道偏心率很高的行星。太阳系是个大旋涡。边缘部分应该有两个旋臂。六颗天体集中在一个旋臂上,会有几颗天体集中在另一个旋臂上,不一定非要是一个天体,照样可以平衡。一定要说还有一个行星系是不科学的。
[楼主]  [505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4/30 09:20 

大型星系可能是大量较小型的星系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错觉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8日消息,日本爱媛大学的天文学家所领衔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使用设在夏威夷,口径达8米的日本国立天文台“昴星团”望远镜开展了早期宇宙的遥远星系观测工作。他们的研究发现了那些距离地球数十亿光年外的大型星系实际上可能是大量较小型的星系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错觉。星系的规模越大,从外观上似乎就显得越是椭圆。其中8个星系实际上是由多个靠的很近的单独星系组成的。模拟的结果是,他们得到的图像与哈勃拍摄到的真实图像非常相似,暗示那些星系很有可能实际上是由多个靠得很近的单独星系成员组成的。
我要说的是:日本爱媛大学的天文学家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从遥远的星系传来的光线不一定就是恒星系发出的,而应该是星系中心发出的。星系中心不一定有物质,也不一定有天体,但照样喷出高速粒子。这就是我的旋涡理论要告诉大家的。距离太阳远一点,能够看到的光也是两极喷出来的,而表面发出的光线已经衰竭看不见了。即使再提高分辨率,也只能分辨出数量。
参考文献:《旋涡里的宇宙》《旋涡悠悠》《科学中国人》
[楼主]  [506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5/06 09:01 

黑洞火墙理论遭质疑:落入黑洞会不会被烧死?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4月19日消息,研究黑洞数学机制的物理学家们认为,黑洞可能拥有一个被称作“火墙”的区域,它将摧毁任何试图越过这一黑洞边界的物体。最近一篇名为《裸黑洞火墙》(Naked Black Hole Firewalls)的文章则从根本上对这一奇特观点提出了质疑。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物理学系教授佩吉(Don N. Page)是作者之一,根据研究组最新的工作,他们认为这一量子力学原理构建的死亡区域在黑洞外部。
佩吉强调指出,一个存在于黑洞外部的火墙将是有问题的。如果火墙的确存在,那么它将不会被局限在黑洞事件世界以内,它的毁灭性力量将会延伸到黑洞之外可以被观测到的空间区域。
我要说的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物理学系教授佩吉终于悟到了一些真谛。黑洞只是一个物质旋涡洞。洞壁就是火墙,是速度最大的粒子所在的区域。你到了这里就会被撕碎成粒子,向两极喷发出去。而硬说物质会掉进黑洞则是不科学的。
:《旋涡里的宇宙》《旋涡悠悠》《科学中国人》
[楼主]  [507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5/10 09:05 

科研人员发现旋臂能导致气体内流至星系中心喂食黑洞
2016-04-23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供黑洞吞噬的物质是如何来到星系中心的呢?理论研究认为,星系中的各种恒星结构(如恒星棒、旋臂、核棒、核旋臂等)可以导致气体向星系中心的内流,从而为低光度活动星系核中的核活动提供燃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博士研究生罗荣欣在研究员郝蕾的指导下,利用VENGA( VIRUS-P Exploration of Nearby Galaxies) 巡天的积分视场光谱数据对近邻低光度活动星系核 NGC 1042中核活动的燃料供给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他们发现 NGC 1042中的内部旋臂可以导致电离气体的径向内流,从而为核活动提供燃料。这一结果表明,在无恒星棒的晚型星系中,旋臂所导致的气体内流现象在该类星系的长期演化中具有一定作用。目前该工作已经被国际核心期刊《天体物理学报》接收发表。
我要说的是:只有靠近星系核心部位的旋臂上的物质是向内流的,而外侧旋臂上的物质是无法向内流的。
[楼主]  [508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5/11 09:08 

霍金称黑洞并非永恒监狱 或能通往另一宇宙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4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 4月18日,霍金现身哈佛大学桑德斯剧院,在哈佛大学“黑洞倡议”的开幕式上说“黑洞并不像人们一度以为的那样,是一座永恒的监狱。物质也可能从黑洞里出来,这些物质也许来自黑洞外部,也许来自于其它宇宙。”
我要说的是:霍金终于明白了。黑洞就是旋涡中心的无物质时空,没有质量、没有温度、没有压力。当然也没有引力。一切都发生在洞壁之外。


参考文献:《旋涡里的宇宙》《旋涡悠悠》《科学中国人》
[楼主]  [509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5/14 19:47 

地球上的黑洞?

黑洞是宇宙中最奇特的并且令人难以想象的物体。观察者们在大西洋南部的漩涡里发现了一种与黑洞类似的东西。

这些漩涡与宇宙里那些让人闻风丧胆的黑洞惊人的相似。举例来说,它们被漩涡流坚固的水墙所环绕,就像黑洞被在轨道中运行的光子和其他外太空的物质所包围一样。
任何物体想要冒险冲进这个“真空”般的地方都会被这个奇点卷入,并且不会再被找到。
我要说的是:希望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们能够好好看一看这些旋涡黑洞。不要再故弄玄虚了。
[楼主]  [510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05/16 11:21 

地心在发生着什么?

伊利诺伊大学和南京大学组成的研究合作团队发现了地球的第二个核心。这项破天荒的地理发现表明,最里边的地核实际上是地球的第二个核心。
较小的核心在外核内旋转,奇怪的是其位置始终偏向一方,而组成它的铁晶粒由东到西连成了一条线(与从北向南相反)。
显然,这项重大发现值得我们举杯同庆。第二地心揭示了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像洋葱一样的行星,内部充满摩擦。新发现的第二地心在外壳内转动,而其熔融铁合金外壳正以小于每年1毫米的速度稳步变大。
我要说的是:这个消息再次证明:我的旋涡力推动地球自转,产生摩擦分层和板块运动的理论是正确的。连地球核心都要经受这种推力的磨难。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237811088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