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建议大家使用“反证法”来理解一... 下一主题:汽车越快越省油?
[楼主]  [421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04 17:21 

回愚哥物语:
求同存异,共同进步吧!
[楼主]  [422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04 17:21 

回愚哥物语:
求同存异,共同进步吧!
[楼主]  [423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04 17:21 

回愚哥物语:
求同存异,共同进步吧!
[楼主]  [424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04 17:23 

回愚哥物语:
求同存异,共同进步吧!
[楼主]  [425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04 17:23 

回愚哥物语:
求同存异,共同进步吧!
 [426楼]  作者:愚哥物语  发表时间: 2015/12/05 09:28 

物质的本质就是物之质,物之质存在占有空间(体量),此是物质存在不可灭失的两个最基本属性。还是一个属性也就是本能力,物质的本能力是维系保护质量体量存在的本能控及力。分为两种即是引力和斥力,共存于一体,方向相反,强度表示为质量与体量之比。
自从进入造物化过程后此引力与斥力就存在分化差异,通常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作用方向是质心指向外围。所以当物体构成质量分布不均衡时就存在方位距离上本能力指向的差异,此种差异就是造成物质相互结合或分裂的本能倾向,此就是人们所见所察所用之物质本能本性也。
细说在此难于尽言,有书《物源论》中可有细述,有心者可作参详,就此搁言了。
[楼主]  [427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05 11:04 

感谢愚哥物语参与讨论。对于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各有不同。但能够发现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承认旋聚产生物质,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知音难觅。祝愿愚哥物语更上一层楼。也希望更多的中国人参与这种没有功利、没有权威的思辨和论辩。
[楼主]  [428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07 23:17 

金属元素是恒星诞生催产剂吗?
2014年10月16日,南京大学施勇教授领衔的国际团队在《Nature》发表论文,首次揭示了恒星远古祖先的形成问题。
施勇说,在宇宙大爆炸的5亿年后,约130亿年前,第一代恒星都是由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氢、氦元素组成。后继家族成员的诞生,是在第一代恒星内部发生的核聚变反应合成的其他更重的元素(天文学统称为金属元素),如碳和氧等,又混入新的气体云里坍缩形成的 金属元素越多,恒星形成的难度越低,出生率越高。
果真如此吗?我认为:非也。 第二代以后的恒星 并不是金属元素的功劳。金属元素是第一代恒星里产生的。 第一代恒星喷发出的金属元素即使进入第二代以后的恒星区域也只能和氢、氦元素一样被恒星系旋聚而形成新元素。怎么能够成为恒星系的催产剂呢?照此推理下去,岂不是哪里金属元素多,哪里就诞生的恒星系多吗?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说,哪里恒星系多,哪里就产生的金属元素多呢?
这里还是有一个恒星诞生的原因问题。如果固执的认为,恒星是由恒星自己内部物质的万有引力产生坍缩形成的,就会陷入自我循环的怪圈。只要承认外力对恒星形成的作用就能解释恒星的形成。旋涡把氢、氦元素旋聚在一起,产生核聚变,形成恒星。同样,旋涡把氢、氦、金属元素旋聚在一起,产生核聚变,依然形成恒星。不用催产剂,恒星依然能够诞生。
[楼主]  [429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09 13:29 

超亮X射线源自脉冲星吗?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9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核光谱望远镜阵列(NuSTAR) 观测组反复核查了从M82星系发出的闪光的相关数据,闪光确实来自那个星系,且脉冲频率为1.37秒。它的亮度远超爱丁顿极限 很多倍。
我认为:天文学家这次发现了 超亮X射线与脉冲星的关系。不管什么射线都源于星球或星系的两极喷发。就连太阳的强辐射都是两极喷发出来的。超亮X射线源于超大星体的两极喷发。星体的两极喷发有时是脉冲的,有时是连续的,有的是摆动的。黑洞是不会喷发的。但黑洞壁上会喷发各种射线,让人产生错觉。应该说,射线越强,星体越大。超亮X射线源于超大天体,但不会是黑洞。黑洞不是天体。




















[楼主]  [430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11 10:20 

黑洞不存在吗?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站2014-09-28报道,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理论物理学家劳拉•梅尔西尼-霍顿在在线物理学知识库ArXiv发表文章称,她已经用数学证明了黑洞是不可能存在的。而且,现代物理学对于宇宙的起源学说将被全部推翻。劳拉将万有引力理论和量子力学融合在了一起:得出的结论就是人们期待的黑洞并不存在。她和霍金都认为当恒星死亡坍塌时,会释放出霍金提出的辐射,星球自身也将流失一大部分的质量,死亡的星球所剩的密度不足以形成黑洞。劳拉还指出,在形成黑洞前,星球就会膨胀并爆炸。

我认为:劳拉和霍金的传统的黑洞是不存在的论断是正确的。这与我的观点一致。没有那个连光都逃不掉的黑洞天体。 我与劳拉和霍金不一致的是,旋涡星系中央是存在黑洞的。只是这种真实的黑洞就是一个没有物质的洞。物质和光线无法进入黑洞,只能在黑洞壁上拐弯喷向两极。另外,黑洞在星系内部。沿赤道剖开可以看到相对的两个旋涡及黑洞。注意:不是黑洞具有霍金辐射而损失质量,也不是“物质和能量在被黑洞困住一段时间以后,又会被重新释放到宇宙中”,而是物质根本就没有进入星系黑洞,谈何黑洞辐射、释放。把星系放进旋涡中,这些问题就全解决了。不需要深奥的理论。
[楼主]  [431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13 19:32 

土星影响地球吗?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8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土星对地球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 人类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这两颗大个子行星。
  这些质量巨大的行星的引力让地球保持着接近正圆的稳定轨道,从而使其可以从太阳那里获得稳定持续的光照,这是生命繁荣昌盛的基础。如果将土星的轨道朝着太阳方向挪动大约10%,由此产生的引力平衡变化将让地球的轨道发生数千万英里尺度上的改变。
   果真如此吗?未必。
我认为:科学家们弄错了。模型一定不正确。众多行星聚集在太阳系里,一定是和谐相处。即使两个行星靠近了,也没有发生相互干扰现象。怎么能够说土星的引力让地球保持着接近正圆的稳定轨道呢?这是上了万有引力的当了。行星没有万有引力,它们只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而已。静止的火车没有相互吸引而变轨,只是运动时有相互吸引靠近现象。 “模型计算显示土星轨道20度的倾角会导致地球的轨道向内移动到金星轨道内侧,并且导致火星被整个踢出太阳系。”也只是科幻而已。
 [432楼]  作者:吕锦华1940  发表时间: 2015/12/13 19:32 

我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看法
昨天我在“少年爱迪生”节目中看到一位少年质疑伽利略的斜塔实验,认为应该是质量大的球先落地。特别是他考虑与地球质量差不多大的一个星球与地球会相互靠近。节目主持人和复旦一位教授否定了少年的观点,但我认为该少年的思维还是有道理的。问题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有问题,可惜该少年的知识还不足,他未能用物理和数学来推论他的思维。我认为对于两体间的万有引力应该是:F=-G(M+m)m/(1-m/[M+m])^2×R^2 = -Gm(M+m)^3/(MR)^2 。
当m﹤﹤M 时,上式成为:F= -GMm/R^2 。即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仅在m﹤﹤M 时才是正确的。在伽利略的斜塔实验中,下落物体的质量都远远小于地球的质量,在下落中下落物体与地球的合质量就可认同为地球质量,不同下落物的质量差异,在地球质量面前无足轻重;下落物体与地球的共同质心就视为地球的质心,不同下落物的质量差异,不会引起这个共同质心位置的改变。所以,在伽利略的斜塔实验中,不同质量的下落物体是同时落地的(不计空气浮力及阻力)。
                                                       
吕锦华      2015-12-13
 [433楼]  作者:吕锦华1940  发表时间: 2015/12/13 19:33 

我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看法
昨天我在“少年爱迪生”节目中看到一位少年质疑伽利略的斜塔实验,认为应该是质量大的球先落地。特别是他考虑与地球质量差不多大的一个星球与地球会相互靠近。节目主持人和复旦一位教授否定了少年的观点,但我认为该少年的思维还是有道理的。问题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有问题,可惜该少年的知识还不足,他未能用物理和数学来推论他的思维。我认为对于两体间的万有引力应该是:F=-G(M+m)m/(1-m/[M+m])2×R2 = -Gm(M+m)3/(MR)2 。
当m﹤﹤M 时,上式成为:F= -GMm/R^2 。即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仅在m﹤﹤M 时才是正确的。在伽利略的斜塔实验中,下落物体的质量都远远小于地球的质量,在下落中下落物体与地球的合质量就可认同为地球质量,不同下落物的质量差异,在地球质量面前无足轻重;下落物体与地球的共同质心就视为地球的质心,不同下落物的质量差异,不会引起这个共同质心位置的改变。所以,在伽利略的斜塔实验中,不同质量的下落物体是同时落地的(不计空气浮力及阻力)。
                                                       
吕锦华      2015-12-13
[楼主]  [434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14 18:20 

回吕锦华:
怀疑是对的。但思路有问题。
首先,是两球落地距离太小,看不出差异来,球就落地了。彗星落到木星上,都是一块一块的,不是同时落木。
其次,是两球质量差异太小,即使有所不同,也看不出来。小行星带之所以没有形成行星,就是因为行星系质量差异不大。土星环有缝,就是因为环里有质量大一些的陨石。
再次,地球是没有万有引力的。两个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地球系旋涡里的物体,都要随旋涡运动。
最后,建议你给节目主持人和复旦那位教授写一封信,就说是袁玉刚说的,如果从太空舱里往下扔铁球,两个铁球一定不会同时着地。
[楼主]  [435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14 18:21 

回吕锦华:
怀疑是对的。但思路有问题。
首先,是两球落地距离太小,看不出差异来,球就落地了。彗星落到木星上,都是一块一块的,不是同时落木。
其次,是两球质量差异太小,即使有所不同,也看不出来。小行星带之所以没有形成行星,就是因为行星系质量差异不大。土星环有缝,就是因为环里有质量大一些的陨石。
再次,地球是没有万有引力的。两个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地球系旋涡里的物体,都要随旋涡运动。
最后,建议你给节目主持人和复旦那位教授写一封信,就说是袁玉刚说的,如果从太空舱里往下扔铁球,两个铁球一定不会同时着地。
[楼主]  [436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15 10:15 

南北极海冰“厚此薄彼”令人困惑吗?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14年12月8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瓦特•梅尔认为, 地球的南北两极 在以迥然相异的方式应对同一种全球性现象。  梅尔指出,总体而言全球的海冰量正在减少。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北极海冰在以年均208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与此同时,南极海冰却以年均7300平方公里的速度不断“扩张”。
我认为:南 极海冰增加与北极海冰减少是因为 地壳的运动所致。地幔里的岩浆向南极流动,地壳则向北运动,导致南极大陆的升高和北冰洋的萎缩。虽然两极的冷空气都一样向赤道运动,但南极更高更冷,所以南极冰川扩大。近几年太阳黑子不太活跃,实际上,地球处于冰期。极地的风雪、融冰都是次要因素。主要因素还是地理位置。
[楼主]  [437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17 21:47 

“宇宙网状体”将所有的星系紧紧的凝聚在一起?
科技讯】2014年7月10日消息,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天文学家塞巴斯蒂诺-坎塔卢波和同事 拍摄到“宇宙网状体”,巨大的发光气体细丝在星际空间延伸200万光年,将所有的星系紧紧的凝聚在一起。
主流宇宙理论认为,星系被庞大的气体细丝包裹着,气体星云的“宇宙网状体”在巨大空隙之间延伸,蔓延数千万光年。星系像蜘蛛一样,通常位于蜘蛛网交叉点处。从UM287类星体释放出来的光线犹如手电筒光束,我们非常幸运地看到“手电筒”照向星云,并使气体发光。
我认为:这些“宇宙网状体”是所有的星系喷发的产物,被其中一个大星系照亮了。它们都是星系的附庸,紧紧地包围在星系周围。它们没有能力将所有的星系紧紧的凝聚在一起?那一个个空洞中心就是星系。像蜂巢一样,“宇宙网状体”只是编织蜂房的材料,星系住在蜂房里。这和搅动后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相似。
[楼主]  [438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19 10:04 

地球上的水来源于小行星吗?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2日消息,据欧空局网站报道,欧空局罗塞塔探测器的探测数据显示,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上喷射的水汽成分与地球上水的成分存在显著差异。这也是罗塞塔项目中最为人期待的探测结果之一。
  确定水的来源,一项极重要的指标便是它的同位素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指D/H比,也就是氘氢原子的比值。  此前对其他几颗彗星成分的氘/氢(D/H)比值显示出较宽的数值范围。目前已经得到测定结果的11颗彗星中,只有唯一一颗木星族彗星哈特利-2号彗星(103P/Hartley 2)被发现这一成分比例与地球上水体的同位素特征相符。来自小行星带的陨石中的水份氢同位素测定结果也与地球上水的成分相一致。因此,尽管相比彗星,小行星的含水量要低得多,但如果有大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仍然有可能为地球带来大量的水体。
  我认为:欧空局罗塞塔探测器的探测数据只是表明了“67P彗星氢同位素比值的分析结果显示其D/H比值超出地球水体以及与它同属木星族的哈特利-2号彗星达3倍之多”。并不能证明地球上的水来源于小行星或者彗星。因为地球是由亿万个当时的小行星和彗星形成的。在漫长的冷却过程中,水渐渐析出并且凝结,聚集成海洋。地球的质量含有多少个小行星或者彗星啊!为什么舍大求小啊?其实,太阳系里的星球都含有水,只是温度不合适,没有充分体现而已。
[楼主]  [439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19 10:04 

地球上的水来源于小行星吗?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2日消息,据欧空局网站报道,欧空局罗塞塔探测器的探测数据显示,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上喷射的水汽成分与地球上水的成分存在显著差异。这也是罗塞塔项目中最为人期待的探测结果之一。
  确定水的来源,一项极重要的指标便是它的同位素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指D/H比,也就是氘氢原子的比值。  此前对其他几颗彗星成分的氘/氢(D/H)比值显示出较宽的数值范围。目前已经得到测定结果的11颗彗星中,只有唯一一颗木星族彗星哈特利-2号彗星(103P/Hartley 2)被发现这一成分比例与地球上水体的同位素特征相符。来自小行星带的陨石中的水份氢同位素测定结果也与地球上水的成分相一致。因此,尽管相比彗星,小行星的含水量要低得多,但如果有大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仍然有可能为地球带来大量的水体。
  我认为:欧空局罗塞塔探测器的探测数据只是表明了“67P彗星氢同位素比值的分析结果显示其D/H比值超出地球水体以及与它同属木星族的哈特利-2号彗星达3倍之多”。并不能证明地球上的水来源于小行星或者彗星。因为地球是由亿万个当时的小行星和彗星形成的。在漫长的冷却过程中,水渐渐析出并且凝结,聚集成海洋。地球的质量含有多少个小行星或者彗星啊!为什么舍大求小啊?其实,太阳系里的星球都含有水,只是温度不合适,没有充分体现而已。
[楼主]  [440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21 11:25 

大爆炸形成镜像宇宙了吗?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4年12月12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的朱利安•巴伯(Julian Barbour)博士,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的蒂姆•科斯洛夫斯基(Tim Koslowski)博士以及加拿大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弗拉维奥•莫卡提(Flavio Mercati)博士共同提出来的理论认为,当大爆炸发生时产生了一个与我们的宇宙相同的“镜像宇宙”并在大爆炸的瞬间朝相反的方向膨胀——而分别生活在这两个世界中的智慧生物在感知上会认为对方都在朝着时间轴的反方向前行。

  我要说的是:谢谢这些科学家提出了和我的理论几乎一样的新理论。我在拙作《旋涡里的宇宙》中已经阐明:宇宙不是起源于大爆炸,而是起源于一个旋涡的两极大喷发。当然是相互对称的两个部分,但不能说是两个相反的宇宙。宇宙的定义应该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当然如果把另外一极定义成反宇宙也是可以的。但时间仍然是一个箭头。箭头朝哪都一样,只是坐标问题。即使反宇宙中有生物,它们也只能由生到死,而不能反过来。当然,“那里却应当拥有与我们宇宙中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因此那里也应该会存在行星,恒星和星系,就像我们所见的宇宙。”
[楼主]  [441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25 23:24 

船底座η是双星系统吗?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9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船底座η(中文名:海山二)由两颗大质量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这两颗成员恒星以5.5年的周期围绕共同质心运行。由于距离很近,两颗恒星互相都在对方的表面引发强大的气体流,也就是所谓的“恒星风”。但天文学家们目前已经确认其中那颗更亮,但表面温度也稍低一些的主星,其质量约为太阳的90倍,光度则超出太阳约500万倍。尽管那颗相对较小一些,但表面温度也更高一些的成员恒星的质量约为太阳的30倍,光度则相当于后者的100万倍。
我要说的是:船底座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星系统。实际上,它们都处于星系旋涡中的第一壳层。那颗更亮,但表面温度也稍低一些的主星更靠近旋涡中心,核聚变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更重一些,更多一些,星风更粘稠一些,喷发速度也更慢一些,看起来光度更低一些。那颗相对较小一些,但表面温度也更高一些的成员恒星离旋涡中心略微远一些,核聚变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更轻一些,更少一些,星风更稀薄一些,喷发速度也更快一些,看起来光度更高一些。
 [442楼]  作者:愚哥物语  发表时间: 2015/12/26 17:12 

对楼主说:
本不想多言,见楼主有究研之心态, 也确有资料收集之丰,实是有令我敬慕之感。但期待尊贵应从物之质出发,但求质为先,再求质本性,那正可谓:
科学进展无边界,从来解说各自飞,
若然求变应自改,不应求人敞开路;
世事万变缘本质,知质本性一条路,
有心先求质本属,质缘为基万归踪。
此是对黄新卫等人所说之词,不应对你所言。但对于你的观念我不能完全认同,仍是一句:
质本性不可移,
物源质自有性;
性不移物本质,
万变不离质本性。
此是《物源论》著的经典绝句也,此也不知是对还是错?
[楼主]  [443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28 21:07 

审查得太严,发不了帖子啦。
[楼主]  [444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28 21:08 

审查得太严,发不了帖子啦。
[楼主]  [445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28 21:08 

审查得太严,发不了帖子啦。
[楼主]  [446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28 21:09 

审查得太严,发不了帖子啦。
[楼主]  [447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28 21:09 

审查得太严,发不了帖子啦。
[楼主]  [448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28 21:09 

审查得太严,发不了帖子啦。
[楼主]  [449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29 10:30 

怨天尤人话雾霾
最近华北雾霾严重,美国暴雨成灾,人们怨天尤人。我说应该。
先说怨天。天不给力,风太小了。为什么风小了?因为大气环流弱了,产生厄尔尼诺现象。可不是厄尔尼诺影响气候。大气环流为何弱了?因为地球行星系旋涡弱了。地球行星系旋涡为何弱了?因为太阳系旋涡弱了,君不见,太阳都老实多了吗?太阳系旋涡为何弱了?因为太阳系离银河系中心远了一点。地球行星系旋涡弱了一点,冷空气入侵也弱了一点,地表变热了;西北风弱了一点,沙尘暴少了,雾霾、雨雪多了一点,它们待在一个地方不散,就成为灾害。人们只能怨天。
再说尤人。最近几年,中国发展很快,人们贪图享受,忍受度明显下降,不愿走路,不愿挨冻。油、煤、柴越用越多。过去炊烟缭绕、车水马龙是道风景,现在烟囱林立、车堵高速是正常现象。你也扬尘,我也排气,地表能有干净空气吗?穷人穷得只剩下水和空气啦,可惜水和空气也不干净啦。
该醒醒啦!
[楼主]  [450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5/12/31 22:22 

为什么银河系在转动?
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是一个棒状旋涡星系(比例超过了星系的2/3)。如此大规模的恒星群、气体、行星和其他天体都是旋转的,犹如风车一样。中心还有一个恒星组成的长达2.7万光年的“恒星棒”,至少有10万光年的半径。恒星系大部分密集地分布在银河系对称平面附近,少部分则散布在银盘上下近于球状的银晕里。恒星和星际介质在银盘内也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更为密集地分布在由银河中心伸出的几个螺旋形旋臂内,成条带状。一般分布在旋臂内的恒星,年轻而富金属。而散落在银晕里的恒星则是年老而贫金属的。其中最老的恒星年龄达150亿年。根据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观测,它以每秒270公里的速度飞驰,大约需要2亿年完成一次旋转。
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呢?且看当今科学家们的回答吧!
天文学家分析称,当漩涡星系的引力密度波输送的大量气体进入到星系核心时,就会形成这种恒星组成的“棒”
我的质疑是:当今科学家们并没有回答清楚银河系为什么在转动。
天文学家假设,早期的宇宙中,一些地方氢和氦,密度比其他地区浓厚,坍塌成星形物。 “这些恒星很快燃烧成为球状星团,但重力使其继续崩溃成云,形成旋转盘。”这个旋转的盘吸引了更多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盘状星系。在盘内,新的恒星形成。天文学家真是矛盾百出。这个旋转的盘凭什么吸引了更多的气体和尘埃?星形物凭什么很快燃烧成为球状星团?球状星团凭什么继续崩溃成云,形成旋转盘?凭什么宇宙中一些地方的氢和氦的密度比其他地区浓厚?
天文学家凭什么说引力密度波输送的大量气体进入到星系核心时,就会形成这种恒星组成的“棒”? 为什么出现了棒状结构就意味着该旋涡星系已走过了青年期正稳步迈入中年期?
还是用我的旋涡理论来回答银河系为什么在转动吧!
一句话,银河系在转动是因为银河系是在旋涡中形成的,并且仍然处于旋涡中,还要继续转动下去。
银河系中心的棒不是引力密度波输送的大量气体进入到星系核心时形成的,而是旋涡中心固体盘自转的结果。这些物质就在这里,被旋涡旋进中心。不是早期的宇宙中,一些地方的氢和氦的密度比其他地区浓厚,坍塌成星形物。而是宇宙旋涡大喷发形成宇宙吸积盘。盘里再形成恒星系。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57854938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