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行“它”应为“他”。 |
这是恒加速度取10g=98m/s^2、m=1kg时的dF/dv的曲线, 横坐标为速度(V=M/S^2),纵坐标为F‘(dF/dv=kgs^1)
可见,在恒加速度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恒有dF/dv ≥0。和地面上恒有dF/dv =0不等效。 |
更正:“可见,在恒加速度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恒有dF/dv ≥0。也就是dF/dt ≥0和地面上恒有dF/dt =0不等效。”
|
更正“横坐标为速度(V=M/S^2),纵坐标为F‘(dF/dv=kgs^1)”应为“横坐标为速度(v=ms^-1),纵坐标为F'(dF/dv=kgs^-1)” |
因为v=at,a是常数,因此dF/dv的图形形状和dF/dt的形状完全相似的,因为为了突显在光速附近的质增引起的力的变化,使用速度做横坐标更直观一些。 |
从图形可以看出,在速度小于c/3的时候质增率几乎是随速度线性增长的,处处不等于零。也就是说,在非零速度下的任意时刻,都有dF/dt≠0。 |
对王晓斌cn先生说:
F'=dF/dv=madγ/dv=mav/(c^2 (1 - v^2/c^2)^(3/2)),取m=1kg、a=10g=98m/s^2,c=299792458m/s。 |
我现在使用的dF/dv≠0,涵盖了等效原理中叙述的任何局部空间区域,因为我已经把这个空间缩小到几近于零了。在加速度a保持恒定时,使用微分能够得出任何时刻t上的质增率≠0,也就相当力增率dF/dt≠0,和静止时dF/dt=0不等效。
数学上肯定了这一点,实际上也很容易实现。检测动态信号比检测静态信号要容易得多,比如对弹簧上的敏感元件输出的信号采用直流放大时,有零点漂移等诸多问题,微弱信号和这些漂移相比可能要小得多,当放大倍数十分大时,比如几千倍、几万倍,这些漂移足以让放大器饱和,而信号却不能被检测出来。而微分电路有一个最大优点,它对直流分量放大倍数为零,它只对信号中的变化量敏感。比如可以使用多级精密运算放大器构成深度负反馈电路,使得放大器自身的直流漂移降到微乎其微的程度。输入电路是一个电容器,把信号源的直流分量也隔绝在外了,因此放大器的输出反映出来的只有信号的变化率。这是具体实现的方法。 用我的方法,可以延伸到在引力场中向上加速。因为是恒加速,因此我可以在火箭升空一刹那,开启计时器,根据计时器提供的实时时间,计算出我的高度,计算出我即时所在位置的重力场,将该重力场的变化率取数字微分,与我的放大器输出进行差值运算,可完全消除重力变化带来的影响。这时候,我就完全可以不要求无重力场合了。采用我的方法,可以将不能实现的理想实验化为可实现的真实实验。 |
更科学点的测试可以不在太空中进行。当我们掌握了测定力的变化绿F'的技术后,该实验甚至可以在地球大气层内就能完成。只要有高度测量仪,实时计算出高度,就可以计算出该高度下的重力和重力变化率,利用计算机做些简单计算就可以把对应的重力引起的弹簧伸长量扣除掉,实现等效无重力空间的实验。 |
没有高度测量仪可以采用我下面将提出的方案,[197楼]又搞乱了顺序。 |
尺缩效应违反洛伦兹变换,否定狭义相对论。
尺缩钟慢违反光速不变原理的证明 ===两篇文章,我感觉不会是你在锁帖。是吗? |
199楼中,我不太相信是你。200楼中,你却非常含蓄深沉(因此感觉不是你锁帖)。201楼明确的询问结果如何? |
如果你能耐心等待,会有答案的。暂时不要在我贴中质询相关事宜。 |
我们已经知道,万有引力公式
Fg=GMm/r^2…………(1) 这里M是地球质量,m是座舱中铅球质量,r是座舱到地心的距离,Fg为铅球在引力场中受到的重力。考虑地球半径r0,h为座舱距离地面高度,则r=r0+h,(1)式可以化为 Fg=GMm/(r0+h)^2…………(2) 火箭从地面开始恒a向上加速瞬间,开启计时器,在时刻t,火箭上升高度为h=att/2,代入(2)式,得到 Fg=GMm/(r0+att/2)^2…………(3) 对(3)式求导,得到 dFg/dt=-((2GMmat)/(r0+(at^2)/2)^3)…………(4) 又知惯性力F=ma/(1-vv/(cc))^(1/2) =ma/(1-atat/(cc))^(1/2) dF/dt=ma^3t/(c^2(1-(a^2t^2)/c^2)^(3/2))…………(5) 但是实际在重力场中检测到的是dFs/dt,是dFg/dt+dF/dt 因此实际检测出的dFs/dt=ma^3t/(c^2(1-(a^2t^2)/c^2)^(3/2))+dFg/dt…………(6) 其中Fs是重力和惯性力之和Fs=F+Fg 取(6)和(4)之差值,就削去了dFg/dt dF/dt=dFs/dt-dFg/dt=ma^3t/(c^2(1-(a^2t^2)/c^2)^(3/2))+dFg/dt+((2GMmat)/(r0+(at^2)/2)^3) =ma^3t/(c^2(1-(a^2t^2)/c^2)^(3/2))…………(7) (7)式就是在重力场中实际的惯性力增率。 这就实现了在重力场中实现无重力场太空中的实验操作。 |
在上面(4)式中,我没有先验地把γ放进去,这是因为要验证的就是否存在γ>1。
以上推算可能存在错误的地方,待我慢慢发现。 |
有人会问(5)和(7)相同,为什么费两道手呢?
(5)是理想情况下应该有的力增率,是计算出来的。(7)是检测出来的力增并削去重力增率后的计算结果,属于修正后的测量值。 如果(7)和(5)的计算值相同,说明(4)式正确。如不同,要将(4)修正成有质增的形式。 灵活使用不同的修正,最终可以达到完全消除重力影响的目的。 |
本贴只针对[191楼]所举书中之例,第二段话进行批驳。动力学效应包括不包括力的微分? |
假如一个以9.8米/秒秒加速度恒加速的物体,在1秒时刻恰好经过你眼前,此时此刻它的即时速度为9.8米/秒。又有一个匀速度为9.8米/秒的物体也从你眼前经过,此时此刻它的速度也是9.8米/秒。那么就在这一刻,这两个物体的动力学状态一样吗?我个人认为是不一样的,是不等效的。同理,一个作用在物体上的变力和作用在物体上的恒力,此时此刻力的大小相同,能说它们的动力学状态一样吗?我认为也是不一样的,是不等效的。
谁有不同意的意见可以拿出来大家继续探讨。 因此[191楼]书中的第二、第四段不成立。 |
爱因斯坦说的局部不可分辨,不知他的局部有多大,但至少比点要大。我用这个方法,证明动力学效应在点上都不等效。 |
今天我想发篇帖子,得知了一个令我吃惊的消息,我已经被列入了黑名单,不能开贴了。
我对季先生的实验数据有新的解读,我认为季先生的实验与其它类似的实验最大的不同是:他使用了加速器,而其它的实验使用的是放射源。针对季先生的情况,我列出了一些计算公式。 F=qE√(1-vv/(cc)) ① F=m0a=m0(dv/dt) m0(dv/dt)= qE√(1-vv/(cc)) ② 解②得: v=c(sin(qEt/(cm0))) ③ s=(ccm0/(qE))(1-cos(qEt/(cm0))) ④ 注:q为粒子的电荷,E为加速电场强度,c为光速,v为粒子速度,s为经过的加速电场距离,m0为粒子质量,假设粒子初速为0,起始时刻时间为0. 根据加速器的加速电场空间长度,计算出末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