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一)爱因斯坦最初成名的背景(第1部分) 本章内容提要: 相对论当然不会永远正确,但是这并不妨碍某些人由于利益的驱使而把它巧妙地装扮得如此;相对论其实根本就是错误的,因而为了证明它的"真理性",一些人便不得不借助于狡辩乃至欺诈的手段。事实上,围绕相对论的争论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对错问题,而是一个集科学、文化、心理、种族、政治等问题于一身的极其复杂的现象。一旦深入地理解与把握了这一现象及其本质,读者便自然能够明白,为何一个有着明显漏洞与错误的理论,其谬误不仅在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未被主流物理学家所发现或者认可,而且反而确立了越来越牢固的甚至几近神圣的地位。 正文: 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狭义相对论,于1915年开始创立广义相对论,但是爱氏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既非针对他的狭义相对论也非针对他的广义相对论,而是因为他对光电效应的解释而获得,原因很简单,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对爱氏的两个相对论一直持有强烈的批评与抵触态度。事实上,批评相对论的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其他有影响力的物理大家,比如美国的迈克尔逊(Albert A. Michelson,1907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特斯拉(Nikola Tesla,杰出发明家),奥地利的马赫(Ernst Mach,杰出物理学家、哲学家),德国的雷纳尔德(Philipp Lenard,1905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以及新西兰的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核物理之父、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等。这么多物理权威对相对论的评价不可能不影响到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态度,事实上,有证据表明,这个委员会对两个相对论也同样怀有深深的疑虑与保留,这大概解释了为何从1910年开始,爱因斯坦随经不下五十次的提名,却始终不能在1921年之前获得诺奖的原因吧。 在当今的科学界,科学家为了让自己的成就获得全球认知,最好的方式无疑是把自己的名字与诺奖挂起钩来,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历史上诺奖以及其评审机构也曾因为与一个公众人物的名字相联系而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这个公众人物便是爱因斯坦。这件事初看起来似乎不觉有何异常,但是细思起来却透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秘密,那就是爱氏的获奖并非因为他公认的科学成就,而是因为诺奖委员会所承受的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一个自然的问题便是:为什么情况会是这样的呢? 这要从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说起。 如前所述,两个相对论自提出之后一直得不到学术界的认可,这不仅是因为这些理论有悖直觉与理性,而且是因为它们缺乏有效的实验验证。但是事情在1919年前后似乎出现了转机,因为据信可以通过考察这一年日食期间星光通过太阳附近时偏折的角度而验证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事实上,由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Arthur Eddington)所率领的科考小组在这一年果然"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预言。这件事在爱因斯坦的祖国德国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大众的眼里,这个理论的意义堪比哥白尼的日心说,爱因斯坦也从此开始被誉为科学史上足以与牛顿比肩的最伟大的天才。 但是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1919年所谓的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是一个巨大的历史错误。首先,这个实验的理论存在着重大缺陷,其次,所谓的实验证据存在重大的人为操作行为,最后,这个实验结果严重误导了将近一个世纪以来物理学以及相关科学的发展方向。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一)爱因斯坦最初成名的背景(第2部分) ~无忧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