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19楼】说: 两处有速度差,不错,速度差公式也不错,但落点仍是垂直点,这个问题我在拙著〈新编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有讨论。 |
对【119楼】说: 两处有速度差,不错,速度差公式也不错,但落点仍是垂直点,这个问题我在拙著〈新编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有讨论。 |
事情就是这样的奇妙,能量似乎被放大了。而且初速度V越大,子弹的动能越大。枪中发出的有限的、很小的能量的子弹,一旦架在高速运动体上,同样的力,所增加的动能要比静止时增大很多很多,简直让人搞不明白。朱顶余的问题和这个问题有惊人的相似性。
E=(1/2)mV^2+FS 前一项是子弹初始速度带来的初始动能,很容易被人理解和接收。后面FS这一项中的S来自S=Vt+(1/2)at^2,其中加速部分走过的距离(1/2)at^2也容易被人理解,加速嘛,要消耗能量。其实最不容易理解的就是Vt这部分位移的做功。但这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的。重力做功也是这样,从高处自由下落的物体,每秒做功都不一样。每秒增加的速度走过的那段距离(1/2)gt^2的做功总是一样的,但是Vt这部分下落可看作惯性下落,但它也算做功。只要是在受力加速的时间内,不管是惯性那部分速度,还是新增加的速度产生的位移,一概视作做功的位移。这就是力乘位移的真谛。 按照做功的定义方法去做,就会得出你同样的力,可做出不同的功来的结果。 |
哈哈,我算明白了,原来昰自己沒有学好传统力学和运动学,也没有学好微积分和矢量运算,无法跨过那道坎,不知其所以然,说起来这也不是你的错,错的是我国沒有参与这些理论的建立过程,我国的教育也没有让人明白建立这些理论的过程和内在逻辑。
如果你的《新编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建立在你本主题内容的基础之上的话,那真就是皇帝的新衣的现实版了,你还真不是像你自己以为的那样卓尔不凡,那只是一个存在于你自己头脑中的美丽的肥皂泡。 |
对【123楼】说: 小子,我把你视为狗叫。有问题说问题。 |
这样就可以说明:
一个质量M的物体速度是V,动量是MV。用它撞击一个静止的物体,质量是m。动量守恒(可以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证明)有等式:MV=MV1+mV2;从这个等式已经可以看出动能不守恒,因为我们从它不能得到MV↑2=M(V1)↑2+m(V2)↑2 这个等式。在电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老曹的速度关系式是不对的,你可以到你家附近的超市里的拖带式电梯上自己实验,不必到河面上实验。 |
别人凑数据对得上,你凑数据对不上,凑数据都不会凑,还自认为了不起的发现。
s是力通过的距离,你是这样计算s的,服了你!可见你基本概念是何等的混乱! |
首先,我要肯定一点:你在121楼中回答119楼的落点还是在垂点,纠正了老王的回答。
其次,你这样的大宗师如果连这样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那就很有问题了,你自吹的比朱顶余好的数学那就是狗屁了,还真当自己是大宗师了。 哪天不再当自己是大宗师了,不再装逼了,再来讨论吧! 平生最厌恶没谱却在装逼的货色! |
乱七八糟的,别人不乱,你自己乱。人家凑数据凑得对得上,你凑数据凑得对不上,凑数据都不会凑,还认为是了不起的发现。
s力通过的距离,你是这样计算距离s的吗?老王呀!你很多物理概念都没搞清楚呀! |
对【127楼】说: 这个问题你可以慢慢去研究。 很多物理概念我们以为都明白了,其实不是这样。比如,你回头去仔细看中学的教材,有动量守恒说,没有动能守恒说,有平动和转动运动,没有自转运动,....... |
一辆拖车的车头和挂车之间用弹簧连接,在高速公路上以不同的匀速度行驶,只考虑地面动摩擦,不考虑风阻,则这辆车的车头对挂车的做功功率P=mgμV,其中μ为动摩擦系数。汽车车头对挂车的弹簧拉力始终是mgμ。
你们看到了,各种均匀速度下拉力始终不变,但是这根弹簧施加给拖车的功率是不同的。这就是力相同,通过的距离不同,做功就不同。 你们不要以为娃娃的手臂只可以用10牛顿的一个力,以1米/秒的速度拉着小车跑,如果这个娃娃坐在有速度的车头上,用10牛顿的力拉拖车,这根稚嫩的小手可以传输几百马力的功率到拖车上!而小孩丝毫不觉得做功很大。 做功等于力乘位移,就是在力的持续时间内,受力物体所走过的一切路程和力的乘积。不管这段路程其中有没有初始惯性速度V0在时间t内产生的位移成分V0t,它都计入力做功所用的位移。 |
对【131楼】说:
完全弹性碰撞中动量、动能都守恒,这不是我发明的说法,事实上你去看书也一样。动量分配的结果总有对应的速度V1、V2,同时满足 MV=MV1+mV2 MV^2=MV1^2+mV2^2 |
简单点,假设的M、m是两质点。碰撞是完全弹性,无能量损耗。你可以得到动量等式,你还能得到动能等式?如果书上这么讲,那就是你编的书。
不是弹性碰撞,你连动量等式也没有,知道吗? |
关于自由落体能不能落到铅锤点的问题,自由落体是不是走弧线的问题,都不是我发现的。jiuguang先生也是知道的。另外你们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繁复的计算你们都不用去研究,你们只要知道它会偏离理想垂直落点就十分万幸了。
http://wenku.baidu.com/view/7fb90e45e518964bcf847c66.html |
对【134楼】说:
|
对【135楼】说: 既然承认ω相同,又认为自由落体不落在垂点上,估计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
如果不是自由落体,初速度不是0,落点才不在垂点上。 |
ω相同,但半径不同,切向线速度就不同,引力向下吸引物体下落的重力并没有对物体水平方向施加减速的力。这和平抛运动一样,垂直方向的速度有加速变化,而水平方向的速度却不变化。因此物体下落到地面时水平分速度比地面的水平速度大了一点,会向东落。 |
ω相同,是物体在跟随地球转动的塔顶上获得的。此时它的初始水平线速度已经形成。在下落过程中,它失去了固定物的束缚,再没有任何力可以再改变它的水平线速度v=ω(R+h)了。它落到地面时还是这个速度ω(R+h),而地面速度是ωR,它的速度是不是比地面的速度快? |
死脑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地球是圆的,想想从地心向外画放射线条吧,这放射线条就好比是自由落体轨迹,落点怎么可能不在垂点上? |
你知道芭蕾舞演员伸开双臂旋转起来后,收缩双臂并向两腿时角速度会变大吗?
物体在塔顶上h0高度时候具有地球角速度ω0,它的线速度是v0=(R+h0)ω0,它半径减少时这个初始线速度v0不变,物体角速度ω随下降距离S增加而增加,在下落过程中角速度不断变大。 ω=ω0(R+h0)/[(R+h0)-S] 下降距离S越大,分母就越小,角速度就越大。当下降距离等于初始高度h0时, ω=ω0(R+h0)/R=(1+h0/R)ω0 可见原始高度越大,它到达地面时的角速度越大,和地面角速度之差是h0ω0/R也越大。 列位,明白我说的了? |
对【142楼】说:
“那是胡乱写个式子就可以?王普霖真行!” 我王普霖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了,思维敏捷程度不亚于年轻小伙子。你任意给出初始速度V和两个质量M和m,都有唯一的V1、V2的解,你不信么?几十年前的书不用翻,全在脑子里呢。我却怀疑你连书都没翻。 |
你从地心向地球外引放射线,假如这些放射线是直且硬的钢丝,从塔顶下落的物体是打孔的珠子,非要让它套住钢丝下落,那它的情况才是你说的情况。但现在是自由下落的物体,并没有钢丝约束它保持恒定的角速度。你们理解了吗? |
完全弹性碰撞中
MV=MV1+mV2 MV^2=MV1^2+mV2^2 任意给定M、m、V都有解 V1=(M-m)V/(M+m) V2=2MV/(M+m) 这两个速度代入原方程,既满足动量守恒又满足动能守恒。 |
所以列位啊,……物理概念啊……。
要想向头顶上的天空发射一颗定点的同步卫星,火箭的发射方向必须是总体向上、向东,才能达到同步轨道高度上的水平线速度ω0(R+h0)。当然,一次入轨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这属于工艺问题不是理论问题。 同样,头顶上的这颗星你用线垂直地向下拉,拉着拉着,这线就向东弯折了不再和地球表面垂直了。这都要用大脑去想象才行。 |
随便设M=12kg,初始速度V=4ms-1,m=2kg静止。初始M的动能是E=(1/2)MV^2=0.5*12*16=96J。
动量是MV=12*4=48kgms-1 碰撞后,V1=(M-m)V/(M+m)=20/7ms-1 V2=2MV/(M+m)=48/7ms-1 MV1+mV2=12*20/7+2*48/7=48kgms-1 动量守恒。 (1/2)MV1^2+(1/2)mV2^2=0.5*12*400/49+0.5*2*2304/49=96J 动能守恒。 |
物体角速度ω随下降距离S增加而增加,在下落过程中角速度不断变大。
--------------------------------------------------------------- ?????? 这里的角速度显然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你向上丢一块在头,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会随你丢的石头的下落不断加快? |
看在我俩差不多年纪的份上,我再耐着性子给你讲讲。
我是怎样知道落点就是垂点的呢?地球一天24小时自转一圈,这样可以计算出地面的自转线速度(465m/s),同样也可以算出自由落体在高点处的自转线速度( 465*(R+h)/R ),再计算出物体从高点处落到地面的时间( h=(1/2)gt^2 ) 再用这个下落的时间乘以物体在高点的线速度和在地面的线速度,得出在这段时间内物体在高点处切线(水平)运动距离和地面落点切线运动距离,再把这两个距离除以它们各自对应的到地心的高度(R,R+h),所得值就是正切,再求出角度,看两个角度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说明落到垂点上,若不相等,则落不到垂点上。 想象成同心圆环,两条半径所夹的内外两段弧,外弧是不是比内弧长?这弧长好比是在该点处的自转切线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