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光点漂移... 下一主题:波传播方向的顽固性——羊歌乐Re...
 [121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03/16 10:28 

不是讨论的态度,而是指责的态度
=========================================
我的帖子都在,我指责了你什么?那两个数据是我看错了位,你便大发雌威。所以这句话应该还给你。我不过要求你把仔细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贴出来。你说我应该会。我为什么要应该会?我可以再一次明明白白告诉你,我不会。但是我可以尝试看看你的“会”,对不对。谁主张,谁举证。自己的观点、依据不认认真真写出来,反倒攻击为了搞清楚你的观点是不是对的人。如果你去投稿,难道也叫编辑自己算?你只有认认真真地把计算过程和结果贴出来,才能够使人相信你那个18.0的可靠性。想当然是不行的。如果根据你那个K为几百倍、几千倍,即向心力小了几百倍、几千倍的理论,我只会想当然地认为电子的轨迹是半径远大于18.0的略有弯曲的直线。 季灏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否定那些被你说成是离谱的公式。事实上他的实验至今没有人解释出来。如果你能够解释,那也没有什么理由趾高气扬、神气活现地把季灏、梅晓春说的一钱不值。毕竟这个大家没有搞清楚的研究课题是季灏想出来的。
如果我不与你讨论,我问你这么多问题干什么?跟你讨论问题很吃力,就像挤牙膏。当然总算还是给我挤出了一点牙膏,使我觉得向心力有可能不够大,但是到底根据你的计算能不能得到简单划一的18.0,我仍然不能根据你的帖子想当然地予以相信。

事实上,当电子在做曲线运动时,不同的曲率半径,向心力和向心速度是不一样的。当电子做直线运动时,是没有向心力的。而你的计算却把各种半径的运动的向心力说成同一个量。

我希望你仔细地贴出计算过程。如果你能够一下子把问题说清楚,我想谁也不会自投罗网让你骂傻瓜。就像教师自己不好好教,反倒骂学生笨。

一贯以来,你的帖子想当然的东西太多。我真的吃饱饭没有这么空和兴趣来指责你。 

 [122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03/16 21:12 

公式(1)左边:
d(mv)/dt = m (dv/dt) + v (dm /dt)= m a + v (dm /dt)
公式(2)展开成级数:
m = m0(1+(1/2)(v/c)2 + (3/8)(v/c)4+ (15/48)(v/c)6+…)
可得:
m(dv/dt)= m0 a(1+(1/2)(v/c)2+(3/8)(v/c)4+(15/48)(v/c)6+…)
v(dm/dt)= m0 a((v/c)2+(12/8)(v/c)4+(90/48)(v/c)6+…)
================================================================================================
szshanshan的根本错误在于否定了相对论的质速关系。相对论的基础洛伦兹变换认为,静止质量为m0的物体在获得速度v后,质量增至m=γm0.这时,m是一个不变量,所以,dm/dt=0。
然而szshanshan竟然发现了另一个与时俱增的向心质量,而且要大于m几百倍、几千倍。

szshanshan还叫我根据这段话的两个公式自己算出18.0:
“由电磁理论可知,当电子进入强度均匀、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子将在磁场中作半径为R的均速圆周运动。

d(mV)/dt =-eV×B (1)

其中,根据相对论m为相对论质量,m0为静止质量
m=m0{1-(V2/C2)}-1/2 (2)”
可是我没有本事从两个没有R的方程式里算出R来,叫她把计算过程贴出来,她便认为我在指责她。

[楼主]  [123楼]  作者:szshanshan  发表时间: 2011/03/17 00:46 

对【121楼】说:
   我很反感有的人拿他心中清楚明白的事却装不懂来戏弄别人。我看过王飞先生和你在别处的文章,你们都是很有物理见解和学识水平较高的人。我相信你们不会不知道1932年劳伦斯和利文斯顿设计的回旋加速及其工作原理,因为这是大学普通物理课程讲授的基本常识。

难道你们要我再重复计算第l圈,第2圈……直到第n圈的问题。第2圈半径与第l圈半径之比为1.4142:1,……最后得出nn-1圈半径之比近似为1  

我没有当你们教師的资格,也没有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习惯,更不希望被人当傻爪戏弄。刘岳泉先生追问的相对论动能柯尼希定理的证明,是个较偏辟的问题,我相信刘先生是真的不知道,才不惜花时间抄写出证明。

怀疑高能电子能量到何处去了是很正常,因为教科书很少讲这个问题。但我很难相信你们会不知道回旋加速的工作原理,但为了那个你们有可能真的不知道或忘记了的可能性(不大于万分之一的几率),我就再做一次傻爪抄一些给你们看:  电子迴旋加速器中的加速微波电场(电势差U)的交变周期TE等于磁感应强度B中圆周运动周期TM,由此得到T=TE=TM=πBR2/2U, T是加速器的设计结构决定的常数。由周期T=2 π r/v (此处v是圆周运动切向速度)可见,r正比于速度v。低能时r随速度v增大呈螺旋状增大的。当v愈接近光速c时,r就愈接近于常数R。从季先生表1可见,4Mev以上r为常数R的精度1%6MeV以上r为常数R的精度0.5%12MeV以上r为常数R的精度0.1%。加速器的半径R是按电子运动速度达光速设计的,当然永远达不到光速,但愈接近光速时两圈之间的轨道间隙愈小。对应于半边加速器的季先生实验,则是不同速度的电子打在半圈后的靶上的位置愈接近。

[楼主]  [124楼]  作者:szshanshan  发表时间: 2011/03/17 01:04 

对【122楼】说:
质量增至m=γm0.这时,m是一个不变量,所以,dm/dt=0然而szshanshan竟然发现了另一个与时俱增的向心质量,而且要大于m几百倍、几千倍。

   m=γm0 中,m0是不变量,难道γ也是个不变量,γ中的速度v谁规定了它不可变。

  m0 γ(dv/dt)= m(dv/dt)是质量乘加速度的通常意义的力。

  m0v (d γ/dt)在直线运动中也有此项,你为何定义它为向心质量。而且m0v (d γ/dt)的量纲也是力,应该称呼它为什么,我还没想好。

  高能时比值K = m0v(d γ/dt)/m0 γ(dv/dt)算出有很大值,但它却与质量无关,因为分子分母中的m0 对消掉了。高能时v(d γ/dt)远大于γ(dv/dt),或者说,v的函数γ的变化率比v自身的变化率更大。我引入比值K是想说明为何20MeV的电子与16MeV的电子在磁场中有几乎相同的轨道,主流的相对论者是不屑于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按电子迴旋加速器设计原理简单地算一下就能得出正确结果(见我的上一帖)。

 [125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03/17 05:27 

v(dm/dt)= m0 a((v/c)2+(12/8)(v/c)4+(90/48)(v/c)6+…)
============================================================
当v速的电子直线运动或以各种曲率运动时,其向心加速度是不一样的。可是你的这个式子却是不变的。

我只希望你把计算的公式和过程贴出来,只要符合实验数据,就是不错的经验公式。原理就不必讨论了,因为永远不会有争论结果。
 [126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03/17 15:20 

123楼:
如果已经有正确的公式,那么请提供用相对论推导此公式的过程。因为这里的人不知道这个公式是经验公式还是从相对论或经典电磁学推导出来的。最好你能够告诉我那一本书上有这样的推导。
我不从事有关的工作。对于自己没有实践条件的东西我不会去研究。所以对季灏老师能够排除万难做实验,我是很佩服的。
对于季灏实验,目前没有人解释的出。如果谁认为是“不屑”解释这个问题,那么我希望他能够“屑”一下,解释一下。
至于你的解释,我已经可以肯定是错的了。你也没有办法用你的公式算出正确的结果。电子作匀速圆周运动是处于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平衡状态,提供离心力的电子与提供向心力的电磁场相互之间做的总功为0,所以电子质量是不会变化的。对于向心力会不会做功,引起电子质量变化的问题我反复考虑过了,是不会的。
我看你套公式大概很熟练,但是基本概念不清楚,连常数的导数是0也搞不清。

 [127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03/18 22:47 

对于向心力会不会引起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质量增加,我是反复考虑过的。
乍一想,物体受力导致改变方向,增质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仔细分析其过程,就会否定增质。
如果向心力通过对物体做功,向物体输出能量,形成物体的向心速度,那么它与物体的切向速度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一个改变方向且速度绝对值更大的速度,使物体增质。但是新合成的速度要往前跑,就要离开引力源,并对形成向心力的场做功,同时使质量减少、还原。

另外,如果会增质,而且如楼主增的那么大的倍数,那么向心力将使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质量随时间越来越大,大得无法想象。质量的增加还会使物体转速越来越慢,根本就匀不了速。

 [128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07/08 17:09 
 [129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07/08 21:24 
 [130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07/09 10:27 

季先生从公式(1)得到公式(3)用了牛顿力学的质量不变的假定dm/dt=0,才有:
d(mv)/dt= m a = m v2/R.
公式(1)左边:
d(mv)/dt = m (dv/dt) + v (dm /dt)= m a + v (dm /dt)
公式(2)展开成级数:
m = m0(1+(1/2)(v/c)2 + (3/8)(v/c)4+ (15/48)(v/c)6+…)
可得:
m(dv/dt)= m0 a(1+(1/2)(v/c)2+(3/8)(v/c)4+(15/48)(v/c)6+…)
v(dm/dt)= m0 a((v/c)2+(12/8)(v/c)4+(90/48)(v/c)6+…)
从展开式的绝对值大小可见,在季先生的实验条件下(v/c)≈1,(3)式左边被他忽略的项v(dm/dt)比保留的项m(dv/dt)还更大。而且实验的电子能量愈高,速度变化(dv/dt)导致的动量变化所占的份额愈小,质量变化(dm/dt)导致的动量变化所占的份额愈大。显然,季先生不但丢掉了与洛伦兹力e v B相平衡的主要力v(dm/dt),而且留剩下的次要力m(dv/dt)也不完全,他只取了牛顿离心力mv2/R 这一项,还有正比于(v/c)4,(v/c)6,(v/c)8 等等的相应项也被他忽略了。
====================================================================================================
szshanshan这段话的错误之处在于混淆了直线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两个不同的概念,从而通过他的“计算”“证明”了季灏的“错误”。
很简单的,就是物体减速时,dv/dt和dm/dt都是负数。可是只要速度不是负数,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却仍然是正的。
如果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它的质量是不会增减的,dm/dt应该等于0,可是szshanshan居然算出了一个非0的:
v(dm/dt)= m0 a((v/c)2+(12/8)(v/c)4+(90/48)(v/c)6+…)
也就是说,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的质量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
 [131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07/10 07:17 

反复考虑下来,电子在加速器力的实际受力应该分解为:
F1+F2,其中F1=mv2/r,F2=mdv/dt+vdm/dt,m=γm0
F1+F2=ev×B
这样出来的就不是圆形轨道了。

经过反复考虑,电子在圆形轨道上理论上是可以不施外力而一直与匀速转下去,但如果要使它加速,后面必须加一个推力,就像火箭加速那样,所以要加上F2。但是电子在高速时加速极其困难,它的a是非常小的,决不等于向心加速度,以致通常为了简化运算而忽略不计。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

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后加一把推力,又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使它的曲率半径增加多少呢?所以季灏老师是数学模型是可行的。 

 [132楼]  作者:婊子养的梁彬彬  发表时间: 2011/07/10 17:05 
 [133楼]  作者:cmjihao  发表时间: 2011/07/12 06:44 

szshanshan先生:你好!我会在上海会议上作完报告后给你满意的回答。
 [134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07/17 10:16 

对这个贴子,我仍然觉得有话要说。
szshanshan说:
“打靶和迴旋加速器的实验在世界各地几乎天天都在进行着並持续了几十年,各国发表的大量实验结果与季灏先生三个实验公布的测量数据是一致的,所以我完全肯定季灏先生的测量数据真实可信。”
那么为什么没有人出来指出这个数据不符合相对论的结果呢?恐怕是都不敢捅相对论这个马蜂窝,摸相对论的老虎屁股。因为他们知道反相的前车之鉴,一些人甚至被剥夺了获诺贝尔奖,丧失升院士的机会。
为相对论文过饰非,就是相对论者在100年里的主业。
szshanshan的贴子并非没有价值。至少她提出了dm/dt是洛伦兹力的一部分。虽然她的计算存在错误,但是这个问题确实是问题的症结。 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努力,设法解决解释季灏实验所提出来的重要课题。
 [135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07/18 14:00 

“迴旋加速器中电子不分散开往外逸出”和“因高能粒子打静止靶的有效能量只占入射能的小部分而发展了对撞机”,这是人们的普通常识。同样的实验数据季灏先生却用来质疑和反对相对论? 可是这多个审稿人和主编都支持季先生,又见梅先生竟为了解释季先生的实验而修改罗仑兹力公式,我不得不想: 是否是人人皆醉君独醒? 也许是对习以为常的事众人都麻木了,从而见多不怪、泰然置之?
================================================================================================
季灏实验测出来洛伦兹力小了,梅晓春尝试修改其公式是天经地义的。
梅晓春的错误在于认为电荷小了,实际上根本原因在于梅晓春和季灏都认可的电子高速使受力变小。
所谓普通常识,可能是SZSHANSHAN的普通常识,我知道这个常识还是拜SZSHANSHAN所赐。
问题在于人们不敢怀疑传统理论,不敢做出头椽子,而想当然地往同步辐射身上一推了之。
 [136楼]  作者:cmjihao  发表时间: 2011/07/26 06:37 

周宪先生:你好!请尽快和我联系,季灏
 [137楼]  作者:相对论全错  发表时间: 2011/07/29 22:18 

szshanshan,周宪,cmjihao,你们三位能各自写一篇完全的文章介绍和评论季灏实验结果?
 [138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07/30 15:23 

对于加速器我是外行,本不应该发表什么意见。但是看到szshanshan的标题,就觉得她损人损得太过了。
硬着头皮研究一下,发现错得离谱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
 [139楼]  作者:西陆陈诚  发表时间: 2011/07/30 17:30 

  实验方面我外行,其它问题不太想介入,个人的观点,除非能客观指出‘季灏实验’的某问题,否则,我相信‘季灏实验’已经否定了相对论的“质速关系式”!原因比较简单,①相对论“质速关系式”违反逻辑; ② 季灏不会钱多到没处花,一定要拿两万元去买实验笑话(据说‘季灏实验’自费约两万)…
 [140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11/07/30 17:49 

我同意szshanshan先生讲的
<国外杂志敢冒風险,收获也大。我们现在不是提倡国际接轨吗? 当然要接轨ISO9000、股票、基金、商业电影和高速公路等等东西,但这还不够,还要接轨敢于发表错误理论和鼓励学术争鸣。只有在源头上接轨,才会有本质性的思想解放,才会有民族的魂,才能有真正的创新,才不至于一代一代地永远赶超下去,才不至于永远做世界的二等公民。

但願季先生等人的论文的发表,是一声发令信号枪响,开始着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征途!拉开了学术争鸣的序幕! >

※※※※※※
刘武青
 [141楼]  作者:cmjihao  发表时间: 2011/07/31 06:41 

我是季灏不知道为什么我变成了cmjihao,大概是我儿子电脑坏了帮助我重新搞的时候弄的,怎么弄请指教。我不喜欢用外文名字。我会尽快请人对szshanshan的回答帖子弄上来。
 [142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07/31 06:45 

重新登录或注册。如果不行,在季灏中可以加一个空格,或在季灏前后各加一个=。
 [143楼]  作者:cmjihao  发表时间: 2011/07/31 07:20 

z季灏z
 [144楼]  作者:cmjihao  发表时间: 2011/07/31 07:50 

试贴

※※※※※※
季灏
 [145楼]  作者:季灏  发表时间: 2011/07/31 08:32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受力规律的研究》全文请看http://prep.istic.ac.cn/inte.html?action=getFile&id=2c9282822f148bb00131272a62230175
>下载后文件用word打开
 [146楼]  作者:上海崇明季灏  发表时间: 2011/07/31 17:26 

苏州珊珊先生:您好!
2011年2月25日的帖没及时发现,今天我想对您及江西省科学院陈绍光教授对我的批评作回答。
两位批评得对,确是你们所说在分析中混用了牛顿公式。这个问题在2006年10期《中国工程科学》发表了题为“电子洛伦兹力和能量测量实验”文章以后,首都师大耿天明教授通过中国传媒大学黄志洵教授向我提出同样的问题,我分析以后确实这样,大学教科书和加速器专家的著作正如两位所说都错了。但仔细分析不影响我的实验结果和对相对论提出的质疑就没公开讨论该问题,今两位在网上公开讨论,并通过专业期刊讨论,我只能公开和两位讨论。但得到的结果可能不是你们想要的。看到陈教授帖子以后,我即撰文“加速器输出粒子的能量和轨道异常现象的实验分析——兼与陈绍光教授商榷”投稿中国预印本服务和《前沿科学》。有办法的朋友可以帮助帖过来。
 [147楼]  作者:余本鲲  发表时间: 2011/07/31 18:48 

根本不存在“混用”问题,只要做一个简单的矢量运算就一目了然了。季先生应该记得,2006年那次会上有人用这个问题诘问你的时候,我到黑板上写下的那几行式子。
 [148楼]  作者:余本鲲  发表时间: 2011/07/31 19:24 

季先生,你好!
我始终认为你实验的要害在于用量能器测量能量这个环节(磁偏转测量不会有问题),而这种量能操作恰恰又是难以把握的。以前陆续指出过这方面的问题,你说做了一些改进,如增加了吸收体长度等。我想还有一些相关问题不能不考虑,今天我要指出的是加速器出口端的封头材料问题。我们知道,电子束流射出直线加速器时,必与出口端部密封材料作用,这个过程中电子束的一部分能量将转化为γ射线X射线,从而导致射出加速器的电子束流能量低于射出之前的原始能量。这种能量转移的程度与材料的种类和几何尺寸有关,如果封头材料是钨这样的重金属,份额将不可忽略。如果用钛,则差一点。因为事实上存在着这种效应,所以引出加速器的束流就不仅仅是电子,还有不受你的磁场约束的X射线等等,虽然总的辐射能量大致还是加速器给出的能量,但电子束流的能量就不是那个值了。按你的介绍,实验涉及的加速器有用于医疗的,还有工业辐照的,就使用功能而言,它们并不在乎射线的成分是不是电子,只要混合辐射的总能量达到要求就行了,然而你的实验却是严格针对电子的。当然我的这个顾虑最好是多余的,但是这要由具体的测量数据说话,而不是辩论。
任何实验研究,在得到公认之前必须经过多方面的深入质证,这是科学“法庭”的原则,尤其在试图否定洛仑兹-爱因斯坦质量公式这种极其重大的问题上,任何简单轻率的表态都是不负责任的。我何尝不希望看到在国人的手上做出颠覆性的发现和突破?何况我们是朋友!但情归情理归理,在真理面前我不能不秉笔直言——我能想到的问题必须摆到桌面上来,如果你能够提供详实的数据,把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的质疑都排除了,那才是我最希望看到的好事情,我不会因为你否定我的质疑感到难堪,相反,我会很高兴的。
 [149楼]  作者:上海崇明季灏  发表时间: 2011/08/01 06:52 

我电话里和你说用吸收法测量的是经过加速器出口端以后的能量,我很那和封头材料是钨这样的重金属还是钛还有什么关系吗。我很感谢你能肯定我的磁偏转测量不会有问题你很相信中科学院张的,7月29日他要我用4cm的AL来代Pb,这不是说明我用1。4的Pb足够了吗。
 [150楼]  作者:上海崇明季灏  发表时间: 2011/08/01 06:59 

对147楼:这个问题应该有问题的发起人陈教授和szshanshan先生回答,你也可以在这里表示出来,让大家学习。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236368656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