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请教:天宫一号有没有自转? 下一主题:时间的定义
 [91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3/02/27 17:55 

对【88楼】说:

一、引力温梯的问题,你是不是受他沈建其的影响才认为它是正确的?

二、等效原理的问题,你是不是受沈建其的影响才认为它正确的?

……………………………………………………………………………………………………

关于“引力温梯的问题”并不是 我被沈建其所误导 而是沈建其被我“误导”啦!

至于“等效原理的问题”,只是 不谋而合,使我自己在沉思后突然发现科氏力(属于不做功的法向力)很像洛伦兹力  突然大胆类比 应该存在着类似于电磁学中的洛伦兹力,当然需要存在着类似于电磁学中的磁场 即 所谓的“引力磁场”,于是我就将这种想法告诉了沈建其,没想到居然得到了附和

[楼主]  [92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3/02/27 18:11 

此贴多余,故删除。

~无忧仙人

[楼主]  [93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3/02/27 18:13 

对【92楼】说:
如何有效推进我们探寻真理的事业之我见系列 续(二):

 既然相对论中包含了严重的错误,那么反过来来看,这里面同时也一定意味着中国科学界巨大的机遇,以下我简单描述一下其中的一些: 

1、跨参照系的光速问题。 现有的实验证据表明,讨论光速问题就必然涉及局部优先参照系,那么这里所说的跨参照系的光速问题也就是指同时有两个局部优先的参照系牵涉其中,所以,这里跨参照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狭义相对论中所说的参照系。 

其次,由于星际间测距数据以及GPS定位与导航数据均已表明,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光信号总是相对于局部优先参照系以常数速度c传播,而不是相对于任何其它参照系,这样单个(局部优先)参照系内的光速问题已经完全解决,这样的结果已经彻底否定了狭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但是另一方面,横跨两个局部优先参照系的光速不仅没有被狭义相对论所解决,而且被相对论物理学家压制与推迟了上百年,这实在是科学界的耻辱。 那么跨(局部优先)参照系的光速问题的现状如何呢?以下是我们已经掌握的基本情况:固定于地球惯性系ECI内的天线,如果它所发出的光信号是传向也是固定于ECI内的探测器或观察者的,那么此时信号一定相对于ECI以常数c传播;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这个天线所发出的光信号是传向月球或太阳系内的其它行星的,那么此时信号将相对于太阳系质心惯性系SSBCI以常数速度c传播,于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是: 该天线发出的光信号能不能够以常数速度c同时相对于ECISSBCI两个局部优先参照系以常数速度c传播呢?如果能够,这里的物理机制是什么?或者说,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现有的理论的包括量子力学的非局部原理以及各种版本的以太理论,那么究竟孰是孰非,就需要我们设计一个巧妙的实验来验证。 当然,不难想见,这样的实验不只是解决以上孰是孰非的问题,它同时一定意味着更深层次的物理规律以及对这样的规律的潜在应用,我们中国的科学家决不可失去这样的机遇。

 待续。

 ~无忧仙人

[楼主]  [94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3/02/27 18:26 

对【91楼】说:

这就说明了几个问题:

一、盲目肯定人是不对的,那不是帮朋友,而是害朋友;

二、盲目相信人也是不对的,不管他水平是高是低,也不管与他的关系是亲是近,因为科学的真谛在于独立地进行思考与判断。

三、不愿、不敢接受他人的严格审视与批评更不对,因为良药往往苦口,而真理只能越辩越明。

~无忧仙人

 

 [95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3/02/27 18:36 

对【89楼】说:
对【88楼】说:

想知道引力温梯问题错在哪吗?

^^^^^^^^^^^^^^^^^^^^^^^^^^^^^^^^^^^

我当然能够理解 你与黄国友以及赵凯华等众多学者 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引力温梯论”  怪不得 在美国哈佛攻读理论物理博士学位的彰曦 曾对我说过 如果能对“引力温梯”作出经得起推敲(诘难)令人信服的逻辑证明或实验现象  那将无异于当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联邦专利局的研究工作的意义

这是一个令人费解 和不可思议的概念  力场 怎么会与温度扯上关系呢?风马牛不相及嘛  力场只能干预粒子的密度分布 怎么会干预温度分布呢?温度也有重量?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无法理解

其实 在当初 我自己也不寒而栗 也时常觉得离经叛道 简直是一种叛逆 奇谈怪论  可能是大脑的思维区出了故障  思维理念怎么患上的“思维癌症”……

我当然不怨恨不理解引力温梯论者,因为他们在真诚地与你对话 他们向你倾诉真实的内心感受   如果对方都轻而易举地赞赏你的奇谈怪论 那就糟了 这些都不是你的真心朋友 他们在忽悠你 在违心地谬赞你 ……

沈建其也不是在违心地恭维我 他也是在与我进行言辞犀利的长期互相恶语相向中逐渐地被我征服的  他居然在给王令隽的邮件中顶撞了王令隽就是为了旗帜鲜明地捍卫引力温梯论  沈建其从一个引力温梯论的死敌 进过输死的恶战 居然临阵倒戈 叛变投诚了成了忠实的守护神!这里有个理念的转变过程  就像 我本来也一直反对什么引力磁场这种虚拟的诡辩概念 但我现在已经被自我洗脑 成了引力磁场的忠实信徒 并且推广了等效原理 我已经在等效原理的思想观念里迷惑得 摸不着北了 找不到家了 摸不回家了 中邪太深啦  这就是 为什么法轮功能使人中邪太深的缘故 我也中邪太深了  引力场与惯性力场 引力磁场 孰真孰假 我真的分不清了    究竟是处在一种非惯性系还是处在一种引力场,我已经没有理由分辨出谁真谁假了  先入为主的作用也都荡然无存了  ……究竟是在匀强力场中做自由下落着……还是处在惯性空间 也都无法分辨出哪一种说法更具有独尊的地位?总认定这两种理解是平等的(对称的、 平权的、 等价的、平行理论)

 

 

 

[楼主]  [96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3/02/27 18:43 

对【93楼】说:

朱顶余先生:

你要是有意搞合作研究,那么这个贴子中的主题就是一个机会。你先推敲一下里面的内容,看看能不能搞明白,如果能搞明白,也能接受有关的结果,那么我们下一步就可以考虑设计实验的问题;如果不能一下子搞明白,那么我可以再发给你或者指给你更多的资料,或者必要时给你解释一些东西。

这个问题黄德民先生也很感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多个人一起合作。

~无忧仙人

 

[楼主]  [97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3/02/27 18:47 

对【95楼】说:
你错了,什么样的结果我都接受,但是前提却是,你的推导要正确,而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另外,你朱顶余错了,我还觉得有情可原,但是像沈建其这样号称大学老师的人也看不出其中的问题,那就非常令人悲哀了,莫非他的大学、研究生、博士考试都是作弊而通过的?
 [98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3/02/27 19:33 

对【97楼】说:
hahaha,大神仙,你也不怕沈建其扇你的耳光……哈哈哈
 [99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3/02/27 19:44 

对【96楼】说:

你不妨发过来:h.l.zdy@163.com

  最好也要动员沈大人也来一起凑合才好…… 人多主意高嘛 众人拾材火焰高  集思广益 大家争论一番 才会更有把握 否则推出去一些笑料岂不是自己糟蹋自己么  

联合发稿就意味着 颜面被捆绑  即荣辱与共  要光荣 也是大家一起香  要耻辱 也是大家一起尴尬  谁也逃不掉 因为乘坐的是一条船 

你我是不打不相识   我与沈建其也是不打不相识   也可以去邀请黄国友一起参与  黄国友经常去加拿大出差 祖国来人 你能不欣喜若狂么

不管第一个战役是否获胜,我们还可以再发动第二次猛攻嘛 败而不馁  屡败屡战 直至胜利!

 [100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3/02/27 20:20 

对【89楼】说:
无忧先生,我倒是很想知道引力温梯论错在哪里。能告知吗?
[楼主]  [101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3/02/27 20:35 

对【100楼】说:

你把朱顶余的推导贴上来,我给你说。

 [102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3/02/27 21:00 

对【101楼】说:

其实这里的道理十分朴素简陋:就是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来说就是在说 分子的动能梯度等于其所遭受到的合外力▽E=m(g-a)(含引力、惯性力或撞击力),由于分子只有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一直保持不变,分子之间的相互撞击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很随机,所以其统计结果对于同一个分子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统计 受到来自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撞击力的矢量和几近于零,统计时间越长所遭受的撞击次数就越庞大也就越趋近于零。该分子只剩下大小和方向一直永恒不变的重力的作用,所以由其重量所决定的动能梯度的大小和方向一直保持不变。对于每一个分子来说都是这样,而且对于同一个小局域(如一立方公里的范围内)所有相同分子量的分子所遭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一直保持不变,而且相互一致,所以这些分子的动能梯度的统计平均值的大小和方向也都一直保持不变而且相互一致,这在宏观上的表现当然就是表现出 一定的即正比于重力场强度的“温度梯度”;因为 所谓温度就是分子的热运动动能的统计平均值,

βT=(∑E)/n ……(1)

“β”乃属热容常数

▽E=mg

可以在(1)式的两边同时取“梯度”么【亦即 在(1)式两边同时冠以运算符号“▽”】

▽(βT) =▽(∑E)/n 

"▽"与"∑"的运算次序可以交换么:

β▽T =▽(∑E)/n=∑(▽E)/n =μmg≠0

所以 只要引力场强度g≠0,则必有▽T≠0;说起来也就是这么点儿朴素简陋的破事儿,正如同沈建其所说的,此乃小儿科的伎俩,此等雕虫小技何足挂齿,不值一提;越说越丢人……

如果不是有大神仙 黄国友等大教授们的坚持反对,鄙人还真不好意思提起这破事儿。

强调:“梯度”属于对坐标的变化率,是“点”的函数,即每一个坐标点所具有的变化率,就好比物体的即时“速率”是时间坐标上“点”的函数,属于即时变化率,绝非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比值,那就叫“平均速率”而非“即时速率”,“梯度”就相当于“即时变化率”绝非一段距离内“平均变化率”,dE/dz;其中有dz→0,  

 

 [103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3/02/27 21:01 

只要承认气体内所有分子在自由程中都存在着方向一致的动能引力梯度就好:
分子动能引力梯度的平均值(∑▽E)/n就是分子动能平均值(∑E)/n的引力梯度▽[(∑E)/n];
即有关系式:(∑▽E)/n=▽[(∑E)/n];一般地有∑▽B=▽ ∑B;即交换运符次序不影响其结果(即运符交换律); 而分子动能平均值正比其温度(∑E)/n=βT;其道理就这么简单。


运用“质点系”的相关理论处理单原子理想气体系统所得结果比波耳兹曼积分微分方程(H定理)的推论更朴实明了。
在力场中每个(理想气体)分子(在自由程中)都服从 (热运动)动能定理 ▽E=m(g-a);设 分子的热运动动能表示成 E=(mu^2)/2;其中m为分子量,u为分子相对于小局域气团的质心的运动速度,即有 u=v-C;其中v为分子的平动速度;C则为气团质心的平动速度;g表示外场加速度,a为(小气团)质心加速度。
(∑E)/n=βT 表示 分子动能的平均值正比于其温度T;β为比例系数;∑“求和”的运符;n表示分子数,T表示当地温度。
∑▽E= ▽∑E 表示“求和”与“梯度”这两种“算符”位置的交换并不影响其结果;其中▽即表示“梯度”。
μMg=(∑▽E)/n=β▽T = -μV▽p 中含有静力平衡条件 V▽p+Mg=0;M=Nm,其中N为摩尔分子数;因为 g≠0;
故因有μMg=(∑▽E)/n=β▽T ,故知 ▽T≠0;又因V▽p+Mg=0,故知▽p ≠0,再由状态方程得,
V▽p+p▽V=R▽T ;故知 p▽V=R▽T-V▽p=(1-Rμ/β)Mg≠0;即▽V≠0;其中V表示摩尔体积,固有Vρ=1;这里ρ则表示摩尔数密度。这里▽V≠0表示,在力场中气体的密度梯度不等于零。
所有这些都是数理逻辑的结果;这里利用了:
静力平衡条件 , 状态方程 (含动能温度约定式【(∑E)/n=βT】), 动能定理 ;
获取 力场温梯关联式(μMg=β▽T≠0)以及p▽V=(1-Rμ/β)Mg≠0,V▽p =-μMg≠0。

即使是 波耳兹曼 积分微分方程,也没有从理论上 导出在重力场中 不仅存在着压力梯度和 密度梯度 同时还必然存在着温度梯度,人们都可以利用静力平衡条件 确定 在力场中必然存在着压力梯度,至于 究竟是否存在着 密度梯度或温度梯度,那就只能靠“维象”经验,因为谁都知道 高空大气稀薄,所以就以为只存在着密度梯度,虽然也观测到了大气的温度梯度但由于太阳的辐射的干扰……因而掩盖了力场所贡献的那部分微小的梯度成分……
但是 密度梯度,压力梯度,温度梯度 这三个梯度 需要三个独立的关联式才能唯一定夺,人们仅仅注意到了状态方程与静力平衡这两个约束条件是不够的, 必须再注意到 “(分子)动能定理”才能唯一确定,究竟 是否存在着温度梯度。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强调的是:即使如此 也只能得到定性的结论,因为其中尚存一个未知的比例系数“μ ”,至于其中的“β ”则属于定体比容(这属于已知量),欲进一步澄清这个比例系数“μ ”,必须再挖掘一个关系式……好在,现在已经可以定性地确定:在力场中的平衡态体系 不仅存在着压力梯度和密度梯度,还必然存在着温度梯度!这无疑是迈出了突破性(挑战性)的一大步……
&&&&&&&&&&&&&&&&&&&&&&&&&&&&&&&&&&&&&&&&&&&&&&&&&&&&&&&&&&&&&&&&&&&&&&&&
为了再挖掘出一个潜在着的参量关联式,我们不妨设想有这样一个过程:(在惯性空间)有一个气柱从匀速直线运动开始产生加速度且渐渐增大......这就相当于惯性空间产生外力场且渐渐增大力场强度。此时该气柱也从参量均匀分布状态开始产生且渐渐增大压力梯度、密度梯度以及温度梯度,而且这正比于力场强度的温度梯度一直没有伴生传导热流,即其各局域一直处于热孤立(绝热)状态,各个局域都一直在进行绝热(可逆)“压缩”......虽然各个局域的绝热(可逆) “压缩”的程度不尽相同,但却都具有共同的起点(初始状态)。或曰虽然各局域具有不同的 “压缩”进程但却都处在同一条绝热曲线上。就是因为各个局域一直处于(无热流伴随的)绝热(可逆) “压缩”过程,尤其具有共同的起点(初始状态)。
换言之,在初始状态,体系的一切热力学参量都处处相等,当然 其摩尔熵也处处相等,当其出现加速度且逐渐增大过程,诚然遂即出现了(正比于加速度的)温度梯度但却并未伴生传导热流,故而各局域便开始进行绝热(可逆) “压缩”,依据熵增定律(绝热过程其摩尔熵永不减少,只有绝热可逆的过程才能保持其摩尔熵不再增加)这属于一种“定熵过程”,也就是说各局域的摩尔熵一直保持着初始值不改变,因为体系初始状态各局域具有相等的摩尔熵,所以这种等摩尔熵的关系一直保持不变。这就得到了一个重要结论:在力场中的平衡态各局域具有相等的摩尔熵
(CvlnT+RlnV=常数);即满足同一个绝热方程: (T^Cv)V^R=新常数。

这个结论对(理想气体)自引力体系很必要;因为只有依据这个绝热方程,再结合 状态方程以及静力平衡条件这个三个约束条件方可唯一确定自引力体系的三个未知函数:即压强分布函数,密度分布函数以及温度分布函数;若对其温度分布函数求导即得精确的温度梯度函数;这时所得的温度梯度已经不再是定性的结论了。

顺便指出,人们在建立声学方程时早就使用着“绝热方程”(被人们称之为“泊松方程”)。(人们使用绝热方程的)理由是,因为声振动过程太快,介质中出现的温度梯度瞬间即逝,来不及驱动(传导)热流,故而近似作一种绝热波动过程,也只有这样所得的声速计算公式才得到测量结果的支持。现在方知,并不是因为“介质中出现的温度梯度瞬间即逝,来不及驱动(传导)热流”,而是这种非惯性运动(振动)所导致的(正比于当地加速度的)温度梯度不管持续多久都不会导致传导热流的产生;因而在可逆的绝热波动过程,介质各点的热力学参量必然被同一个绝热方程所关联。
%%%%%%%%%%%%%%%%%%%%%%%%%%%%%%%%%%%%%%%
【例题一】参照本文的讨论;解答 自由下落的气球内部为何并无密度梯度、压力梯度,更无温度梯度。
答:依据(热运动)动能定理 ▽E=m(g-a);可知,虽然自由下落的气球内部的每个分子一直在重力的作用下于自由程中作自由下落运动其加速为-g,而气球质心也在做自由下落运动其加速度也是-g,所以其热运动动能梯度等于▽E=m(g-a)=0,因为g-a=0;再仿照上述计算方法可知也就不存在压力梯度和温度梯度。
【例题二】参照本文的讨论;解答 在太空中(无力场空间)做加速运动的气球内部为何出现密度梯度、压力梯度以及温度梯度。
答:依据(热运动)动能定理 ▽E=m(g-a);可知,虽然外力场等于零,即g=0,但其质心的加速度a并不等于零a≠0
所以存在着热运动动能梯度▽E=m(0-a)≠0;当然也就存在着压力梯度、密度梯和温度梯度。
【习题一】参照本文的讨论及例题;解答 在太空中(无力场空间)做旋转运动的气球内部为何出现密度径向梯度、压力径向梯度以及温度径向梯度?
【习题二】参照本文的讨论及例题;解答 在地球表面,静止着的气球内部为何出现密度铅垂梯度、压力铅垂梯度以及温度铅垂梯度?
【习题三】 论证静态大气层不存在密度水平梯度。

虽然分子在自由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具有方向一致的动能梯度 但并不意味着此时气体整体质心必然在作加速运动,因为当且仅当分子具有方向一致的速度才会表现出气体整体质心的宏观运动。
众所周知,静止于地面的气柱(内盛气体的箱子)的质心相对于地面既无速度也无加速度,但该箱子内部的气体分子在自由程中却一直保持着方向一致的动能梯度即具有方向一致的重力加速度,那么为什么整个气体的质心却没有重力加速度呢?因为整个气体质心的加速度应该等于各个分子的加速度的平均(只对于单元系),这里最容易被疏忽的就是器壁一膜层(分子直径的厚度)的分子却叠加着方向一致的器壁反弹加速度(器壁的托力所致),这些加速度的平均值恰好抵消了重力加速速度,但必须注意:这只出现在器壁的一膜层,而在气体内部分子的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并没有被抵消,所以只是在气体内部存在着温度重力梯度,而在器壁的一膜层则存在着巨大的反弹温度梯度,因为假定器壁属于零度的刚性壁,
由于在气体所有分子的平动动量和等于零,所以气体质心没有速度,即没有宏观运动,但内部气体(器壁的一膜层气体例外)质心一直具有重力加速度,故而也一直具有温度重力梯度。气体质心一直具有加速度不等于一定具有速度,就好比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一直具有向心加速度,但一直不具有向心速度;所以万不可将方向一致的动能梯度与宏观运动相捆绑。
同时依据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定律可知,分子之间的动能撞击梯度之和必然恒为零,所以不必担心动能重力梯度被撞击梯度所磨平。
器壁一膜层气体分子的平均动量虽然一直等于零,但其反弹加速度的平均值却一直不等于零,所以具有温度反弹梯度。
总之,一旦存在着宏观的力场热力学体系的分子必然叠加着方向一致的动能场力梯度,即必有温度场力梯度。但由热源引起的温度梯度却未必关联着宏观力场。
器壁层的那部分气体所遭受到的器壁反弹力之和正好等于气体系统的总重力。而容器内部气体的分子的相互碰撞并不能改变其总重量。所以容器内部气体的整体质心是一直具有重力加速度的,而且处处具有相同的重力加速度;所以处处具有动能梯度即处处具有温度梯度;但其处处不具有速度,所以没有宏观运动。
各分子都具有方向一致的动能梯度,即意味着气体的整体质心具有动能梯度,动能梯度即等于其重力,即气体内部处处具有重力; 故其处处具有温度重力梯度。
器壁层内的分子受到刚性器壁反弹力的作用产生方向一致的动能弹力梯度,所以存在着温度弹力梯度,器壁层内分子所遭受到的反弹力的总和正好抗衡气体系统的总重力;因为气体系统内各分子所遭受到的外力冲量之和恒等于零,由于整个气体系统一直保持相对于地面静止(即系统质心的动量变化为零),这被分解为两部分,即器壁层 与非器壁层这两部分各自都具有一定的冲力,只不过恰好互相抵消而已,所以气体的这两部分各自都具有一定的温度冲力梯度。器壁层的温度弹力梯度是很巨大的;而非器壁层内部的温度重力梯度几乎均匀一致且很微弱。这种分析很合乎事理。
 [104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3/02/27 21:28 

谢谢 [102楼] :
我找得眼睛都花了,您的帖子太多了,刚回来,看见您贴上了。
 [105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3/02/27 21:42 

对[103楼] 说:
我大致明白您的意思了。各种力的因素都相互抵消后,气体所受压力完全取决于重力。越靠近地面压力越大,密度也越大。温度也越高。形成压力、密度、温度梯度,是这样理解吗?

我也有一个问题:时间很长以后,这个气体会不会达到热平衡。就好像往氧气瓶里压缩气,随着充气,内部压力变大,温度升高。但是通过钢瓶外壁散热后,最终内部气体和外部气体达到等温。

 [106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3/02/27 21:51 

对【105楼】说:

越靠近地点压力越大,密度也越大。温度也越高。形成压力、密度、温度梯度,是这样理解吗?

^^^^^^^^^^^^^^^^^^^^^^^^^^^^^^^^^^^^^^^^^^^^^^^^^^^^^^^

这只能算是 笼统的理解,精确的理解 烦请您细致地耐心地来回反复“咀嚼”第【102楼】的内容概要。

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呢  就好比咀嚼一块玉米饼 越嚼越香甜……   你一旦进入了思路了 你就会觉得这比下棋有滋有味儿的  下面的【103楼】还附有思考题呢

君若彻底弄懂弄通这里所蕴含着的朴实简陋的道理 你就好比“羽化成仙”了

 [107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3/02/27 22:02 

对【104楼】说:
更谢谢您老弟的理解与鼎力支撑!理解万岁!你我都是在响应大神仙的号召:为探寻真理而辛劳……
 [108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3/02/27 22:26 

对【105楼】说:

那当然不会!这与时间无关,只与力场(含惯性力场)强度有关!只要力场强度保持不变,这温度梯度就会永恒存在着,但并不伴随传导热流,即时被某种原因搅平了温度梯度,力场也会再次拉出温度梯度,并且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维护着这种特定的温度梯度,这就是太阳内部具有千万度高温的根本保证即引力所维持的,如果因为热辐射散失了太阳高温区的热能其温度下降了 导致温度梯度小于力场所对应的温度梯度,那么力场将立即实施修补这个坡度,就是通过从星际空间汲取热量来弥补   因为太空的温度不低于3K,所以太空就是一个大热池   这就是太阳亘古不灭辉辉煌煌的物理根源……恩格斯早就预言 散发到太空中去的热一定会通过某种途径重新集结活跃起来, 指明这种途径将是人类今后的一个光辉的课题

这个思路 实现了恩格斯的英明预断     如果恩格斯在世 我一定会去向他老人家报喜,呵呵……北师大说,如果这是真的,诺贝尔大奖由我们(北师大)负责申请!王令隽则说,这是颠覆整个热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课题 但恐怕这是不可能正确的!  虽然沈建其想王令隽严肃担保这是正确无误的结论,但王令隽依然没有弄明白其中的原委,不过沈建其却坚决否认这个结论具有新颖性!即毫无学术价值!

 [109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3/02/27 23:35 

对[108楼]楼说:
我明白了。这个事情牵涉到我长久思考过的问题,但跟您这个问题不一样的是,我在考虑温度这个物理量的定义问题。热力学里讲了热平衡:当物体热达到平衡时,温度就相等。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温度是平均分子动能。我查了很多书,还有网上资料,都没有找到温度的严格定义。因为没有严格定义,就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说法。比如一个十分矛盾的例子,有人说地球电离层位置的温度十分高,那里温度有3000K,具体数字准确与否不是问题,但是说明了比地面高得多得多。原因就是用的分子平均动能这个概念。但是如果把一个固体物质放到那个高度,避光,只允许通过碰撞达到温度平衡。当平衡后,测量这个物体温度,显然会是很低很低,可以验证高处不胜寒。这个矛盾的出现,就直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温度的定义不对。它仅仅说明了平均分子动能,而没有提及分子密度,或分子平均碰撞次数。如果把条件规定严格,比如定义出单位体积内,多少个固定分子数,这些条件下的平均分子动能,以上的问题就解决了。这样就不可能出现3000K高温的错误了。为什么说是错误?显然离地面越远,分子密度越低、分子动能越大。平均动能也越大,得到的结果就是温度越高。温度应该是大量粒子动能概念,而几个粒子只能用动能表示。这种错误,或是不严格的温度定义,持续了几百年了,有没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我没去查。但是这个事情该解决了。您可以联系同志们重新定义一下这个温度的定义。通过标准气态方程应该比较容易导出。这个事情是首当其冲的。温度定义一旦清楚了,估计您这个问题就好理解多了。是对是错也能明了。
[楼主]  [110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3/02/28 00:09 

对【106楼】说:

成仙是绝对没有希望的;成魔倒是极有可能。

好了,不在这里讨论引力温梯问题了,我到别处回你的贴子。

~无忧仙人

[楼主]  [111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3/02/28 00:12 

对【109楼】说:

大概不用重新定义温度;都是朱顶余与沈建其对有关场景的误解惹的祸。请到另一主题看我对他们推导的质疑。

~无忧仙人

 [112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3/02/28 00:47 

对[108楼]楼说:
“散发到太空中去的热一定会通过某种途径重新集结活跃起来”,这句话我赞同。如果太阳是从3K背景空间吸收热量,那么这个“热量”必须是以另外一种存在形式出现的,比如有质量的轻微粒子—中微子。这个“热量”和放出的热能(光能)的形式不一样。否则热能的净通量就会产生问题。中微子进入太阳核心,还是要参与核反应的。
事实上,中微子虽然穿透力极强,但并不是象一般人说的那样所向无抵挡。根据我的理论判断,地球内进行着的核反应,核反应的原料之一就是中微子。中微子的供给来源是十分稳定的。天然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和中微子的进入有关系的。半衰期不是放射性物质固有属性。不同大小的中微子对应不同的放射性物质。它们会选择性吸收。只有吸收了中微子的原子才发生衰变。因为中微子来源稳定,所以放射性物质衰变也稳定,和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无关。这个是我的独门解释,我将写入书中。
 [113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3/02/28 00:55 

对【111楼】说:
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14楼]  作者:xilu234  发表时间: 2013/02/28 07:20 

我在最近2天在百度相对论吧发了2个帖子,这是挑战相对论的工作,欢迎大家关注。下面是部分内容:

这个帖子的主题《相对论有没有用》是由方舟子引起的。

方舟子不懂物理学,却用这篇文章夸大相对论的应用范围。
卫星钟的相对论效应包含在卫星钟频移的总误差之中。 频移的总误差在GPS的总误差中仅仅是较小的一项。

可是方舟子把“芝麻”说成是“西瓜”,说:“GPS的使用离不开相对论”,

这在公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115楼]  作者:xilu234  发表时间: 2013/02/28 07:21 

http://tieba.baidu.com/p/2184082170
 [116楼]  作者:caozhongyin  发表时间: 2013/03/01 08:04 

我给活动起个名吧:拯救科学
 [117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3/03/01 08:27 

对【116楼】说:

“拯救科学”?这句话说的容易,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

其实是在 渲染(自己的)那套荒诞不经的信口开河,打压、埋葬别人提出的颠扑不破的逻辑结论:

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290300.html?PHPSESSID=d962ce8f526dfd9b3ebbc65d57738e1a

 [118楼]  作者:陆道渊247484  发表时间: 2013/03/01 10:23 

为楼主无忧仙人此帖叫好!
我呼吁成立《西陆-否相学术委员会》。
提议(草拟,供讨论):
1、王令雋教授、张操教授任明誉会长,曹广军教授、梅晓春教授、李自丰教授、季灏教授任会长;会员人数不限,据网上支持率并经会长最后决定其资格。
2、订立判定相对论是伪理论的原则的会章(即‘会章’须是学术否相性的)。须由网上讨论产生。
3、会长兼任审编。物色并审阅网上符合‘会章’的论文;如能通过,是初审成功,予以标上【西陆-否相】并继续让其留在网上任人评点一段时间;这是二审。
4、最后由四会长共同决定通过终审。
5、通过终审的否相论文,集中以《西陆-否相学术委员会》总名义出版。
6、另外,把已通过终审的否相论文,标上【西陆-否相】长期公布在本网论坛,公开质难世界伪学权威。

 [119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3/03/01 10:46 

对【118楼】说:

应该 由 沈建其、赵凯华 、李淼、 方舟子、何祚庥等维相理论家们联合作出终审!

否则 就不会被主流界认可!

这就好比说,只有你得到你的所有仇人从内心的喝彩,才意味着你做人成功。

 

[楼主]  [120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3/03/01 16:38 

对【93楼】说:

如何有效推进我们探寻真理的事业之我见系列

续(二):

2、既然大量的无可辩驳的证据已经表明在特定的实验场景下观察者的速度v可以叠加于光的真空媒介速度c之上,从而形成c-v或c+v的结果,于是狭义相对论所谓的光速常数c是宇宙内所有物体运动速度上限的结论就成为科学史上一个最大的谎言。然而直到目前这一结论的真正含义似乎还没有被认识到,更毋庸说将其应用到实际当中;而如果本作者的判断可靠的话,那么对超高速、超光速物体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实现将是物理学家本世纪最富挑战性的任务,而这样的研究与实验相信不仅会带来科学理论上的全新的突破,而且它还极有可能引发一场技术上的前所未有的革命,因而如果中国的科学家能够高瞻远瞩,在宏观物体超高速乃至超光速的研究与应用上走在西方的前面,那将不仅是中国的科学家之幸,而且是中国的国防事业之幸、是中华民族之幸,因为它意味着在科学技术落后了西方几百年之后,中国有了第一次真正赶超他们的机会。

为什么有关宏观物体的超高速、超光速运动的研究如此重要?因为一方面,超高速、高光速层面上的对敌攻击既是防不胜防的打击手段(“利兵”),而另一方面,构筑于超高速或者超光速基础上的武器拦截又是行之有效的防御手段(“坚甲”)。然而宏观物体的超高速以及超光速的实现将面临一系列极端的技术挑战,因为一个简单的计算即可发现,它所涉及的能级大得如此惊人以至于让人望而却步,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这里似乎存在一个微妙而可以利用的大自然的秘密;同理,有关物体超高速、高光速运动的研究势必对力学、材料、自控以及导航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空前严格的要求。当然,超高速与超光速运动的研究其意义绝对不只是限制军事与国防上,因为人类的航天科技同样需要它,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这种需要更迫切。

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相信,这个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将全面带动人类科学事业的进步;相信中国的科学家不会让祖国与人民失望。

~无忧仙人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47514963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