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绝对运动观点的人从来就不承认相对性原理,更不会相信“协变”和对称性之类的鬼话,只是主流学者们认为相对论洛伦兹变换的成功之后,就一直把协变当成数学完美性至高无上的追求目标。有人质疑广义相对论的数学推导错误,而恰恰是广义相对论实现了这种协变的完美性,张量分析协变就是这种协变的自然推广。 问题恰恰出在介质力学上,没有任何哪个理论物理工作者会要求声学方程必须服从对称性协变原理。在相对论的建立之初,所有动体的电磁感应现象都表明是由带电体与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决定的(事实上那都是低速近似的观测结果),所以1905年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的出发点想解决运动介质的电磁现象问题,但是他无法做到而只借助于洛变弄了一个真空条件下的电磁相对性论证,直到1908年才由闵柯夫斯基把麦克斯韦方程组用了一个相应的对称形式表达出来,这才是被相对论者们津津乐道的相对论“伟大成功”的“杰作”。 然而,闵柯夫斯基要求的前提假设条件是麦克斯韦场方程在洛变下具有不变性(协变),这个假设却至今一百年以来一直没有任何人证明了这种协变的成立,张元仲在他的《基础》偷梁换柱地“证明”了,北京大学的舒幼生也给出了一个,还有孔金瓯的张量变换等等,那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称性协变,因为介质学力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对称性协变! 电磁感应现象的对称性是低速近似下的观测结果,伽利略大船是不做力学实验的主观猜测,这样粗略地得出的结论当然可以认为自己所处的“惯性系”永远是静止不动的。也许有人会认为“观测”与理想状态下的数学表达方程是两回事,所以就可以把协变问题踢到一边去,在同一数学方程中加入不同的物质作用要素就符合观测结果了。现在的问题是,你要把自己的运动状态为作一个要素加进方程还叫“相对性原理”吗?例如光在与观测者一同运动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c-v/n)/n(菲涅尔公式,也是我的近似公式),我知道这个v是一个所处惯性系中相对于引力场的绝对速度,而坚持相对性原理者们又如何理解这个v? 我坚持绝对论的观点就是否定惯性系平权,只承认为了描述事物运动规律计算上的简化可以近似地用相对性方法(例如完全弹性碰撞过程中可以不考虑质量的增减转移)。由于惯性系的不平权,精确描述同一事物在不同惯性系的力学规律必须加入它自身运动状态的速度因子,任何人(惯性系)都没有资格声称他自己处于绝对静止状态,所以说一千道一万都不能把“相对性原理”的谎言说成为真理。 ※※※※※※ 相对论误导科学走邪路,是非曲折待历史见证;引力场以太旧貌焕新颜,定海神柱将扭转乾坤。.................... 想当初时空迷思闯科海,荣辱以乐可生命当歌;看如今闲庭信步攀高峰,重构宇宙再平展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