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18楼】说: 此外,银立口口声声称:光、电磁波是引力场以太波,那么请问银力同志可曾计算过传递巨大光速的引力场以太微粒的运动速度多大?(显然,必然大于光速),这样大的速度从那里来?如何维持?其间力学性质又如何?物理学不能凭猜想,要有论证和实验。 |
对【118楼】说: 此外,银立口口声声称:光、电磁波是引力场以太波,那么请问银力同志可曾计算过传递巨大光速的引力场以太微粒的运动速度多大?(显然,必然大于光速),这样大的速度从那里来?如何维持?其间力学性质又如何?物理学不能凭猜想,要有论证和实验。 |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8/10/15 16:55
惯性系本身就是抽象,把问题简单化了.正如数学的1、2、3、4 譬如两个苹果加上两个等于四个——这个时候,是把四个不同的苹果抽象为相同。2+2=4,这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在物理学上从来没有任何两个相同的物体,我们之所以列2+2=4,是为了简单化的理解、预见事物。 你不要把水搅浑,我是牛顿空间的支持者,我反对空间和实物的相互作用。——你把空间看作以太,恰恰是反对牛顿空间。]] ================================ 我们相对地球静止时,我们把地球叫做相对我们的惯性系,从我们手上掉下的弹子,我们把它称为相对我们的加速系;这很真实!抽象出个名称而已。 当你以十进制说苹果2+2=4就是真理,和四个苹果不同质量等等不是一回事。 你是牛顿空间的支持者,可你自己说相对静止的两个人不是同一惯性系,和牛顿第一定律相悖。 我把空间看作以太,恰恰是不反对牛顿的任何数位描述,当然反对他的绝对空间观念和神学观念。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8/10/15 16:59 [[---传递巨大光速的引力场以太微粒的运动速度多大?(显然,必然大于光速),这样大的速度从那里来?如何维持?其间力学性质又如何?物理学不能凭猜想,要有论证和实验。]] ================= 这些话也是说给我们“看”的。以太微粒的运动速度显然必然大于光速的看法,是非逻辑推理;电磁波是波!无逻辑思维推出空间(以太)微粒以光速运动!钢轨传播的声音就说明钢轨微粒以声速运动吗? 张崇安先生,你的思维有些乱吧? |
崇安所说基本正确!稍稍纠正一点,不管是在河岸上,还是在池塘中,抑或在河水中,只要他们相对静止,他们就是在同一参考系中,而不是三个参考系中。
|
对【122楼】说: "你是牛顿空间的支持者,可你自己说相对静止的两个人不是同一惯性系,和牛顿第一定律相悖。" 也许我表达不准确,误解了. 钢轨传播声速,比空气中声速快,是由于钢轨的弹性摸量大于空气,弹性是指什么?就是钢轨分子震动瞬时速度大!因为钢轨中的声波是靠钢轨分子的曲线速度传播的,所以钢轨分子的瞬时速度一定是大于钢轨中声速的. |
对【122楼】说:
这些话说得很正确! 光速类似,空间(真空)无微粒!无胀缩(胀缩反逻辑思维)!“几无”阻力!它无需弹性传播能量!传播光线等能量时只有以光速涡旋换位!必以光速传播!涡旋换位而形成“传播性粒子(孤子)”---光子;只有以此能解释传播性粒子无弹性碰撞而各自安然通过!光子如子弹飞行是要互碰的,我们就无法观看到遥远空间的完整星图了! |
对【125楼】说: 光子是群,不同光子所含粒子的密集度不同.群与群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是不可能的.你不要因为"光子如子弹飞行是要互碰的"而否定光的粒子性,走到光本性必然是介质波的歧途上去! |
对【126楼】说:
你未仔细看,我告诉了你光具粒子性,你却说我否定光的粒子性! 光子是群,群与群发生完全弹性碰撞不可能;正是各个方向的群与群发生弹性碰撞总体量必大! 你说光子体积多大?在两恒星之间距离多少?恒星体积多大?恒星表面光亮度或再加所有电磁波能量密度有多少?恒星表面光及所有电磁波粒子密度(单位体积粒子数)是多少?在先划定范围内,可除开两恒星遮蔽之空间区域,于是就可得出划定范围内能弹性碰撞反射/散射的大致数量,得出弹性碰撞几律。 进而再思考,即使这个所谓弹性碰撞反射/散射的几律很低,被弹性碰撞反射/散射的电磁波粒子,又要重新计算它们之间和原有不同密度粒子之间的碰撞数量和几律,如此反复碰撞,在任一瞬间,都有各种碰撞存在,这还不影响完整星图的观测吗? 再说,如果说遥远某星体到我们地球处的光子非常稀少!那要多少时间我们的视网膜才能接收到一个它发射来的光子?而且在任一瞬间,也就不可能同时接收到所有可看见遥远星体发射来的光子,你说那是完整星图吗? 因此,我劝你放弃光子子弹式飞行观点为好。 |
我还忘记了不可忽视的一点,其它恒星也在向此区域不停地发射光子群,纵横交错,按荒诞的光度佯谬推论,无数恒星向此区域不停地发射光子群,碰撞律将非常大,不按其推论,也不小!星空一片混乱;哪来完整星图? |
对【128楼】说: 熊先生:两个人拿着两支喷射的水枪,即使是对着打,完全反射的概率是很小的! 如果使两个很细的水枪,完全反射几乎不可能! 现在假定100平方米的院子里有30个人拿着细细的而且喷射速度相当大的水枪(光速是300000km/s),那么,我相信,依然很难有全反射现象!也不会出现你所说的“混乱”! 即使是100个人各持一把手电,每把手电中的光柱并非一个整体,而是无数细微、高速运动的光子流组成,这样的手电也很难发生弹性碰撞! 光与光不能发生碰撞,是很早波动说反对粒子说的理由,但是,如果光本身是大量细微的喷射流组成,则不可碰撞发生全反射也是正常的! |
希望崇安能就参考系的问题多谈谈!
我一直纳闷,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反对相对性原理.通过长时间观察,我认为许多人反对相对性原理是误解,根本原因是出在对参考系的理解上,混淆了参考系作用与物质作用.因此讨论清参考系问题很重要. |
回130楼
明明是你重新定义了“黄相对性原理”,却说别人误解了“教材上的概念”。 ※※※※※※ 流水和气流不会改变其中超声波束的传播方向——动煤质波动理论呼之欲出! |
崇安先生举的例子你做实验证明了吗?你太想当然了!
“两个人拿着两支喷射的水枪,即使是对着打,完全反射的概率是很小的! 如果使两个很细的水枪,完全反射几乎不可能!”。 你如何观察出几乎不可能?除非你的两个水枪喷射的水颜色差别大,一直对着喷射,又一直观察二者之间的那股水柱从这头到那头,颜色几无差别!才能证明二水柱虽合一,却毫不相干!几无碰撞反射! 比你的想法更好些有:你拿着两支喷射的气枪!在真空中对着喷射,因为那气的粒子数密度应更低,那两股气都各自不相干,无紊乱,多理想! 黄德民先生说的“混淆了参考系作用与物质作用”这句话,似乎应说“混淆了参考系相互时空关系与物质作用”恰当些。 |
很好的语言文字游戏捉迷藏,赶紧捉,看谁捉到谜底? 捉不到的,一律250。 |
所谓参考系,应该回到最初出现这个问题的地方讨论。
地心系与日心系显然就是两个参考线。只能说你在两个参考线中分别做怎样的运动或静止。 而不能说你在哪个参考系中。不能说这是一个参考系,那是一个参考系,否则就没有参考系之间的变换了。 坐标变换,就是两个或多个坐标系也是参考系之间的关系。 |
能用一个参考系说明问题,何必弄许多参考系?
比如有了日心说,还要日月星辰绕地旋转的地心说干什么 没能力细看大家莫衷一是的理解,只想请问黄班主,目前有可能统一认识吗? |
没有统一认识!
既然大家讨论兴趣不高,有些人宁愿坚持错误,我也没有办法。 撤出置顶,不再继续讨论。 |
没有统一认识!..... ......有些人宁愿坚持错误..... --------------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可以这样? 因为没规矩,没标准. 要步入正轨,首先要制定讨论的规范. 没有科学,合理,有效的讨论的机制. 所谓的讨论其实就是灌水,扯皮. 这就是我不参与讨论的原因. 伍 |
【没有统一认识!.....
......有些人宁愿坚持错误..... 】 看不出不统一的地方,有谁不知道经典的解释?真正的分歧在于,有人要坚持传统解释,并以该定义为基础进行下一步的研究,而我认为正是由于传统定义上掩盖了物质作用(参考系、坐标系统统只具有数学意义),严重影响反相的工作。如果说“没有统一认识”,那就仅仅在这个层面。 |
哎!这个帖子没有得出统一结论,实在遗憾啊! 难怪需要科共体,如果每个人都自立江山,这世界就乱套了! 我知道说下去就是斗口舌,所以退出了一段时间. |
从10月8日黄班主提出论题至今已近一个月,本论坛高手几乎悉数登场,然而就基础的基础“参考系”问题,却没有统一认识,的确令人遗憾 大家各自为战,脚踏不同的基石,混战连连,明显不能形成气候,还要对抗强大的科学共同体,实在是前途渺茫 我也为各位担心哪~~ 参考系问题至关重要,希望黄班主不要轻易放弃,一统江湖,也许只能从基础开始,否则,混乱局面还会加剧,即使有个别独具慧眼的足以与共同体抗衡的观点,也会淹没在这乱糟糟的茫茫无序混乱之中 所以,不管多困难也应该坚持原则,坚持在混乱中理出头绪 不如大家先换换脑筋,就下面的具体事例谈些看法 从北极发出的炮弹,不会严格沿经线运动,而是要逐渐偏西。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立足于地球,如何解释炮弹在地面留下的曲线轨迹? (尽管简单,但是应该有助于对参照系的深入理解) |
【从北极发出的炮弹,不会严格沿经线运动,而是要逐渐偏西。这是众所周知的】
这说明宇宙存在绝对的惯性系,至少是在旋转自由度上是这样.该惯性系的来源有二,一是真空,二是周围物质的场作用.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
to王飞 请暂不涉及惯性系 立足于地球,地球人如何解释地面上炮弹留下的曲线轨迹? 没有任何东西方向的纬向水平力作用,炮弹却出现了纬向运动,地球人如何解释? |
【从北极发出的炮弹,不会严格沿经线运动,而是要逐渐偏西。这是众所周知的】
这说明宇宙存在绝对的惯性系,至少是在旋转自由度上是这样.该惯性系的来源有二,一是真空,二是周围物质的场作用.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 从北极点水平发光线向南照, 也不会沿着经线走. 这个绝对的惯性系没有关系. |
楼上老人家,我们先弄清楚炮弹如何?一说到“光”,又会出现许多未知因素
炮弹是明明白白“偏西”了,我想光纤偏西的道理应该与他相同 大家先站稳立场,也就是选定参照系不随意游走,现在都立足于地球。您认为炮弹偏西与“这个绝对的惯性系没有关系”,那么如何解释他偏西(自东向西穿越地球经线)的行为? |
对【145楼】说: 离开惯性系,你可以用数学描述轨迹,但无法解释。
赞同你的思路:数学描述并非根本解释 但是不赞同你就此问题的结论:地球人并非无法解释,只是需要引入无中生有的“惯性力”
|
【地球人并非无法解释,是需要引入无中生有的“惯性力”】
当你谈论“惯性力”时,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了惯性系。如果惯性系是真空的属性,那么“惯性力”就是【无中生有的】,如果“惯性力”是物质与物质间的作用(牛3定律),那么惯性系就是物质决定的,与空间无关的量。 |
先不考虑“惯性系”的定义
地球人为什么引入“惯性力”(具体说是科里奥利力),因为他们不能接受“物体在纬线方向不受力却产生变速运动”这个事实,所以要引入虚拟力,以迎合牛顿定律 尽管我们都知道,我们(地球人)自己身处转动系(非惯性系)中,但是我们仍然“误”认为眼前就是惯性系,物体不受力不应该出现加速度 所以偏西的炮弹尽管没受力,也要加上各向西的虚拟力 正头顶落下的重物却没有砸到自己,就要加上个向东的虚拟力 这一切起因,实际上很简单,那就是要在非惯性系中使用惯性系概念,目的也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至少是简化步骤 然而,从此人们也就深陷各种各样的参考系中,无休无止地进行坐标变换,变来变去,弄成现在的局面,大家对参考系的理解都不能统一 讨论来讨论去,无非就是个“运动”,考察的对象是否在“运动”、在做什么“运动”,到底谁说了算? 各坐标系之间变来变去,方程越来越复杂,数学工具越来越艰深,到最后可能连最初的目的都忘了 是什么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比如那颗从北极发出的炮弹,地球人看他向西偏去,北极上空的太空人(惯性系)却看到它笔直地向前飞行 那么,他到底是在作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究竟该听谁的? 如果不能统一,为什么不确定一个 呵呵,老实说,我是不明白,只是这个北极炮弹和不久前讨论的北极单摆有关,所以我才想弄清楚 并且这与本贴的主题“参考系”也有关系,所以请各位不吝赐教 假设地球不转,北极炮弹仍然向西偏去,这次是地球人和太空人同时亲眼所见,是不是该追一追究竟是什么“力”在作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