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距离/时间差 就这个简单问题,也值得讨论一下。什么是时间?时间是物质运动量被基准运动物体的量化和对比。把基准运动物——时率固定的钟分别放到马车上和汽车上,看它们从起点走到终点经过这30米,标准基准物分别运动了多少次。马车用了30秒,汽车用了1秒。 这个30秒和1秒都是怎么来的呢?它们是读取同一个钟表在起点和终点的两个时刻数,然后做减法,把那个描述具体时刻的因素消除掉,获得的时间差。这个减法就把马车是从哪年哪月哪时哪分从这里路过的信息删除掉了,时间差就和具体时刻没有关系了,上午路过和下午路过这30米用的都是30秒。用同一个运动基准物是速度测量的原始要求。对于不携带随车运动基准物的,就要在这路段的两端分别放置钟表。对钟的意义是保证使用两个钟和使用一个钟的效果一样,即要求马车通过这路段时,两地钟表的读数之差等于车载钟表读数之差。 所以,如果采用异地时钟,就要把它们对准,使两钟能成为绝对同时的钟。这样,马车到达起点、终点的时刻才可以用来做减法,获得和车载钟表同样的时间差。这样计算出的马车速度是能够真实反映运动马车物理状态的。 如果两地钟表不是绝对同时的,比如人为调整终点的钟表滞后29秒,这个29秒实际上属于两地钟表的误差δ。它并不应该出现在物理计算公式中的时间差之内。误差是不反映物理量的。误差的作用就是使物理量的测量值偏离真值,它是应该要消除的东西。 时间是物理过程,它是两个绝对同时的钟表或一个单独的车载钟表的刻度之差。钟表刻度指示了过程开始时刻和过程结束时刻。两时刻相减后得出过程持续时间。时间并不是两个不同时的钟表的刻度之差! 用两个绝对同时的钟表对两个不同时的异地时钟进行比较,其中有一个钟的时刻指示比另一个提前或落后了δ,那在测量结束后,计算时间差时要把δ的影响减掉,这才是正确的物理做法。消除误差后的时间差反映的是运动物体真实的物理过程量。物理量时间差=两地钟时刻之差-δ。计算速度只需要物理量时间差,不需要误差δ。 相对论不但不消除这个误差,还堂而皇之以相对同时的理由公然修改它,并把含有误差的时间差当作真的物理量来使用。这样就把误差也作为物理量的一部分使用了。马车实际通过路段的物理时间差是30秒,而两地钟相差29秒,结果两钟刻度数相减得出的1秒,含有29秒的误差。这样计算出来的马车速度能真得了吗?速度为1米/秒的马车被相对论计量成30米/秒,它反映出的“速度”就已经不完全是物理量了。 很显然,把30米的路段标成900米,这1米的长度就不是基准米的长度了,而是自定义长度。把钟表调整了时率,它的1秒也不是基准秒了,而是自定义秒了。这就是说,和t'发生关系的那个c,是自定义光速!即便用洛伦兹变换凑足了数值部分为299792458,但它的单位是:自定义米/自定义秒。 我们说,古代的1斤是16两,那个斤不是我们现在用的市斤,古代的1里也不是我们现在的1里。比如说十里长街是10里长,用古代的里量可能就是12里长。那么我们计算十里长街一个来回的路程,去时用现在的里,回来时用古代的里,我们说一个来回的路程是10里+12里=22里,行吗?对吗? 绝对是不可以的!物理上,不同计量单位的物理量是不能进行加、减、相等的操作的。相对论的做法就是把 299792458标准米/标准秒和299792458自定义米/自定义秒不加区分而混合起来运算的,(a)、(b)两式使用同一个符号c就是罪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