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否定相对论其实很简单 下一主题:如何理解“公转”?
 [31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14/08/22 20:34 

马先生这个主帖写得不错,这里讨论得也不错。
 [32楼]  作者:jiuguang  发表时间: 2014/08/22 21:19 

热空气上升,上升的同时又因为体积增大压力减小而降温。这就是赤道的热空气上升之后,仍然不能融化雪山上的冰雪的原因。不过升高的热空气,虽然不能融化冰雪,应该还是比周围空气更热,也更轻,因此还会继续上升。一直到对流层顶。在那里来自下方的空气,包括携带的水汽和灰尘就不能再上升了。而阻止下面上来的空气继续上升的是上热下冷的平流层。在大气层中,温梯论 给出的温度梯度,并不能阻止气流的上升,和对流。
[楼主]  [33楼]  作者:马国梁  发表时间: 2014/08/22 22:34 

普霖老师的实验设想挺有道理。不过1米的半径,3000转速挺危险吧?
 [34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22 23:46 

具体到实操设计,你们应该找机械制造工程师,选用多大半径、转速,选择什么金属材料,能够满足抗拉强度的要求,满足电路板元件允许的抗拉强度、金属壳焊接和电路板焊接强度。

我这里提出实验构思属于原理设计。你们完全可以做得小巧一些,比如半径取0.5、0.4米,转速取1500rpm、1000rpm、750rpm的。以材料强度能达到为原则。
 [35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23 06:48 

大直径高转速的圆盒制造,除了上述强度要考虑,还要精工细做,要保证动平衡完好。端面和端面要严格平行,端面和转轴要严格垂直,精度越高越好,圆盘外围选用大直径无缝钢管经车、磨达到非常圆,壁厚要非常均匀。内部电路板、检测元件、导线都要考虑轴对称放置,必要时要做配重,达到对称。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振动非常小。平稳的运转不仅对检测元件有利,还减少机械损坏,防止造成恶性事故。平稳的转动也减小测试人员的恐惧感。关于做旋转试验、碰撞试验而造成人员死亡的事例很多,我知道的就有两件。圆盘连接器不要直接安装在电机动力轴上,圆盘要固定在两端有轴承的架构上。架构和底座一体,电机也固定在底座上,使用软连接。使用专用连接器或万向节进行轴向连接,或使用皮带进行径向传动。皮带传动可以暴露出两个轴端,用于两种气体的轴端导入。
两种气体从气瓶出来要先经过压力调节阀,进入减压室,减压室的气体维持在比一个大气压略高一点点即可。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进入两轴端的气体压力比外界大气压高不了多少,固定气管和旋转轴端接合处密封条件可以降低,制作比较容易。在盒子边缘外侧,安装两个排气孔,位置要一样,安装阀门。气体要选用比空气平均质量大的两种气体。不要选用可燃易爆、有毒气体。
在电机静止时,人力转动圆盒使排气阀门朝上。然后打开气瓶阀门和减压调节阀,使气体进入相应的盒内,排空盒内空气。这叫气体置换。置换完毕,关闭排气阀,开启电机。随着圆盒转动,盒内气体会压向外边缘,造成轴心处气压低于大气压,这时减压室内气体自动补充。直到气体造成的压缩热全部散发掉为止。由于作了绝热处理,这个
散热过程可能比较长。稳定的温梯热是不应该包括这部分热的。减压室始终和空心轴相连通,总保证圆盒内轴心处的压强为一个大气压。
 [36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23 06:57 

对[32楼]说:
因为这是开放的地球,对外有散热。如果是绝热的地球,情况可能就更严重。我们冬天逛多层楼的大商场,总是越往上越热。
 [37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14/08/23 07:11 

现在有几万转的电机,半径可以减小很多,老朱不是天天嚷着打赌吗?不如花几万元直接说服炸药奖评委,何须在这里跟我们废话?当然,我丑话说在前面,实验一定失败,因为引力梯度是错误的,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到时候赔了钱不要找我。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38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4/08/23 08:01 

对【36楼】说:
热空气上浮的结果
 [39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4/08/23 08:01 

对【36楼】说:
热空气上浮的结果
 [40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4/08/23 08:27 

对【35楼】说:

气团高速自转应该比 气柱高速自转困难,所以最好在圆柱(圆盒内设置径向的隔板以保证气体不滞后 及时跟着转)圆盒的必须用泡沫圆盒做内衬以保证气体与金属圆盒之间的绝热,这样 转起来后 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的冷却 就可以测量圆盒外缘处的气体的温度与轴心处气体的温度只差 是否永恒。

 

最好用水银代替气体,这样效果更明显。一米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温差可以接近十米高水柱所产生的温差,我们计算过 也试验过。因为色散力场与引力场一样可以导致温度梯度,水银中汞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就是一种色散力。密度越大色三力越强。所以水银蒸汽中的汞原子之间就基本不存在色三力 可以近似作理想气体来处理。

实际气体都具有色散力  密度越大色散力越不能忽视,色三力是连续分布在气体系统中的所以可以视为色散力场,色散力场的梯度也属于传导热流的一种驱动力 值得强调的是 必须存在着色散力梯度  即必须保证气体不均匀分布 才会出现色散力梯度 只有色散力的梯度才会成为传导热流的驱动力。所以必须存在着外力场才会诱导(激发)出色散力梯度  ,这就好比 铁磁体必须在 外磁场的诱导(激发)下才会产生附加的磁场  所以 水银柱比气体柱所产生温度梯度要大得多,这就好比 铁块比铜块在同样的励磁电流环境中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要大得多一样类似 所以我们做温度梯度实验都选用水银柱, 就好比在做磁场实验时都选用铁磁体一样的类似

引力梯度也可以产生温度梯度,譬如钟表内的发条就就具有弹性应力 将弹簧弯曲 就会出现应力梯度,这应力梯度的方向是垂直于发条的长度方向的所以若将钟表的发条卷曲起来 最好是铜质发条 就会在发条的中心与发条盘的外缘之间即发条盘的径向存在着温度梯度 用温差电偶可以测量出微弱的温差电流信号 将温差电偶的一端接触发条盘的中心另一端接触发条盘的外缘 必须保持良好的热接触即最好是用锡焊或钠汞齐即用水银溶解金属单质钠制成糊状 用来沾粘 温差电偶的触头 以保证具有良好的热接触。这些工艺必须精细谨慎操作 防止汞蒸汽中毒 需要佩戴防毒面具 自带氧气瓶 全封闭面罩 以防止汞蒸汽熏及眼粘膜,不直接呼吸实验室内的空气  实验室必须荫蔽 安静 密闭 避免震动或气流的袭扰。

 [41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23 08:33 

36楼认为【我们冬天逛多层楼的大商场,总是越往上越热。】
39楼的541218 认为是【热空气上浮的结果】

========证明绝热状态的空气,越往上越热。引力温度梯度论 可以修改为【越往上越热】了吗
 [42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23 08:39 

23楼、36楼、41楼,彻底 脱下 引力温度梯度论 华丽的新衣
 [43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23 08:55 

地球表面引力场中,绝热气体存在向上的温度梯度。

引力场中热平衡状态的绝热气体,温度梯度与受到重力的方向相反。


引力场中热平衡状态的绝热气体的温度,在重力方向减小。

在一个孤立的静止的气态系统中,温度沿重力方向减小。
 [44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23 09:10 

在一个孤立的绝热气体(球)系统内部,温度沿重力方向增温。
在一个孤立的绝热固体(球)系统内部,温度沿重力方向增温。
地球表面引力场中,绝热气体的温度沿重力方向减温。




 [45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23 09:13 

44楼中,气体处于自然平衡状态、或者自然的动态平衡状态。
[楼主]  [46楼]  作者:马国梁  发表时间: 2014/08/23 10:05 

老朱:在羊歌乐的启发下,我意识到做引力温差实验用导体不行。因为导体内有“自由电子气”,其摩尔质量很小,故产生的温差也很小(热导短路)。而用绝缘固体,则建立温梯的过程很缓慢,敌不过外界干扰。所以还是用绝缘流体较好。
 [47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4/08/23 13:40 

对【46楼】说:
马老师,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气也可以传递热量,但它的摩尔质量小得可怜,不必介意,因为这里有两个成分一个是自由电子气体 另一个就是 固态的晶格所共同决定着比热与温度梯度,而且电子气的摩尔热也可忽略,电子气体只能帮助导热但不能影响金属的比热。
[楼主]  [48楼]  作者:马国梁  发表时间: 2014/08/23 14:51 

朱老哥:不影响比热,但影响温梯。电子气的温梯接近零,所以整个导体的温梯也变得很小了。导体两端的温差会被电子气迅速消除。
 [49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4/08/23 23:06 

对【48楼】说:

电子的温度即电子的平均动能比原子的平均动能大得多   而且互不流通   即使处于绝对零度的金属,其中的自由电子气的平均动能依然如故,电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无关。

这就好比 气球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时,气球内的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依旧 是一样的。 气球的速度与气球内部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无关。原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的关系  跟   气球与气球内部的气体分子的关系很类似。

 [50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24 09:34 

对[49楼]说:
“电子的温度即电子的平均动能比原子的平均动能大得多 而且互不流通 即使处于绝对零度的金属,其中的自由电子气的平均动能依然如故,电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无关。”

这句话对一半,错一半。错在后半句关于自由电子的平均动能上了。绝对零度时没有自由电子。
 [51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4/08/24 12:32 

对【37楼】说:

这应该 由王飞承担实验经费 因为王飞 太过于愚蠢 悟性极差,不能借助逻辑来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 只能凭借直观,而我与马国梁  沈建其 曹盛林 杨新铁 等都根本不需要借助直观的现象就可以通过抽象的逻辑获得明如观火的效果。所以坚信不疑,所以我无需实验即可敢于下注 八千万美金的押注,只有你王飞心中无底  才应该求助实验。

我已经对引力温度梯度坚信不疑 明如观火,我根本不需要借助演示实验,只有你王飞不敢相信 一头雾水 才需要借助直观的演示实验来帮助判断  所以这应该由你王飞负责出资!

你看不懂引力温度梯度论的推导过程   你有什么理由还要我来提供直观的演示实验来帮助你判断,那么 你应该缴纳巨额的学费,哪有施教者做赔本施教的呢?

根本不需要你来理解  你也不可能理解  我也没有义务对你免费施教  我也从来没有邀请你来参与讨论

我只需要理解 我不需要亵渎与怀疑  你愚蠢理解不了 我不过问 但你因为自己愚蠢 悟性极差 不能理解 导致怀疑甚至无稽之谈地进行亵渎 诋毁 侮辱 引力温度梯度这个客观真理 你就是在扼杀真理 你就是在干扰真理的传播  你就是人民的罪人。你说引力温度梯度是错误的 你必须拿出证据 必须要发表在《前沿科学》上,否则你就是在犯罪。

 

 [52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24 14:03 

本来应该发这里,却发那里了。重新发到这里讨论。
dT = -(2μ/iR)g dr
中 -(2μ/iR)g 不可能是常数。不管是 -[2μ/(i+2)R]g还是-(2μ/iR)g 都不应该是常数。因为随半径空气稀薄程度不同,取1立方米地面的空气和1立方米高空的空气,其定容比热是不同的。

既然这里有定容比热和g存在,-(2μ/iR)应该是密度的函数,密度又是半径的函数。后者也g应该是半径的函数。

类似这种随半径变化的东西,我暗自感觉(现在拿出来)起码要出来个指数函数的东西。
 [53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24 14:45 

g是半径函数已然知道,自由度i和气体常数R也已然知道,气体摩尔质量μ也知道了。这里显然把2μ/iR当常数了。是不是还缺点东西?地面单位面积上的气体总质量?
 [54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24 14:53 

10339千克/米^2是地面上单位面积上锥体上空总气体质量。如果这个数是10339000千克/米^2,温梯没有反应出来。还是总质量在这里不起作用?
 [55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24 15:01 

我想如果万一这个引力温梯是对的,那拿到别的天体上势必要考虑那个天体上的摩尔体积,因为那个天体的大气压和我们地球不一样,摩尔体积肯定也不一样。这个式子中并没有反映。
 [56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24 15:15 

更正[54楼]为:
“10339千克/米^2是地面上单位面积上锥体上空总气体质量。如果这个数是10339000千克/米^2,温梯微分公式没有反映出来。还是总质量在这里不起作用?”


现在比如说地面上每平方米面积上的空气仅仅1千克,还能计算出这个结果吗?
肯定公式里还缺点东西!
 [57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24 15:49 

F=mg(h)=GMm/(r0+h)^2
g(h)=GM/(r0+h)^2
代入
(1)、(2)两式,应该是
dT = -(2μ/iR)GM/(r0+h)^2 dh……(1')

dT = -[2μ/(i+2)R]GM/(r0+h)^2 dh……(2')

再把我提出来的总质量问题加上,大概还要乘个系数P/P0,P是任何天体的大气压,P0是地球上的大气压。
dT = -(2μ/iR)(GM/(r0+h)^2)(P/P0) dh……(1'')

dT = -[2μ/(i+2)R] [GM/(r0+h)^2] [P/P0] dh……(2'')
这样才完整
 [58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4/08/24 15:50 

对【50楼】说:

绝对零度,金属中依然存在着自由电子 处于超导状态,所谓 绝对零度 就是指 金属原子在固定位置上作零点振动(量子振动即不确定原理)。但金属中的能带结构依旧 在能带中依然分布着自由电子(即电子气体);依然良好地导电,即在金属能带中依然分布着自由电子。

这一点,你就别再乱说了,以免遭内行人捧腹大笑话……

 [59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24 16:25 

你不知道,0K时,所有外围电子都没能量了,都回到原子导带以下去了。凡是还有电子在导带上,就是没有到达0K,差一点也不成。超导只发生在0K以上。从有电阻到超导是突变的,有一个临界温度。从超导到绝缘也有临界点,那就是0K。
 [60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24 16:44 

你还不知道,非金属或绝缘体也有些具有临界温度的,到达时也能变成超导体。这根本就不是你那些导带电子能解释的。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3220288753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