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物理学第六次大综合 下一主题:牛顿运动定律适用范围的推广
 [61楼]  作者:姜小茜  发表时间: 2009/11/25 13:38 
 [62楼]  作者:姜小茜  发表时间: 2009/11/25 13:43 

对【52楼】说:
我大概明白了您的思想,就像是过年放的烟花,不间断的放,每一次都有一个花束。
 [63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11/25 23:27 

对【58楼】说:

既不是减小光强,也不是“等量裁军”

粒子发射说认为的光速常数是相对于发射源和次源的。

假定双星射入星际介质的光速相对于星际介质分别是C+V,C-V,那么,出射的亚光子流相对于星际介质都是C.

光速常数就是亚光子流逃逸光源(次光源)的速度。所以,光速常数就是相对于光源或次光源。

上述的观点国内有许多人赞同,许少知就是一位。

 [64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11/25 23:41 

对【60楼】说:

如果说上面齐绩和曾云海挠痒不着的话,你的问题还问得有点分量!

对张崇安
光子是由大量亚光子组成的,
亚光子是靠什么力聚集成光子的呢?不同的亚光子要聚集在一起,是要亚光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引力的,请问这个力的性质是什么样的。

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亚光子可能是哑铃状,有两级

另外,亚光子有惯性,不受外力下,原来的团状在真空中运行保持团状。

光子是一种由亚光子组成的粒子群,那么两个不同频率的光子相碰撞时,粒子群会不会爆炸开来,如果不会爆炸,两个光子可以看成两个完全弹性的小球,两个小球质量不同,相互碰撞后由于动量守恒,速度会发生改变,注意两光子不一定是迎面对碰,也可能是侧碰,所以两光子对碰后不止是速度的大小,连方向都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两束频率不同的光相遇,在相遇过后,重新出现的两束光,可能已经与原来的方向不一致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亚光子群列的碰撞比较难以实现,原因是亚光子很微小,间距很大,宏观较难以实现完全碰撞。一般可以相互穿行。这个问题我和耿琦先生有共识。

譬如两个人实现碰撞容易,但是,如果是两个军(每个军有一万人),排成两列、或者是两个离散的群,那么实现完全碰撞并反弹就不容易了,不相信你就让操场上跑步的两个班级队列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是很难的。


 

 [65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11/26 00:05 

齐绩朋友:我讲的是粒群波,粒群波的波长是一个群列中相邻群间距,频率是单位时间通过空间某界面的一个群列中的群数,振幅是单个群的密集度、空间尺度或者是单个群的其他物理性质。

你说的两个群列通过空间某界面——这个问题是光强增大了,不是光频率增大:注意,我在强调时间的同时还强调空间尺度!譬如压强,不仅要考虑压力,而且要考虑受力面积。
两列等频率的亚光子列并行通过某空间界面时,光柱粗了!(假定不是参合与一起),当然增大的是光强。
但是,如果两列是参合于一起,“受力面积”没有增大,则必然增大光频率。
理解上述并不难,两个班级的个40个同学排成两列并行出校门,增大的是“光强”,不是“光频率”;如果这两列学生参合成一个队列——这个队列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的密集度必然增大,就是光频率变化了。

另外:粒群波也有干涉衍射现象,并不是粒子增多或减少,而是粒子群的密集度在空间经过次光源的反射、折射后,重新调整。


我给你举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

学校放学了,假定有两个并列的南门,两千名学生排成两个群列出校门,每个群列又是五个群组成,这样每个群就是200名学生。
学生以同样的速度出校门,出门后各自朝自己的家走,假定各个家的方向均匀,于是两个校门出来的两个群列的学生就形成两组弧列,两组弧列必然交叉!那么,我们会发现:交叉点处学生的密集度大了两倍。而其它处,学生之间的距离呈现为变量,并不是原初每个列学生群之间的距离。距离的不等意味着频率的变化。

如果接收屏对于这种频率有选择项的吸收、排放,就形成了明暗条纹。

所以,粒群波也有干涉、衍射现象,其物理实质是群密集度的调整——而密集度意味着光频率的调整。

好了,我今天累了一天,就先说这些吧。我的粒群波观念和可以在网上搜索到,有条件的能下载看全文。

http://scholar.ilib.cn/A-会议记录ID~6373886.html>

http://beta.ilib.cn/A-%E4%BC%9A%E8%AE%AE%E8%AE%B0%E5%BD%95ID~6151999.html

 [66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11/26 00:30 

恢复了被爱因斯坦打倒的以太,相对论就完蛋了
===================
问题是你不可能回复以太!普朗克常数不赞成,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实验都与以太下的光能量相违。你即使不赞成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但是实验你总得面对吧?

十九世纪末,电磁以太论的麦克斯韦理论被认为是建成的高楼大厦,可是被黑体辐射、迈莫实验摧毁了!普朗克常数经过无数精确实验的验证--这些都本质上是否定光本性为介质波,你现在却要回复以太,等于否定了许许多多重要的实验和许许多多物理学家的辛勤劳动!

物理学要朝前走,而不是向后退!

曾云海,我还以为你天天叫嚷水平高,原来你也是一位以太庸俗论者!你坚持以太,我可不的不要小瞧你了!

你要推行以太,请先过黑体辐射关!

上述这句话,同样说给所有光本性为以太介质波派!请先过黑体辐射关!

 [67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09/11/26 07:52 

普朗克常数不赞成,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实验都与以太下的光能量相违。你即使不赞成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但是实验你总得面对吧?
================================================================================================
你说违背就违背了?场就是以太,你是不是要否认重力场、电磁场的存在?在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实验是不是没有场?
[楼主]  [68楼]  作者:齐绩  发表时间: 2009/11/26 07:58 

~-~

老张,

      昨天我们打击你之后,我一直很担心,担心反相的队伍里失去一位铁杆朋友。

      今天看到你依然很顽强,我就放心了。

 

      比武里常常讲“点到为止”,我们一个战壕里的朋友更该"点到为止"了,我在57楼对你想法的荒谬性说得很明白了,你可以再反复地品一品,我不再重复了。

      一个人要想轻易放弃很多年的想法是很困难的,祝愿你能早日调整好,继续为反对相对论战斗。

      保重!

                 老朋友:齐绩

 

 [69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11/26 08:56 

对【68楼】说:

齐绩啊:好好看看我给你的回复吧,很多的,你还是仔细看后再发言。

粒群波能够解释干涉衍射现象,没有必要引入以太。

以太过不了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的关!

 [70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11/26 08:58 

你看看62楼,姜小茜已经理解了我的思想,你的所知障太重!
 [71楼]  作者:wangyanqiang  发表时间: 2009/11/26 11:08 

我再重新贴一下我的观点,望大家商讨:凡是物质都有质量,没有质量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在空间传播声音的物质是空气,空气有质量。如果传播光的物质是以太,那么以太必须有质量,这是以太存在的一大困难,没有人能测量出以太的质量。即使以太存在很微小的质量,其长期的阻尼作用最终将使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停止运动。如果假设存在没有质量的媒介,那么这种媒介不可能与物质发生作用,因此,这样的假设是多余的。
 [72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09/11/26 13:13 

你家老张头的“消光”是什么概念?你(必须)代他回答——是星际物质对光减速?还是星际物质减光强度?还是星际物质对慢速光加速、对快速光减速、使两者趋向标准光速?——如果是1?,则那是等量裁军模式,双星观察依然会出现魅星;如果是2?,那是都能接受的,可是,还是会出现魅星;如果是3?,则哪有这样的消光模式?那星际物质不就是光波的载体了,这你总再不能责问以太应该有摩擦力和对天体运动有阻力了吧——这我总没有自以为是了吧,我只是请你这个自以为是的回答,你不敢回答、就回家去“自以为是”吧!

====================================================================================================
63l楼张崇安,

你到底还是被我这3问、问出来了,你和你家老张头的所谓消光不是1?和2?,是3?——那又叫什么消光呢,不明明是光到了传播光的载体就统统是速度c吗(无论它原来的速度是c+υ还是c-υ)?——你已经向以太派投降了,我代以太派受降,盼你今后好好学习,改造自己。投降还的缴械,你的次光源丢到垃圾堆——你前面说,次光源好比反射镜,光进去又射出来,你从哪里证明c+υ的光射入镜面、反射出来是c,c-υ的光射入镜面、反射出来也是c的?

曾云海
 [73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09/11/26 14:12 

更正:我72楼的“63楼张崇安”,在63后面多打了个字母l。

张崇安63楼的那段话是这样的——
“对【58楼】说:

既不是减小光强,也不是“等量裁军”

粒子发射说认为的光速常数是相对于发射源和次源的。

假定双星射入星际介质的光速相对于星际介质分别是C+V,C-V,那么,出射的亚光子流相对于星际介质都是C.”

看我的58楼,看张的63楼,再看我的72楼大家就明白了,张崇安已经走投无路了,向以太派投降了,煮熟的鸭子嘴硬没用,以太派会发放路费让你回家。

曾云海
 [74楼]  作者:mykmlg  发表时间: 2009/11/26 18:18 

[64楼]  作者:张崇安加为好友发送消息个人空间回复修改来源删除

我在60楼,对张先生提了两个疑问,张先生在64楼进行了回复,

第一个问题
   光子是由大量亚光子组成的, 亚光子是靠什么力聚集成光子的呢?不同的亚光子要聚集在一起,是要亚光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引力的,请问这个力的性质是什么样的。

张先生的答复 

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亚光子可能是哑铃状,有两级

另外,亚光子有惯性,不受外力下,原来的团状在真空中运行保持团状。

我对张先生答复的理解

 一方面,亚光子可能是哑铃状,有两极,就像磁铁有两极一样,亚光子间也存在力的作用,亚光子通过亚光子间的作用力,而“手拉手”形成光子。

    另外,亚光子有惯性,不受外力下,原来的团状在真空中运行保持团状。也就是说亚光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是通过惯性保持“队形不变”的。但是这种模型有一个缺点,就是光子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就很难保证“队形不变”,在光电效应中,光子与电子相互碰撞,如果亚光子间没有力的作用下,那么亚光子组成的光子在碰撞过程中就会被撞得四分五裂。所以这种模型是一种不稳定的模型。在现在处理光子与电子相撞的问题时,一般都认为光子与电子做弹性碰撞处理,没有听说光子在与电子弹性碰撞后,就散成很多碎片,一个光子与电子碰撞后还是一个光子。没有形成多个小光子。所以这种模型存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第二个问题

  光子是一种由亚光子组成的粒子群,那么两个不同频率的光子相碰撞时,粒子群会不会爆炸开来,如果不会爆炸,两个光子可以看成两个完全弹性的小球,两个小球质量不同,相互碰撞后由于动量守恒,速度会发生改变,注意两光子不一定是迎面对碰,也可能是侧碰,所以两光子对碰后不止是速度的大小,连方向都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两束频率不同的光相遇,在相遇过后,重新出现的两束光,可能已经与原来的方向不一致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张先生的回复

亚光子群列的碰撞比较难以实现,原因是亚光子很微小,间距很大,宏观较难以实现完全碰撞。一般可以相互穿行。这个问题我和耿琦先生有共识。

譬如两个人实现碰撞容易,但是,如果是两个军(每个军有一万人),排成两列、或者是两个离散的群,那么实现完全碰撞并反弹就不容易了,不相信你就让操场上跑步的两个班级队列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是很难的。

我的理解

上面的回复应该是立足在亚光子间没有力的作用这种模型的基础上解释的,

因为如果亚光子间有力的作用,亚光子通过力的作用“手拉手”,就像上面举的例子,两个一万人的军,每个军的战士都手拉手,那么相遇的两个军团就一定会撞在一起。即使亚光子间有空隙,就像地球和太阳之间有力的作用,但是地球和太阳之间是有空隙的,但是如果有另一个星球从地球和太阳之间穿过,虽没有与地球太阳直接接触,但是这个星球一样会与地球和太阳发生里的作用,所以说亚光子间存在力的作用时,即使亚光子间的间距较大,也无法避免相互作用,光子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相互作用,而不是毫无影响的互相通过。

如果张先生采用的是亚光子间没有力的作用的模型,那么一个光子与电子碰撞后,为什么光子的数目还是一个,因为亚光子间没有力的作用,被碰撞后可以分裂成许多个亚光子群,也就是说碰撞后分裂成多个光子才是合理的现象,为什么碰撞后没有观察到多个光子呢或者说一束光射入电极与电子作用,出来的光怎么没有分裂成多束光呢?要知道碰撞后还保持一个整体的几率实在太小了。就像打台球时,摆好在一起的一堆亚光子台球,被另一个电子台球撞击,那一堆亚光子台球会向四面八方散开的,如果能在撞击后还保持原状,那是很难的。

如果认为亚光子台球不是放在一起,只是很分散的放在四周,那么其中当光子与电子台球相互碰撞时,实际上是其中的一个亚光子台球与电子台球碰撞,那么亚光子台球群虽然有一个被碰走了,但是大多数还保持了原来的分布,光子不变。还沿着原来的方向运行,但是光子在与电子作用后,光子也不是沿原来的运动方向运动了,而是碰撞后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这与刚才分析的光子沿原来方向运行的情况不符。所以这种分散的摆放也是不成立的。

亚光子间没有力的作用这种模型,在解决光子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时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亚光子间没有力的作用,就不能保证亚光子形成的光子在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还维持一个整体。

而亚光子间有力的作用,那么在两束光相交时,就不会发生毫无影响的相互穿越,如果有相互作用,就无法保证作用后的光束还沿原来的方向运行,这无法解释两束光线交汇后,还不受彼此影响的沿原来方向运行。

所以亚光子模型的亚光子间无论有力的作用还是没有力的作用,对于实际问题的解释都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

 [75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09/11/26 19:22 

“亚光子”是不是物质?有没有质量?

速度c+υ的光子碰撞后再生光子为什么速度减小为c?速度c-υ的光子碰撞后再生光子为什么速度增加为c?

曾云海
 [76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09/11/26 19:49 

什么弹性碰撞呀?光既没有反射回去、也没有向其它方向散射!

什么碰撞?碰撞会释放光子的能量、降低光子的速度——几百光年、几千光年远处的星光到达地球时碰撞了多少次?速度降低了吗?——谈玄也要谈得有分寸。

曾云海
[楼主]  [77楼]  作者:齐绩  发表时间: 2009/11/26 20:43 

.

[楼主]  [78楼]  作者:齐绩  发表时间: 2009/11/26 20:53 

老张,

       本来不想和你辩论了,你非得要否定光具有波动性,而且非得要用你极牵强的解释来解释光的波动性,所以我不得不再说几句。

      你看77楼的图,按你的想法,1、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单色光源向同一方向发光,每一个光子应该一样的吧?

      -- 假如它们发射的是红色光。

      现在,两列光掺和在了一起,为了不难为你,我们强迫它们如你所愿,等间距地排好。按照你的说法叠加之后他们的频率必然成倍增大了。

 

      老张啊,自然界中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两束红光会叠加出紫光啊???

 

      老张啊,每个光子还是原来的光子,按照你的说法叠加之后他们的频率必然成倍增大了。这时候单光子能量必然增大为原来的二倍。

      --老张,别忘记,你在55楼明确说:"而单光子的能量可以表述为:E=hν。"

      老张啊,单光子还是原来的单光子,它的能量怎么能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呢???

 

老张啊,

      你一再强调你能解释干涉现象。

      你说:"两个校门出来的两个群列的学生就形成两组弧列,两组弧列必然交叉!那么,我们会发现:交叉点处学生的密集度大了两倍。"

      老张,你这是在解释干涉吗?屋里点一盏灯不太亮,点两盏灯亮多了,这就是干涉吗?

      老张,你又说:

      "粒群波也有干涉衍射现象,并不是粒子增多或减少,而是粒子群的密集度在空间经过次光源的反射、折射后,重新调整。"

      请问怎么调整啊?为什么要这样调整啊?注意,干涉前后光的频率可不变。老张,好像你一遇到什么问题就踢给"次光源",你这种踢皮球的精神可不是科学精神!

     老张,干涉现象你不用解释难的,你就定量地解释解释:

     为什么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中,反射镜移动的距离d,干涉条纹移动数目N,光的波长x,之间要满足公式d = Nx/2吧。

 

 老张,

      我们这些朋友从来没有反对"光具有粒子性",希望你也不要偏激地反对"光具有波动性",更不要用你那非常牵强、可笑的观点来解释光的波动性。

 

 [79楼]  作者:姜小茜  发表时间: 2009/11/26 21:14 

对【71楼】说:

先生:您说的很有道理。你说如果存在以太,长期作用会使所有运动都停止。可是您怎么知道这种我们看不见的以太没在起作用呢?我从图片上看到的星云图都是旋涡状的,很神奇,很charming。为什么他不是杂乱、散乱的呢?万有引力通过什么相互作用呢?

问题可能很幼稚,请费心赐教。

物理小学生

 [80楼]  作者:姜小茜  发表时间: 2009/11/26 21:32 

mykmlg:

我昨天觉得张先生的思想很有道理,可是看了您的解释,我又觉您说的有道理……糊涂中……糊涂中

 [81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09/11/26 22:46 

[64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11/25 23:41
对【60楼】说:

如果说上面齐绩和曾云海挠痒不着的话,你的问题还问得有点分量!

……

==================================================================================================
张崇安,

你这样的雕虫小技在老齐和我老曾面前就太没用了,你别说拉这么两个新来的,这样的角色你拉一百个来也没用!我多时就警告了你,你要坚持发射假说、否定光的波动传播只有死路一条。

曾云海
 [82楼]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11/27 00:49 

关于张崇安的亚光子群的对话(精简版)
=============================================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15 21:12
前面我给子丰先生提出的白昼悖论和魅星悖论还没有解决,那是专门针对粒子发射说的。针对你的亚光子群的,还更多。比如两束激光相交为什么没有发生撞毁事件,也不发生弹性碰撞?
=============================================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15 23:28
这个问题我和别人讨论过,原因至少可以有两方面:1)亚光子很小,一束光是巨大量的亚光子流,但是,亚光子之间却是特别疏松;2) 你想一想两支水枪吧,即使是对碰,要使两束水发生碰撞全部反射,需要多么大的准直度!倘若是斜碰,完全反射更难!对于光子流,光速非常巨大,而且每个光子又是巨大的亚光子群列,就是说:要使两个光子发生正碰而全反射,等于说是两群亚光子全部发生正碰全反射,两个人发生碰撞可能容易,但是,如果是两支队列发生全反射碰撞,那几乎是很难实现的!
=============================================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16 00:31
两束水碰撞后,两束水流就都被撞毁了,水流不在原来的方向上了,光可不是这样啊。光只是在两束光相遇处产生振幅迭加,这也是波动特征啊。所以说关于光束相交你还是解释不请啊。
=============================================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16 08:01
在未确定光束中亚光子的疏密程度时,谈两束光的碰撞为时过早!何况,你敢说就没有碰撞散落现象吗?你用什么方法检验?你敢说两束光穿过,没有光的流量减弱现象吗?正如两队士兵碰撞,个别士兵可能正碰,但是要是两队士兵全部发生整体碰撞,那得非常高的准直度。
=============================================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16 13:03
如果是粒子流动,碰撞就是必然的,虽然与亚光子的疏密程度会有一定的关系,但你的粒子流动既然能导致次光源(这可是你自己提出的吧),则表明你的粒子流动必然满足两束光碰撞的条件,你只是不希望他门碰撞而已。
另外我在设计此问题时也已经为你考虑了碰撞的可能性,所以我用两属激光而不是用光子束,无论你把激光做的多么细,他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光子束构成的,这就为你极大地增加了碰撞几率。实在不行改为两束手电筒光,多束不同频率的光子束相交,总能碰上吧?能不能像水流一样碰得支离破碎?
=============================================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16 14:28
至于说两束光的穿越,我还是认为光束内粒子比较稀薄,互相穿过了。如你想象的碰撞后支离破碎,恐怕很难!如果是两个军的人马排成两列以及高的速度相撞,你要 使几万人都支离破碎,恐怕不可能。只要每相邻两个人的间距是单个人的十倍,那么,碰撞几率恐怕就是十分之一。光束呢?恐怕亚光子间距是亚光子直径的几万倍,那么,碰撞几率就是几万分之一。
=============================================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16 22:12
至于说两束光的穿越,我还是认为光束内粒子比较稀薄,互相穿过了",我已经修改了两束激光为两个手电筒光,增加了光束的数量和频带宽度,使其必然碰撞,你需要解释的是,"碰了,但碰不碎"。你说"恐怕亚光子间距是亚光子直径的几万倍,那么,碰撞几率就是几万分之一",但手电筒光束中包含有各种不同频率的光,使亚光子的密度呈非规则状态,这就极大地增加了碰撞的几率。并且手电筒中所包含的光束何止几千万束?即便按几千万束来说,碰撞的机会也可达到百分之一千。碰撞必然发生,躲是躲不过去的。
=============================================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19 19:42
我这两天也在想这个问题,淋浴器您知道吧?如果两个淋浴器喷射的水柱互相穿越,恐怕就只有部分碎,而且几率很小。如果淋浴器的水柱非常稀薄,就更难碰撞。
现在扥问题是:一个"亚光子水柱"中亚光子流的空间尺度到底是多大?我相信:肯定是非常细的,即远远比淋浴器的水柱稀薄--因为我们可以想象:光柱的速度非常大,如果是粒子流,如果不是很稀薄,而是密度不小,那么,光子流的冲力会非常之大!可是,至少,手电照在我们手上,冲力我们几乎无法察觉。
我相信:上述光子流的稀薄度可以计算,而且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光柱发生碰撞后,亚光子流被打散的几率,我想:这个几率可能会小于千万分之一(只是猜想),目前,亚光子的密度不祥,所以单个亚光子的空间尺度无法估算--但至少可以想象:如果亚光子真是粒子的话,它的密度必然远远大于原子核的密度!
=============================================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0 19:54
两个手电筒光相撞,为什么撞不碎,你还没有象样的解释。别说撞不上,按你的计算数据,我已经把碰撞几率提高到白分之千,接着打补丁吧。
=============================================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19 19:48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穿过某一空间的一束手电筒光和同样时间、同样体积的一束激光所含的亚光子比较,可不一定就多!平均密度也不一定就大!须知,两束光的碰撞,我们恐怕最终考察的是统计现象!
=============================================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19 20:25
你在故意降低碰撞几率!淋浴器的碰撞几率很低但还是碰上了,手电筒的碰撞几率很高,却从未碰上过?前面我很保守地说碰状几率为百分之一千,考虑到粒子群边界的凸凹,几率还要再乘一个基数。你躲不过去,必须给我一个关于碰撞的解释。
=============================================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20 19:38
你真的认为两个手电筒的光相穿越,没有光子相撞吗?你怎么测出没有相撞?请你谈谈你测量的精确程度!
另外,你的测量是在空气中进行的还是真空中进行的?如果在空气中(手电筒的光大部分实在空气中的吧?),你有没有考虑:空气分子本身就是次光源?按照次光源说,光线在空气中运行路径是折线!两个手电筒光线相撞,在有空气作为次光源参与下,相撞情况光子散落情况又如何?你能准确描述吗?
=============================================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0 20:01
这是你的理论,按你的说法"如果两个淋浴器喷射的水柱互相传越,恐怕就只有部分碎"。(部分)破碎后的光就不走原来的方向了,照不到手电筒的前方了,乱七八糟光芒四射了。
=============================================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20 20:22
你要注意:如果是空气中的两个手电筒光柱相碰,可能相碰都是通过空气分子为"媒介"(次光源)的。这个时候,要实现亚光子的对碰,就更难了!因为亚光子质量相对于空气分子质量,几乎是小米与地球的关系,小米撼地球,当然撼不动!如果是穿过空气间隙的光相碰,想一想,这个间隙恐怕就大了--这就更减小了碰撞几率。
=============================================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0 20:31
你真的糊涂拉?什么亚光子撼部不动空气分子?
你应该让空气分子碰空气分子呀!
难道你的"次光源"又变成波动说了?
=============================================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20 21:25
我是说:空气中的两束手电筒光相交碰撞难以观测出来,也由于空气次光源的影响--我可没有用以太!
=============================================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21 20:04
我用空气分子作为手电筒光次光源,本质上还是粒子说,不是介质说。希望你仔细看,不要误解。
=============================================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1 21:43
我当然知道你的次光源不是波动说。但我让你用气体分子撞气体分子,你又不撞。分子不动是不是?这就是波动说的特征!
"粒群波解释光的干涉衍射是用光子群的密集度调整解释的",你的波粒群有智能吗,马上要撞上了赶紧调整一下密度吧?
你就拿两只手电筒,就像敲梆子一样把两制手电筒的光柱互相穿越,如果有一次把光柱敲碎了,哪怕只敲碎了一小点,我就跟你去宣传你的亚光子群。
=============================================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23 18:02
我已经说过:手电光相撞不能观测到有三方面的原因:
1)要考虑光束中亚光子的密集度,碰撞有个几率问题。如果是两个有间隔的亚光子群相撞,肯定不会全部散落--原因久明兄应该学过概率!
2)即使发生碰撞,散光子是没有颜色的,不易察觉,用仪器恐怕也难以观测到!
3)注意空气分子的次光源作用,当然,空气分子也在运动(久明看到这一点),于是存在亚光子的速度合成,碰撞问题就更复杂了--注意:我的是次光源办法,不是以太。
=============================================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3 19:06
1、只要"概率"不为零,你就必须对碰撞作出解释。
2、碰撞概率你没有认真计算,不能用"不易察觉"来掩饰。
3、"交叉点处粒子群的密集度是不是比不交叉点处的粒子群密集度大二倍"?错误,如果有交叉点,"碰"是必然的。
=============================================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23 19:34
我把点修改为处行不行?或者说交叉的空间某个领域?例如两个手电筒光柱交叉的空间领域,亚光子的密集度是不是比不交叉空间领域大二倍?
你不能说"一定要碰"!因为交叉领域,碰的概率大概1/10(就让这个概率非常大吧),散落的1/10光子没有颜色,如何观测?即使是有1/10打落,还是9/10的填补了空间,密集度还是大了。
=============================================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3 22:57
如果有五百万支手电筒在空中交叉,那地方会不会挤出一个大石头?
=============================================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3 23:04
目前光照度的分辨率约为1/1500,你的1/10的光能损失应该是能检测的.
=============================================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23 23:10
哈哈,老兄你可真有趣!你以为500万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文数字吗?不!一个电子含有的亚光子数目大约是10^24个。如果五百万支手电交叉到一个点上,也恐怕远远不及一个电子的质量,怎么能搞出块"大石头",如果手电能照出大石头,那太阳每天照射地球,不知会给地球增加多少重量呢!
另外你还要注意:五百万支手电就是五百万支亚光子河流。河流是运动的,有进有出,石头呢?是一个凝聚体,是静态的,二者不是一回事!
=============================================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3 23:31
你的逻辑怎么总出问题?
"如果五百万支手电交叉到一个点上,也恐怕远远不及一个电子的质量",一只手电筒就可以让光电效应管发射电子!
一个手电筒的光柱截面上有多少个光子,多少个亚光子?折合多少的电子?你不估算怎么反到成了我有趣?
"那太阳每天照射地球,不知会给地球增加多少重量呢!",这也是你亚光子流要解决的,不能回避的问题之一,你不提以后我也要问的
=============================================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23 23:47
好了!就算我前半句说的不妥当吧!但手电光是光子流,有进有出,就是几亿只手电同照,也不会产生石头。
关于太阳光照射给地球增重--这应该是事实!但同时,地球也在向外发射亚光子。
今年的日全食,有人观测到地表的升高、降落,我想,应该是月球挡住太阳光子流造成地球质量变化和运动不平衡的缘故。
=============================================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24 01:01
1/10只是我随便说的,你以为真是1/10吗?我看事实上恐怕远远比1/1500还要小。老兄是不是计算过?
这个可以根据能量大体计算,试计算如下:
譬如一盏30瓦的手电,每秒钟形成的光柱就是30万公里长、截面如果是一平方分米,那么这个光柱体积就是3×10^6立方米。30瓦的手电一秒钟做功是30焦耳,相当于3千克米.就是相当于10^-6千克/m^2的压强=10^-8千克/平方分米,那么,每立方分米就是10^-7千克的质量,如果两个截面为一平方分米的光柱相遇,就是2×10^-7千克/立方分米.这个密度是空气密度的1/1500。如此稀薄,相撞概率是多大?1立方分米的空气分子相撞概率是多大?那么,如果亚光子密度和空气分子相当的话,就是空气分子相撞概率的1/1500。
事实上,亚光子密度恐怕要比空气分子密度大得多,譬如大100万倍,那么,稀薄程度又要在1/1500基础上小100万倍。
=============================================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4 08:13
我的石头也是随便说的,要是金条就更好了.
"每立方分米就是10^-7千克的质量,如果两个截面为一平方分米的光柱相遇,就是2×10^-7千克/立方分米 "也是随便说的吧?
如果五百万支手电的光柱相遇,就是0.5千克,比石头轻点,也比木头沉。
=============================================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9/08/24 08:31
好!算你赢了一步!不过,我也算不上输。
请问:如果亚光子的密度远远大于空气分子的密度呢?事实上,目前估计,至少会大于一万倍(因为每个原子就如同一个大礼堂,而占原子99%质量的原子核仅仅如同一个鸡蛋)。
如果亚光子的密度又是质子的一万倍,又是如何呢?
因为我们讨论的是碰撞几率问题,不是总质量问题。
=============================================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08/24 08:56
那也的相撞,你不解决碰撞问题,就无法使你的亚光子群规则排列.

 

 

 

 

 

 [83楼]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11/27 00:50 

可拖拽以太的基本属性


光的本质就是利用介质波动进行能量传递的现象所反映的一种高频震动传递的物理规律。
光的波特性可由偏振、干涉和频移等多种波特征来佐证。
百年来已经把借以传递光的某种介质命名为以太,经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和扬弃,目前可拖拽以太可保留的属性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以太由某种(或几种)实在的粒子组成,以一种超气体形式存在;
(2)以太粒子极微小,比起现有已知基本粒子的几何尺度还要小多个数量级;
(3)以太粒子的分布密度不大,以太粒子间以排斥势相互接触;
(4)以太不会大量渗透到物体中,甚至也不能渗透到空气中;
(5)以太在太空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天体附近的分布密度大于远太空的密度;
(6)以太可被运动物体进行附层面拖拽,并对星体的运行会产生一定的阻力;
(7)以太不是静止的,以太粒子与其它天体一样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遵循天体运行规律。
推论:
(1)物体对以太的拖拽主要机制是万有引力,其次影响拖拽效率的因素是物体表面粗糙度。
(2)地球自转明显拖拽地球附近的以太,其拖拽效率按与地球距离有关的某种梯度曲线衰减。
(3)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以太运动轨道与地球的公转轨道相似,所以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球与以太间的相互拖拽不明显。
(4)银河系中以太的分布与银河的悬臂特征相似,表现为河系以太旋涡。
(5)哲学上的宇宙是无限大的,宇宙中有无数个以太气团,我们所生活的物理宇宙空间就是其中一个以太气团,各以太气团之间是什么也没有的真正意义上的真空。
可拖拽以太能够符合多种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并解决多种物理悖论:如迈莫实验、洛齐实验、光行差现象、波粒二象性、白昼悖论、魅星悖论等。
关于以太的假设是基于机械波理论的一种推广。已经排除的那些"绝对静止的、绝对刚性的、无质量的"等空想属性,完全符合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是最合理的一种科学假设。
 [84楼]  作者:姜小茜  发表时间: 2009/11/27 11:31 

对【83楼】说:

先生:

1.如果以太不是均匀分布的。那么光速是不是时快时慢呢?

2.您说以太会少量渗透到物体中。这个以太不是非常非常小么?它为什么不从相对他很大的缝隙进去呢?而只是聚集在天体表面呢?她们为什么宁肯都在表面在一起挤,而不去相对他很空旷的天体内部呢?

3.即使是少量渗透,那么有这种光的媒介的存在,那么就会传递光。为什么石头不透光呢?

物理小学生

 

 [85楼]  作者:姜小茜  发表时间: 2009/11/27 11:56 

对【81楼】说:

先生:

您是说我这个小学生是张崇安先生拉来的么?

郑重声明:我根本不认识这个张先生!!!!。

我看了一部分反对相对论的新的思想,反而觉得张先生的思想更合理,解释的也很详细。齐绩先生的“无形态物质”也解释了很多现象,可是他没有像张先生说明“亚光子群”那样详细,而是没有解释。楼上那位先生倒是把“以太”解释了一些,可是不敢苟同(以我一个普通人的智商)。

声明:本人既不拥护相对论,也不反对新思想,乃中立“小”分子。

各位先生:很敬佩你们追求真理、孜孜不倦的精神。

另:张先生是否可以给我发一份您的关于亚光子详细的文章给我。764803310@qq.com

 [86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09/11/27 12:27 

“我看了一部分反对相对论的新的思想,反而觉得张先生的思想更合理,解释的也很详细。”
===================================================================================================

那你就垫背吧
 [87楼]  作者:姜小茜  发表时间: 2009/11/27 12:42 

对【86楼】说:

先生:请您客观的说问题。

 

 [88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09/11/27 13:11 

说什么,你这样的人来一百也帮不了别人的忙!我批判张崇安的那些、你看得懂吗?你能帮他答辩吗?

好意的告诉你,好好的在课堂上学好书本知识。
[楼主]  [89楼]  作者:齐绩  发表时间: 2009/11/27 13:25 

 

71楼,

Wangyanqing先生,

      您好!

      您说"即使以太存在很微小的质量,其长期的阻尼作用最终将使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停止运动。"

      您的看法姜小茜在79楼很赞赏!我想很多朋友都会认为很有道理。

 

      先生,你看问题只看到局部,而没看到整体呀!

      就拿地球来说吧,不管这种作用多微小都会使地球运动逐渐减慢,阻尼运动使地球运动速度减小了,但是,不会对应产生热量吗?这份能量会消失吗?不还是在宇宙中吗?整个宇宙的能量不还是恒定的吗?所以不会有你说的"长期的阻尼作用最终将使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停止运动"的结果。

       我所说的无形态物质是有质量的另一种状态的实实在在的物质,它与我们熟知的常态物质完全不同,它对物体的"阻尼"作用非常小。

      下面的资料是描述地球自转周期逐渐缓慢的,您可以参考参考。

       ......

      早在本世纪30年代,人们从发明走时非常稳定准确的石英钟中,就已测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即每天都比前一天延长0.000000044秒,大约每100年的自转周期增长0.0016秒,也就是说大约经过6.25万年之后,一昼夜延长一秒。当然,这个变化速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几乎不发生影响。但若经过长期的积累。一昼夜的长短变化可就非常可观了。如按这个变化速率计算,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时,一天仅只有3.6小时呢。

       .....

       通过数珊瑚壳上长出的碳酸钙条带人们会知道:在5.7亿年以前的寒武纪,即最古老的化石时代,地球一昼夜只有20.47小时,每年有428天;在5亿年前的奥陶纪早期,每天有21.4小时,每年有409天;在3.7亿年前的泥盆纪中期,地球上的一年有398天左右,每天有22小时;而在3.2亿年前的石炭纪,每年只有387天。由这些观察到的数据,我们可估计出地球的自转周期每一百年约增加0.00164秒,即每10万年增加1.64秒。

      ......

 
 [90楼]  作者:刘久明  发表时间: 2009/11/27 13:29 

回复姜小茜,你的思维灵敏,理解能力也比较强,能够看到问题的深层次.
1.由于以太不是均匀分布的,这必然导致,光速时快时慢时直时曲,这个变化量在可观测宇宙范围内不会很明显.
2.以太粒子很小,但以太的排斥势的半径却很大,使得以太粒子以来排斥势互相接触.如果物体中的孔隙比以太粒子的排斥势半径小很多,以太粒子就不能渗透到物体内部.这与空气不能大量渗透到水中是一个道理.
3.少量渗透到物体内部的零星以太粒子,如果不能形成连续的势接触,则不能连续传递光波.石头不透光的说法不准确,应该是透光性极弱.我们说以太是光波的媒介,并不是说只有以太才是光波的媒介,水、玻璃、石头等都是光波的媒介,只是不同的物质的透光性不同。透光性又取决于物体的组成物质对光频率的谐振能力,不同物质的晶格结构,其对光频率的谐振性有很大的差异,有的谐振性具有方向性,使光产生折射(一个光轴),有的产生偏振(两个光轴),还有的产生分光(多个光轴)。光轴越多,表现为对光频率的谐振能力越弱,透光性也就越差。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498631477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