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代表《人生如梦》论坛来顶一下 |
一句话,中国的体制有问题,没有真正能起作用的监督,检查,惩罚部门,当官的违法成本太低了。 |
来跟一张贴子 当我在绿压压的一片七期入选贴的海洋中举目望去 满眼的贴图和转贴一次次强化着我的失望 好不容易地 读到了这张原创 于是跟一张 HOHO ※※※※※※ > |
可惜的是不再去参加顶贴大战了!嘿嘿!
|
当事情发生时,你们这些山西官员在做什么,现在道歉,屁! |
失望啦 弄点闪亮,据说那玩意对眼睛有好处,不过首先你要摘下眼镜才可以做到。呵呵。。。。。。。。。。 ※※※※※※ 想不到,狮吼功还有一招大喇叭 |
寻找魏征 魏征留给我们的思考
唐初的"贞观之治"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被广为称道的盛世之一,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说唐太宗李世民的开明有为和知人善任是构建"贞观之治"的重要基础,那么魏征的直谏则为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特别助力。
一千四百多年前出生于燕赵大地的一代名臣魏征,就像一座文化富矿,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和淘洗,愈发显示出夺人光芒。无论是其"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还是其"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治国理念;无论是其"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哲人睿思,还是其"创业难,守成尤难"的至理名言,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历史选择了魏征
隋朝末年,伴随着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隋王朝的统治堤坝迅速垮塌。此时,饱读诗书、素怀大志的魏征决心投奔义军,想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智慧去建功立业。但终因客观条件的限制,其文韬武略难以得到施展。即使是在李建成府上任洗马期间,他的满腹经纶也未能被采纳和接受,以至于玄武门事变李建成被诛之后,作为先太子的僚属,面对李世民的厉声喝问和殿前武士的巨斧利刃,魏征毫不畏惧,慷慨陈词:如果先太子听从我的劝告就不会出现今天的结局。这不能不让人在赞叹他的忠贞耿介之心的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了他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愤懑和遗憾。也恰恰是这一点,赢得了李世民的激赏和垂爱,不仅赦免了他,而且委以重任,由此拉开了君臣之间"契协云龙,义均鱼水"历史奇观的序幕。
李世民之所以不计前嫌,除了看中魏征所具有的忠贞不二、直言敢谏的品格和贯通古今的才学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心里明白,自己大位初登,国家百废待兴,如果没有一批有真才实学、敢讲真话的"左膀右臂"支持辅佐,终将一事无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李世民重用魏征,是他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开创千秋大业而做出的历史性选择。实践证明,自被李世民授任谏议大夫起,魏征在此后十几年的御前生涯中,先后向李世民谏陈二百余事,而且多被采纳并付诸实施。
魏征的标志性符号:直谏
魏征是自古以来杰出的谏官代表。他"事有必犯,知无不为",即使是李世民发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比如贞观二年,许多地方发生蝗灾,甘肃一县令盗用官粮。李世民闻奏大怒,下令处斩。魏征认为罪不当斩,三次抗驳诏命。贞观三年,李世民曾下令免除关中地区租税两年,但不久又决定已经交纳的就从明年算起。魏征认为朝廷如此出尔反尔,失信于民。因此不顾太宗的震怒,几次拒绝在通告上签字。
由于魏征的据理力谏,有时居然使李世民产生了近似条件反射般的自觉意识。一次他想去秦岭打猎,车驾行装都已备好却迟迟没有成行。魏征问起此事,李世民不好意思地说,正是怕你谏阻,所以取消了此行。
贞观中期以后,李世民渐渐表现出"忘本"(忘记以民为本)、"忘危"(忘记隋亡教训)的苗头。对此,魏征于贞观十一年"频上四疏,以陈得失"。特别是《谏太宗十思疏》,规劝李世民按照人君治国理政应当遵从的十条规范对照反省自己。两年后,魏征又上《谏太宗十渐不克终疏》,直截了当地对李世民近年来放松自我要求,不能从严治政的十种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提醒他"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征体国情深的"双十上疏",集中代表了他治国安邦的政治见解。但这常常让李世民下不了台,以至于不止一次说出"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下佬"这样的激愤之词。可是他有一个最大的畏惧,就是怕亡国。魏征正是看准这一点,往往引用隋亡史实来促他警觉。李世民也深知魏征的用心,所以气话说完回过味来,也不得不慨叹:安国立民,犯颜直谏,唯有魏征。
魏征直谏的基础:正己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李世民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也难免有生气和犯糊涂的时候。魏征先后上疏二百多件,即使是备加小心,也难免百密一疏,况且又给过李世民那么多难堪,所以受冷遇、遭训斥甚至被威胁杀头的事也是常有的。可他批评皇上的底气一直没有受到影响。其原因在于他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却能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正因为如此,当他被人嫉妒,并有人告歪状说他结党营私时,他能心地坦然,神色不变。李世民捎话让他注意检点言行,免得别人议论。他理直气壮地说,如果只顾注意言行细节而不主持公道,那么国家的兴亡就很难说了。还有人说他侍奉过的三个主子都先后灭亡了,挑拨太宗不要重用他。李世民则反驳说,那并不是魏征的错,而是因为三人未能正确使用魏征。
魏征曾多次劝告李世民要时刻牢记隋亡的教训,戒奢倡俭,而他自己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朝为官二十多年,被封为郑国公,赐位特进。举朝上下能享受到此等待遇的也没几个人。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的家居然简陋得连间接待宾客的正厅都没有。难怪李世民前来探视病中的魏征时也感到吃惊,慨叹偌大繁华京城里的国公府第居然如此简朴。魏征过世后,李世民要赐其一品仪仗。身穿一袭旧粗布短衣的魏征之妻谢绝道:魏征一生俭朴,如此厚葬非其生前所愿。可见对于戒奢以俭的主张,魏征不只是说给皇上听的,而且自己身体力行。
关于魏征的几点思考
魏征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他的富有创造性的包括经济思想、法治主张和文化观点在内的执政理念,和他切中时弊、持论雄辩的进谏艺术,忠于职守、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以及公道正直、宁折不弯的人格魅力,早已超出了历史时空的局限,形成了一种特殊但内涵却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
首先,魏征在政治方面的进步意义在于他的忠君思想和民本意识的统一。从李密到窦建德再到李建成,魏征曾三易其主。为他们出谋划策,他都自视为报效国家之举。辅佐李世民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致获得了当朝天子"敬之重之,同与师傅,不以人臣处之"的殊荣。但他的可贵之处是,在"忠君之事"的同时常怀爱民之心,或者说其忠君思想是以民本意识为基础的。
第二,魏征在履行职责方面提供的范示是直谏和善谏的结合。魏征以报效国家为己任,所以进谏从不转弯抹角,避重就轻。为此君臣二人曾发生过多次激烈争辩,但由于魏征每次进谏所讲的理由都很充足,所以争辩的结果大多是李世民接受劝谏,并且给予魏征某种嘉奖。
第三,魏征在做人与为官方面值得借鉴的是立德、立功与立言相得益彰。
古人把立德、立功和立言作为人生追求的三个层次。魏征作为谏官,在位时尽职尽责,勤奋敬业;身体不佳时主动退位,让贤于人,真可谓坦荡无私,高风亮节。他曾被授任太子太师,最后被李世民尊为可以知得失的"人镜",可见其德行操守几乎是无懈可击的。
此外,从贞观初年开始,魏征呕心沥血历时五年多,主持编纂了一部资政大典《群书治要》。此书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晋代末年,既有明君治国的经验,也有庸主败政的教训;既有先贤辅国的故事,也有奸臣欺主的实录。李世民看了都情不自禁地击节叫好,并指示抄给诸子百官,以传后嗣。几乎是与此同时,魏征奉命开始了历时七年的《隋书》等史籍的编纂工作。其间他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熬掉了多少青丝与白发。到了晚年,甚至在病重弥留之际,他仍在书写奏章,为朝政的得失而劳神操心。一代名臣忠贞至此,连李世民也不得不为痛失"一镜"而潸然泪下。
魏征的一生无论为人还是为官都堪称楷模。特别是他直言敢谏的可贵品格和辅国治世的深刻见解,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文化坐标和鲜明符号,为后人提供了宝贵镜鉴,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发现、所发展,从而为伟大的民族精神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
审审你作官的资格
首先是"傲不可长"。骄傲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的一种致命之症,它对具有地位与权力的人又最具危险性。因为一旦染上骄傲,就自以为是,闭目塞听,再聪明的人也要变得愚蠢。如果他有着权位,则会目空一切,群众意见不屑听,不同意见不能容,阿谀奉承之词则竞相而进,于是忘乎所以,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仅决策、办事会屡屡失误,而且本来和谐的人际(群众)关系也会毁损。如魏征所说:"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凭借权势待人以傲,难免众叛亲离的结局。然而人(尤其是"能人")很容易犯骄傲,这种病又往往在不自觉中逐渐滋长,在环境顺利与事业成功的条件下引起癌变,岂能不慎?
其次是"欲不可纵"。人不可能没有欲求。人对自己的欲求,必须节制却又不易节制。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欲求就常常超出社会的承受能力,造成阶级统治的崩溃,这是魏征强调"欲不可纵"的根本原因。今日中国握有权力的干部,面临市场经济的物质诱惑,也非常需要从思想到行动,警惕和防止任何形式的欲求过度。党风政风是整个社会风气的核心,如果广大干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廉洁自律的作风,社会就难免一味追求享受的倾向,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果干部的欲求膨胀,不仅大量破坏社会资源,而且严重影响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那些一掷千金的形象工程就是明证,那些由于纵欲无度而身败名裂的腐败分子更是明证。可见自觉节制欲求何等重要!
再次是"乐不可极"。求乐也是人的一种本能,但古人早就告诫我们:乐极生悲。 这个"乐"不单指声色方面的感官享受,更包含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理性麻木。这种乐极之人,必然丧失生命活力,即使危机四伏也视而不见,一旦危机迭起则无能为力。因此封建盛世的有识之士倡导居安思危,魏征曾对李世民说:"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他把居安思危视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今日又逢盛世,为了抵制可怕的乐极,我们也要强化居安思危思想。不论取得的业绩如何宏大,都要以临深履薄的心态,清醒地看到形势的复杂多变,前途的艰难曲折,更要时刻关心广大老百姓,尤其是他们的疾苦。只有常怀忧患,才不会乐而至极。
最后是"志不可满"。人需要立志,即为实现一个理想而坚持奋斗。志与欲不同,孙中山先生劝导青年立志,说"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要做大事"就是"志","要做大官"就是"欲"。 一个立志高远的人,坚毅执着地为宏伟目标而奋进不息,就能拒绝个人名利,不会沉湎于一时成就。一旦"志满",或目标降格以求,或不能与时俱进,傲、欲、乐之类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志不可满"乃是"四不"之纲。魏征之所以强调它,就是要求统治集团以盛世长存为目标,不要因为暂时利益而影响长远。今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比魏征之志不知崇高多少,任重而道远,更不能目光短浅,滋长骄傲、放纵私欲、沉溺安乐了。
胡锦涛同志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魏征的"四不",可以作为我们"修为政之德、思贪欲之害、怀律己之心"的一面历史镜子。<转自新华网> |
谁用谁闪亮 不是失望,是用了闪亮,看清了,醒了,悬崖勒马! |
欢迎实实在在讨论 请勿刻意顶贴 不管规则如何改,思考后觉得,顶贴对于纯文学论坛来讲都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大家千万不要再费时费力.....拜托了!!!!! |
这些当代社会现象汇总 也正是反映出人民对那些坐其位,不某其政贪官们的真实写真 现代企业职位新解: 总是在裁人,简称总裁;老是板着脸,所以称老板;总想监视人, 所以叫总监;经常没道理,就叫经理;让领导秘密舒服,称为秘书。 [本帖已被野火。于2007年6月30日20时51分57秒修改过] |
回复:四清四不清: 开啥会不清楚,开会坐哪清楚; 谁送礼不清楚,谁没送清楚; 谁干得好不好不清楚,该提拔谁清楚; 和谁睡不清楚,睡觉干什么清楚。 |
回复:当代八乱: 当代八乱: 大棚把季节搞乱了,关系把程序搞乱了, 级别把能力搞乱了,法官把法律搞乱了, 公安把治安搞乱了,银子把官场搞乱了, 事故把交通搞乱了,小姐把辈份搞乱了。 最引人注目的哥哥──伟哥; 最年轻的奶奶──二奶; 最难设防的偷窃──偷情; 最热闹的走廊──发廊 ; 最畅销的书──女秘书。 |
回复:办公室守则: 苦干实干,做给天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 任劳任怨,永难如愿;会捧会献,杰出贡献; 尽职尽责,必遭指责;推托栽赃,邀功领赏! 中央机关出上联: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级级加码马到成功; 地方政府对下联:下层蒙上层,一层蒙一层层层掺水水到渠成。 横批:和谐社会。 |
回复:官场日志: 清晨起床,打拳;上午开会,打盹; 中午吃饭,打嗝;下午上班,打哈; 傍晚加班,打牌;晚上娱乐,打炮; 半夜回家,打架。 |
回复:百姓语录: 狠抓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 重视就是标语,落实就是动嘴, 验收就是宴会,检查就是喝醉, 研究就是扯皮,政绩就是神吹, 汇报就是掺水。 |
如果各级领导干部 都能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就不会有黑砖窑事件发生。 |
为钱可以为官不责 为钱可以权交换,等等这些都和一个“欲”字分不开。 |
为钱可以为官不责 为钱可以权交换,等等这些都和一个“欲”字分不开。 |
号召人民公仆们都好好学习一下
中国的官们,清廉的少 ※※※※※※ [本帖已被单纯女人于2007年7月2日1时35分40秒修改过] |
砖窑事件 值得各级政府以及领导干部深思,身为父母官,到底为人民做了些什么。 |
砖窑事件 值得各级政府以及领导干部深思,身为父母官,到底为人民做了些什么。 |
回复:官场之最; 最难找的地方──有关部门; 最难捉摸的官话──研究研究; 最神秘的机构──组织上; 最大的官──一把手; 最难管的东西──一张嘴; 最谦虚的时候──在上级面前; 最冠冕堂皇的语言──工作需要; 最易接受的行贿──您讲得真好! 最关心的信息──自己这次能否升迁; 最傻的高兴──你的问题组织上也考虑了 ; 最无奈的选择──因为年龄! |
当代社会现象汇总2组织就是...... 在你遇到难事时对你说:我们无能为力! |
回复:十二个里 忙碌的公仆在包厢里,重要的工作在宴会里, 干部的任免在交易里,工程的发包在暗箱里, 该抓的工作在口号里,须办的急事在会议里, 妥善的计划在抽屉里,应煞的歪风在通知里, 扶贫的干部在奥迪里,宝贵的人才在悼词里, 优质的商品在广告里,辉煌的数字在总结里。 |
最好是省长\书记都自宫了吧!给共产党抹黑的一系列人渣! |
好好培养第六,第八
别太贪心,到时一个都没了. [本帖已被单纯女人于2007年7月2日14时34分54秒修改过] |
感叹中国现状 、这是中国社会的现实,人民根本就无法撼动,除非更改政权,真正的实现人性的自我。 在一个操作的时代寄希望于公平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1 在中国,企业的审批成立,只要有RMB就可以完全办到,不光是企业成立甚至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弱视群体的利益是根本无法得到保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