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马天平 不要用我的观点改编一下变... 下一主题:谁能讲一下
 [31楼]  作者:xilu234  发表时间: 2013/07/06 11:24 

对【29楼】说:

科学沙龙, 就是沙龙,不需要办手续. 

我会告诉科学沙龙的秘书长, 由他发通知,告诉你下次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32楼]  作者:caozhongyin  发表时间: 2013/07/06 13:44 

对【30楼】说:

请看笔者设计的中垂线校钟法:在一惯性系中,A、B为两只异地的同样的好钟,M为线段AB的中点,KM是AB的中垂线,且K距离M足够足够远,我们在K处放置一个闪光信号发射器,那么光线KA和KB就可以近似认为是“平行”的、“同向”的,无论“光速各向同性”是否成立,几乎“同向”的光线KA和KB速度当然是相等的,又线段KA=KB,则从K每次发出的闪光信号都一定会“同时”到达钟A和钟B,依此,我们就可以把钟A和钟B校准同步。

如果光速各向不同性,则爱因斯坦校钟法绝对就是错误的,而中垂线校钟法虽也有误差,但却可以采用“把信号发射器挪得更远”的方法,来不断提高校钟精度,直到满足需求。

========================================================
时间=距离÷速度.中垂线足够长,光线KA和KB就可以近似认为是平行的、同向的,这不错,接下来你说:“无论“光速各向同性”是否成立,几乎“同向”的光线KA和KB速度当然是相等的”,就不对了,照前面的说法,把“当然”改为“近似”就可以了。看得出,虽然速度差缩小了,但斜边的距离扩大了,时间差不见得缩小了,原本不同时的话,绝对不可能因方法不同而变得同时。
如果各向同性,爱因斯坦的方法是对的,你的方法也不错,如果各向不同性,爱因斯坦的方法不对,你的方法也不对。关键是不是光速是否各向同性,即光速是否不变

 [33楼]  作者:xilu234  发表时间: 2013/07/08 15:11 

对【29楼】说:

上海科学沙龙的秘书长已经发了Email 给你, 请给他回复.

他将告诉你下次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楼主]  [34楼]  作者:费邦镜  发表时间: 2013/07/08 15:16 

谢谢张操老师,我已收到了胡秘书长的Email,并已回复他。
 [35楼]  作者:caozhongyin  发表时间: 2013/07/08 16:07 

实际上有两种类型的三角形,一种是长度三角形,一种是速度三角形。长度三角形,中垂线两边的三角形三边对应相等,是两个全等三角形。速度三角形,中垂线两边的两个速度三角形只有中垂线是公共边,速度当然相等,但底边MA与MB就不见得相等了,如果光速各向同性,则V(MA)与V(MB)相等,斜边V(KA)与V(KB)相等,如果光速不是各向同性,则V(KA)与V(KB)不相等,斜边V(KA)与V(KB)也就不相等。楼主在两种不同的三角形中混来混去混不清,好好想吧,但愿我这次说得清楚点。
[楼主]  [36楼]  作者:费邦镜  发表时间: 2013/07/08 16:08 

答32楼caozhongyin 先生:
首先感谢caozhongyin 先生对我的语句提出了修改建议。尽管根据上下文,对“几乎‘同向’的光线KA和KB速度当然是相等的”这句话,应该不会误解为绝对相等,但若在原句中再增加“几乎”两个字,把原句改为 : “几乎‘同向’的光线KA和KB速度当然‘几乎’是相等的”,就更严谨了。本文在第二版时,一定改正。谢谢!
但是,你说“如果各向不同性,爱因斯坦的方法不对,你的方法也不对”,“先生的方法与爱因斯坦的方法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并没有消除爱氏方法的逻辑循环问题”,我认为是大错特错的。
本来,只要运用“极端假设法”来考虑这个问题是非常简单的:假设K在无穷远处,则光线KA和KB速度当然是几乎相等的,光线跑完KA和KB的时间差必然趋近于零,而绝对不是你所说的“时间差不见得缩小”。
看来caozhongyin 先生还不熟悉运用“极端假设法”来考虑问题。不过这也没关系,我们也可以运用计算法(尽管此方法显得有些笨)。
你说“虽然速度差缩小了,但斜边的距离扩大了,时间差不见得缩小了”。从“不见得”三个字可以推测,你没有算过,你心中没底。那么我来算给你看,不仅速度差缩小了,而且时间差也肯定缩小了:
在不违反原意的前提下,我们不妨假设中垂线校钟法中的某种信号速度各向不同性,沿KM竖直方向的速度为100 m/s ,沿MA水平方向的速度为99 m/s,沿MB水平方向的速度为101 m/s 。由此可推断,若线段KA与KM的夹角为θ,则信号KA的速度 = 100﹣1×sinθ,而信号KB的速度=100+1×sinθ。再设线段MA=MB=1000 m ,信号从M点出发,到达A、B点的时间差为 1000/99﹣1000/101 = 0.2000200020001990 s。(计算工具是Excel,保留小数16位,下同)
现在把信号发射器在中垂线上挪远,让信号所走的距离(斜边KA、KB)扩大到2000 m,这时,θ恰为30°,sinθ=0.5,也就是说,信号KA的速度=99.5 m/s,而信号KB的速度=100.5 m/s。速度差从原来的2m/s缩小为1m/s。信号从K点出发,到达A、B点的时间差为 2000/99.5﹣2000/100.5 = 0.2000050001250070 s。这一时间差比原先的时间差缩小了 0.0000150018751920 s。
若还不放心,可以在中垂线上“把信号发射器挪得更远”,不妨设θ为5°,此时sinθ=0.0871557427476582,斜边KA、KB扩大到了11473.7132456699000000 m,信号KA的速度=99.9128442572523000 m/s,而信号KB的速度=100.0871557427480000 m/s。速度差从原来的2m/s缩小为0.1743114854953090m/s。信号从K点出发,到达A、B点的时间差为 0.2000001519225800 s。这一时间差比从M点发信号缩小了 0.0000198500776190 s,比θ为30°时,又缩小了0.0000048482024260s。
通过上述计算,难道还不能让caozhongyin 先生信服“中垂线校钟法”吗?
“中垂线校钟法”是我选中的向狭义相对论进攻的突破点,不得有半点含糊。
 [37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3/07/08 16:28 

光速竟然是绝对的
这个没错,光速确实是绝对的。
“以太”肯定不可引入。
相对论并非一无是处,也有许多值得参考的逻辑方法和结论。
 [38楼]  作者:caozhongyin  发表时间: 2013/07/08 17:42 

对【36楼】说:

若线段KA与KM的夹角为θ,则信号KA的速度 = 100﹣1×sinθ,而信号KB的速度=100+1×sinθ。

=========================================

你这合速度公式是怎么来的,我第一次看到。我学到的合速度公式结合本题将是这样的:

V^2(ka)=V^2(km)=V^2(ma)

V^2(kb)=V^2(km)=V^2(mb)

这样的题做得太多了,当然这是几十年的知识,也许现在改革了,改成你这样的公式也未可知.

 [39楼]  作者:caozhongyin  发表时间: 2013/07/08 17:45 

对【38楼】说:

笔误,应该是:

V^2(ka)=V^2(km)+V^2(ma)

V^2(kb)=V^2(km)+V^2(mb)

 

 [40楼]  作者:caozhongyin  发表时间: 2013/07/08 18:09 

对【36楼】说:
忍不住再说一遍:楼主把两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给搞混了,发射器挪得再高,那也长度三角形的问题,与速度三角形没有关系.速度三角形斜边的速度只与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速度相关.
 [41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3/07/09 04:14 

粗看了一遍,写的不错。不过也相信费先生对与相对论有关的一些最新实验结果并不熟悉,所以欢迎加入上海7月13日(周六)的科学沙龙活动,相信你一定会了解到很多新的东西。

我7月12日从石家庄出发前往上海。 

无忧仙人(曹广军)

[楼主]  [42楼]  作者:费邦镜  发表时间: 2013/07/09 06:57 

感谢23楼季灏老师和41楼曹广军老师的鼓励。曹广军老师在7月13日上海科学沙龙的主题报告一定非常精彩,我已接到了胡秘书长的通知,一定会参加的,我非常期待这样的机会。
 [43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3/07/09 08:06 

对【42楼】说:

不错,那就上海见。

~曹广军

 [44楼]  作者:陆道渊247484  发表时间: 2013/07/09 17:02 

(本人都用“”表示假概念)
为了让“狭相光速不变原理”成立(这等于说“惯性系”成立。),须有“实验依据”,请看爱氏(和其信徒)对
伽利略大船实验、M—M实验的零结果、菲索实验这三大实验也用了偷、篡、骗、辩等伎俩:
一、对于伽利略大船实验:只解释关闭的伽利略大船,不解释敞开的伽利略大船。
二、对于M—M实验的零结果:不考虑地球拥有大气。
三、对于菲索实验:
原来,本有顺逆两束光进入运动速度为v 的介质中的光速式子
顺C= (c/n)+v ; 逆C=(c/n)-v ……………………①
但爱氏利用了以太论错误的带有菲涅耳拖曳系数的形式
“顺C”= (c/n)+v[1-(1/nn)];
“逆C”= (c/n)-v[1-(1/nn)]……………………… ②
把空气的静折射率n=1,代入这改写后的式子就会得到顺和逆都是c;于是爱氏说,这就是“在任何惯性系中光速不变”的“依据”。
但是,请大家看,把②重组(只须通分和移项)一下,即为
“顺C”=c[n+(v/c)nn-(v/c)]/nn=c/(N+);
“逆C”=c[n-(v/c)nn+(v/c)]/nn=c/(N-)
即发现其中
(N+)=nn/[n+(v/c)nn-(v/c)];
(N-)=nn/[n-(v/c)nn+(v/c)],
原来,(N+)和(N-)只是介质运动折射率(n是介质静止折射率)。
这就是说,对照①和②,知相对论和以太论都偷掉了纯v 这一项!!!
所以,须补回被偷掉的纯v 这一项,①应发展为
顺C= [c/(N+)]+v ; 逆C=[c/(N-)]-v …………③
所以,这三大实验都逻辑证实了‘运动空气会运载其中光速’这一新命题,从而实验、逻辑双验证的否定了“狭相光速不变原理”,即“惯性系”不成立!
特别清楚的是,如把空气的折射率n≈1代入③,则得
顺C= c+v , 逆C= c-v ;而“以太论”对之解释为‘空气不拖曳光速’。 但‘空气不拖曳光速’解释陷入了悖论:因为既然‘不拖曳’,那就还要考虑到地面的绝对速度W(至少有地球的公转速度),从而“顺C”≠c、“逆C”≠c,而且会“顺C”≠“逆C”。
所以,爱氏正是利用斐索实验的介质是空气的“顺C”=c“逆C”=c ,编造了荒谬的“狭相光速不变原理”。
由于折射率越低,观察到的条纹变化越小, 所以人们都认为用气体将无法观察到条纹变化而没做过,这导致斐索实验只用了水、酒精和石英棒等很少几种透明物质做过。
但事实上,令斐索实验带拖曳系数式子中的空气速度v=0,也得顺C=c 、逆C=c ,即虽然令斐索实验中空气速度v=0,但地球公转使实验室中空气以W速还在运载光速c 。
于是由斐索实验,我们可得到‘运动的介质会运载其中的光速’这真命题;而用这真命题,则“以太论”和“相对论”的悖论都一并消除!
非常有趣的是,无巧不成书:由于没用气体做过,“以太论”就认为空气等于没有拖曳c,这就像看绕一圈的赛跑,把跑到终点的误认为是未跑还停留在始点一样;而“相对论”利用了这一错误而编造了“狭相光速不变原理”。

 [45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13/07/09 19:38 

看了一部分,知道先生研究很广,也很有创意,为老先生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精神感动!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46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13/07/09 19:46 

不过,在相对论问题上,各人的意见大多不同,因此我自然也有不同的意见,希望交流。
  “中垂线校钟法”可以用于真实的实验吗?如果行,那么恭喜了!如果不行,就不能说服对方,相信这结果可以理解。
  10年前我也有类似的想法,也就是有关以太与引力场的统一,当时也是觉得避开了很多困难,而引力场又是世界承认的物质,不像以太,具有太多的难以理解的属性。但是,非常不幸的是,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原因是,空间在这这个体系中不具有惯性系的属性,因此空间动不动是无关的,空间也不能作为地球转动的参考。地球的是否转动与空间无关,最多只是与其它天体有关,也就是天体的存在状态决定了惯性系的状态,但是,地球转动不能拖曳光媒体跟随地球自转,这个有实验为证,考虑到宇宙天体的作用会出现这一现象,但地球对自己附近光媒体转动拖曳上的贡献为0,而直线运动上的贡献却超过99%,这是一个无法克服的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弃这一企图,仍然回归到以太的世界,于此相反的是,地球可以拖曳月球公转,但却完全不能拖曳月球跟随地球自转,很好的解释了迈-莫实验以及中日卫星时间传递实验。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47楼]  作者:陆道渊247484  发表时间: 2013/07/09 21:32 

接44楼试问楼主费先生:
‘运动空气会运载其中光速’这一新命题有理,还是‘以太论’有理(此前因电脑故障,有打错,现已修正)?
 [48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3/07/10 20:50 

楼主有没有仔细分析你的对种方法?这种对钟方法与相对论的对种方法是等效的结果。
 [49楼]  作者:陆道渊247484  发表时间: 2013/07/11 10:05 

接28楼由衷对费先生说:
看到你着手否定“狭相俩个原理”,我非常高兴,因为我总算遇到了唯一真否定“狭相”的同伴。但是必须提醒,你对“狭相光速不变原理”的伪性的认识还是错误的(当然,这不是你学识不够,而是爱氏做假太多所致)。
“狭相光速不变原理”表述为“在任何作相对运动惯性系中光速c不变”(显然,这命题有矛盾!),而你将其理解为是否单向光速问题。
显然,与非相对论的‘光速c在真空中不变’对照,立知“狭相光速不变原理”是假命题。

爱氏“较钟”也是诈骗,目的是为了编造“相对同时性”!
那编造“相对同时性”有何用处?
要知道爱氏编造“相对同时性”有何用处,就必须要知道他的“相对性洛变式"是假式子,即其第1分式子x'=γ(x-υt)是假式子(为简,在此仅讲第1分式子);而要知道“相对性洛变式"是假式子,就必须要知道其原真的
‘洛变式原式’ r’ =γ(△r-v△t)是真式子。‘洛变原式’的v叫‘绝对速度差’,客观存在v①、v②、v③ …等,且v①<v②<v③…,可以加减而推导得出新式子结果;而“相对性洛变式"的υt项的υ叫“相对速度”,是假概念,不能有υ①<υ②<υ③…,所以爱氏只得搞“相对同时性”,诈骗说,在O’系是同时的,在O系就有不同时的t①和t②;这样就可借尸还魂,可以“推导”了。

 [50楼]  作者:董银立  发表时间: 2013/07/11 14:48 

吃我的剩饭而已。

※※※※※※
流水和气流不会改变其中超声波束的传播方向——动煤质波动理论呼之欲出!
 [51楼]  作者:陆道渊247484  发表时间: 2013/07/11 15:53 


接49楼:(我都用“”表示假概念)
‘光速不变’有多种表述,下面再举两种共四种对照:
1、‘光速c在真空中不变’。
2、“在任何作相对运动惯性系中光速c不变”即所谓“狭相光速不变原理”。
3、‘在真空中,光速c与其源速v无关而不变’。
4、‘主动性光速c是惯性物速v的极限不变’。

洛仑兹发现,物粒的惯性运动速度应是有极限c(注意,这里c是光速值,是不变量,不是后来爱氏所谓光信号.)的v ,而不是‘伽变式原式’中的无极限c的V 。于是,他利用‘勾股定理的不变斜边长是可变直角边长的极限与主动性光速c是惯性物速v的极限等效’这原理,以△r=c△t为不变斜边,形成直角三角形族,建立了‘求惯性因子γ式’
cc△t△t—vv△t△t=kkcc△t △t
(K是洛氏特意放置的数学性调节因子,以使‘Kc△t ’成为另一可变直角边。)
于是求得 K=1/γ =(1— vv/cc)开平方 ; 知γ是v的产物,与K的变化规律相反,应称为‘惯性 因子’.从而并求得‘惯性速度变换式’
V=γv
然后把 V=γv 代入‘伽变式原式’即得‘洛变式原式’
r’ =γ(△r-v△t)
爱氏恶意偷掉了洛仑兹的‘固符’△,原式子分别被破坏并篡改为“相对性伽变式"、“相对性洛变式";为了编造假γ欺骗世人,也仿照洛仑兹的方法(洛仑兹用的是上面第4条‘光速不变’)编造了上面第2条‘光速不变’即所谓“狭相光速不变原理”,并设为公理,以躲避验证。
[楼主]  [52楼]  作者:费邦镜  发表时间: 2013/07/12 20:31 

请48楼sxgdyl先生能明示:为什么“中垂线校钟法”与爱因斯坦校钟法是等效的。谢谢!
 [53楼]  作者:曾霖花花  发表时间: 2013/07/12 21:08 

对【17楼】说:

一语中的。

迷信相对论的人们难以接受否定相对论后对宇宙认识的思想空白。有破就要有立,必须认识创建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论的重要性。

相对论开始就错:“时间为零,对应的速度、位移只有零。一直以非零速度匀速运动的参照系在人为的原点被设定时间等于零是严重错误。” 混淆零和非零自然数 是物理和数学都不容许的错误。

 

 [54楼]  作者:sxgdyl  发表时间: 2013/07/12 21:33 

[楼主] [52楼] 作者:费邦镜

按照你的设想,光从K到A、从K到B的所用时间相同,反过来则是光从A到K、从B到K的所用时间也相同。

现在让一个光信号从A->K->B->K->A,根据上面的结论则有:光从A到B所用的时间等于光从B到A所用的时间,而这正是相对论的对钟要求。所以,按照你的对钟方法,不管KM有多远,其对钟结果与相对论是等效的。
 [55楼]  作者:陆道渊247484  发表时间: 2013/07/13 04:49 

紧接51楼:(我都用“”表示假概念)
我知道,费先生这‘中垂线校钟’法意在否定"相对性惯性系",总思路是正确的,非常难能可贵!
但‘中垂线校钟’法中的"惯性系"本身是物体,总是有其‘绝对速度’的,而光速c与其源(即中垂线的K点)速无关,所以在A和B两点收到的光速就不再是c且必不相等。所以‘中垂线校钟’法也没用。

现在,既然"相对性伽变式、"相对性洛变式"、"相对性惯性系"三假同一是不争事实了,即"相对性惯性系"、“同时相对性”都是假概念了,还能用得着“校钟”吗?
 [56楼]  作者:陆道渊247484  发表时间: 2013/07/13 08:50 

接55楼:(我都用“”表示假概念)
费先生要否定"相对性惯性系",目的是要建立‘让光的传播有了一个可靠的绝对参考系’,总思路是正确的,非常难能可贵;但又不知‘参考系’与"惯性系"的区别,把两者混着叫,这就错了。
须知‘参考系’产生可测量的‘绝对速度差’v,所以必独立性即绝对性,是真概念;而"惯性系"产生不可测量的视觉“相对速度”υ,所以必“相对性”,是假概念。

但‘参考系’也有优、次之分,只有‘地面参考系’不仅拥有引力,而且拥有大气和地面而成为最最优越的‘参考系’,能让光在中各向同性地传播(请看44楼)。
 [57楼]  作者:陆道渊247484  发表时间: 2013/07/13 15:28 

接56楼:(我都用“”表示假概念)
依据“狭相”内容,可作出不下15种逻辑判断判断其"相对性伽变式、"相对性洛变式"、"相对性惯性系"为三假同一,而且每种判断都互为推论;下面的一种判断是最浅简的判断(属小学5年级数学知识):

"相对性伽变式”x'= x-vt的x'既然是x与vt的差,则必属O系而不能自成另一系O’(事实上,O’x’轴因被爱氏编造成与Ox轴重合而并未实际起用。),所以"相对性伽变式”是假式子,从而"相对性洛变式”也是假式子。

(上面这判断,尚未追究爱氏把υ写为v的冒充)。
 [58楼]  作者:陆道渊247484  发表时间: 2013/07/14 10:09 

接57楼:(我都用“”表示假概念)
但是,"相对性伽变式”比"相对性洛变式”更具欺骗性,原因有三:
1、伽利略早爱氏300来年,所以人们都以为"相对性伽变式”x'=x-vt(爱氏把这假式子画成图即为"相对性惯性系",表成命题即为“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是伽利略的,是经典公式,与爱氏无关。
2、因其‘伽变原式’ r’=r-Vt 极其浅简(至于加上△成为r’=△r-V△t,是洛仑兹求γ用的,在此且不理 它。),甚至是初小的课题,以致人们忽视了爱氏偷梁换柱(以偏概全地取代以x'=x-vt,并进而把x'独立成系写为O’x’)。
3、相对论帝国一统后,把所有教科书改编,实行了愚昧教育。
 [59楼]  作者:陆道渊247484  发表时间: 2013/07/14 21:15 

接58楼:(我都用“”表示假概念)

客观物理量就其存在性而言,虽是绝对性的,但有‘绝对变量’和‘绝对不变量’之分(如‘质量’是‘绝对不变量’,而‘时间’是‘绝对变量’);还有‘惯性速度’则是‘惯性绝对变量’。这样就三种三样了。

洛仑兹天才使用了‘固符’△(冠以△,表示其值固定成绝对不变),使‘绝对变量’固定成为 ‘绝对不变量’(如使时间t固定成为不变的时隔△t ;射线r固定成为不变的线段△r)。于是洛仑兹就进而把‘伽变原式’
r’=r-Vt发展为r’=△r-V△t;有了不变的线段△r,洛仑兹就以其为直径作半圆,则半圆上的点和△r形成直角三角形族,就建立了‘求惯性因子γ式’,求得了γ(如51楼所述)。
因此,这‘求惯性因子γ式’一个图共聚集了5条式子(所以这原图很完美,但因本人不会操作,不能贴上):
‘伽变原式’、‘求惯性因子γ式’、、‘惯性因子γ式’、‘惯性速度变换式’、‘洛变原式’。
所以爱氏偷掉△,等于偷掉了线段△r的终点,整个‘求惯性因子γ式’图形就散架了。
所以"相对性伽变式”、"相对性洛变式”都比‘伽变原式’、‘洛变原式’少了一个点而成假式子。
[楼主]  [60楼]  作者:费邦镜  发表时间: 2013/07/15 06:41 

答54楼sxgdyl 先生:
sxgdyl 先生对“中垂线校钟法”的质疑和caozhongyin 先生的质疑有共同点,就是在我的原文中有“几乎‘同向’的光线KA和KB速度当然是相等的”这句不够严谨的话,若在原句中再增加“几乎”两个字,把原句改为 : “几乎‘同向’的光线KA和KB速度当然‘几乎’是相等的”,就更严谨了。我在36楼已接受这一质疑,答应在第二版时,一定改正。对由此造成了sxgdyl 先生的误解,在此说声对不起。
如果sxgdyl 先生能正确理解“中垂线校钟法”的思想,或仔细阅读我在36楼给caozhongyin 先生的回答,难道你还认为“这种对钟方法与相对论的对种方法是等效的结果”吗?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070469856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