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相对论,一根杆运动后其长度会如何变化?过去我近乎本能地认为收缩,相信绝大多数人也同我一样,因为相对论告诉我们“长度收缩”“动尺缩短”。然而最近半年的思考告诉我,可能并非回事。我先后用几个贴子逐渐阐述了我的观点,在本论坛最近发的一个综合性帖子是: 对相对论“长度变化”的深入分析与检验设想。 通过该贴的讨论,我意识到我的文章可能说得还不够深入细致简单明了,许多人一时明白不了我的论证,为此我专门修改了我的文章,可惜,近期本论坛发贴功能不正常,图片论文无法发表在此论坛。我只能发表在百度“新自然吧”http://tieba.baidu.com/p/2388464002,已置顶,有兴趣者可以前往查看。 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先从两质点运动前后距离如何变化加以论证,然后将相应结论推广到松散质点构成杆;最后根据相对论效应的普适性推广到实物杆。对于两质点间的距离以及松散质点构成杆,结论应该非常明显,这毫无争议,即原静止系观察到两点间的距离以及杆长恒定不变,而从运动系看,两点间距离变大,杆的静止长度变长。至于这种结论推广到实物杆合不合适,可以讨论。 相对论效应历来被认为是普适的,长度收缩效应也是如此,被认为既适用于两点间的距离,也适用于橡皮条、弹簧尺、钢性尺等。我的文章不敢说绝对证明了实物杆运动后静止长度变长,但绝对可以说打破了“静止长度始终保持不变”这一观点,因为明摆着这种说法对两质点或松散质点构成杆来说不成立。这充分说明了“静止长度始终不变”这种观点是不能先验成立的。 可惜,对这样一种先验观点的纠正,却遇到了巨大困难。我的文章本来是来纠正这种先验论观点的,有些人不认真看我的文章,不推敲我文章的逻辑,却偏偏以这种错误的先验性的观点为依据反驳我的文章,可见一种观点一旦先入为主,该是多么地顽固,任凭别人怎么说理,他都听不进去。 应该说,在这方面沈建其要比许多人强得多。最早他或许也有“静止长度不变”的观点,但通过与我讨论,他意识到“静止长度不变”的观点或许是错的,并将这种观点告诉了我。他的思考过程是:运动质量与静止质量的关系是m=m0/(1-vv/cc)^(1/2), 运动尺子长度与静止尺子长度关系却是 L=L0*(1-vv/cc)^(1/2)。因为相对论因子位置不同(正好为倒数),前者m0是Lorentz标量(不变量),后者静止尺子长度L0就不可能是Lorentz标量(不变量)。 希望那些坚持“静止长度不变”观点的人好好读读我的文章,认真思考我上面说的话以及沈建其提出的佐证,不要将一种先入为主的先验论始终当作正确的东西顽固坚持,从而放弃对真正正确东西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