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日本8.8级地震利用了电磁异常预警... 下一主题:这样的计算方法对么?
 [91楼]  作者:鹏翱九宵  发表时间: 2011/01/23 13:25 

89楼:你说具体点,那没看懂?是你不懂还是我不懂?
[楼主]  [92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1/23 16:03 

别在这里罗嗦,告诉你也没用。



曾云海
 [93楼]  作者:鹏翱九宵  发表时间: 2011/01/23 16:22 

92楼:
如果谁都不理你,那你自言自语、自我欣赏有意义吗?
谁也不是圣人,谁都有错,错了就改,才能前进。
我怕的是别人指不出我的错,如果真的错了那将毁掉我的一切。
没有万分之万的把握怎么同科学共同体决战?
全世界的真正民科就我一个人,而且我没有加入任何组织,是匹马单枪,为什么?
是因为全世界的人没人能够赢得了我!
[楼主]  [94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1/23 16:33 

你迈-莫实验、恒星的光行差现象、Sagnac干涉仪都不懂来凑什么热闹,我哪有工夫样样来教你。




曾云海
 [95楼]  作者:鹏翱九宵  发表时间: 2011/01/23 17:46 

94楼:是我在教你!不服你说我的话那里错了?
[楼主]  [96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1/23 19:35 

接【83楼】

对于迈-莫实验的结果,有三种解释,这三种解释都是基于迈-莫实验0结果。

1、以做实验的迈克耳逊和此实验早几十年曾预言的思托克斯等人的解释是,地球拖住了附近的以太,所以在地球附近,光速对地球不变(所有方向等价),与恒星的光行差现象不矛盾。

2、以洛仑兹为首的以太绝对静止的解释:相对以太运动的物体沿运动方向收缩,不是对地球没有以太风,而是以太风被收缩因子抵消了(无须计算具体速度的洛仑兹变换时空),此解释光行差现象与迈-莫实验结果不矛盾,但这只是数学形式的解释,没物理含义。

3、爱因斯坦不知道迈-莫实验0结果是与恒星的光行差现象是矛盾的(那朵乌云),单单捡起迈-莫实验0结果就认定光速的所有惯性系不变。

————————————————————————————————————————————————

我现在不去追究光速对其它星球变或不变,爱因斯坦经常以相对地面运动的火车演绎他的时空变换、以光速对运动的火车不变为基础。

谁去测量过光速对火车不变呢?没有!没有人在火车上面做过迈-莫实验——但是转动的Sagnac干涉仪的反光镜、半透明镜是相对地面运动的,两个方向的光相对反光镜、半透明镜的速度是不同的,因而出现干涉条纹——仅此结果就可以否定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性原理”(狭义相对论的第一条基本原理)。



曾云海
[楼主]  [97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1/24 18:46 

第一章  光速不变原理难以成立

摘要:光速不变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第二条基本原理,表述为光速与光源的运动无关。此原理的依据源于对双星的观察结果——如果光的传播是光源发射,观察结果将出现魅星,事实是没有出现魅星,这只是否定了发射假说、肯定了光的传播是波动,波动传播是需要有载体的,当时称这载体为以太。爱因斯坦否定了以太,将那个观察结果说成是光速c相对任何运动状态的观察者不变的,称之为“光速不变原理”。爱因斯坦在创立了广义相对论之后,又认为空间是赋予物理性质的,甚至说以太是存在的。依据光的多普勒频移等事实,光速的确是相对空间距离的,狭义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就难以成立的。

1   光是波动传播

对双星的观测:如果光的传播是像实物粒子那样发射,则当子星向地球运动时、光对地球的速度是c+υυ为子星的运动速度),当子星背离地球运动时,光对地球的速度为c-υ也就是说,双星中的子星相对地球的运动方向不同时、所发的光对地球的速度不同,这种差值比起光速c来虽然很小,但由于光到地球有漫长的光程,小差值经过漫长光程的积累,就有先后在不同位置发出的光同时到达地球的可能。这样,地球人就有可能看到一颗子星同时在两个位置出现的情形,这就是所谓魅星。实际观测从来没有出现过魅星、双星绕它们的公共质心运转都很正常,这就肯定了光的波动传播。

光是波动传播,设想空间具有传播光波的载体是合理的,光在单位时间所通过的这样的空间的距离就是光速,相对这样的空间作不同运动状态的参考系、光速不会相同。

2   爱因斯坦是如何从光的波动说变成光速不变原理的

   证明光是波动传播的双星观测怎么会成为光速不变“原理”呢?爱因斯坦首先是致力于否定以太的存在,为了否定以太,有人就尽量刁难以太的性质,我们不禁要问,自然界这么多的物质事实,人们都搞清楚了它的本质吗?搞不清它的本质就可以否定它的存在吗?

在否定了传播光的载体(以太)之后,则无论众多的参考系的相对运动多么复杂,所有参考系的观察者都可以说自己是静止的,是光源在运动,都可以用光速与光源的运动无关来概括。这样就与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中所说的光的、电磁的、力学的等等自然规律,对所有惯性系都取相同的形式的描述吻合了。

爱因斯坦在1920年一次演讲的总结中说:依照广义相对论,空间赋予了一些物理性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太是存在的。根据广义相对论,没有以太的空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在这样的空间里,不但光不能传播,而且标尺和时钟也不能存在,所以也就没有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时间距离——如果存在以太,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就不能成立了。

3   光速不变原理是难以成立的

承认了空间是赋予物理性质的空间,光速的定义应当是,光通过的空间距离÷时间=光速。事实上光速的测量也是这么做的。

光的多普勒频移也证明光速是相对空间距离的。以一个激光源为例,它的固有频率是多少,不会因为它的移动、这个发射频率就变了,而且每个震荡周期所发射的光、相对于赋予物理性质的空间速度也是不变的,这就由于光源的移动,在空间的分布上就频率变了。但这样的空间分布并不代表光的实际波长,如果光源退行、不是拉伸了实际波长、而是给波长与波长之间留了一个空白;如果光源的运动与光的前进方向相同、不是压缩了波长、而是使波长与波长之间有一段重叠,无论光源是退行还是进行、波前相对载体空间的前进速度都是相同的。对于接收者来说,波速没有变,频率变了。接收者收到的频率变了(红移或紫移),也就是光源对接收者传递信息的速率变了。例如,在光源参考系每秒将10个信息加载于光频发射,由于光源向接收者运动,接收者接收到光的频率较光源的固有频率有所提高,设频率提高了十分之一,那么,接收者每秒便能收到光源发出的11个信息。这说明光源对接收者传递信息的速度变快了,其所以变快,是由于光源的位移、光源与接受者的实际距离在逐步缩短。多普勒频移的另一种情况是,光源静止、接收者运动,相对什么运动呢?我们既然承认光是波动传播,波长与波速就应当是相对赋予物理性质的空间的,我们就定义接收者是相对赋予物理性质的空间的运动,那么,接收者接收的是频率变了、波速变了——光速与光源的运动无关是相对空间的、不是相对接收者的。

承认了光速是相对空间距离的,则麦克斯韦方程完全可以用伽利略变换解决。例如,在发射奔月卫星前,地球上的人和卫星上的人先对准时钟,在卫星尚未到达月球前(与地球的距离不足38万公里),地球向卫星发射一个指令,地球人按麦克斯韦方程计算,通过伽利略变换就知道卫星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刻收到这个指令,或许卫星此刻已经到了月球,那么,发指令者就得按38万公里光程计算提前发射时间;卫星上的人根据接收指令时与地球的实际距离,按麦克斯韦方程计算,也知道地球人发射那个指令是在什么时刻。地球上的操作人员或航船上的操作人员在向对方发射信息时、必然要考虑对方在收到这个信息时实际所在方位以及对方与自己的实际距离(注释1)。

爱因斯坦将实际光程÷时间=光速这样的事实演绎成他的光速不变原理,对自己的科研生涯是失策、对人类的科学探讨是延误。

 
[楼主]  [98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1/25 20:02 

双星的观测结果只是证明了光速是由物理空间的性质决定的,不像实物粒子那样带有发射源的惯性。要知道,比较双星的子星面向我们运动发的光和背离我们运动发的光,两者的速度是否有差别,只能在两者的共同通道(物理空间性质同一)数光年(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数光年)和数万光年(银河系直径十万光年)的漫长光程比较;子星公转轨道的天文单位级是无法比较的;更有甚者,如果子星控制了(拖曳)附近传播光的物理空间、也不过是在天文单位级以下,在那段距离、光速即使带有源速、观测者也不得而知。

要将双星观测结果提升到原理,也只能是光是波动传播的原理或光是不带有源的运动惯性的原理,怎么能成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像小爱这样的人就是这样,自己知识先天不足、有急功近利,听说人家有个实验结果、自己根本就没弄明白人家实验的详情,急忙挪作己用,迫不急待的创造自己的新理论。

举个例子——车厢相对地面运动,地面有一光源、车厢上面也有一光源,地面上的人看到车上的光源是运动的,可以说车厢上面光源发出的光的速度与光源的运动无关;车厢上的人看到地面的光源是运动的,车厢上的人能说地面光源发出的光的速度与光源的运动无关吗?




曾云海
[楼主]  [99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1/26 18:51 

举个例子——车厢相对地面运动,地面有一光源、车厢上面也有一光源,地面上的人看到车上的光源是运动的,可以说车厢上面光源发出的光的速度与光源的运动无关;车厢上的人看到地面的光源是运动的,车厢上的人能说地面光源发出的光的速度与光源的运动无关吗?

--------------------------------------------------------------------------------------------------
“地面上的人看到车上的光源是运动的,可以说车厢上面光源发出的光的速度与光源的运动无关”——按照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变原理,这是肯定的吧!但这光源与车厢是相对静止的,这光速对车厢参照系就是c±υ的了。

“车厢上的人看到地面的光源是运动的,车厢上的人能说地面光源发出的光的速度与光源的运动无关吗?”——若按爱因斯坦光速不变原理的光速与光源的运动无关,那就明显的与迈-莫实验的结果矛盾。

小爱提出他那两条基本原理时、怎么这样逻辑思维错乱呀。


曾云海
[楼主]  [100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1/27 20:37 

第二章  光行差现象与光速不变假设的矛盾

摘要:1728年人们在观测恒星的视差时,发现了恒星的光行差现象。光行差证明了光的传播是以光波的载体为参考系的,当时将这个载体称为以太。这就有了后来的迈克耳逊-莫雷测量以太风的实验,实验的结果是没有预期的以太风。

    爱因斯坦凭迈-莫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光速不变假设,这假设只注重迈-莫实验的表面结果,无视恒星的光行差现象。

    按光速不变假设,存在于宇宙空间的光,在地球参考系看来都是速度c,是相对地球的矢量。那么,又如何会因为地球的运动而产生光行差呢?——光行差是光速与地球运动速度的矢量和,光行差现象是否定光速不变假设的主要证据。

1   爱因斯坦等所犯的低级错误

    在一本P·G柏格曼著作的、爱因斯坦审读过全稿并为之作序的《相对论引论》(参考文献③的24面)说:“如果地球拖住了光的传递媒质,那么光线进入这个媒质层应该是‘掠过’,而不会发生光行差现象。”在《相对论与时空》(参考文献④的4243页)中说:“如果地球牵引它附近一层以太,那么恒星光行差这种现象是看不到的,这个问题类似于声波入射到运动着的列车的情形,这声波引起车厢壁以同样的频率受迫振动,结果导致车厢内的空气振动。由于入射声波是平面波(假定声波来自远处声源),车厢的壁将发射相同方向相应的平面波。这就是说,车厢速度的变化不会使车厢内声波的方向产生相应的变化(图1)。

    (图不能上传)

    基于同样的原因,来自遥远恒星的平面光波,入射到被地球带着一起运动的以太层上,它的方向应该与地球的运动无关(笔者按:无以太与地球运动有关,有以太且其界面与地球同速运动为什么就无关了呢),即不应该有光行差现象。”上面的图1及其论断是明显的错误。应当是——当车厢与地面相对静止时,声波才是垂直冲击车厢壁(顶)的;而当车厢相对地面运动时,在车厢顶的观察者看来,声波是来自偏前一些角度的方向冲击车厢壁(顶)的,这角度的冲击波使车厢壁(顶)产生与此入射方向(冲击方向即入射方向,此入射方向与平面波的波前是不垂直的)相同的受迫振动(此振动依然是媒质振动而不是次声源),结果导致车厢壁的空气按这个方向振动、并按这个方向传播(图2)。   

    (图不能上传)

    基于同样原因,来自恒星的光波,入射到被地球带着一起运动的以太层界面上时,入射方向已经包含了因地球的运动速度(以太界面的运动速度)产生的光行差角,静止于拖动层内的观察者所看到的光线方向包含了光行差的方向、但不是在拖动以太层内产生的光行差。

2   光速不变假设不能解释光行差现象

    3c星的光垂直射向黄道平面,地球向右运动,地面A点的望远镜如果是直立的,则进入物镜的光会因望远镜的移动而被筒壁挡住,只有将望远镜倾斜一个角度(这个角度是tgα=υ/c),才能使进入物镜的光顺利到达目镜,这就是光行差。

    (图不能上传)

    图中BA是目标视方向的路径(从光行差方向看到的路径);CA是目标真实方向的路径,从图中看,BA的距离大于CA的距离。而事实上,一个光脉冲从c星的发出时刻是唯一的,它到达A的时刻也是唯一的,这就会出现BA路径的光速大于CA路径的光速的表象。

    上述BA路径长于CA路径光速用经典速度合成还是可以解释的:图中当光线进入望远镜物镜的时刻,望远镜的目镜还没有到达垂线引下位置,是光在望远镜中前进的同时、望远镜平移了一段距离、目镜才与垂线重合的,BA的光速大于c,是观察者运动速度υ与光对空间的速度cυ+c结果(勾的平方加股的平方等于弦的平方)。

    用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就不能解释了:

    其一、光速不变假设否认了光速是以客观空间为参考的矢量,认为无论何处的光的速度和矢量方向都是以观察者的坐标系为参照的,那就不应当由于观察者的运动速度而产生光行差(不存在υ/c的含义)。

    其二、按光速不变假设,在A的观察者看来,CA路径的光速和BA路径的光速都是相同的为c,而BA路径比CA路径长,那么,光从BA路径到达A点用时就会多一些,到达A点的时刻就应当稍后一些,从图的望远镜中看到的垂线(CA)和倾斜的望远镜(BA)到达A的是同一个光信号,这就与光速不变假设就不相容了。

3   用地球拖住了光的载体才能解决光行差现象与迈-莫实验的矛盾

    如果物理空间存在传播光波的载体,地球拖住了附近的光波载体,则前面c星的光到达地面A点的轨迹如图4,

    (图不能上传)

    4是设想观察光行差的望远镜连结在拖动层的界面上,以地球公转速度平移,望远镜接收恒星垂直射向黄道面的光、必须倾斜一个角度才能保证光能从物镜顺利到达目镜,在望远镜下面与拖动层保持静止的观察者看来,光线是按望远镜的倾斜方向入射到拖动层的。在拖动层之外,光的真实轨迹是CA′,望远镜在A′点时,光线按望远镜的方向入射拖动层,此入射到拖动层的光线所走过的轨迹与拖动层一起向前移动,当入射光到达地面A点时,望远镜已随拖动层界面到了A″点,光在拖动层内的轨迹是A″→A。上述的望远镜、拖动层、光的轨迹、地面观察者是连结在一起前进的,而光是向后下方前进的。所以,无论光到达拖动层的任意层面,它的到达点都是与界面外的垂直引下线(图中的点画线)相交的,如果在太阳参照系看来,某光脉冲在某瞬时从垂线到了地球的A点,在地球参照系看来,光脉冲从A″→A线也在同一瞬时到了A点。在拖动层内,光速相对拖动层的载体为c,而图中AA的光程是明显大于AA光程的,光脉冲又为什么能在同一的瞬时到达A点呢?这是由于界面的望远镜在A′点时(光脉冲到达界面时),地面观察者尚在a点,从aA这段路程是地球的运动速度完成的,是经典速度相加的结果(c+υ的矢量和)——aA的平方加AA的平方等于AA的平方。

 再分析图中水平方向的d星,d星的光在拖动层界面外相对界面外的载体光速为c,界面的运动压缩了光的波长、提高了光的频率,光以新的波长、频率进入界面,在界面内光速相对界面内的载体为c

在地球表面做迈克耳逊-莫蕾实验(与拖动层相对静止),将一个光信号分为沿地球运动方向传播和沿运动的垂直方向传播的两束,这两束光的速度c都是相对拖动层的传播光的载体的,将此干涉仪旋转90°,当然不会出现干涉条纹的移动。

4   一个简单的实验可以判断地球是否拖住了传播光的载体

是否能证明存在拖动层呢,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在地球面垂直于地球公转速度的方向设置一点光源和一准直仪,两者相距200,在光源未发光时、将准直仪调整好方向正对着光源(如图5)。然后使光源发光,准直仪是以地球公转速度运动的,这地面光源发的光、是否如恒星发的光那样对地面观察者具有光行差呢?如果没有光行差,则从准直仪中看到光的方向如图5中的直线;如果有光行差的,则从原来设置方向的准直仪中看不到光,要看到光就需要将准直仪像图6那样调整方向。

(图不能上传)

本实验的几点说明:

一、本实验与迈克耳逊-莫雷实验的布局基本相同,光源与准直仪方向即迈-莫实验中垂直于地球运动方向那条臂的方向。迈-莫实验是为了测量以太风,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地面光源是否像恒星光那样有光行差。

二、光脱离光源后,传播方向与光源是否运动无关,如卫星与地面的通信,只要将天线对准地球,不会因为卫星的运动而拖歪了信号的前进方向——随地球运动的光源和恒星光源性质一样,只要地球没拖住光波载体,同样会产生光行差。

    三、本实验无须特别的仪器设备、也无须大额资金,是个简单易行的实验。

    四、本实验即时可得有无光行差的结论——不像对恒星的光行差观测那样,需要通过半年、一年的时间,将太阳作为参照系比对出恒星的真实位置,才能确认存在光行差。

    五、本实验如果观测到了光行差、就不存在拖动层,但这与迈-莫实验的结果矛盾。

    六、本实验如果没有观测到光行差,则拖动层确实存在。

5   结论

    一、光的电磁波形式是公认的,电磁波是电场与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速度传播的。电场和磁场能在不赋予任何物理性质的真空中交替产生和传播是难以想象的。诸于中微子等粒子的相继发现,可以肯定宇宙间是没有真空的,设想空间存在传播光的载体是可能的。

    二、迈-莫实验及其他实验证明,地球表面附近的光速是对地球不变的,但恒星的光行差现象又与此相矛盾——由地球的运动速度产生了光行差。这是一直没有解决的矛盾(一朵乌云),用地球拖住了附近的一层光媒质才能解决这个矛盾。至于这层光的载体为什么会被地球拖住?那并不是在承认拖动事实之前就必须弄清楚的(可能与地球的引力和磁场有关),正如人们在很久之前就确认地球有个磁场,但至今还没有完全明确这个磁场成因,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否定地球磁场的存在。   

       三、设定地球拖曳光载体层之外的光速矢量是相对太阳参考系的,在地球拖曳层的界面上去观测光的入射方向时,就会有光行差角,这个偏前的角度,对于拖曳界面是真实的入射角,一旦光线按这入射方向进入与地球相连结的光载体(类似折射定律的形式),这光线就会保持这个方向以该载体为参考前进。于是,在地球表面既看到了光行差现象,在迈-莫实验中又不会有以太风。

    四、其被拖曳的程度是分层次逐渐向外减弱的,在顶端,光媒质只被轻微曳引,与此相应的光行差角不大,这不大的光行差角入射到该轻微曳引的载体内后、就以该轻微曳引载体为参考前进。此后光线向被曳引的光载体层深入,深层的光载体被地球曳引的程度有所增强,这一层光媒质的运动速度大于上一层的运动速度,因此,在这层的界面上又产生了新的光行差角,这新增了光行差角的光线入射到深入的载体层后,又是以这深入的载体层为参考系前进。光行差角是以这样的不明显的、多层次的叠加、积累、转化,直到光载体完全被地球拖住,与地球运动速度相应的光行差角的积累、转化也就完成,在地面上既能观测到与20.47″的“光行差角”相应的视方向,在迈克耳逊-莫雷实验中又不会有以太风。

    五、如果直到接近地面,光载体尚没有完全被地球拖住,那么,站在地面上仍将看到与地球运动速度相应的完整“光行差角”(20.47″),但在迈克耳逊-莫雷实验中将会测出尚未被地球完全拖住的光载体的相应的微量以太风。

    六、人们只观测到地球相对太阳运动的相应光行差角,并不意味地球拖动层以外空间的光波载体就是相对太阳静止的——因为地球上所看到的光行差角,是以太阳为参照、比较出来的相对太阳的光行差角。假如地球30公里/秒的速度不是绕日运动而是直线运动,这个光行差角虽仍然存在,但却不能以太阳为参照而知道这个光行差角。同理,地球随同太阳绕银河系核心的250公里/秒的速度的相应光行差角也是存在的(按计算,这个光行差角约为253″),但太阳系绕银核的公转周期长达二亿五千万年,每万年转过的角度仅为52″,人类就无法在银核的不同方位比较出地球与银核的相对光行差角呢?即使太阳系公转速度的光行差与地球公转速度的光行差叠加、地球人也是不能察觉的。 

[楼主]  [101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1/28 19:46 

小爱当初就是因为不知道有恒星的光行差现象,听说了迈克耳逊-莫雷实验的0结果,就懵懂的提出了光速对所有惯性系不变的假设——光速如果对地面不变,又怎么会对相对地面运动的车船也不变呢?
以地球相对太阳(静止参照系)的运动速度比较,得出了相应的光行差角,就足以证明同一束光相对地球的光速与相对太阳(静止参照系)的光速是不同的,但可以推想在太阳表面、包括火星表面、土星表面等做迈-莫实验也是0结果,因为各自拖曳了附近的传光载体(以太),太阳则可能拖曳了除这些小板块外的整个太阳系的传光载体——这是恒星光行差现象与迈-莫实验的科学事实,没必要首先解释载体的力学性能和这些星球为什么能拖曳光波载体(要研究是确定了科学事实的存在以后再去研究。
即使精确的实验证实地球有轻微的以太风(无论它属于地球自转的还是属于公转、自转共有的),凭恒星的光行差现象就可以断定同一列光相对地球参照系与相对太阳参照系的速度是不同的——这相对光速的变发生在哪里呢,不是发生在星球体的表面,而是发生在拖曳层的界面——这是经典速度合成的结果。工程技术计算是也不用考虑拖曳层的厚度,对于相对运动的发射与接受两体,按接收到光信号的实际距离计算就是,这就包含了c±υ的经典速度相加;发射体只要知道了两体的相对运动速度,按伽利略变换,就能预计到达接收体所需的时间。


曾云海
[楼主]  [102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1/29 18:41 

第五章  同时性的相对性是相对论的悖论

摘要:以光速不变假设推导的时空是相对的,可是,这相对时空导致了与客观事实无法解决的矛盾,为了掩饰那些矛盾,爱因斯坦提出了同时性的相对性这样一个命题,他设计了一个火车理想实验,在这个理想实验中,他使用的是绝对时空、违背了光速不变假设,最终又错误的将两个参考系接收到的光信号的时刻的不相同当成了事件的发生时刻不相同——认真分析他自己所设计的那个理想实验,就可以证明同时性的相对性是错误的。

1   爱因斯坦描述同时性的相对性的理想实验

爱因斯坦假设有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在车头的A点和车尾的B点之间的中点为C点,在某一瞬时,以铁路路基为参考系的A′、C′、B三点与列车的ACB三点相重合(a图),在此瞬时,AA点和BB发生了闪光。比如,两个雷击分别打在AABB发生闪光,并且在AABB留下了永久性的记号。在火车的C点和地面的C点都装有接收光信号的仪器。两个闪光向CC传播的过程中,火车的C点随同火车相对地面向左移动,当两个闪光的波前相遇时,CC相隔了一段距离(b图)。

    如果地面参考系的C点记录两个闪光是同时发生的(两个闪光的波前在C′点相遇),则在火车参考系的C点记录的这两个闪光不是同时发生的、而是A点闪光先发生、B点的闪光后发生;反之,如果火车参考系的C点记录的两个闪光是同时发生的,则地面参考系的C点所记录的这两个闪光不是同时发生的、而是B点的闪光先发生、A点的闪光后发生,这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同时性的相对性。   

      (图不能上传)

2   接收闪光的不同时不代表发生闪光的不同时

    AA′和BB′两处的雷击闪光的波前如果在地面C点相遇、便不会是在已经相隔一段距离的火车C点相遇是对的,但这不表示两个异地的雷击在一个参考系看来是同时发生的,在另一个参考系看来就是不同时发生的。

    其一、AA′和BB′两处的时钟是可以事先经过校准的(火车上的ACB三点的时钟可以校准同步,地面上的A′、C′、B′三点的时钟可以校准同步),如果火车参考系校准的钟所记录的雷击是在相同时刻,则地面参考系校准的时钟所记载的两个雷击也是同时发生的,不在乎C点(或C′点)的仪器记录的接收时刻同时或不同时。 

    其二、如果前面图中的AA′和BB′两个闪光的波前是在地面的C′点相遇,对于火车的C点则是,AA′闪光的波前先被迎头而来的C的仪器记录,此闪光的波前掠过C之后,才与BB′的闪光的波前在C′点相遇的,然后,BB′闪光的波前才追上C的仪器被记录的。这就是说,BB闪光到C的光程比AA′闪光到C的光程长,光程长所需的时间就长,所以C点的仪器记录AA闪光的波前到达在先、BB闪光的波前到达在后,接收到两个闪光的时间差是因为两个闪光的光程差造成的。计算光程差后,在两个参考系看来,闪光都是同时发生的。 

    为了更明确的说明同时性的相对性的谬误,我们将爱因斯坦的“火车”理想实验移植于理想的天文观察(如下图)。

    (图不能上传)

    假定有AB两颗星的距离为20光年,A星和B星连线的中点有一颗C星,在若干年前,C星与我们的地球重合。此时,A星和B星由于爆发而产生闪光,假设地球相对C星以0.1c的速度向A星方向运动,设AB两星爆发时的闪光的波前在10年后在C星相遇。如是,C星上的观察者说,AB两星的闪光是在10年前同时产生的。

    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的这两颗星的闪光是否同时产生的呢?按前面的爱因斯坦火车理想实验,AB两星的闪光的波前如果在C星相遇、就不可能在与C星相距一光年的地球相遇。由于地球向A星运动,A星的闪光的波前在未到达C星前,就到了迎上来的地球(A闪光与地球的相对速度是c+υ,υ为地球的运动速度),此时是A星爆发后的9.091年(按地球的运动速度0.1c计算),天文工作者测量A星与地球的距离是9.091光年而不是10光年;而B星的闪光的波前是到达C星与A星闪光的波前相遇以后才追上地球的(B闪光相对地球的速度是c-υ),B星闪光到达地球时已经是B星爆发后的11.111年了,此时,天文工作者测量地球与B星的距离是11.111光年(此时,AB两星的闪光已经交错了一段光程)而不是10光年。也就是说,地球上的观察者是在看到A星的闪光2.02年以后才看到B星的闪光。请问,此时地球人看到的B11.111年前产生的闪光,与在此前的2.02年看到A9.091年前产生的闪光,不正好说明了A星的闪光与B星的闪光是同时产生的吗?

3   接收闪光的不同时是否定光速不变假设的

    爱因斯坦在他的那个火车理想实验中说,地面的C′点同时接收到两个闪光、则火车的C点不能同时接收到两个闪光——这与他自己的光速不变假设是不相容的,按照光速不变假设:在火车参考系的观察者看来,光速对火车参考系是不变的,火车上的AC距离=BC距离,AB两点的雷击如果是同时发生的,则A点的闪光和B点的闪光就应该同时到达C点,与是否存在地面参考系无关;在地面参考系的观察者看来,光速对地面参考系是不变的,地面上的AC距离=BC距离,A′、B′两点的雷击如果是同时发生的,则A点的闪光和B点的闪光应该同时到达C点,与是否存在火车参考系无关。在光速不变假设的前提下,火车的C点如果同时接收到两个闪光、则地面的C′点也是同时接收到两个闪光,都认为两个闪光是同时发生的。但这样就造成了两个闪光的波前既是在左边的C点相遇、又是在右边的C′点相遇的。

    我模拟他那火车理想实验的天文观察理想实验也是这样,如果按光速不变假设,A星和B星所发出的闪光对地球的速度都是c,虽然AB两星相对地球运动,但按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闪光自光源出发后,光速与光源的运动无关,地球上的观察者(和C星的观察者一样)也应该看到两颗星的闪光同时到达地球。在此时刻,地球观察者所看到的AB两星的位置在b图中的两个小黑点位置(b图中横线上面AB两星的所在位置发出的光、要等10年左右以后才能到达地球,地球人那时才会看到横线上面的AB两星的位置),现在看到的这两个发光点(图中小黑点)与地球的距离都是10光年,按光速不变假设、地球人应该同时看到这两个闪光、有什么理由说这两个闪光不是同时发生的呢?但问题在于,此时地球在距离C星一光年的左边,两个闪光的波前怎么既是在C星相遇,又是在一光年之外的地球相遇呢?可见光速不变假设是违背客观世界的。

结语

爱因斯坦用这个理想实验证明同时性是相对的。正好相反,我们现在用他这个实验证明了同时性是绝对的,揭穿了同时性的相对性是错误的,相对论就难以支撑了。爱因斯坦一个那么明显的错误论证为什么这么久未被察觉?是人们太崇拜他、太迷信他的逻辑思维准确了。 

[楼主]  [103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1/30 21:29 

速度相加定律和同时性的相对性都是小爱无奈的臆造,前者是为了限制相对运动不达到光速(如果达到了光速、洛仑兹变换因子√1-υ^2/c^2就荒谬了),后者是为了掩盖光速不变假设的荒谬。

我在77楼用实验揭穿了小爱臆造速度相加定律;此102楼用的是爱因斯坦自己的理想实验揭穿他臆造的同时性的相对性——有谁能反驳这两个实验吗!



曾云海
[楼主]  [104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1/31 18:29 

第六章  光速不变与同时性的相对性

摘要:相对论的理论基础是光速不变假设(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然而,这两个基本原理,对于客观空间是不能成立的。本文设计一个完全按相对论规则的理想实验,证伪光速对所有惯性参考系不变,爱因斯坦知道别人会发现这个问题、就臆造了同时性的相对性。可是,只要分析爱因斯坦用以说明同时性的相对性的那个理想实验、就足以证明爱因斯坦的同时性的相对性是错误的,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在客观事实上是不成立的。

证明光速不变假设是悖论的理想实验

    实验1:设定地球和月亮相对静止,距离30万公里,有一飞船以0.1c的速度从地球向月球方向运动,在与月球重合时,校准月球和飞船的时钟起点同为0,月球与地球可以依据光速不变随时校准时间同步。

    飞船与月球重合的瞬时,地球发出一个光脉冲,在月球参考系的观察者看来,光速对他是c,用自己手中的尺测定地球(光源)与月球的距离为30万公里,在月球钟001秒的时刻,光脉冲到达月球。在飞船与月球重合的时刻,飞船参考系的观察者用自己手中的尺,测定地球与飞船的距离为30万公里(各参考系的固有空间长度和固有时间快慢是等价的,因而地-30万公里=-30万公里),他与月球观察者不同的是,看到光源在作离开的运动(光速与光源的运动无关),光速对飞船也是c,那个光脉冲在飞船钟001秒到飞船。可是,飞船在这1秒的时间里,以0.1c的速度飞离了月球3万公里,一个光脉冲在同一时刻,既在月球的空间点、又在与月球相距3万公里的飞船所在的空间点呢。

    实验2:如果将飞船0.1c以相对月球的速度、从太空沿月-地连线飞向地球,在飞船与月球的重合时刻、相互对准为0时,也是月球、飞船都是在1秒钟收到地球发出的那个光脉冲,也是同样是一个光脉冲、同一时刻在相距3万公里的两个空间点,与实验1不同的是,实验2的这个距离月球3万公里的空间点在月球内侧。

实验3在飞船与月球重合时(记为0),从月球或飞船向前发出一个光脉冲。月球参考系在1秒钟后按光速不变认定这个光脉冲已经到了距离月球30万公里的A点;飞船参考系在1秒钟后按光速不变认定这个光脉冲已经到了距离飞船30万公里的B点。可是在那1秒的时间,飞船已离开月球3万公里——月球系认定脉冲所到的A点和飞船认定的脉冲所到的B点、差距3万公里。

 证明:光速不变假设是荒谬的,一个光脉冲、不可能同时在相距的两个空间点。 这3个实验是完全遵从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及对钟原则设计的,月球、飞船两个参考系都是各自用固有的时间速率和固有的空间长度标准,实验结果的荒谬是不可能用两个参考系的时间相对膨胀和空间相对收缩解决的。

    如果有人要了解这个实验的时间相对膨胀和空间相对收缩,则将相对速度0.1c代入

        √1-υ^2/c^2=√1-0.1×0.1=0.995

计算结果是飞船参考系观察者看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为29.85万公里,月球参考系看飞船与地球的距离为32.84万公里(飞船接收到光脉冲时的地-飞距离)。月球看飞船的1秒为0.995秒,飞船看月球的1秒为0.995秒——无论如何也不能敷衍到、两个参考系看到在某瞬时那个唯一光脉冲是在唯一的一个空间点的结论。

爱因斯坦违背了速度(包括光速和一切物体的运动速度)是矢量的原则,匆忙的提出了光速不变假设,所以导致了我的实验所指出的荒谬。后来他发现,他的光速不变假设(即所谓两条基本原理)会导致这样的荒谬结果,于是就臆造了一个同时性的相对性。

同时性的相对性的妙用在于:在实验1,飞船参考系的观察者认为地球发出光脉冲的时刻在000.1秒(就是以飞船与月球重合后,在1秒钟内所离开月球的距离3万公里计算光程,光通过这光程需时0.1秒),飞船收到脉冲的时刻应在001.1秒;在实验2,飞船参考系的观察者认为地球发出光脉冲的时刻在00-0.1秒,飞船收到脉冲的时刻在000.9秒;在实验3B点的观察者认为月球的光脉冲是在000.1秒发出的,B点收到光脉冲的时刻在001.1秒。下文揭露,同时性的相对性更是荒唐的。

证伪爱因斯坦同时性的相对性的理想实验   

     下面只作简略说明,因为我对这个课题早已经有了专题论文。

    爱因斯坦的说明同时性的相对性的那个理想实验是这样的:车头A到车中C的距离等于车尾B到中点C的距离,火车向左行驶。当地面的A'C'B'三点与车上的ACB三点重合的瞬时,在A'AB'B发生雷击闪光。

    爱因斯坦说:如果两个闪光的波前在火车的中点C相遇,则火车参考系判断两个闪光是同时发生的;那么,对于地面参考系,A'A的闪光要通过车的C以后走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地面的C'B'B的闪光在到达车的C之前就到达地面的C’了,所以地面参考系判断A'A的闪光后发生,B'B的闪光先发生。反之,如果两个闪光的波前同时到达地面参考系的中点C’,则地面参考系判断两个闪光是同时发生的;那么,A'A的闪光在到达地面的C’之前就到达车上的C了,B'B的闪光要通过地面的C’以后走一段距离才能到达车上的C,所以火车参考系判断A'A的闪光先发生, B'B的闪光后发生——这就是同时性的相对性。

    这是欲盖弥彰:

(一)、他在这里为什么不用他的光速不变假设?车上A-C=B-C,地面A'-C'=B'-C',按光速不变假设,光速对地面参考系是不变的,光速对火车参考系也是不变的,在火车参考系看,两个闪光的波前如果同时到达火车的中点C;则在地面参考系看,两个闪光的波前也是同时到达地面的中点C'。车上的C点、地面的C'都是同时接收到两个闪光,这两个参考系都是判断两个闪光是同时发生的。

    但是,在闪光前进的同时,车向左运动,车上的C点与地面的C'点已经错开了一段距离,两个闪光的波前不可能既是在C点相遇、又是在C'点相遇的。对于这个理想实验,爱因斯坦自己就不敢用光速不变假设。

(二)、地面参考系A'点、B'点、C'点的钟,可以利用现在公认的光速对地面参考系不变校准同步;车厢参考系车头A点、车尾B点,车中C点的钟,可以校准同步——即使不先验的认为光速对运动的火车参考系不变,还可以在车停在地面时预先校准(即使认为火车运动、钟会变慢,也是ACB三个钟同步变慢)。既然在一个参考系置于两个雷击地点的两个钟记载两个雷击闪光是同时发生的,另一个参考系的两个雷击地点的两个钟在那一刻与这个系的钟是重合的,必然也是记载两个雷击闪光是同时发生的,C点或C’点的观察者说不是同时发生的哪能算数。

(三)、爱因斯坦回避了上面两种方法都可以证明的绝对同时,用非光速不变观点和经典时空观、捏造了同时性的相对性——

    如前所述,如果两个闪光的波前在火车的中点C相遇,则火车参考系判断两个闪光是同时发生的。那么,在地面参考系看来,车头A'A的闪光要通过车上的C以后走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地面的C',车尾B'B的闪光在到达车上的C之前就到达地面的C’了,所以地面参考系判断A'A的闪光后发生、B'B的闪光先发生。反之,如果两个闪光的波前在地面的C’相遇,则地面参考系判断两个闪光是同时发生的,那么,在火车参考系看来,车前A’A的闪光在未到达地面C’以前就到达车上的C了,车尾B’B的闪光,要通过地面的C’以后走一段距离才能到达火车的C,所以火车参考系判断A’A的闪光先发生、B’B的闪光后发生。

    他所说的“先到”和“后到”,明确的是后到闪光的“光程”比先到闪光的“光程”长,将两个闪光的光程不同的用时不同计算进去、就两个闪光是同时发生的了。

 证明:用他这个理想实验就可证明,无论按光速不变或非光速不变分析,同时性都是绝对的。

 结论:同时性的相对性是不成立的,用同时性的相对性、掩盖本文的理想实验所证明的光速不变假设的荒谬性是不可能的,洛仑兹变换的相对时空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楼主]  [105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2/01 21:53 

有很多人是不大注意小爱为什么要臆造速度加定律和同时性的相对性的,更不明白我为什么要拿小爱的这两个臆造开刀。

通过上面这篇文章的举例,破解了小爱的同时性的相对性、他的光速不变假设就荒唐透顶了。

前面破解了小爱的速度相加定律结合对撞机,他的相对论力学就完蛋了。而且他的相对时空的命脉、洛仑兹因子就一文不值了,相对论见鬼去吧。



曾云海
[楼主]  [106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2/02 18:28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适逢除夕,填词一首。

调寄《虞美人》

时空相对何时了?
枉事知多少?
花街柳巷乱纷纷,
咎啯不堪回首曰冥中。

金樽御宴应犹在,
只恨欢颜改。
瓮君能有几多愁?
掐嗣一腔浑水弃东流。

注释:
曰冥中——说鬼话。
瓮君——唐有酷吏周兴被人告发,朝廷使人查办,查办人问周兴:有不招供当用何刑?兴答曰:可将大瓮置炭火上,将其放入瓮中,必招供。查办人曰:请君入瓮!有人问爱因斯坦,时间怎么会变慢?爱君答:我和美女在一起,时间就过得快,将我放在火炉旁边烤,时间就过得慢。看来,爱君与周兴差不多,故为瓮君。


(过年停侃两天)


曾云海
[楼主]  [107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2/05 21:07 

小爱的物理知识是三脚猫,拿了别人的实验结果半生不熟就创造个“原理”。

人家通过对双星的观测,证明的是光是波动传播而不是发射假说,不是发射假说当然是与光源的运动无关的——小爱凭此创建一个“光速不变原理”,这有什么值得他小爱“原理”的?说光速不变、是光速相对物理空间的不变,不是相对任何运动状态的观察者不变。

现代科学的起源是17世纪,伽利略等是开创者,伽利略对航船上做力学实验的描述只是说明在惯性系上做力学实验的结果都是相同的。本来嘛,惯性系上的所有物质单元都带有该系同等的惯性速度,伽利略没有因此而创立什么原理——小爱将电磁学、光学塞进惯性系,创建一个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

牛顿理论对力的描述,对质量的定义,在惯性、在引力都是相同的,惯性与引力等效本来就不足为奇——小爱又将他的光速不变假设塞进去,搞成一个“等效原理”、弄出一个广义相对论来。

小爱的这三个“原理”,被我在本“侃侃”中剥皮抽筋了,有谁能为他辩驳吗?

当前,在各网站看到那么一些人,物理知识不足、夸夸其谈有余——他们有的在物理空间上寻求超光速,比如,有王力军就说超光速三百多倍。他是怎么测量出来的?
更有一些人,不知道伽利略力学实验对所有惯性系的不变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的本质区别,不知道牛顿惯性定律与惯性系的含义不同,信口开河的说非直线匀速运动就不是惯性系,他们的知识水平太差了。


曾云海
[楼主]  [108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2/06 19:50 

第十二章  惯性系的定义

摘要:牛顿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其静止或沿直线作匀速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力加于其上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有人说,根据惯性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真正的惯性系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绝对的直线匀速运动或绝对静止。恰恰相反,在实际生活中,惯性系是无处不在的。狭义相对论就是从假设光速对所有惯性系不变开始的;广义相对论又是从狭义相对论的光速对惯性系不变、通过等效原理协变到光速对非惯性系也不变。

    如何定义惯性系呢?惯性系是纯力学相对性的问题。

1   在地球引力场中一些惯性系

    没有力加于其上而沿直线作匀速运动的惯性系的确很难找到。封闭在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的电梯里的人,不知道电梯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或是静止在地面,可能认为电梯是惯性系。但电梯时刻受到了地球的引力和控制电梯作匀速运动的作用力。假如电梯里的人手中握有铁球之类的重物,重物在手中的时候、它受到了作用力,和电梯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一旦铁球脱手、就无论是上升的电梯还是下降的电梯,松开手中的铁球的重力加速度9.8/2就都是相对地面的、而不是相对电梯地板的。

    在水面上直线行驶(地球引力场的等势面)的船和地面上直线行驶的车辆,它们靠发动机动力的作用作匀速直线运动,在船舱或车厢里的人感觉是惯性系。在动力给船舱、车厢加速或减速时,里面的人就感觉不是惯性系了。

    在地球引力场中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系的确是没有的,但如果有外力施加于该系统的所有物质单元,使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成了惯性系。

    爱因斯坦在表述等效原理时说:“在无引力的空间的升降机作匀速运动或“静止”时,升降机内的人感觉是惯性系,如果有一个魔鬼推动一下升降机使其加速,升降机内的人就感觉不是惯性系了;在地球的引力场中,砍断升降机的绳索、使升降机以重力加速度自由下落,升降机内的人的感觉与无引力空间的匀速运动时的感觉相同(失重状态),——这不奇怪,在“无引力”空间,魔鬼所推动的是升降机的外壳,并未直接施力于壳内失重而悬空的人,升降机壳受到了推力而升降机内的人未受到推力,人和升降机壳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这和汽车的引擎突然加速,加速推动的是车厢,车厢内的人与车厢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一样,都会感觉是非惯性系,没有什么引力空间与无引力空间的区别。在地球的引力场中自由下降的升降机,升降机壳和壳内的人和所有其他物体都以9.8/2的加速度下降,即升降机系统的所有物质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升降机内的人当然就感觉升降机是惯性系了,自己失重了难道人还有大于或小于9.8/2的加速度?这实质就是惯性系,因为该系统的所有物质单元的重力加速度都是9.8/2

    傅科摆的摆球来回运动,运动的轨迹不是直线,速度也不均匀,但摆动平面既不随地球的自转而转动,也不随地球的公转而改变方向。这摆球是惯性系,因为摆球的原子或分子是受等价的地球引力而震荡的。

    从地面以44.27/秒的速度竖直向上发射一钢球,经过约4.5秒时间,钢球上升到约100高度,由于负重力加速度,此时钢球速度为0(不计空气阻力等其它因素)。此后,钢球自由下落,又经过4.5秒的时间,钢球回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即时速度又为44.27/秒。如果地板的刚性和钢球的弹性特别理想,这44.27/秒的下落速度可以完全转化为上弹速度,则钢球能在100高度和地板之间往复振动。这钢球除落地弹回那一瞬间情况有些复杂外,其余时间都是惯性系,因为钢球的原子的初始速度及以后的负重力加速度或重力加速度都是相同的。

    上述惯性系只描述系统内物体的组成部分所受到的力等价,在它们的系统内做力学实验,物理定律是相同的,声和光的速度规律是不会追随这些惯性系的。如声波的速度,除非是将声波的媒质强制性的密封在上述惯性系内与之一起运动。

2   圆周运动的非惯性系与惯性系

    用绳子系住水壶作圆周运动,水不会从壶口倒出来,但如果壶底突然穿孔,水会从孔中沿切线方向飞出去;这是因为绳子直接拉住的是水壶而不是水分子,绳子拴住重物作圆周运动要时刻对重物施加作用力,是向心加速度运动,这是非惯性系。

    地球绕太阳作圆周运动,太阳直接拉住的是组成地球的所有物质(包括水和空气)。地球上的水无须“水壶”挡住、不会“飞出去”。地球绕太阳的圆周运动是不需要不断施加作用力的,而只是保持地球切线方向的原始运动力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也就是保持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平衡——地球绕太阳这样的圆周运动不是向心加速度运动、而是惯性系。

    行星、彗星的椭圆轨道:假如行星、彗星的初始速度(俘获时的速度或星云形成星体时分配的角速度或灾变时产生的速度)及与太阳的距离这两个条件刚好构成正圆轨道,则它们将在太阳引力场的等势面上作圆周运动。如果初始速度大于形成正圆轨道所需的速度,这大出的速度υ″(为叙述方便,将初始速度υ分为保持为正圆轨道所需的速度为υ′和大出保持正圆轨道的速度为υ″)将行星、彗星从正圆轨道向上抛(如上节中以速度υ将钢球向上抛那样),在上抛过程中,因负重力加速度而向上运动的速度υ″越来越小,当这个速度υ″为0的时候,就是行星或彗星的远日点了,此时就只有那个保持正圆轨道的速度υ′了,这个速度υ′就按近日点时的半径作圆周运动,这就是椭圆轨道的第二个焦点。此时星体在椭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最小,便开始在引力场中“下落”,由于重力加速度,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到了近日点速度υ″回到初始值,星体运行速度最大(开普勒第二定律:在单位时间里,扫过的径向面积相等),于是又开始上升,这是真正的无阻尼振动,如此形成了椭圆轨道,卫星、人造卫星的椭圆轨道也是这样形成的。

    虽然这些星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所受引力的大小时刻在变化,但这两个时刻变化的力对星体的所有物质单元的作用是平等的,所以,这些非匀速、而且是以椭圆轨道运动的星体也是惯性系,在这种非匀速且作椭圆轨道运动的地球上的人或人造卫星内的人,不会因为所乘坐的地球或所乘坐的人造卫星的速度时刻变化,而会发生后仰或前俯,地球上的人或人造卫星上的人,都感觉所在系统是惯性系。这是因为地球系统的所有物质单元、或者人造卫星系统的所有物质单元受力是等价的。

    按照惯性定律,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惯性运动,没有力加于其上、它会保持这种运动状态——这只是物体运动的属性,有力加于其上,只要所加的力对该物体的所有单元等价,即使改变了运动状态,该物体仍然是惯性运动、仍然是惯性系。比如,从地球发射的绕月卫星,当校准方向准备与月球对接,以后这段距离可以说是匀速直线运动(实际也不是,因该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上升,有负重力加速度,速度会逐步减小),靠近月球时,月球引力将其俘获成为绕月卫星,其轨道平面的方向由俘获时月球引力的方位确定,轨道平面方向确定以后就不变了(不随月球的自转和公转而改变方向),月球引力对绕月卫星的所有物质单元是等价的,绕月卫星就成了相对于月球惯性系的惯性系了。

定义

    一个物质系统内的所有单元,只要所受到的力或外力的作用相同就是惯性系——无论它是否匀速运动或静止,也无论它是圆周运动还是直线运动。 

[楼主]  [109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2/07 22:06 

爱因斯坦将自己的光速不变假设扣在前人归纳出来科学规律上,弄出来几个所谓的“原理”,这叫狐假虎威,或者说叫往前人的科学成果上套屎盆子。

他的这一招还真能蒙住科学界大部分的人,如、他将他的光速不变假设影藏在伽利略的力学实验对惯性系具有相同形式的归纳内,改为在实验室进行的任何物理实验(力学的、光学的或电磁学的等等)都无法确定实验室是“绝对静止”呢,还是“绝对地”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第一个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
如是,很多人就不敢反对他的相对性原理了——因为伽利略在航船上的力学实验结果,无论在地面还是在沿着地平面、水平面(其实地平面、水平面都是弧形的)匀速直线行驶的车船上,都可以随时验证,这就是他狐假虎威的收获;还有一些人就干脆连伽利略的力学实验对惯性系不变也反了,说这些都不是惯性系,这就是爱因斯坦往力学相对性这科学事实上扣屎盆子的结果。

伽利略的力学实验结果对惯性系的不变是无可质疑的,惯性系也不局限于匀速直线运动。

所谓的惯性系是指系统内的物质单元都具有同等的惯性速度(无论这造成惯性速度的作用力是来自单方面的力还是多方面的合力)。

爱因斯坦想将他胡弄出来的光速不变假设、狐假虎威搭伽利略力学相对性的便车、在我等明眼人面前是徒费苦心了。
我打个比方——有一车厢,相对地面以10米/秒的速度行驶,车上人、人手中的枪支、枪膛里的子弹就都具有相对地面的10米/秒的惯性,如果发射子弹相对枪管的速度是20米/秒,则无论向车前发射还是向车后发射,子弹相对车厢的速度都是20米/秒,而相对地面的速度则是30米/秒(向车前子弹)和10米/秒(向车后子弹)的区别。如果向垂直车厢两侧发射子弹、或垂直车厢向上发射子弹,这子弹的飞行路线会垂直运动的车厢,以至射不中原来瞄准的目标(在地面参考系看来,子弹走的就是斜行线了。系统内的重物突然自由下落,它也是垂直车厢底版,而对地面是斜向下落。
光有上面这样的惯性的性能吗?车上面如果有一个光源,它发出的光的速度能对运动的车厢不变吗——爱因斯坦自己的第二条基本原理就否定了——光速与光源的运动无关——不要说是两个参考系了吧,子弹就是从两个参考系看的,在车参考系看来向前、向后都是20米/秒的速度,在地面参考系看来却是30米/秒与10米/秒的差别。

小爱,你别欺侮光速之高、当今技术难以测量差别不大之差别,聪明人从你自己的逻辑、自己的“原理”中就能打败你,用一句文明的话说,这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想狐假虎威搭便车白费心了,借用你对牛顿说过的口气——小爱,对不住了!


曾云海
[楼主]  [110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2/08 21:52 

我在5楼和11楼批驳了小爱的“等效原理”,那只是批驳他将光速不变塞进去的等效原理,力学的惯性与引力等效是真实的。
在无引力空间静止的升降机中,瞄准小窗口射击,枪弹会穿出小窗口;在引力场中自由落体的升降机中,瞄准小窗口射击枪弹也会穿出小窗口,这是因为枪弹和小窗口有同等的重力加速度,这能等效。
在无引力空间静止的升降机中,用激光枪瞄准小窗口射击,激光可能会穿出小窗口;在地球引力场的自由落体的升降机中用激光枪瞄准小窗口射击,激光就不能穿出小窗口了,因为小窗口有重力加速度,光子怎么会有重力加速度呢?如果光子有重力加速度的话,恒星射向地球的光进入地球引力场后,岂不会越来越快,你小爱的光速不变假设不要了——小爱真是神经错乱。

小爱的光速不变的“相对性原理”是伪科学,伽利略的力学相对性是科学事实。
小爱的光速的“等效原理”是伪科学,牛顿理论的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等效是科学的。

由斥力作用力或引力作用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惯性速度原本就是一回事:
在加速器中电磁力的斥力作用力使粒子的电荷获得加速度,电磁力的斥力作用力终止,粒子就是惯性速度。
在地球表面1000米高的塔顶,有一重球(受地球的引力)自由下落,经过10秒钟,重球下落到了塔腰的500米处、即时速度为98米/秒,假如此时地球的引力突然消除了,此球就以98米/秒的惯性速度运动——事实是引力不会消除,如果在这重球到达500米塔腰的同时,另一重球同时从500米处开始自由下落,则前者在98米/秒的惯性速度的基础上以9.8米/秒秒的加速度、经过4秒钟(前后14秒)到达地面,即时速度为137.2米/秒。后者在0速度的基础上,以9.8米/秒秒的加速度、经过10秒钟到达地面,即时速度为98米/秒。


曾云海
[楼主]  [111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2/09 19:31 

至此,小爱的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以及广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都是无稽之谈,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没有理论基础的,相对论是不应当出现的伪科学。



曾云海
[楼主]  [112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2/10 19:13 

小爱制定了“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等效原理”这三个废物原理还远不够用,便臆造了两个定律,一个是同时性的相对性,没有这个,光速不变假设就漏洞百出了;另一个是速度相加定律,没有这个,洛仑兹变换因子有可能为0,那么,相对论的时、空、质的效应就荒诞了。

“同时性的相对性”和“速度相加定律”我在前面都用实验否定了,相对论的“原理”、“定律”没有一件能成立。



曾云海



[楼主]  [113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2/11 19:54 

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广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都是错误的。

光速是以什么为参照呢!很简单,既不是光源、也不是接收者,而是赋予物理性质的空间(称之为以太或光波载体或光介质都可以),即光源到接收者的空间距离÷时间=光速——如果接收者与光源是相对运动的,按光信号到达接收者的时刻的两者距离,这就包含了光速相对光源或相对接收者者是可变的了。
前面的83楼、96楼、97楼、98楼、100楼101楼都是阐述的这个问题。其中83楼、96楼的迈-莫实验与Sagnac干涉仪和100楼、101楼的恒星的光行差现象,是阐述光速既是对相对运动的参考系不同,但由于星球拖曳了附近的光波载体、在各自星球表面测量光速都是不变的(无论该星球是作为光源、还是光的接收者),光速的变或不变在拖曳界面。


曾云海
[楼主]  [114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2/12 21:32 

不是自然世界需要相对时空和,是爱因斯坦搞了一个莫名其谬的光速对所有惯性系不变的东西(所谓的两个基本原理),才不得不说是时空相对的变了,搞出了违背物理规律的逻辑循环的狭义相对论。
不是自然世界时空是弯曲的,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行不通,又将他的光速不变假设塞进惯性与引力等效,用弯曲时空取代引力,搞出了广义相对论。

前面详细剖析了,所谓那些转动参考系对非转动参考系的绝对时空效应、μ介子寿命延长验证相对时空全是荒唐的,光线在太阳旁的偏折是绝对不能排除太阳大气层的折射因素的,加速器不能将带电粒子加速到超光速不是因为相对论的质量随运动速度增加——所列举的那一切、没有一项能验证相对论。

相对光速的大小是绝对不会影响到一个系统的时空变化的——地质年代的放射性物质没有见光,它们的半衰期不还是那样吗——相对光速的大小只会关系到一个系统的时刻的信息传递到另一个系统所需的时间,如Sagnac效应和Sagnac干涉仪,决不会影响到系统本身的绝对时空标准。
系统的相对运动引起时空效应就更荒唐了——随便举一个例子,一个系统在与众多的系统作相对运动,相对速度各不相同,这个系统会按哪个系统的相对速度去时空效应呢?


曾云海
[楼主]  [115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2/13 20:26 

尾记

本袖珍著作字数13万左右(含各位同仁协作),由于是在网上匆忙写作(几篇论文除外),不当之处,待以后修订。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等效原理和速度相加定律、同时性的相对性定律,都用科学事实或科学实验证明是错误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相对论的那些验证——狭义相对论的时空效应、广义相对论的时空效应、弯曲时空、质量随速度增加的实验或推导,都是不正确的。

相对论是人类科学史上最突出的伪科学,将它作为现代物理的理论支柱是物理学界的失误,因此而阻碍了人类的科学探索,它终究会退出科学舞台的。

(未完待续)

 

曾云海

 

 [116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1/02/13 21:47 


狗B养曾云海疯狗,朱大爷这一次可又带来了铁夹子的!这是所有疯狗最怕的刑具
你还记得你上次发疯咬人被我朱大爷用铁夹子夹住你的狗脖子,又将你卡在你女儿的床底下,你急得口吐白沫,屎尿双管齐下……哈哈哈哈…………我朱大爷又将你举起往大磨盘上掼了几下,你的阿Q狗头也裂开了;口鼻出血………………蹬了两下后退………翻着白眼…就再也不动了…呜呼哀哉………哈哈哈哈…………

 [117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1/02/13 21:55 

曾云海你这个狗杂种 你能侃你妈老B!你根本不懂什么叫“尺缩效应”!

你更不懂什么叫“引力红移”!在引力场中与无力场中的“(相对性)尺缩效应”的逻辑意义,你曾云海这条疯狗是绝不会弄明白的!这是人的才能讨论的话题, 你这条疯狗的智商哪能与人相比呢!
[楼主]  [118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2/13 22:59 

神经病猪大爷,

你的猪屁无效啊,你不懂相对论,更看不懂我的大作——三个原理、两个定律都破了,你还引力红移,相对论的引力红移要将光子有质量,光子有质量以光速运动、相对论力学就自己完蛋了——只有多普勒红移、紫移,哈勃定律就是按多普勒频移。算了,说给你听、你这捍相蠢猪也听不懂。

你帮我顶顶帖子,我就以教鞭感谢你这蠢货。



曾云海
[楼主]  [119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11/02/13 23:06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曾云海
 [120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1/02/13 23:16 

狗B养曾云海疯狗,朱大爷这一次可又带来了铁夹子的!这是所有疯狗最怕的刑具
你还记得你上次发疯咬人被我朱大爷用铁夹子夹住你的狗脖子,又将你卡在你女儿的床底下,你急得口吐白沫,屎尿双管齐下……哈哈哈哈…………我朱大爷又将你举起往大磨盘上掼了几下,你的阿Q狗头也裂开了;口鼻出血………………蹬了两下后退………翻着白眼…就再也不动了…呜呼哀哉………哈哈哈哈…………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38072204589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