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简史
|
以太简史
|
我的以太理论仍在不断完善过程之中,现在已经确知了电子的具体结构和由以太参与的基本作用过程,想把所有的电磁现象都纳入进来只是我目前的知识面还很不够。有趣的是,当我把这种我的孤波光子理论外推到所有物质结构时,光子能量损失导致的“宇宙红移”值,与先锋号宇宙飞船的“引力异常”值完全相同,我现在无法确定的是前者质量损失与能量损失完全同步,而后者如果也同步就不会发生引力异常,难道非要分出一个“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出来不可? ※※※※※※ 相对论误导科学走斜路, 是非曲折待历史见证; 引力场以太旧貌焕新颜, 定海神柱将扭转乾坤。 想当初时空迷思闯科海, 荣辱以乐生命也当歌; 看如今闲庭迅步攀高峰, 宇宙重构时空再平展。 |
我基本赞同“拖拽以太”的观点,我的光介子假说与此类似。但我不太赞同光是波的观点,也不认为“以太”均匀充满宇宙空间,所以我的假说中没有用“以太”一词,而用了“光介子”。 |
久明总结以太的文章不错!可惜,最后误入以太歧途!你为什么不从发射粒子流的角度去理解光本性?这样,就不会有"哲学上的宇宙是无限的,在哲学宇宙中分布着不连续的以太区域,人们目前所能认识的物理宇宙不能超出这个以太区域的范围,以太区域以外的真空由于不能传递光和引力,导致目前无法进行感知和观测。"
------------------------------------------- 初步先提几个疑问: 1)如果光本性是以太振动,以太子的速度远远大于光速!地球上的空气介质之所以呈现局部范围,是由于引力作用结果.那么,非常微小的宇宙中大量存在的以太微粒是靠什么力量团聚而不分散?以太的自由速度大于光速,有什么力量能把这个团体凝聚? 2)你如何解释能量的量子化? 3)在空气中的物体从来没有因为空气的存在而互相吸引,以太如何解释引力? |
对【2楼】说: 用以太论解决了A-B效应问题之后,又进一步找到了洛伦兹力的作用机制,因而也就可以轻意地解释量子霍尔效应问题,更加坚定了我用以太论解释一切相关现象的信心。而A-B效应的原有量子力学方法解释却犯了低级错误,反过来又可以证明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用于解释所有相关现象时并无原则错误,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比原有理论更加准确的定量解释基础之上的。 ※※※※※※ 相对论误导科学走斜路, 是非曲折待历史见证; 引力场以太旧貌焕新颜, 定海神柱将扭转乾坤。 想当初时空迷思闯科海, 荣辱以乐生命也当歌; 看如今闲庭迅步攀高峰, 宇宙重构时空再平展。 |
致崇安:
我认为发射粒子流不能很好地解决奥伯斯佯谬。 物理宇宙的区分是能够解释奥伯斯佯谬的。 以太振动的传递速度就是光速,没有“远远大于光速”之说。 由于以太是具有质量的实粒子,当然在引力大的区域聚集。 我出的局部稀薄的以太区域会造成黑洞效应,正是因为以太向真空区域逸散的的原因。 能量的量子化可以用波的包波来解释。 天空的云团,雨滴的凝聚,墙角的灰丝,溶液中的结晶,什么叫“在空气中的物体从来没有因为空气的存在而互相吸引”?我看不明白。 以太只是引力的传播媒介,没有必要用以太解释引力的机制。 |
对【6楼】说: 雨滴的凝聚 ================ 对!表面张力,这就是我的电子模型维持自禁闭状态刚性结构的力学基础!还是要多交流,无意之间的灵感就这样出来了。不过,我的这篇论文就是要解决以太传递的力学机制问题,否则仍停留在笛卡尔时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相对论误导科学走斜路, 是非曲折待历史见证; 引力场以太旧貌焕新颜, 定海神柱将扭转乾坤。 想当初时空迷思闯科海, 荣辱以乐生命也当歌; 看如今闲庭迅步攀高峰, 宇宙重构时空再平展。 |
我把回顾以太史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没有必要顾忌以太几次衰落的影响,历史上的以太从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的性质限定。
亚里士多德的以太仅指空气的上层。 笛卡儿的以太是一种无重的、有一定机械性质的物质,能传递力的作用。 惠更斯的以太充满包括真空在内的全部空间,并能渗透到通常的物质之中。 洛伦兹的以太不能被物体运动时带动。 爱因斯坦的以太本身完全没有一切力学和运动学的性质但参与对力学和电磁学事件的决定。 目前可拖拽以太的属性越来越明晰起来,我们仍然可以将光介质称做以太,只不过它具有更具体的物理性质。 关于黄先生的“光介子”,我知道与我说的“光介质”之间的区别,但我也同样不明白黄先生和崇安先生怎么就偏爱发射说,魅星悖论真的可以说是发射说的终结杀手。 |
TO 6 楼久明: 我感觉你的以太论很不成熟!我怀疑你的以太论甚至赶不上一百年前已有的观念!一百年前,对以太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无数物理学家在以太观念上、结构上付出了无数的精力!所以,劝君在坚持以太论时三思! 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实验都是产生诺贝尔奖的实验,这些实验用以太法很难解释!请你一定注意,上百年的物理学家劳动,未必都在做无用功! |
致崇安:
我不记得铁原子的自由运动速度是多少,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也符合你描述的特征? 水能传导压力,水本身也受到压力,有什么逻辑循环? 我对百年来所出现的各种以太观进行了广泛的介绍,没有参与一点个人的评价,对得起他们付出的无数精力。 并非所有的现象都需要用以太去解释,以太只用来解释光力等场的传递,只要以太的存在不与其他无关物理现象相违背即可。 如果明天相对论也获得了诺贝尔奖,你还反不反对相对论? 上百年的物理学家劳动,并非都是成功的,当然即使是失败的,也为我们总结了教训,难道我有蔑视物理前辈的意思吗? 我这里只是总结以太的发展历史,展望以太未来发展的趋势。其他与以太无关的内容均没有提及。如果我将来总结光波简史的话,我也会把发射说作为重重的一笔给以提及。如果我写引力简史的话,我也会把宇宙是引力与斥力的平衡等个人观点写进去。 关于发射说我肯定没有你研究的更多,但对于可拖拽以太我肯定是慎之又慎的。 |
以太说的起源问题,我在一位博客的文章中找到的提法是:“三千多年前,古印度有一种《正理论》的学说最早提出了物质以太的概念。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哲学派别提出了以太传播光线的理论。”进网上的进一步搜索,没有得到更具体的信息。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这似乎与近代的以太观相差甚远。 .
我也查到,我国古代的“元气”和“太极”都只是研究修身养性方面的,与我现在提出的物质“基元”观点扯不到一起来,而我又不想标新立异提出新的名词概念,所以就只好沿用笛卡尔的以太论了。其实我的以太论又比传统的以太论深化了一大步,因为我这不仅包是指光波介质和超距力的传递实体,而更重要的是包括物质自身的结构组成问题。这也并不是我想头脑发热要来搞个大统一,而是因为我只想解决光的传递问题而“被逼”一步步地“滑向”了这一步,不完美地解决这所有问题就无法解释简单的光粒子波动性。 ※※※※※※ 相对论误导科学走斜路, 是非曲折待历史见证; 引力场以太旧貌焕新颜, 定海神柱将扭转乾坤。 想当初时空迷思闯科海, 荣辱以乐生命也当歌; 看如今闲庭迅步攀高峰, 宇宙重构时空再平展。 |
毕达哥拉斯等的确提出过光为直线传播等观点。亚里士多德只是创造了以太这个词汇。
岳泉所做的,是我想做而不敢做的。我现在还不敢接触引力实质问题,正象崇安指出的,不能用引力解释我的以太。我也觉得如果只有引力,宇宙早就摊塌了。 我的以太属性中,最不能让人信服的,当属“不渗透”一条了,会遭到很多同样持以太观的人的反对。但我自认为对此抱有信心。 |
初步先提几个疑问:
1)如果光本性是以太振动,以太子的速度远远大于光速!地球上的空气介质之所以呈现局部范围,是由于引力作用结果.那么,非常微小的宇宙中大量存在的以太微粒是靠什么力量团聚而不分散?以太的自由速度大于光速,有什么力量能把这个团体凝聚? 2)你如何解释能量的量子化? 3)在空气中的物体从来没有因为空气的存在而互相吸引,以太如何解释引力? ---------------------------------------------------------------------------------------- 崇安老友: 问好,最近很关注你的光的电子逃逸说,不知进步如何。我是坚定的光以太支持者。我对你的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非常微小的宇宙中大量存在的以太微粒是靠什么力量团聚而不分散?以太的自由速度大于光速,有什么力量能把这个团体凝聚? } 1: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你能想到,说明你确实对此问题有深刻理解。我最近正完成《震动、惯性的原理》一文,恰好解决这个问题。你现在只要理解任何质量都是能量,外围非动量质量对中心发散能量,一定存在壁垒效应,你就可以理解这个问题了!这个问题也能说明宇宙是膨胀的,和观察相符。 2:你如何解释能量的量子化?当你把普朗克常量当成锤子,把速度、频率看成稳定的动量条件,你就可以理解这个问题了。 3:以太如何解释引力?以太不能解释万有引力,暗物质有多种,光以太和引力介质不是同一种东西。我在李淼的博客里也讨论过这个问题。 |
TOj久明: 我不记得铁原子的自由运动速度是多少,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也符合你描述的特征? 铁原子的振动切向速度肯定大于声波在铁中的传播速度——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说的声波速度是按照直线处理的,可这个速度是靠大量的铁原子曲线运动实现的,正如两个人从同一点同时出发,一个人走直线,一个人走曲线,要使两个人同时到达目的地,那么,走曲线的人速度必然大! 水能传导压力,水本身也受到压力,有什么逻辑循环? ——这好象和你上面的问题不一样了!如果我问你:水的压力来源于什么?你大概就不能只从水的角度考虑了——因为压力来源于引力——应该从更基本的角度考虑!你说,以太由于引力作用而聚集在物体周围,那么,以太受到的引力作用来源于什么?我想,应该从你这里的以太之外寻找原因吧?——所以,你说,以太是引力传播媒介,恐怕这里的“以太”已经不是前面能聚集在物体周围的“以太”了!
你客气了!如果你有好的、胜过他们的理论,那他们就死而瞑目了! |
贾洞:感觉你的思维很奇特!对你的学术没有做全面的了解,不好评述!但我觉得你和花鸣都属于智谋优秀的!
物理学创造领域广,未知的领域也大,祝你早日弹出优美、动人的音符! |
不敢苟同,科学学三点绝对性结论:
|
久明兄:
请问在你的“以太”假说中,“以太”粒子的速度大概是多少(数量级)? |
我出的局部稀薄的以太区域会造成黑洞效应,正是因为以太向真空区域逸散的的原因。 能量的量子化可以用波的包波来解释。 ---------------------------------------------------------------------------- 刘久明先生;我非常支持你以上的看法,不知道你这种思想有没有形成论文,我在我的论文《点论》中,用三篇论文解释了这种思想,说明了以太空白地区和黑洞视界的关系,以及黑洞视界产生、收缩的演化过程等问题。欢迎交流。 ------------------------------------------------ 以太振动的传递速度就是光速,没有“远远大于光速”之说。 以太震动的速度一定大于光速,这样传播速度才可以是光速,请思考。 ------------------------------------------------- 由于以太是具有质量的实粒子,当然在引力大的区域聚集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会有均匀的以太,就不会有光波的观察速度。 |
回15崇安
呵呵,谢谢鼓励!最近社区出现了一些很重要的新思想,像你的光发射的电子逃逸说,刘岳泉先生的电子网偕震等,可庆可贺。 我的论文光学部分,解释了光的发射原理,光发射能的来源,光的平动与波动关系,以太的饱合能场原理等。投稿核心光学期刊,被要求重新整理后可考虑发表。现在正在重新整理,有机会请你指点。 |
以太”粒子的速度大概是多少(数量级)?
------------------------------------ 黄先生,它一定有个确定数字,一定不小于四个数量级别请参考。(不知道刘久明先生的意见如何) |
致黄、贾二位:
以太粒子的速度本人没有考虑过。但并不影响我关于以太属性的6条假设。 |
久明兄: 我提出光介子假说后,曾有人质疑我的光介子假说。因为根据热力学理论,粒子的质量越小,它们的平均速度就越大,当粒子质量小于一定质量,其速度必然会大于地球(太阳以及其它星球)逃逸速度,地球的引力就无法将它们束缚住。你的“以太”假说同样面临该问题。如果质量很小、速度很大,“以太”必然几乎不受到星体的引力作用束缚,而几乎均匀地分布在宇宙空间。 当然我是有效地回答了该问题的。但你的“以太”假说能不能回答该问题,我不知道,才有此一问。 至于你说的“也同样不明白黄先生和崇安先生怎么就偏爱发射说”,我的书上是有详尽分析的,而且我在此论坛多次贴出过,可能你没有看见。如果你愿意看,我再贴出来。 |
黄先生:
您所说的是有道理的(你的文字中是否有错误),但也不必为逃逸担心,以太在逃逸中能力得到释放,逃逸后又会减慢,逃逸与捕获总是随时发生的。 虽然引力大的区域以太会聚集,但仍然要求物理宇宙中的以太总体上是“几乎均匀”的,宇宙引力系统随时都在重构,以太的分布也会重构。 您的光介子说我是知道的,与崇安的亚光子流亦有不同,你的光子发射后会受到光介子的影响而,所以你的光介子在某种程度上更接近以太,崇安的亚光子流直接是光,并且是发射后一直向前的子弹,与以太的假设有明显的区别。 我不想谈论引力问题,是因为我认为引力问题不是牛顿的万有引力那么简单,有些东西我还没有想清楚。我感觉除了万有引力外,每种物体还存在着对空间的独霸特性,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述这种特性,我不想创造一个新的名词来说明这种特性,它应该表现为在一个小的范围内的排斥力,我历来反对超距作用,但这种排斥力如果存在,很可能是超距作用的,宇宙之所以没有摊塌,极有可能是引力与斥力在某种情况下的平衡所致,或许可以从曾经被否定的所谓第五种力方面得到一些启示。 |
久明兄: 我22楼的文字确实有点笔误(应该是“粒子的质量越小,它们的平均速度就越大”,我已改正)。你知道,只有“以太”无法逃逸地球引力束缚,才能形成拖曳层,才能解释迈莫实验等,但此时空间中“以太”太稀薄,又难于解释空间中的光线传播。如果“以太”速度太大,地球周围就几乎没有“以太”层,就难于解释该实验。如果“以太”速度不大不小,刚好与地球逃逸速度相当,就说明“以太”在地球周围与太空中是很不均匀的,又很难解释为什么太空中和地面上的光线速度并没有明显差异。从这方面讲,这也是我不考虑光介子为光的传播介质的一个原因。 |
对【8楼】说: 魅星悖论真的可以说是发射说的终结杀手 ====================== 赞成这个观点。但这对‘以太拖拽说’也是严峻的挑战。 ‘双星无魅’的事实表明:在传播全程的光速,相对观测者不能有丝毫变化。 ‘无魅星’的实质是:从未发现过一颗恒星同时具有两个或多个位置,即任何时候恒星都始终表现为唯一的一个‘小圆点’,既没有多个分立的位置,也没有任何‘拉长’现象。也就是说:至今为止,还从未观测到过‘以太被拖拽’的任何迹象,所以‘以太拖拽说’也只能是纯粹的猜想。 再就是目前已经观测到恒星的极其微小的‘视差’,分辩精度达到了千分之一角秒,没有发现恒星光线全程存在任何‘弯曲’现象。这也表明提出‘以太拖拽说’为时尚早。 |
黄先生:
你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但我的以太假设的第(2)条属性说“以太不会大量渗透到物体中,甚至也不能渗透到空气中”,是能够避免以上问题的。我早说过,我的以太属性中,最不能让人信服的,当属“不渗透”一条了,会遭到很多同样持以太观的人的反对。也就是说,我解释地球上的实验时,也没有使用以太。 |
对【25楼】说: 你怎么不算千分之一角秒有多大的位移误差了?不说 久明 的拖曳说只有很小的效应,就是我的大范围引力场拖曳也可轻易避免“魅星”现象,如若不信就看看我的计算结果吧(要用位移同一星体不同部位速度差在它的引力场范围内产生的视觉位移值,除以此星到地球的距离): 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102995.html ※※※※※※ 相对论误导科学走斜路, 是非曲折待历史见证; 引力场以太旧貌焕新颜, 定海神柱将扭转乾坤。 想当初时空迷思闯科海, 荣辱以乐生命也当歌; 看如今闲庭迅步攀高峰, 宇宙重构时空再平展。 |
从个人角度讲,久明是官科,有点理论猜想有好处,但我们这些民科若有理论猜想,则只会身受其害,没有任何好处。我们民科需要的只是技术猜想。
从反相的角度讲:我们反相帮是要从理论上反对主流,即使完全依靠事实,前进的道路仍然是困难重重的,更不要说存在猜想了。 既然现在还没有‘以太被拖拽’的一点迹象,凭借猜想提出,只能造成主流的反感,不可能有任何好处。 |
哲学黑洞先生:
你对魅星悖论与光速变化机制还需要继续思考。 在发射说中光速相对观测者不是常量,但却时由光源到观测者之间的传输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所以按时间顺序发出的光,不能按时间顺序达到发射者,所以会出现魅星现象。 以太说中光速虽然是可变的,但能够保证光源按时间顺序发出的光仍然按相同的时间顺序到达观测者,决不会出现魅星现象。 一队士兵列对跑步,上坡时速度慢,下坡时速度快,途中经过多处上下坡,但到达终点时顺序不乱。 |
以太是一个历史上的名词,它的涵义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在古希腊,以太指的是青天或上层大气。在宇宙学中,有时又用以太来表示占据天体空间的物质。17世纪的笛卡儿是一个对科学思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他最先将以太引入科学,并赋予它某种力学性质。 在笛卡儿看来,物体之间的所有作用力都必须通过某种中间媒介物质来传递,不存在任何超距作用。因此,空间不可能是空无所有的,它被以太这种媒介物质所充满。以太虽然不能为人的感官所感觉,但却能传递力的作用,如磁力和月球对潮汐的作用力。 后来,以太又在很大程度上作为光波的荷载物同光的波动学说相联系。光的波动说是由胡克首先提出的,并为惠更斯所进一步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直到20世纪初),人们对波的理解只局限于某种媒介物质的力学振动。这种媒介物质就称为波的荷载物,如空气就是声波的荷载物。 由于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因此惠更斯提出,荷载光波的媒介物质(以太)应该充满包括真空在内的全部空间,并能渗透到通常的物质之中。除了作为光波的荷载物以外,惠更斯也用以太来说明引力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