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金色花特价图书 下一主题:地震是应该可以预测的
光速漂移新现象的深入讨论(从引力作用球的“图象视差”形变问题开始)
[楼主]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2008/01/25 19:40
点击:1892次

    昨晚久广给我的邮件我回复件写了很多,可惜发送失败使我辛辛苦苦写的邮件资料全失,对于邮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我觉得还是在论坛上公开讨论为好。光速漂移新现象问题,红新已就地面光信号时差与我进行了深入讨论,久广昨晚又提到“两个不同光速的区间中,至少会出现光行差之类的效应....”,其实就是他针对我的引力“作用球”中所提到的“界面”问题的深入讨论,这是一个全新的"图象视差"形变问题,希望大家一起进行广泛探讨。

 

   按照我的引力场以太理论,有关光速问题的任何已知实验现象都可以完美解释,同时也必然要预测要一些新的可观测效应。既然是引力场以太漂移,那么在不同的引力场之间必定要有一个各自的势力范围,而这个范围应该就是力学意义上的引力“作用球”,对于太阳系内的各大行星而言,在作用球范围之内的光速各向异性,作用球之外就由太阳引力场控制而各向同性(忽略引力势的变化),那么在地球上观测各大行星由于其体系内不同组成部分的运动状态差异而产生图象视差形变现象,但是对于这些现象是否存在可观测效应?

 

 

    先看几大主要行星的引力作用球的势力范围:木星是4823万公里,土星是5478万公里,天王星是5177万公里,海王星则是8987万公里,太阳光从它们的中心部位反射出来分别需要160.9s、182.7s、172.7s和300s。这行星都有卫星绕它们高速运行,其中的木卫16和15达每秒31.5公里(体积太小很难观测),木卫一、二、三分别是17.33、13.74如10.88公里/秒,如果它们的轨道平面都在地球方向,那么在反射光经过160.9秒后的最大位置视觉差异将分别达到5075、2788、2210和1750公里,在这种情况下的地球将应观测到哪些视差异常现象?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102995.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金色花特价图书 下一主题:地震是应该可以预测的
[楼主]  [2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8/01/26 16:07 

    怎么讨论实质性问题就都不愿给我参谋了,怕我把所有相关问题都解决了而“独霸”反相成果吗?其实我每次取得的进展都来自于大家在共同讨论过程所获得的灵感,特别是反对意见更能激发我的灵感,所以我很重视反对意见而专请别人“挑刺”,一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就一定是大家的共同成果。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3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8/01/27 13:29 

有一点不清楚的地方:
为什么在地球引力场范围内,光是“各向异性”,
而在太阳引力场范围内,光就变成“各向同性”了呢?
难道地球引力场与太阳引力场有什么不同吗?

这些问题似乎并不简单,
如果以太是相对银河系静止的,那我们应该在地球上测量出400公里/秒对应的sagnac效应,
如果以太是相对太阳系静止的,那我们应该在地球上测量出30公里/秒对应的sagnac效应,
如果以太是相对地球系静止的,那我们应该在地球上测不出0.465公里/秒对应的sagnac效应,

现在的情况是:
在地球上可以测量出地球自转的sagnac效应,
但是在地球上或同步卫星高度上却测量不出地球公转的sagnac效应,
这好象只有认为:
太阳系周围的以太可以独立于银河系而围绕太阳旋转,
可是地球周围的以太却不能独立于太阳系而围绕地球旋转?
这暂且算是目前能够查到的资料所提供的基本事实吧,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恐怕不是一下能解释清楚的?
(也许太阳系对以太的搅动远比小小的、年幼的地球来的漫长、剧烈得多?)

另外,你认为折射率n根本不会对光有拖动作用,
可是果真如此的话,超慢光波导内就很容易出现明显的sagnac效应了,
因为超慢光的基础就是光介质的折射率n在某种条件下出现了极大值,才使得光速变得很慢,
可是由于n与拖动系数的“菲索关系”,可能使得这种预期的很大的sagnac效应无法出现?
还是你又有什么关于超慢光sagnac效应的保密资料没有透露?呵呵,
我确实希望你说的没错,可惜呀,还没有资料证实?
也许太阳系爆炸时出现过n很大的情况?而地球只是太阳的一个抛出物,没有出现n很大的情况?
呵,先只有猜测了,





[楼主]  [4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8/01/27 20:22 

对【3楼】说:

    更正一点:光速在任何以惯性中心为参考系的引力场中,都是各向性,这是由“引力场以太”这个名词概念直接决定的,无需解释,我的主题帖有误另行讨论。既然是引力场以太,地球引力场是不会随地面一同旋转的,那么光速在地面就只有不超过0.465公里/秒漂移速度的。

    关于超慢光速的问题,你曾邮给我的文章一下找不到了,似乎是利用介质对某种光波频率折射率特别高的关系研究,相当于我论文中第二个公式标示的与共振频接近的光波频率,范围很窄。根据我论文中的第14个公式的证明,利用超慢光速材料制成的与正常材料效果完全一样,因为条纹干涉位置与材料折射率毫无关系,如果有任何关系都是对我的理论的直接否定!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楼主]  [5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8/01/27 21:32 

    “图象视差”形变远没还么严重,在所有天体惯性中心为参考系的引力场“作用球”内的光速都是各向性的,所以各大行星内的卫星所反射的太阳光只要离开各自卫星引力作用球势力范的光速都是相同的,而各大行星在太阳引力场中相对于地球方向的速度变化相当缓慢,所以卫星的轨道视差形变只取決于它自身的引力作用球半径及其在地球方向的速度变化。

    因此,这里所举例子的“作用球”半径(没查它们的质量数据,都根据其大小按月球平均质量密度计算)分别是﹕木卫16,4.51km;木卫一,7638km;木卫二,10200km;木卫三,30200;木卫四,47700。在它们各自轨道上对光速的最大牵引距离分别为:木卫16,0.47m;木卫一,442m;木卫二,468m;木卫三,1097m;木卫四,1310m。在太阳系内其它所有卫星的牵引效应一般都要显著小于这些数值,可见在上百万公里轨道范内的这点偏差是很难观测到图象失真效应的。

    至于久广所提到的“光行差”问题,这与行星或卫星的运动状况或引力作用球的牵引效应无关,光行差就取决于观测者的运动状况(例如地球观测者)。

    金星和水星的引力作用球延时效应能否直接探测?它们的作用球半径分别是61.63和11.24万公里,分别可以牵引光速延时最大值为240和60μs。还有就是银河系内双星系统,图象失真效果将会如何?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楼主]  [6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8/01/27 21:57 

引力作用球及其相关知识(重帖)

   作用球  行星与太阳相比质量小得多。只有在足够靠近行星时,也就是说在距离行星一定范围之内时,行星对探测器的引力才是探测器受到的主要的力。对于要返回地球的探测器,将这个范围假设成一个球,球心为行星质心。这个球就称为作用球。作用球是划分三个阶段的边界。作用球的半径与行星和太阳质量比有关。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ρ=r(m/M)2/5

式中ρ为作用球半径,r为行星到日心距离, 为行星质量与太阳的质量之比。也可能减小。

  >  地心运动阶段 在地球的作用球内,探测器先进入停泊轨道>。为了脱离地球引力的作用,需要点燃火箭发动机>使探测器加速,待速度超过逃逸速度(见航天器轨道速度>)时便会进入过渡轨道>,这个过渡轨道是相对地心的双曲线。或沿进入轨道降落在行星表面。有时也可以利用月球的引力加速(见月球探测器轨道运动>),探测器将与行星相撞,使探测器的速度超过逃逸速度,以达到脱离的目的。

    日心运动阶段  探测器到达地球作用球的边界时,是日心轨道的起点。这时须考虑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需要考虑行星相对太阳的运动,把探测器相对地球的逃逸速度换算成相对日心的速度。把探测器沿日心轨道在到达行星作用球边界时,如果这一速度超过相对日心的逃逸速度,探测器绕日心运动轨道为椭圆。探测器相对日心运动的轨道为双曲线;这一速度小于逃逸速度时,探测器绕日心运动轨道为椭圆。

    相对行星质心运动阶段 探测器沿日心轨道在到达行星作用球边界时,需要考虑行星相对太阳的运动,把探测器的日心速度换算成相对行星的速度。这个速度总是超过在这一点的行星逃逸速度,探测器到达地球作用球的边界时,探测器相对行星作双曲线运动。这一双曲线与行星相交时,使探测器的速度超过逃逸速度,探测器将与行星相撞,或沿进入轨道降落在行星表面。这个过渡轨道是相对地心的双曲线。当双曲线与行星体不相交时,探测器接近行星以后又飞离行星,再次到达作用球边界。这时,相对太阳的速度与进入作用球时的日心速度相比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速度增加时可以飞向更远的行星,甚至飞出太阳系;速度减小时可能与距太阳较近的行星相遇。对于要成为行星卫星或成为卫星后再到达行星表面的飞行,在预定的高度上利用火箭发动机进行减速制动,作用球是划分三个阶段的边界。探测器即进入围绕行星的椭圆轨道,成为行星的卫星。球心为行星质心。从行星卫星轨道向行星表面着陆还须再次减速。将这个范围假设成一个球,对于要返回地球的探测器,行星对探测器的引力才是探测器受到的主要的力。还要进行变轨操纵,使探测器进入返回轨道>

    轨道计算可以分段进行,行星与太阳相比质量小得多。若将每一阶段的轨道都假设为开普勒轨道,则可以得到粗略的飞行情况。在这三个阶段中,采用轨道摄动的方法可以得到各阶段的精确轨道。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人将除在行星表面着陆轨道外的其余类型的轨道称为行星探测器轨道。这些轨道的精确计算都采用数值方法连续计算。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7楼]  作者:silin007  发表时间: 2008/01/29 02:5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例如检验相对论是不是真理!
只需进行数学(实践)演算!
即验其变换的来历便知真伪!



※※※※※※
伽利略: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了和証明了它。 相对论:谬论则是具备这样的性质,你越是想要维护它,你的维护就愈加削弱了和否定了它。
[楼主]  [8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8/02/19 21:40 

    请各位指点一二,我的引力场以太理论还有什么困惑吗?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9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08/02/19 21:58 

什么作用球的问题还不是最关键!最关键的是引力场以太的密度分布问题!密度的差异可能导致空中的光速相差若干倍。天文台观察和宇航实践发现过这种现象吗
另外,你可能不知道,以水下声为例,同一片水域内,哪怕只有一点温度变化,就有可能导致声线的严重弯曲。若放到你说的光速问题上,不知要弯曲成什么样。
[楼主]  [10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8/02/19 23:19 

对【9楼】说:
    温度变化会导致引力场强度的变化吗?如果能,那我宁愿相信它会弯曲成什么样,据我所掌握的知识范畴,在整个宇宙空间也许根本找不到引力场强度急剧变化的场所。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11楼]  作者:星空ptg  发表时间: 2008/02/19 23:23 

引力场强度的变化率(径向上单位距离内引力强度的变化)大小,是由引力源的密度决定的。
 [12楼]  作者:贾洞  发表时间: 2008/02/19 23:34 

刘岳泉先生
由于最近致力于论文,所以很少参入讨论,现在就你的思想,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行星的引力作用球的势力范围
---------------------------------------------
在我的观念里,引力是有范围特征的,势力范围是允许的,但你可能违反了一个重要错误,就是引力场是同星体完全同步的,而电磁波以太可以是绝对坐标。电磁波以太和万有引力场是不同性质的两种质量基础元。
你的ρ=r(m/M)2/5 式没有依据,对于小m来讲,它的范围应该与其基本质量结构形成时的宇宙位置、初运动速度有关。
--------------------------------------------------------
最关键的是引力场以太的密度分布问题!密度的差异可能导致空中的光速相差若干倍。
----------------------------------------------------------------
无论什么情况下,引力场以太的密度分布,一定是影响光线传播的重要原因,但这里的光线,一定是光芒,而不是光波,现在很多人都不清楚这一点。
--请参考。
[楼主]  [13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8/02/19 23:59 

对【11楼】说:
    这种引力源在整个宇宙空间各处都有,其密度整体上分布大致均匀,局部引力源的密度表现的差异正好也就决定光波传递速度并非处处绝对相同,雷达波反回实验就是证明。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14楼]  作者:星空ptg  发表时间: 2008/02/20 00:11 

是这样的!您再想想:假如宇宙的密度达到了临界值——即宇宙是一个大黑洞,那么我们能否发现宇宙的边缘?
[楼主]  [15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8/02/20 00:41 

对【12楼】说:

 你好﹕欢迎拍砖!

   首先要澄清的是,ρ=r(m/M)2/5公式并不是我给出的,而是天体力学中航天器轨道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计算依据,这不是你我能否定的,具体内容请点击那些蓝字下加横的链接(例如停泊轨道>等)。

    引力场同星体完全同步是毫无疑问的,而“电磁波以太可以是绝对坐标”却没有任何依据;相反,我却没有发现哪一事件能证明电磁波可以在引力场之外传播。

    引力场以太的密度分布问题,局部引力场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并不说明其“引力子”密度也是平方反比关系,在我的引力场以太的密度公式中对距离r求导数就相当于平方反比关系,所以并不会显著影响光速大小。这一点的确是关键,很多人也许正是在这一点上对我的理论无法理解。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楼主]  [16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8/02/20 00:49 

对【14楼】说:

    “发现宇宙的边缘”提法不妥,只是因为我们的观测手段离不开光信号,所以对宇宙的观测范围十分有限,而且到了足够距离总会要被星际物质或星体阻隔,即使宇宙的密度没有任何“临界值”也永远发现不了“宇宙的边缘”。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17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8/02/20 01:12 

引力场以太的密度分布规律只是其性质的一方面,
重要的还有引力场以太的速度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楼主]  [18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8/02/20 01:27 

对【17楼】说:
    又问到了点子上﹕如果没有引力红移,那么由于光波的能量守恆原理,光速就与以太密度的平方根反正比;引力红移将导致能量损失,这就又涉及到引力场本质问题的解决。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19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8/02/20 02:06 

我的意思是有了速度场分布规律才好比较某物体相对以太是否存在相对运动?
[楼主]  [20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8/02/20 02:20 

对【19楼】说:
    那就不好意思了,没有你所希望的“开普勒以太速度场分布”,我这有很多问题现在都还没有明确答案。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21楼]  作者:贾洞  发表时间: 2008/02/20 11:04 

回15楼
1 关于公式,你现在研究的是光速漂移,所以在此公式的套用中,可能并完全不适合,而是要考虑质量球密度比较问题.
2 你要严格的思考引力子和电磁波以太子到底是不是同一种粒子,现在有很多观测他们是有根本性区别的。
3 我已经从动量组量比效上,用动量公式推理出了距离平方的反比关系,并从理论上给出了万有引力常数的计算办法,正在投稿,有机会请你评价。
 [22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8/02/20 13:04 

怎么会没有呢?
假设任意点的:万有引力=离心力:
GmM/rr = mvv/r
vv=GM/r
v=sqr(GM/r)
对比“多普勒速度”:
v=2π sqr(K/r)

v都是与r^1/2成反比,
只是常数应该存在如下关系:
sqr(GM)=2π*sqr(K)
代入太阳的GM和K,验算一下看,应该差不多,
总之是开普勒的观测、归纳在先,牛顿给出万有引力解释在后,所以不会相互矛盾的,


问题是如果这样得到v分布的话,对于太阳系是没有问题,
可是对于地球引力场就会得出:地表附近的以太随地球转动的结论(或者具体计算一下看)?
太阳与地球的引力场看似相同---都属于万有引力,可是有些性质也许并不完全相同?
比如太阳系就是一个很扁平的圆盘,似乎太阳“两极”的引力要大很多?
只要太阳两极对某物体的引力不平衡,可能就会被逐步吸引入某个“太阳极地”,
所以剩下的就是现在这种扁圆盘式的太阳系了?
但是地球上的万有引力却是无极性的,似乎只与r相关,

也许太阳系的“极性”与太阳磁场有关?这个以后再说吧,



 

 [23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08/02/20 19:56 

[楼主] [10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8/02/19 23:19 [加为好友][发送消息][个人空间]回复 修改 来源 删除

对【9楼】说:
温度变化会导致引力场强度的变化吗?如果能,那我宁愿相信它会弯曲成什么样,据我所掌握的知识范畴,在整个宇宙空间也许根本找不到引力场强度急剧变化的场所。
=================================================
岳泉:
我并没有说温度变化会导致引力场强度。我8楼的例子只是说明仅仅由于温度相差几度,能引起水的密谋和弹性模量发生多大变化,可是对声线(即声的传播方向)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产生了严重弯曲。将此问题引伸到引力场以太和光,我想太空中引力场强和星球周围引力场强相关应该是明显的,带来的弯曲效应会很明显,可是观察到过这种现象吗?举声的例子只是为了提醒你注意该问题的严重性。若你自己觉得不是个问题,我也不必再提了。

[楼主]  [24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8/02/20 20:40 

对【23楼】说:
    昨晚我已在另一个主题帖中对你作了补充回复,我会面对任何难题,更不会在我的后续理论没有完善以前来强辞夺理,因为所有反对都能使我不断完善或终止理论的发展。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楼主]  [25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8/02/20 20:58 

对【22楼】说:

    “问题是如果这样得到v分布的话”,按照你的“开普勒以太”不是地表附近的以太随地球转动,而是在近地空间应有约8km/s的以太速度分布还不知它究竟往哪边“漂”,而对于太阳系则更是问题多多。你一直都是在强行把你的“开普勒以太”往我塞,可惜我“既不管人事政工”,“又不是书记或组织部长”,我实在是“没有权”啊,否则这么久了还不“把自己的亲信安置到重要岗位”?所以我只好说“那就不好意思”了。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26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8/02/21 16:27 

这话怎么说的?很希望你一直沉醉于自己的理论自圆之中,不要解套呀,呵,
比如现在你就大可以继续认为地球引力可以吸引、带动周围的以太同速平动(近似),
这只是个人观点不同而已,关键还要看以后在脱离地球引力场,
但仍然按太阳公转轨道运行的飞船是否能测到30km/s的以太风了,
不过至少从现在的“卫星双向校时实验”看,从地面到36000公里的高度(地球引力与离心力平衡点),
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以太风速”变化,月球上的以太风速是不是就会比较大一些都很难说?
总之不存在谁塞给谁什么理论,只不过是各抒己见罢了,
论坛上从来都是有意同、有争议的,慢慢习惯吧,
我之所以不给别人面子,直接指出问题(至少我认为是问题吧),
就是希望别人也不要给我面子,我有问题就直接指出来,
以免长期沉醉于自我感觉良好的发现冲动之中,以后你会明白,这是对身心都很有害的状态,

刘志波就来信指出我对地球自转的M-M实验估计过于乐观了,不是公转值的1/100,而是1/10000,
这样的失误如果延续下去怎么得了?
好在具体的计算中都代入的是465*465,所以还算万幸没有在具体的测量精度估算中出问题,
不过还是把我吓出一身冷汗,现在总算清醒一些了,准备把以前所有的估算再重新检查几遍,






[楼主]  [27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8/02/21 17:47 

对【26楼】说:

    首先,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把传递光速的以太介质与引力场强行捆绑在一起,所有相关的自然现象应该是不会超出这种简单逻辑范畴的,我的这种信心来自于牛顿“原著”给我的后盾,所以在这里我把牛顿理论体系的哲学精华转载过来(自己偷懒,就用思林发的转帖过来),就作为我们大家的“强心剂”吧﹕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哲学中的推理规则

规则

    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真实和足以解释其现象者。

    为达此目的,哲学家们说,自然不做徒劳的事,解释多了白费口舌,意简意赅才见真谛;因为自然喜欢简单性,不会响应于多余原因的侈谈。

规则

    因此对于相同的自然现象,必须尽可能地寻求相同的原因。

    例如人与野兽的呼吸;欧洲与美洲的石头下落;炊事用火的光亮与阳光;地球反光与行星反光。

规则

    物体的特性,若其程度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且在实验所及范围内为所有物体所共有,则应视为一切物体的普遍属性。

    因为,物体的特性只能通过实验为我们所了解,我们认为是普适的属性只能是实验上普适的;只能是既不会减少又绝不会消的。我们当然不会因为梦幻和凭空臆想而放弃实验证据;也不会背弃自然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应是简单的,首尾一致的。我们无法逾越感官而了解物体的广延,也无法由此而深入物体内部;但是,因为我们假设所有物体的广延是可感知的,所以也把这一属性普遍地赋予所有物体。我们由经验知道许多物体是硬的;而全体的硬度是由部分的硬度所产生的,所以我们恰当地推断,不仅我们感知的物体的粒子是硬的,而且所有其他粒子都是硬的。说所有物体都是不可穿透的,这不是推理而来的结论,而是感知的。我们发现拿着的物体是不可穿透的,由此推断出不可穿透性是一切物体的普遍性质。说所有物体都能运动,并赋予它们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具有某种保持其状态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惯性),只不过是由我们曾见到过的物体中所发现的类似特性而推断出来的。全体的广延,硬度,不可穿透性,可运动性和惯性,都是由部分的广延,硬度,不可穿透性,可运动性和惯性所造成的;因而我们推断所有物体的最小粒子也都具有广延,硬度,不可穿透性,可运动性,并赋予它们以惯性性质。这是一切哲学的基础。此外,物体分离的但又相邻接的粒子可以相互分开,是观测事实;在未被分开的粒子内,我们的思维能区分出更小的部分,正如数学所证明的那样。但如此区分开的,以及未被分开的部分,能否确实由自然力分割并加以分离,我们尚不得而知。然而,只要有哪怕是一例实验证明,由坚硬的物体上取下的任何未分开的小粒子被分割开来了,我们就可以沿用本规则得出结论,已分开的和未分开的粒子实际上都可以分割为无限小。

    最后,如果实验和天文观测普遍发现,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被吸引向地球,吸引力正比于物体所各自包含的物质量;月球也根据其物质量被吸引向地球;而另一方面,我们的海洋被吸引向月球;所有的行星相互吸引;彗星以类似方式被吸引向太阳;则我们必须沿用本规则赋予一切物体以普遍相互吸引的原理。因为一切物体的普遍吸引是由现象得到的结沦,它比物体的不可穿透性显得有说服力;后者在天体活动范围内无法由实验或任何别的观测手段加以验证。我肯定重力不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我说到固有的力时,只是指它们的惯性。这才是不会变更的。物体的重力会随其远离地球而减小。

规则

    在实验哲学中,我们必须将由现象所归纳出的命题视为完全正确的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想象所可能得到的与之相反的种种假说,到出现了其他的或可排除这些命题、或可使之变得更加精确的现象之时。

    我们必须遵守这一规则,使不脱离假说归纳出的结论。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28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8/02/21 20:40 

其实谁都难以准确估算出以太的运动分布规律,这也正是“速度计”的重要所在,
任何有关以太分布规律的理论都要接受它的检验才能逐步修正成型,
(如果以后证明你是对的,我再修正就是了)

反正现在两种假设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地球表面测不到相对以太的公转,只能测到相对以太的自转,这是目前最重要的,


另外就是地球磁场的问题,估计与地球自转带动的很少部分以太有关,
记得有人验算过星球自转角速度与其磁场的关系,好象是成正比递增的关系,
高速旋转体周围的磁场测量实验好象也有人做过了(陈绍光老师?),
从流体力学看,地球磁场就是被地球自转带动的少量以太成旋后的一种动力学效应,
我原来误以为磁场大小取决于相对以太风速度的大小,结果极地的磁场应该最小,
其实应该主要考虑以太旋涡的动力学效应,这与螺线管内的电子带动周围以太运动成旋差不多?
不过电流很弱的话,跟随旋转的以太数量就很有限了,磁场也就很弱,


[楼主]  [29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8/02/21 23:38 

对【28楼】说:
    天体系统自转的产生的“以太磁场”问题我现在不想涉及,因为我手头的资料太少,尽管我可以根据牛顿的规则Ⅱ、和我的电子运动产生以太涡流相对应是很有可能存在的,但是又根据牛顿的规则Ⅰ,“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真实和足以解释其现象者”,我没必要把精力分得那么散,也不想参与这类讨论。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30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8/02/22 14:43 

看来又遇到以太这个坎了,刘志波也劝我不要用以太这个词,
老黄也要面对这个关键问题了,看来他已经做出了选择,
你虽然得益于以太概念小有所获,不过骨子里还是抵触得很?
从你的“孤波子”就可见一斑,
唯一有些道理的引力场以太假说还要经受“速度计”的检验,
以太论是一个整体,象你这样拆分着玩(借用一时、一事),恐怕也走不了多远,
只有等待吧,也许又是我求成心切了,呵,没脾气,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9681706428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