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58楼】说: 此主帖是我最近偶然看到的,非“没有忘记”,实早已忘了。
偶然看到此主帖后,发现对那个N实验,很多人有误解。
实际上关于N实验,作者N在其论文中根本没有提到“引力场量子化”几个字。同期其他作者对N实验的导引性文章中,尽管大力褒扬N实验的意义,也没有提到“引力场量子化”。到了媒体手里,就变成说什么N实验证明了“引力场量子化”了。 |
对【58楼】说: 此主帖是我最近偶然看到的,非“没有忘记”,实早已忘了。
偶然看到此主帖后,发现对那个N实验,很多人有误解。
实际上关于N实验,作者N在其论文中根本没有提到“引力场量子化”几个字。同期其他作者对N实验的导引性文章中,尽管大力褒扬N实验的意义,也没有提到“引力场量子化”。到了媒体手里,就变成说什么N实验证明了“引力场量子化”了。 |
对【58楼】说: 这个2004年主帖(本主帖)十分有趣,我倒今天才第一次注意到: 2004年对这个主帖我只在5和6楼发了帖子,之后就再也没有注意到这个帖子(因此也就没有再回复)。直到七年后我偶然注意到这个帖子,发现有几人对Nesvizhevsky实验有误解,于是我在41楼回复。Qapin先生非得认为我对该主帖“念念不忘”,非得责备我没有关注他15-18楼的长文《电磁波引力红移的广义相对论严格解》。Qapin先生冤枉我。我的确没有注意到你的长文(对于这类长文,大概因为我一晃而过),而且在这里我只关心你们对Nesvizhevsky实验的误解问题(我偶然注意到这个帖子时就因为这个原因才回复)。 这个对我的冤枉可以理解。但以下几条对我的冤枉却完全基于非事实或反事实基础之上。由此类比,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记载其实都是完全不可信的。站在不同的立场,有时会臆想出很多根本不存在的事实。 (1) Qapin现在2011年说:“沈博士辩不过就威脅要辞去版主职务,引来包括我在内的多人挽留。” 我压根不会为了纯物理争论而“威脅要辞去版主职务。相反,越有物理争论,且要是对方也是一个以物理讨论为主的人,我珍惜都来不及呢。除非其它人蛮横无理,超出物理问题之外来说事。 经查,真相是:2004年本主帖9楼雷元星说“建议沈建琪先生让贤或网站改名”和10楼z0xl2说“沈建其不能走 他在这里可以提高反相质量”,15楼qapin说的“诚心慰留沈建其博士,希望他证伪陈绍光的论文“电磁波引力红移的广义相对论严格解””。不存在“辩不过就威脅要辞去版主职务”,而且6楼之后我再也没有注意到本主帖。也许10楼z0xl2说“沈建其不能走 他在这里可以提高反相质量”,使得Qapin以为我“辩不过就威脅要辞去版主职务”。 (2)游客仙人在11楼完全是对我的污蔑之词,句句是造谣。游客仙人是是谁,我不知道。他说我因为辩不过他,比我还狠,就“转去骂陈绍光是学术流氓”。真相是:我从来没有说过谁是学术流氓。 (3)在6楼,我引用Dyn针对我的话“您的学术流氓标准:凡死不认错者!” 这句话完整的意思是“您满足学术流氓标准:凡死不认错者!” 是Dyn在说我是学术流氓。但由于被引用的文字字体格式与我的“回答”字体没有区分,使得有人误以为这句话是我在说别人是学术流氓。 (4)我与Dyn在2002年有交恶,以最后“中子有无磁矩”达到高潮(dyn一口否认中子有磁矩,而且为了嘴上快活,老是自编物理知识,忽悠人,被我一个个否决)。因此他在本主帖内有好几个对我的造谣事实。如2004年35楼Dyn说了如下两端非常有趣生动滑稽的话“沈先生一直在年龄上欺骗网友!沈先生是否忘记了在网上年龄行骗之事?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2000年左右,自称有35周岁的沈先生在李映华先生的网站上进行挑战。而我们在本论坛进行讨论时说相对论的支持者都在20岁左右的时候,沈建其先生将自己的年龄改成39岁,并以此为证说明相对论的支持者并非都在20岁左右。 为了进一步确定沈先生您的年龄,我特意授意刘武青先生在杭州会议确认您的真实年龄,您不认为我们太过份了吧?我们是在确认沈先生是一个诚实的人,还是一个骗子。结论是:沈建其先生一直在年龄上的欺骗网友,沈建其就是一个骗子!” 真相是:关于年龄问题,我从没有做什么改动过,也从没有拿此涉及过任何问题的讨论。我在2000年时是26岁,从没有说过“在2000年左右,自称有35周岁”;也从没有所谓“在本论坛进行讨论时说相对论的支持者都在20岁左右的时候”时,我“将自己的年龄改成39岁”。要么Dyn胡乱造谣,要么他自己自我私下里臆想了一些事实。 以此作类比,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记载其实都是完全不可信的,只要史料只来自单个人的叙说,就可能不是真实事实。
|
说明一下:加精是我当斑竹时干的。我觉得:这贴高手云集,有不可找寻的网友还有不可找寻的观点,因此加了精,有何异议? ※※※※※※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对【64楼】说: 沈副教授: 难得7年多来沈博士第一次来证伪,可你证伪的不是陈老師建议的东西,而是陈老師 批评的东西。陈老師论文中的这第一段是为了批评而引用的对方的论据。第二段才开始 指出爱因斯坦红移公式的错误。这两段的原文是: 现今普遍接收的引力红移率公式为发射点2与接收点1的频率差υ(2)-υ(1)与引力势之差U2-U1的关系: βE ≡[υ(2)-υ(1)]/υ(1)=-(U2-U1)/ c2 (1) 式(1)早在1911年爱因斯坦【1】就用牛顿引力定律通过能量守恒原理预言了,1955年爱因斯坦【2】单用度规 的时间分量——钟慢效应得到的引力红移率仍然是式(1),1972年S.Weinberg(温伯格)【3】用等效原理得到 的引力红移率公式还是式(1)。式(1)表示的红移的含义是:发射点(2)与接收点(1)光波频率之差是由 发射点与接收点的引力势之差导致原子能级跃迁的差异所引起的,与光传播路途中的引力场无关。式(1)最 早是用太阳谱线来进行检验,按其本来含义,应先在太阳(发射点2)测量出某原子能级跃迁的光波频率 (或波长),再在地球(接收点1)测出同一种原子能级跃迁的光波频率(或波长),从而得出红移量。实际 上这是无法实现的,不仅是因为太阳温度太高无法去测量光波频率,更主要的是因为引力场影响光的频率的同 时也会影响测量频率的仪器,即是说,引力场影响被测量的量的同时也会影响用于测量的标准。在一个坐标系 中不同地点引力势的不同虽然已导致各处的频率互不相同,但测量出的频率却是处处相同的。同样,在一个坐 标系中测量光的偏折也总是得到零的结果,因为引力场会以同一方式(度规方式)影响一切物理过程。总之, 用一个坐标系描述的引力效应(包括红移、偏折、时延等)原则上就是不可观测的,从而也是没有物理意义的。 要使式(1)的引力红移成为可观测量,必须附加下述假定:假定1,引力场不会影响光波传播中的频率; 假定2,存在一处处取消了引力的局部惯性系(I.S.),I.S.中的物理过程处处全同,也就是说,I.S.系中同种原 子发射的光波频率处处都是一样的。根据假定2作一个 I.S.系穿过太阳与地球,我们才能将太阳与地球的光谱线 进行比较;再根据假定1我们才能将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谱线当成就是在发射处(太阳表面)的光谱线,从而 式(1)表示的红移才可观测。但是其含义变成为有引力的L.S.系(太阳)与无引力的 I.S.系(地球引力势取为 零)的同种原子的跃迁频率之差,只有这样理解了式(1)的含义之后才可以将太阳谱线(L.S.)跟地球上的同 种原子的谱线(I.S.)进行比较,式(1)才有物理意义。由此可见:可观测的引力红移是有引力的L.S. 系中 频率 υL与无引力的I.S. 系中频率 υI 之差 δυ 。对光的偏折与雷达回波时延的检验,也是比较在有引力的L.S.系 跟无引力的I.S.系中之差,仅在有引力的L.S.系中也是观测不到偏折与时延的。因为光总是沿测地线运动,L.S. 系中的方向标准又正是测地线,仅在 L.S.系中偏折无从说起。时延是指雷达波分别在有引力的 L.S.系与无引 力的 I.S.系中传播一闭合行程所用的时间之差。仅有一个 L.S.系,就只有一个闭合行程(只有一个所用的时 间),从而不存在时间差,时延更无从说起。 |
对【66楼】说: 你可能误解了。我批判的就是你们陈老师的观点,他在这里分析错误。 |
对【67楼】说: 沈博士: 你在太阳处测量了太阳发的光吗? 没有! 你的方法只是测量了从太阳射来地球的又在地球引力场中受到了影响的 光。没有陈老師说的两条假设,你对式(1)没有做任何实验检验,式(1) 仍然只是爱因斯坦在1911年用光子假设加牛顿定律推论出的东西,式(1) 既违反广义相对论又违反狭义相对论,可式(1)正是宇宙膨胀和大爆炸宇 宙论的基础。 |
对【68楼】说: 根本没有必要在太阳上测。 因为目前的测量,实际上是将来自太阳的谱线与地球上的原子的谱线比较。不错,引力场影响光的频率的同时也会影响测量频率的仪器,但地球上的原子也受到了影响,即三样东西(来自太阳的光、来自地球上原子的光、仪器)三者都受到了影响。来自地球上原子的光和仪器所受到的影响互相抵消,最后一比较,只剩下来自太阳的光受到的影响。总之,这里有三个客体,不是你所谓的“正确方法”中的两个客体。
将来自太阳的光,与来自地球上的(同种)原子的光做比较,这就是对(1)的最好检验。而你那文章的所谓“要在太阳上测”(不用与来自地球上的(同种)原子的光做比较),恰恰是错误思路,什么也测不到。
你根本就没有看明白我64楼的帖子后半部分。请你再看一遍64楼。
|
根据引力红移定义(本质上是能量差即光子频率差),引力红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其它引力特性无关。你现在还来一个“路途中经过质量M的引力场所产生的频率差△υ=-υI4GM∕c2D,D为质量对电磁波经过的路径的垂直距离”,看起来还与具体路径有关,经过不同的路径,还有不同的引力红移?这是什么逻辑??此文大家不值得一看。 |
对【69楼】说: 沈博士: 广义相对论中与坐标选取无关的可观测量必须由固有时构成。这个最基本的知识你不可能不知道吧! 地球引力与太阳引力不同,等效于两个不同的加速坐标系,能在地球静止坐标系直接测量太阳静止坐标系中的光频率吗? 可你竟说:“将来自太阳的光,与来自地球上的(同种)原子的光做比较,这就是对(1)的最好检验。” 你不会连广相的入门知识都没有吧! 只有一种可能,你又在利用很多人对广相不太了解来哄骗别人。正如你利用许多人並不精通英文,把贝托齐用示波器的测量说成是用触发开关,编造出贝托齐有30%的测量误差来有意骗人。说你意骗人是因为你的英文很棒,即使不看文字,贝托齐论文中的示波器照相图上连脉冲间隔都有显示。而广义相对论你更是高手,决不可能是门外汉! |
对【70楼】说: 你既然否定存在途中引力移,就回答为什么Pound等和Cranshaw等的Mössbauer效应引力红移实验报告中要修改数据处理公式? 5.3 实验室γ射线红移实验结果已证实途中红移 传播参照光波的局部惯性系的引力势U I正是产生实际参照光波 υ0 的实验室引力势U 0 ,也是光波传播途中在接收光的地方的引力势U R ,通常选取引力势零点使得U I=U 0=U R=0,就得到(39)式。有时为了讨论问题方便也可选取 U I≠0,式(39)应改为 Θ=∫-2(U(θ)-U I)dθ∕c2 一般情况下 υR ≠υE ,式(35)中的 υL(-π/2)-υI(-π/2)=υL(-π/2)-υI(π/2) 是发射点2(–π/2)与接收点1(π/2)引力势之差U 2 - U 1 产生的频移,这正是熟知的由式(36)表示的爱因斯坦预言的红移 βE =(△υ∕υ)E =-(U 2-U 1 )∕c2 一般情况下,除了引力场对电磁波传播过程的影响导致的途中引力红移Θ之外,还有爱因斯坦预言的引力红移βE —— 引力场对原子能级跃迁过程的影响而导致远处发射的频率υE =υL(-π/2)不等于实验室(接收处)同种原子发射的频率υ0=υ I(π/2),红移观察值 βV 为: β V =βE+Θ =-( U 2-U 1 )∕c2 +∫-2(U(θ)-U I)dθ∕c2 (50) 在地球重力场中的引力红移实验,当高度差h远小于地球半径R ,发射源在底接收噐在顶时U I =GM∕R+h), 有 βE =-〔(GM∕R)-(GM∕(R+h))〕∕c2 =-gh /c2, Θ =-2∫R R+h 〔(GM∕r)-(GM∕(R+h))〕dr∕c2h =-gh /c2 βV =βE+Θ =-2gh /c2 若发射源在顶接收噐在底则 U I =GM∕R , 有: βE =-〔(GM∕(R+h))-(GM∕R)〕∕c2 =gh /c2, Θ =-2∫R+h R 〔(GM∕r)-(GM∕R)〕dr∕c2h = gh /c2 βV =βE+Θ=2gh /c2 以上计算清楚地表明,由于观测的参照坐标系 I.S.选取的不同,红移可以转换成紫移。 这正是本人多次强调过的途中引力红移决不是单一坐标系中此处频率相对彼处频率的变化,而是一个坐标系L.S.中的 频率相对另一坐标系I.S.中的频率的不同,因此与另一坐标系I.S.的选取有关。通常在讨论如哈勃红移等途中引力红移 中,选取的参照坐标系I.S.是取消了引力的局部惯性系,而真实的实验室坐标系L.S.中总是有引力的,这时就只有红移 而决不会出现紫移。因为I.S.系中处处的引力势均为零,全路径中任何处都有U L =U(θ)≧U I ,从而处处有 △υ = υL-υE ≦0,导致 Θ≦0 。 Pound等【3】曾用 Fe57的14.4-keVγ射线无反冲共振吸收的Mössbauer效应实验来检验引力红移预言, γ射线的发射 点与接收点引力位之差是在Jefferson实验室22.6m高度的塔中实现的,为了加大可观测效应,采用了发射源在底、吸收体在 顶再交换到发射源在顶、吸收体在底的方法。Pound等在报告中声称他们的实验结果符合爱因斯坦预言的公式(1)的红 移率: βV =βE = - gh /c2。 可是报告中用了一个错误的Lorentz吸收线形状公式: C=(Γ∕2)2 ∕〔(△υ)2 + (Γ∕2)2 〕 正确的公式是: C=Γ2 ∕〔(△υ)2 + Γ2 〕 因为在Mössbauer效应的发射与接收的实验中,必须同时考虑到发射时的谱线展开与接收时的谱线展开,正如温伯格 【4】正确指出的:“从顶到底的引力势的差别是: △φ=φtop-φbottom =-(980cm∕sec2)(2260cm)∕(3×1010cm∕sec)2 =-2.46×10-15 若等效原理是正确的,我们将期望光子到达靶时频率会向上漂移一个量 △υ∕υ=-△φ,计数率减小的因子为: C= Γ2 ∕〔(△υ)2 + Γ2 〕这个公式中的 Γ 是γ射线形状线在半极大时的全宽。请注意!呈现在这里的是全宽 Γ 而不是半宽 Γ∕2 ,因为我们要卷积一个正比于 〔(υ+△υ)2+(Γ∕2)2〕-1 的发射系数和一个正比于 〔υ2+(Γ∕2)2〕-1 的吸收系数。” Lorentz吸收线形状公式 C 应该用半极大的全宽 Γ 而不能用半宽 Γ∕2 。当改用正确的Lorentz吸收线形状公式由 Pound等的报告中的实验数据计算频移△υ,则实验结果符合存在途中引力红移的预言公式(50): βV =βE+Θ =-2gh /c2 。 这有力地表明,引力红移与光的偏折一样,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公式(50)比牛顿定律的预言公式(1)更符合实验观察事实。 Cranshaw等【5】也曾作了一个Fe57γ射线红移的Mössbauer效应实验,报告也声称他们的实验结果符合爱因斯坦的预 言公式(1)βV =βE = - gh /c2。仔细查阅Cranshaw等的论文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Cranshaw等的论文中246页说: “Mössbauer 效应简单理论预言,若一γ射线由一核子态发射被同一核子态吸收,吸收线的形状将是Lorentzian形状,但形状 线的宽度将是按测不准原理计算的宽度的两倍,原因是等宽的两个Lorentzian形状(源线的形状和吸收线形状)的卷积是 一个双倍宽Lorentzian形状。” 由此可见,该文作者清楚地知道正确的Lorentzian吸收线形状公式以及需用全宽的原因。可是接着在248页作者又 说:“当发射线在零速度有Lorentzian 形状,在速度v 时的强度y 为: y = y 0 〔1 – α ∕ (β2+v 2)〕 这里y 0 是离开共振时的强度,α 是线的深度,2β 是它的宽度。” 此后该文作者就用半宽 β 的Lorentzian形状线公式来处理实验数据,并由此得出结论:实验结果符合爱因斯坦的 预言公式(1)。若将错误的 Lorentzian 形状线公式中的半宽 (β=Γ∕2 )改成全宽(Γ=2β),即是说,用正确的 Lorentzian形状线公式来处理实验数据,则实验结果符合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公式(50)。最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 Cranshaw等人在同一篇论文中先要告诉我们正确的公式是什么,接着又用错误的公式来处理数据? 【3】R.V.Pound, J.L.Snider, Phys.Reb.140 B, 788 (1965) 【4】S.Weinberg,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Wiley new York 1972. P.82 【5】T.E.Cranshaw, J.P.Schiffer, Proc.Phys.Soc.(London) 84, 245 (1964) |
地球引力与太阳引力不同,等效于两个不同的加速坐标系,能在地球静止坐标系直接测量太阳静止坐标系中的光频率吗?
---------------------- SHEN RE: 根本就不需要直接测量“太阳静止坐标系中的光频率”。你这个问题问得实在文不对题。 这里关心的是来自太阳光波的频率改变量。也就是说,只要有同种原子做参照,根本就不需要在地球静止坐标系直接测量太阳静止坐标系中的光频率。在地球参考系上就可以测量它。已知在太阳上,无量纲引力势能U/c^2约为-10^(-6); 在地球上无量纲引力势能U/c^2约为-10^(-9),可以看作零,所以地球上同种原子的辐射光波频率就是该种原子跃迁能级的固有频率。 由于在太阳上,无量纲引力势能U/c^2约为-10^(-6),辐射光波到达地球,引力势能从-10^(-6)变为零,所以光子动能就要减少(表现为频率减少)。用数学语言表示就是:光波振荡因子为exp(-ig_{00}wt),w为频率, g_{00}=1+2U/c^2,表观频率为g_{00}w=(1+2U/c^2)w=w+(2U/c^2)w, 当U/c^2从-10^(-6)变为零,为了让表观频率守恒(相当于能量守恒),w就要发生变化,与地球上同种原子做参照,就可以知道它在太阳静止坐标系中的光频率。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被你理解成乱七八糟。即使有所谓的修正项,这个修正项也绝对与路径无关(而你目前所谓的做法,与路径有关)。 还有,根据你的“路途中经过质量M的引力场所产生的频率差△υ=-υI4GM∕c2D,D为质量对电磁波经过的路径的垂直距离”,如果光波是从太阳M中心直线到达地球中心的(即传播路径为两心连线),是不是说这个与路径的垂直距离D为零(即几乎很小)?那么是不是说这个修正有无穷大或相当大?可我们从来没有观察到来自太阳光波的频率有如此反常巨大的红移(要是有,早已被误认为是反常能级跃迁或者有新元素发现了)。 |
对【71楼】说: 正如你利用许多人並不精通英文,把贝托齐用示波器的测量说成是用触发开关,编造出贝托齐有30%的测量误差来有意骗人。说你意骗人是因为你的英文很棒,即使不看文字,贝托齐论文中的示波器照相图上连脉冲间隔都有显示。 ---------------
SHEN RE: 贝托齐实验发射信号和触发信号,探测器(pickup circuits)都有一个响应时间,这与“示波器照相图上连脉冲间隔都有显示”又有什么关系??无论探测器有如何大的响应时间,示波器照相图上连脉冲间隔都应有显示。两者时间不构成什么矛盾。 贝托齐实验发射信号和触发信号,探测器都有一个响应时间,这个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of pickup circuits)为纳秒量级(这在贝托齐论文第二页末尾有交代),而1.5MeV电子飞行时间为29.2纳秒,4.5MeV电子飞行时间为28.4纳秒, 15MeV电子飞行时间为28.0纳秒(个位数和小数都是有误差的,都是无意义的). 如果单单对这些飞行时间感兴趣,那么没有问题(可以定性区分牛顿力学和相对论),但是对于时间差(涉及个位数和小数),就有问题。1.5MeV与4.5MeV电子飞行时间差为0.8纳秒,15MeV与4.5MeV电子飞行时间差为0.4纳秒,都在pickup circuits的响应(弛豫)时间范围内,因此这些数字是毫无意义的。而恰恰是这些飞行时间个位数上的微小数字变化,却会导致很大的能量差别(如根据相对论,越接近光速c,速度的丝微差别,就导致很大的能量差)。季灏先生拿这些无意义的个位数和小数,来精细计算电子能量,当然与实验数值(15MeV,4.5MeV)有很大偏差了,30%至几倍差别。 |
这个Pound等和Cranshaw等的“全宽-半宽”问题中的Γ到底是什么,说不定“Γ∕2”数字就已经代表全宽,这些有待证实和搞清。但就理论上,我完全不信你们所谓的额外修正项。引力红移是一级引力效应,广相的一级近似就是牛顿引力,没有一丝超出牛顿引力的东西存在(一级近似下)。作为一级近似的引力红移,你现在说有额外修正项,这完全错误。这是由你的个人思虑添加进去的东西,这是你的个人理论,总之,不是广相的东西。 |
对【73楼】说: 沈博士的答复说: 这里关心的是来自太阳光波的频率改变量。也就是说,只要有同种原子做参照,根本就不需要在地球静止坐标系直接测量太阳静止坐标系中的光频率。在地球参考系上就可以测量它。已知在太阳上,无量纲引力势能U/c^2约为-10^(-6); 在地球上无量纲引力势能U/c^2约为-10^(-9),可以看作零,所以地球上同种原子的辐射光波频率就是该种原子跃迁能级的固有频率。 由于在太阳上,无量纲引力势能U/c^2约为-10^(-6),辐射光波到达地球,引力势能从-10^(-6)变为零,所以光子动能就要减少(表现为频率减少)。用数学语言表示就是:光波振荡因子为exp(-ig_{00}wt),w为频率, g_{00}=1+2U/c^2,表观频率为g_{00}w=(1+2U/c^2)w=w+(2U/c^2)w, 当U/c^2从-10^(-6)变为零,为了让表观频率守恒(相当于能量守恒),w就要发生变化,与地球上同种原子做参照,就可以知道它在太阳静止坐标系中的光频率。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被你理解成乱七八糟。即使有所谓的修正项,这个修正项也绝对与路径无关(而你目前所谓的做法,与路径有关)。 ----------------------------------------------------------------- 沈博士在此帖中不打自招地承认,他不是用实验捡验爱因斯坦的公式(1),而是根据已知的太阳引力做出推论。 由于公式(1)是大爆炸宇宙论的基础,沈博士觉得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而无需怀疑更不要实验检验。原来科学的宗教信仰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形成的。 |
用实验捡验爱因斯坦的公式(1),是一方面;用已知的理论,则是另一方面。引力红移是一级引力效应,广相的一级近似就是牛顿引力,没有一丝超出牛顿引力的东西存在(一级近似下)。理论上,你们是错误的。
实验检验上,你们现在提出半宽-全宽问题,这个情况我不了解。但你们现在提出的依赖于路径(而非初末两点)的引力红移,则必然是一个理论错误。 |
广相的几个实验检验,引力红移是一级近似效应,因此实际上就是牛顿引力的东西,你们的任何“新修改”,都是明显错误(牛顿和爱因斯坦都反对你们的结果)。
水星进动与光线偏折,是二级近似效应。你们要是有新修正,牛顿干涉不了你们。现在,你们已经被牛顿干涉。 |
对【73楼】说: 沈说: 还有,根据你的“路途中经过质量M的引力场所产生的频率差△υ=-υI4GM∕c2D,D为质量对电磁波经过的路径的垂直距离”,如果光波是从太阳M中心直线到达地球中心的(即传播路径为两心连线),是不是说这个与路径的垂直距离D为零(即几乎很小)?那么是不是说这个修正有无穷大或相当大?可我们从来没有观察到来自太阳光波的频率有如此反常巨大的红移(要是有,早已被误认为是反常能级跃迁或者有新元素发现了)。--------------------------------------------------------------------------------沈博士真会找反证啊! 广义相对论效应中引力偏折、引力透镜、 雷达回波时延等哪一个都与路径有关,掠过恒星与距恒星较远就不同。又有哪个引力效应是光线穿过恒星的沈氏效应呢? 沈博士为什么不反省一下别的引力效应都与路径有关,为何引力经移效应会独自一个与路径无关!? |
当然只有引力红移独自一个与路径无关。其他的都是测量运动时间和角度,不同路径就有不同结果。
总之,你们错得实在离谱。 这个“路径无关”只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引力红移是一级近似效应,因此实际上就是牛顿引力的东西,你们的任何“新修改”,都是明显错误。除非你发现了二级效应的引力红移(但这很小,可不计)。 |
对【75楼】说: 1911年爱因斯坦得出的没有途中引力红移公式(1)与广义相对论的主要矛盾: 1,式(1)是根据牛顿引力公式1911导出的,同时导出的引力偏折却只有后来1916年由广义相对论导出的正确值的一半大小。牛顿力学的引力红移式(1)却维持100年没有变。 2,光掠过太阳偏折时光子有动量变化,此时由式(1)光子的能量却不会有变化,违反了狭义相对论的四维动量-能量的守恒。 3,雷达回波时延是电磁波掠过太阳时电磁波有波长增长和频率减小的双重能流密度的减小,在维持光速不变的同时导致观察的到的回波时间延迟,式(1)直接与雷达波的引力红移相矛盾。
5,实验室用Mössbauer效应测γ射线在地球引力场的红移实验结果是公式(1)预言的两倍,直接证实了存在途中引力红移。美国Pound等人和英国Cranshaw等人两个实验报告为了符合公式(1)的预言,都用‘只有γ发射没有γ吸收的半宽’代替‘有γ发射又有γ吸收的全宽’来修改数据处理公式。Cranshaw等人还留下伏笔暗中抗拒这个无奈的造假,他们用半宽算出符合公式(1)的结果,又在论文中说:“Mössbauer 效应简单理论预言,若一γ射线由一核子态发射被同一核子态吸收,吸收线的形状将是Lorentzian形状,但形状线的宽度将是按测不准原理计算的宽度的两倍,原因是等宽的两个Lorentzian形状(源线的形状和吸收线形状)的卷积是一个双倍宽Lorentzian形状。” 沈建其博士却说:‘这个Pound等和Cranshaw等的“全宽-半宽”问题中的Γ到底是什么,说不定“Γ∕2”数字就已经代表全宽,这些有待证实和搞清。但就理论上,我完全不信你们所谓的额外修正项。引力红移是一级引力效应,广相的一级近似就是牛顿引力,没有一丝超出牛顿引力的东西存在(一级近似下)。作为一级近似的引力红移,你现在说有额外修正项,这完全错误。这是由你的个人思虑添加进去的东西,这是你的个人理论,总之,不是广相的东西。’ |
对【81楼】说: 1,式(1)是根据牛顿引力公式1911导出的,同时导出的引力偏折却只有后来1916年由广义相对论导出的正确值的一半大小。牛顿力学的引力红移式(1)却维持100年没有变。 ----------- SHEN RE: 这很容易解释。引力红移是一级引力效应,也就是说,不用广相,也是这个结果,不会因为广相方程的改变(修正)而改变(修正)。具体说来就是,引力红移只涉及度规g_{00}(=1-2GM/r), 不涉及度规g_{rr} (径向度规,g_{rr}=1/(1-2GM/r))。 而光线偏折涉及度规g_{00}和g_{rr}。爱因斯坦1911年引力偏折只有后来1916年由广义相对论导出的正确值的一半大小,就是因为遗漏了度规g_{rr}(而引力红移不涉及g_{rr},无所谓遗漏不遗漏)。2012-1-11 |
对【81楼】说: 2,光掠过太阳偏折时光子有动量变化,此时由式(1)光子的能量却不会有变化,违反了狭义相对论的四维动量-能量的守恒。=--------------- SHEN RE: 你这里的“掠过太阳偏折”是什么意思??光子离太阳中心距离r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那么(1)也有变化,不是你所说的“能量却不会有变化”。如果光子离太阳中心距离r没有变化,那么类似圆周运动,这也很正常,完全自洽,没有违反“四维动量-能量的守恒”。 2012-1-11 |
对【81楼】说: 3,雷达回波时延是电磁波掠过太阳时电磁波有波长增长和频率减小的双重能流密度的减小,在维持光速不变的同时导致观察的到的回波时间延迟,式(1)直接与雷达波的引力红移相矛盾。 SHEN RE: 首先,你的“在维持光速不变”是错误的。在引力场中,dx/dt所定义的光速完全可变。 另外,“回波时间延迟”有多方面原因,既有光速可变,又有引力场中距离拉大。这在10多年前一本《大学物理》期刊文章中有分析。 你这里的分析不但错误,而且还很简单粗暴。2012-1-11 |
对【81楼】说: 4,1916年之后爱因斯坦推导偏折和进动以及夏皮罗推导时延用的都是施瓦茨希尔德的完整度规,唯独推导引力红移时用的是只有时间分量没有空间分量的不完整的牛顿近似度规。 SHEN RE: 说得对。这条正是我在第一条中已经说明(引力红移只涉及度规g_{00}(=1-2GM/r), 不涉及度规g_{rr} (径向度规,g_{rr}=1/(1-2GM/r))。 而光线偏折涉及度规g_{00}和g_{rr}。) 根据光波相位g_{00}w*dt-g_{rr}k*dr的不变性,频率w只受g_{00}影响,光波波矢k只受g_{rr}影响。而光速(也与w/k有关),同时受g_{00}和g_{rr}影响,所以光线偏折和雷达回拨延迟都受g_{00}和g_{rr}影响,但是频率w只受g_{00}影响。因为根据光波相位g_{00}w*dt-g_{rr}k*dr的不变性,频率w只与时间匹配,光波波矢k只与空间匹配。总之,你的那种“修正”肯定错误。 |
对【82楼】说: 想不到沈建其会这么爽快地承认爱因斯坦的引力红移公式(1)是牛顿力学的引力红移。我原准备上博客的1911年爱因斯坦推导出红移公式(1)的论文照片(陈老師早年在北京跑了好多图书馆才复印到),因为是德文论文只能看懂数学推导公式,要不断查德汉字典才能看懂原文。现在没必要将其上博客了。 |
对【83楼】说: 沈建其之前的人维护宇宙膨胀-大爆炸宇宙论的前提公式 (1),都是利用爱因斯坦的名字硬把公式(1)说成是广义相对论的推论。极力否定公式(1)是由牛顿引力定律导出的。为此陈老師写了: 4.1,牛顿定律的引力红移:提出了式(1)是1911年爱因斯坦从牛顿引力势推导出的证据; 4.2,度规时间分量的引力红移:指出爱因斯坦丢掉了另一半度规g(rr), 对v<<c的天体运动可以,但对光的运动v=c不可以; 4.3, 等效原理的引力红移 :指出诺贝尔奖得主温伯格从等效原理推导出式(1) 用了坐标时频率不变为前提,实际上也是从牛顿力学导出式(1)。並引用了比温伯格更有名的诺贝尔奖得主薛定谔的论文,驳斥了温伯格把坐标时频率不变当成是广义相对论的结论。 4.4,爱因斯坦的失误导致宇宙膨胀假说:指出爱因斯坦在引力红移问题上的失误引爆了宇宙。 |
对【85楼】说: 为什沈建其会这么爽快地承认式(1)是牛顿引力导出的, 而爱因斯坦、温伯格以及在北京与陈老師面对面辩论的相对论有名专家们都极力否定式(1)是牛顿引力导出的呢? 沈博士毕竟还是年轻了一点,他忘了牛顿力学的引力场是没有动量-能量密度的,这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有原则上的不同。沈认为丢掉空间度规项g(rr)是理所当然的,他还理气壮认为应该丢掉。可北京的名家一听到此处,立即闭口不言,不再反驳了。这是为什么呢? 此网站一些网友就很清楚,正是g(rr)度规项使引力场具有动量-能量密度,並导致单独物质的动量-能量不守恒。爱因斯坦、温伯格各自的书中还特地强调:只有物质与引力场两者的动量-能量之和才是守恒量。引力偏折中光子的动量改变从何而来,数学上是g(rr)的作用,物理本质上就是光子与引力场交换动量-能量或光波与引力场交換动量-能量密度。难道沈博士有本事将四维动量-能量矢量折开来只交换动量分量不交换能量分量吗?我相信沈博士和李淼拿不出他们的与电荷电流无关的独立的电磁场理论,也拿不出他们的与能量分量无关单独的动量分量变化的理论。 |
爱因斯坦的失误导致宇宙膨胀假说:指出爱因斯坦在引力红移问题上的失误引爆了宇宙。
------------- SHEN RE: 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对宇宙只有三种解:膨胀解,塌缩解,静态解。其中静态解,是不稳定的,一个小小的微挠,就可以让宇宙演化(或膨胀,或塌缩)。总之,宇宙演化,是必然的。至于你所谓的“一倍还是两倍红移”,则是另一问题。你的两倍红移绝对错误。 如果问波长变化,那么只要仅仅考虑g_{rr},不必考虑g_{00},所以问波长变化,也不存在两倍。如果是问引力场内光速变化,那么仅仅考虑度规g_{00}不够,还要考虑g_{rr},那么才有两倍变化。 |
对【88楼】说: 而爱因斯坦、温伯格以及在北京与陈老師面对面辩论的相对论有名专家们都极力否定式(1)是牛顿引力导出的呢?
SHEN RE: 大概你们又在像那个“引力场内N氏冷中子实验”解释那样,又在玩弄文字游戏了吧?大概你们以前是不是在问“(1)是牛顿力学导出的吗”? 当然任何人都否认了。
严格地说,引力红移可以由“狭义相对论光子+牛顿引力”推导;但是用“广义相对论也可推导”,两者计算结果一致,但在物理解释上有所区别(前者是能量守恒,后者是坐标时间和标准时间之间的偏离效应)。从本质上讲,引力红移是广义相对论效应,但可以由“狭义相对论光子+牛顿引力”作一级近似推导,简称由“牛顿引力”推导(不是“牛顿力学”推导)。
由于引力红移紧紧牵涉坐标时间和标准时间之间的偏离效应,所以空间度规项g(rr)是不影响它的。就像光波波长,时间度规g_{00}也不影响它。
至于什么途中红移之类,纯属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