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宣言 山东章丘中职学校 马国梁 宇宙空间的大小是无限的。不论在你的哪个方向:上下、左右、前后,都可以无限延伸,没有界限。 宇宙空间中的物质是无限多的。不存在没有物质的空间,只是其密度不同。即便密度再低,只要不是零,那么它乘以无穷大的空间,得出的物质总量还是无穷大。 即便是宇宙中的实物质——粒子或者粒子系统,其数量也是无限多的。如果宇宙中只有一个粒子或者粒子系统,那么与无限大的空间相比,即等效于没有物质。因为在数学上,有限大除以无限大等于零。 同理,宇宙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也是无限多的,不管它的密度是多么稀疏。因为在数学上,只要不是零,那么它乘以无穷大的结果还是无穷大。如果只是唯一,即变相没有。 整个宇宙是没有起源和衰亡的,它的存在是永恒的。因为它拥有无限多的物质资源,在无限长的时间内,它早已演化成熟且尽善尽美。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都是相似的。它的历史是无限长的。 假设宇宙间的实物质过去曾经相当集中过,有过一个“宇宙蛋”,那么宇宙蛋的半径也是无限大的。因为物质的密度不可能无限大。如果密度无限大,那就意味着有限的物质不再占有空间,而不占空间的物质也是不存在的。而只要密度有限大,那么物质的分布范围就是无限大。 只有有限的物质系统才能拥有有限的历史。从诞生开始,有成长、发展、衰亡、再生的循环演化史。没有什么事物及状态是永恒存在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宇宙中的物质结构从大到小是分为多个层次的。大小可与我们人类相比的物体只是其中的一个层次。我们对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研究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我们知道:人类的大小尺度数量级为1米。 在微观方面,直接用我们的眼睛可以观察到大小为1毫米的物体,利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1微米的粒子,利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1纳米的粒子。而利用实验分析的方法,我们则可以发现大小只有1飞米的原子核。数量级为10的负15次方米。 但在宏观方面我们可就幸运多啦!把微观方面的最小数量级“10的负15次方米”反过来,改为“10的正15次方米”,那么这个距离只相当于0.1光年。可我们的眼睛只要抬头仰望夜空,就能轻而易举的直接看到几光年、几十光年、几百光年的恒星,能看到距离我们250万光年的星系。借助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甚至能看到远达100亿光年的星系,比0.1光年扩大了10的11次方数量级。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的距离呀!大家想想:如果把0.1光年看作是1毫米,那么100亿光年就相当于10万千米,扩大了多少倍呀! 即便这样大,可是与无限大的宇宙空间相比,它仍然是“沧海一粟”,甚至“微不足道”。这就是宇宙的伟大之处。 根据目前的观测结果我们知道:最大的物质系统为恒星系。再往上,即便星系间有群居现象,成团、成线、成片,但也都是松散的关系,构不成一级独立的物质系统。因为星系间的相对运动速度都达到了彼此的脱离速度,很容易分开。就像天上漂浮的白云一样。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观察到100亿光年远的星系,但还远远没有看到有边缘存在的迹象,因为在各星系间还有无数更小的星系。其实它们并不小,都是可与我们的银河系相比的星系,只不过距离更远罢了。 所以我们认为:我们所在的“总星系”根本就没有边缘,它就按照我们眼前所看到的样子“延延续续到永远”。它是宇宙中唯一的当然也是超级的物质系统,是无限无界的开放系统,占据了所有的空间。 虽然我们人类的观测技术在不断提高,但无论高到什么程度,所能观测到的空间范围永远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用观测手段证明宇宙的无限性。 需要注意的是:无法证明“宇宙的无限”并不意味着“宇宙的有限”。可是在当今的科技界,就有那么一些人坐井观天,非要把我们所观测到的部分当成整个宇宙,并掀起了研究“宇宙的起源”的热潮。于是,“大爆炸宇宙”、“脉动宇宙”、“有限无界的宇宙”等模型纷纷出笼,并成为当今的“主流认识”,大有一统天下之势。 不过谬论就是谬论,虽然它能一时蛊惑好多人,但永远不会成为真理。 诚然,“大爆炸宇宙”的提出者和拥护者找到多条有力的“证据”,但他们忽略了对这个理论不利的更多证据,有些说起来简直是笑话。 按照他们的说法,总星系就成了一个有限的孤立的物质系统。可这样一个自引力系统,又该如何平衡稳定呢? 靠旋转的离心力肯定不行。如果那样的话,边缘部分所需的速度太大了,并且速度没有来源。 既然已经观测到了星系的退行红移现象,那就用“宇宙膨胀”甚至“大爆炸”好了。可是在引力的作用下,物体的离心速度应该是越往外越小才对啊,到了边缘处速度就应该达到最小。但事实不然,在边缘处的速度竟然接近光速了。那么它到底是从哪个速度开始减小的呢?超光速吗? 即便在半径方向上各物体的离心速度分配规律“越往外越大”,也只能是在第一次爆炸中才有,竟被我们赶上了。那么往后的速度分配就应该乱了套吧?若其内部真的变成了“混沌运动”,“宇宙蛋”在今后可就永远形不成了。如果没有“宇宙蛋”,那又怎么“脉动”呢? 但笔者还是纳闷:最初的“宇宙蛋”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好端端的它又为什么想起来要爆炸呢?爆炸所需的动力或者说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还有,我们所在的位置无意间竟成了“宇宙的中心”,可真是太荣幸了!大自然太宠爱我们啦! 从观测结果看,远处的星系应该比近处的星系更年轻才是,可是我们却看不出这个区别来。不论远近似乎都一样。 还有一个不明白的问题就是:在大爆炸所能达到的范围之外还有无数更远的星系,它们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即便在大爆炸所能到达的边缘上,单是星光传播到我们这里所需的时间就已经接近宇宙的年龄了,那么这些星系又是什么时候到达那里的? 就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谬论,竟被好多人奉为真理。真不知他们到底是缺乏智慧呀还是别有用心! 谎言可能骗人一时,但骗不了一世,更骗不了世世代代所有的人。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过来的。真理在被人们认识的过程中走点弯路是难免的,这很正常。 笔者坚定地认为:我们所在的总星系绝不可能是有限的,它只能是无限的。只有无限大的宇宙,才没有边缘,才没有总体稳定的困难。其中每个星系所受的引力,由于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无数个星系,因而能够相互基本平衡;只有相邻星系的引力作用才是最大的。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在他的《宇宙发展史概论》(又名“整个宇宙的结构及力学起源”、“自然通史与天体论”)一书中指出:“只要它的各个部分从各个方面发出的吸引力都完全相等,就能保证这些系统绝不会因内部的相互吸引而崩溃。”生活在一七五五年的人们就有这样的睿智,实在难能可贵。今不如昔! 至于“奥伯斯佯谬”根本就不值一驳。如果宇宙空间是完全透明的,远道而来的光线毫无吸收,那么我们抬头仰望,远近的无数太阳肯定就能布满天空,白天晚上就应该一样亮。既然事实并非如此,那就说明宇宙空间的透明度不是百分之百,最起码存在着尘埃。我很奇怪的是:这么一个普通问题怎么就成了“宇宙有限”的重要证据呢? 由于各星系间的距离都很大,而相对运动速度都比较小,所以它们迁移换位所需的时间都很长,相互碰撞、解体、重组的机会则更少。但因为宇宙拥有无限长的时间,所以在空间各处的物质分布早已经均匀了,各个星系的情况也都大致相同。一方土地养一方人。各星系在没有外来干扰的情况下,内部的各个星体将自生自灭,周而复始,无穷无尽的循环下去。 宇宙是统一的。其中所有的物质都是能够相互作用的,当然也只有能够作用于物质的东西才是物质的。我们说宇宙空间中到处充满了物质,是因为当物体变速时,它在每一处都会受到空间力的反抗,在物理上这个力叫做惯性力。精神意识虽然本身不是物质,但它的形成、存在和传递却离不开物质——人的大脑。人和人可以通过意识实现间接的相互作用。 总的宇宙空间和时间都是永恒不变的,但隶属于各物体的局部空间和时间则是相对可变的,完全可能因时、因地、因运动状态而异。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层次,所以性质就可能不大一样。“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动尺变短、动钟变慢”,这些皆有可能发生。 人民大众觉醒之日,就是错误的宇宙观走向灭亡、正确的宇宙观被广泛普及之时。我相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只要是真理,它终究会发出灿烂的光芒。 |